10月25日,衛計委發布了《關于加強生育全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為《意見》),《意見》提出,完善基因檢測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推進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建設,推動基因檢測技術在出生缺陷綜合防治中的科學應用。 意見強調,加強生育全程優質服務,要突出重點,推進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建立覆蓋城鄉居民,涵蓋孕前、孕期、新生兒各階段的出生缺陷防治服務制度。推廣出生缺陷一級防治措施,加強宣傳和健康教育,倡導婚前醫學檢查,推進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為孕前及孕早期婦女增補葉酸。落實出生缺陷二級防治措施,不斷擴大產前篩查人群覆蓋面,做好后續產前診斷服務,提高孕期出生缺陷發現率和干預率。加強出生缺陷三級防治措施,提高新生兒疾病篩查率,擴大新生兒疾病篩查病種,促進患兒早診早治。完善基因檢測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推進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建設,推動基因檢測技術在出生缺陷綜合防治中的科學應用。做好唐氏綜合征、耳聾、地中海貧血、先天性心臟病......閱讀全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的總體部署,為進一步完善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體系,提升我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創新對提高公眾健康水平和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
何菊虹(化名)41歲時懷上了二胎,在西安一家民營醫院產檢“唐氏篩查”時,被醫生告知“一切正常”,但孩子出生后被確診為唐氏綜合征患者,一家人的生活從此陷入為孩子康復、治療的絕望里。 “如果當時就有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這樣的悲劇就基本不會發生了。”深圳華大基因執行副總裁朱巖梅在朋友圈如此評論。 何
基因測序服務市場增速快,預計2016年超過測序儀器市場。據Markets&Markets預測,2014-2020年上游市場中測序儀的復合增長率是15.4%。中游測序服務市場重資產、技術附加值低,將是產業鏈中增速最快的,據BCC Research預測2011-2016年復合增長率為29%。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將到哪兒去?這一終極哲學命題,有多種不同的解答視角。從基因角度給出的答案,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近一段時間,有關基因領域的新聞將基因檢測、基因編輯、癌癥的靶向治療等原本屬于生物醫學領域的專業話題,一下子變成了公眾話題。人們對于基因的好奇在于:基因是如何影響人類的長相、身高、
2014年9月24~26日,由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主辦,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中國醫院協會臨床檢驗管理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師管理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全國生物芯片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協辦, 第二軍醫大學、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生物芯片分會、清華大學承辦
2017年6月,世界經濟論壇與《科學美國人》雜志的專家委員會聯合選出了2017年度全球十大新興技術榜單,其中腫瘤的無創診斷技術成功入選并榮膺榜首。腫瘤無創診斷技術即液體活檢(liquid biopsies)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在攻克腫瘤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與傳統的組織活檢相比,液體活檢具備實時
創新啟示錄:基因測序產業應用前景廣泛 《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指出,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為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患兒89.6萬,其中結構畸形25萬,防治形勢嚴峻。這些實際僅是來自剛出生時的統計數據,如果把后發的也進行統計,出生缺陷人數要遠遠高于此數。 “冰島的人口不過30萬人,
一項新技術或產品的問世,給人們帶來欣喜的同時,也必然會引起擔憂,基因測序技術便是其中之一。基因測序技術被看作自疫苗問世以來疾病預防最重要的科技突破,它不僅可以大大降低遺傳相關的疾病發生率,減少出生缺陷,還可以實現對疾病預測、預防、預警以及個體化診療;但目前,國內的基因測序市場卻并不讓人滿意,甚至
2015年,美國知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切除了乳腺,因其兩年前做基因檢測時查出攜帶一個“缺陷”基因,這會使其患癌風險大增。一夜間,基因檢測技術廣為人知。在我國,隨著基因大健康時代到來,從癌癥、慢性病到孩子天賦等基因檢測項目也是異軍突起。 基因檢測項目的神秘性使其擁有了眾多擁躉,濟南市民王女士也不
政府對基因產業的支持,是基因檢測行業發展的一個利好因素。以2015年科技部首次召開“國家精準醫療戰略專家會議”為標志,中國在戰略層面進入“精準醫療”時代。政府到2030年前擬投入600億元發展精準醫療。而基因檢測是實現精準醫療的基礎路徑。并且在之后的有關生物產業、科技創新的“十三五”規劃中,政府
基因檢測技術是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發展的重大革命。為加快基因檢測技術普及惠民,推動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近段時間,湖南省和貴州省相繼發布了關于支持基因測序技術應用的政策。 貴州省:《支持基因檢測技術應用政策措施(試行)》 日前,貴州省公開發布《支持基因檢測技術應用政策措施(試行)》支持政策。政策
“作為未來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基于大數據、認知計算等技術的精準醫療的實現、個人基因測序的普及正在給全球健康和醫療產業帶來巨大變革。11月19日,在“第六屆Bio4P精準醫療創新論壇暨2016中國醫健創新創業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詹啟敏說。 隨著精準醫療被納入中國“十
毅新博創實驗室實驗員操作質譜儀兩臺質譜儀與美國Biodesix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重慶醫療產業基金簽約 陳 捷 本報記者 操秀英 2017年 1月,美國Biodesix公司宣布和北京毅新博創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宣布利用毅新博創Clin-ToF質譜平臺,對Biodesix公司持有的VeriSt
2015年 11月8日,在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耳內科分會與中國遺傳學會遺傳咨詢分會牽頭下,“中國聾病基因組計劃(CDGP)”全面啟動落地,該項目旨在應用新一代測序技術,針對百種以上耳聾疾病,包括先天性耳聾、遲發性耳聾、聽神經病等進行基因組學研究,深度挖掘聾病患者基因型—表型特征,實現聾病的
為了加快基因檢測技術普及惠民,推動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1月16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發布了《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的意見》,這也是繼湖南、貴州、福建等地之后,又一省份發布政策措施支持促進基因檢測技術的應用。 發展基因產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5年,發展基因產業上升為了國家
基因編輯用于人類輔助生殖是科學界的禁區,這條不可隨意逾越的科學倫理紅線,因何被賀建奎輕飄飄跨過,把有關生命的諸多難題拋向世人。《財經》封面 與多數科研者的來路不同,賀建奎從香港大學李兆基大會堂舞臺的另一側走上前。 這是“基因編輯嬰兒”消息公布后他的首秀,給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這樣一個鮮為
8 月18日,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正式發布。此次生命科學領域共有5875個項目獲批,總資助金額達28.7億元,占所有領域總資 助金額的15.63%。此前,筆者已介紹了此次基金對基因編輯神器CRISPR的資助情況。那么,今年勢頭火熱的基因測序領域“吸金”情況如何呢? 據
關于《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T21、T18、T13)檢測試劑盒(高通量測序法)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根據我中心2016年度醫療器械技術審查指導原則編寫的任務安排,我中心組織編寫了《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T21、T18、T13)檢測試劑盒(高通量測序法)指導原則》(
4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建設項目正式啟動,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聯合主辦、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博奧醫學檢驗所和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共同承辦的”基因惠民高端論壇暨國家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啟動儀式“在北京經濟技術開
近日,新華社連發多文聚焦精準醫療,《精準醫學時代到來 中國加快部署和攻堅》一文中提到,中國吹響了進軍“精準醫學”乃至生物經濟時代的號角。無獨有偶,今日新華社文章稱,有關部委、企業和院所已在基因測序儀、質譜儀、分子影像等精準醫學核心設備上做出部署、展開攻關,加強儀器設備的自主研發,以期填補核心設備
9月12日是“中國預防出生缺陷日”,基因檢測技術被認為是更早發現和預防遺傳基因缺陷的重要手段。 技術發展,基因科技改變生活 今年是“中國預防出生缺陷日”設立的第9個年頭。我國是人口大國,也是出生缺陷各類疾病高發國家。2012年衛生部發布的《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顯示,我國出生缺陷發生率約為5
NIPT自問世以來便在很多國家走向臨床,那么目前在我國,NIPT的質量監管面臨著哪些問題?技術的應用與法律之間的平衡點在哪?NIPT價格如何形成?在2016年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研究與臨床應用研討會上,產前診斷領域知名專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討論。 主要參與討論的嘉賓有全國產前診斷專家組組長邊旭明
3月9日,萬眾矚目的全國兩會還在熱烈進行中,來自各行各業的代表和委員們針對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或意見,精彩紛呈。醫藥健康方面,除了醫改、藥物招標、醫患關系等“常規”提案外,近兩年,基因測序相關的提案也多次被提及。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以及國內政策、市場的放開,某些與基因測序相關的
近年來,精準醫療概念在醫療領域備受資本青睞,越來越多資本、企業進入該領域進行發展。在市場層面,整個精準醫療市場規模正在以不斷提升的速度逐年擴大;在技術、學術層面,精準醫療也正走在從單基因的個別熱點檢測向多基因、全基因范圍的平臺檢測的路上。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全球精準醫
關于印發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導醫學科技工作發展,科學技術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
華大基因技術,目標是造福人類。 在今年數博會上精心打造的以“黑科技”為引領的領先科技成果中,華大基因的“大數據基因預測未來的疾病”項目,成為11個“黑科技”之一。 記者深入采訪后了解到,目前華大基因的臨床應用已經在貴州多地開展,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在黔西南、興義、畢節等地早已啟動,而貴陽市民生基
2月28日,來自中國分析測試協會、軍事醫學科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和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的多位專家,對北京毅新博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毅新博創)的進行成果鑒定。 專家們一致認為,Clin-ToF采用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項裝置和技術,具有操作簡單、快速、高通量、
基因測序能夠提前發現疾病或者找出更多病因的本原,有助于提前診斷或準確診斷,從而預防和治療疾病。此外,基因測序技術突飛猛進,檢測成本大幅下降,已進入商業化階段,對傳統治療方式的改進,使得基因測序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增長預期強烈 數據顯示,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已經從2007年的7.94億美元增長
盡管未來幾年面向科研應用仍是最大細分市場,但是醫療應用為最快增長點。長遠來看,藥企和CRO也有很大的受益空間。以新一代測序技術為代表的基因檢測具有高通量、高靈敏度、不需要了解遺傳背景的優點,主要臨床應用有五個領域:
2015年,精準醫療站上世界潮頭,一時間市場風起云涌,國內外的醫藥巨頭紛紛搶灘精準醫療。精準醫療大數據、個人基因測序的普及化正帶來全球健康產業大變革。其產業前景如何?我國如何布局?如何科學看待這個市場? 未來5年基因測序市場年增速將超20% 2015年3月11日,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