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也會胖?原來是肥胖基因在搗鬼!
喝水也會胖?的確,現實中有的人吃得并不多卻很容易胖,用各種方法減肥都收效甚微;而有的人卻可以飽享口福而不胖,“減肥”不在他們的詞典里呢? 答案就是基因!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了新的研究成果:調控肥胖(主要是脂肪燃燒)的基因是IRX3 和IRX5。每個人都有這兩個基因,它們能直接調節人體的“產熱機制”(Thermogenesis),從而來決定過多攝入的熱量去向——消耗還是存儲。 他們的新發現在于:首先,組成這兩個基因的眾多核苷酸(Nucleotides)中,只要有一個核苷酸的差異就能決定“胖”或“瘦”。如果基因中含有胞嘧啶(Cytosine),就是胖基因,含有胸腺嘧啶(Thymine),那就是瘦基因。科學家們可以任意切換這兩個基因中的任何一個核苷酸來人工定向干擾,制成“胖”或是“瘦”基因,從而得到胖或瘦的小鼠模型。換言之,含有胸腺嘧啶的瘦基因小鼠可以不忌口而不發胖,而含有......閱讀全文
-瑞金醫院找到人體肥胖基因
小鼠去除LGR4基因后能量消耗和新陳代謝增加,體重減輕 未來,肥胖者可能不再需要為減肥煩惱。早報記者昨日從瑞金醫院獲悉,由寧光教授領銜的內分泌科團隊對肥胖有了新發現,通過調節小鼠體內LGR4基因開關,可以影響肥胖的發生。 調查了千余名肥胖者 隨著大眾對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肥胖
對抗肥胖基因的新策略
有肥胖遺傳傾向的人,可能很快就會有一種治療方案,來對抗他們的肥胖問題。由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科學家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確定了幾個有效的抑制劑,可選擇性地靶定FTO——常見的脂肪量和肥胖相關基因。這些FTO特異性抑制劑,為新型抗肥胖藥物和療法的開發,鋪平了道路。 這項研究,是由NUS理學
對抗肥胖基因的新策略
有肥胖遺傳傾向的人,可能很快就會有一種治療方案,來對抗他們的肥胖問題。由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科學家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確定了幾個有效的抑制劑,可選擇性地靶定FTO——常見的脂肪量和肥胖相關基因。這些FTO特異性抑制劑,為新型抗肥胖藥物和療法的開發,鋪平了道路。 這項研究,是由NUS理學
加拿大研究發現肥胖基因-稱將其控制可抑制肥胖
據俄羅斯“Eurosmi”新聞網12月16日消息,加拿大科學家發現“肥胖基因”,控制該基因就可以抑制食欲,防止脂肪囤積。 科學家研究發現“肥胖基因”,可對人的食欲、飽腹感以及對食物的滿足感產生影響。研究人員稱,控制該基因可以達到減緩新陳代謝的目的,從而增加棕色脂肪細胞的代謝積極性。 據了解,
科學家發現肥胖基因稱減慢新陳代謝導致肥胖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10月25日報道,節食可以治療肥胖,但仍然要取決于基因。 劍橋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基因,它能夠降低細胞分解葡萄糖和脂肪酸的能力,從而減慢新陳代謝。 肥胖的人常抱怨說,他們的代謝系統不好,這是有根據的。該理論認為,肥胖原因在于新陳代謝緩慢,并且代謝慢持續的時間很長
MC4R——肥胖基因,肥胖患者的噩夢之一
近年來,我國成人肥胖率呈迅速增長的態勢,肥胖流行趨勢日益嚴峻,而肥胖流行的嚴重后果也逐步成為我國日益加重的社會負擔。肥胖不僅僅與飲食及運動相關,基因在肥胖進程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肥胖基因譜的問世更襄助于相關基因更為深入的研究。 近日,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核心肥胖基因之一——MC4R 竟然存
好消息!研究發現阻斷單基因可預防肥胖小鼠的肥胖!
最近《GEN News Highlights》上一篇名為“Blocking Single Gene Prevents Obesity in Fat-Fed Mice”的文章發現了脂肪組織中一種稱為煙酰胺磷酸核糖基轉移酶(NAMPT)的單一酶,有望從基因上阻止動物變胖。 人類的身體已經進化了數百
《科學》:科學家解碼肥胖基因
今年春季,當第一個隱藏在肥胖癥背后的關鍵基因被發現后,科學家們無不感到歡欣鼓舞。然而不久他們便搔起了頭皮。沒有人——甚至包括發現這種基因的糖尿病專家——知道這種名為FTO的基因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如今,一個研究小組向著破譯FTO蛋白質讓人發胖的原因邁出了關鍵一步。 研究人員對影響肥胖的FTO基因
吃不飽?肥胖基因與荷爾蒙在搗鬼
近日,研究人員找到了肥胖基因FTO導致體重增加的原因:該基因具有不同的基因型(例如AA和TT),攜帶FTO其中一種基因型的人在進食后常常沒有飽腹感,因此就容易攝入過量的卡路里。這一發現充分揭示了肥胖基因與荷爾蒙分泌之間的聯系。 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攜帶這種基因型的基因,它會導致更高水平的胃饑
Nature子刊揭示新肥胖基因
來自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和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編碼一種碳水化合物消化酶的基因拷貝數越少,人們形成肥胖的風險就越高。這些發表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志上的研究結果表明,或許有必要根據人們的遺傳傾向以及是否具有消化不同食物所必需的酶,來提出更為針對個體消
科學家發現新的肥胖基因
今年,有關“肥胖基因”的研究大有進展。據報道,日本一個研究小組近日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網絡版上報告說,名為“ARIA”的基因與肥胖有關,若抑制該基因表達,即使攝入高脂肪食物,也不容易變胖。 愛美之心人人都有,如何擁有好身材、擁有健康的身體,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今年,有關“肥
沒錯,肥胖基因能影響你的行為
研究人員最近發現,肥胖風險基因可以作用于我們的大腦,影響我們的行為,并最終導致體重增加。Journal of Neuroscience雜志上周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與肥胖有關的基因變異會影響大腦的多巴胺信號傳導,讓人難以從負面結果中接受教訓。 人們早就發現,肥胖父母的后代也很容易發胖。雖然肥胖有
專家發現FTO基因變異導致肥胖遺傳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日前發表新聞公報說,該校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及哈佛醫學院研究人員在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了這項聯合研究成果。 公報說,以前很多研究一直在考察FTO基因內與肥胖相關的調控區段,尋找該區段與控制食欲或體力活動的人腦區域之間的關系。但新研究發現FTO基因的這個調控區段實際
英研究確認一種新肥胖基因-揭示新陳代謝與肥胖關系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日前發布新聞公報稱,該校研究人員與國外同行合作,最新確認了一種與肥胖相關基因,該基因副本數量與肥胖風險成反比。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揭示了新陳代謝與肥胖間的新遺傳關系,比以往一些肥胖遺傳因素研究成果更具普遍意義,有助于科學家找到更好的辦法來解決肥胖問題。 這一新確認的肥胖基
英研究確認一種新肥胖基因-揭示新陳代謝與肥胖關系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日前發布新聞公報稱,該校研究人員與國外同行合作,最新確認了一種與肥胖相關基因,該基因副本數量與肥胖風險成反比。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揭示了新陳代謝與肥胖間的新遺傳關系,比以往一些肥胖遺傳因素研究成果更具普遍意義,有助于科學家找到更好的辦法來解決肥胖問題。 這一新確認的肥胖基
史前人類遺留“有害”基因-致肥胖抑郁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抑郁、肥胖、吸煙習慣等看似是現代人的問題,實際都是遺傳自史前人類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所引發。這項研究結果刊登在《科學》期刊上。 范德堡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類繁衍后代時,留下了有害的基因傳承。事實上,尼安德特人的脫氧核糖核酸(DNA)似乎
荷蘭科學家找出女性“肥胖基因”
據臺灣“中央社”援引外電報道,導致女性而非男性肥胖的遺傳物質,已經被科學家辨識出來。 據悉,近1/3的女性會出現某種DNA突變,因此會加速脂肪組織發展,進而使增胖6.35公斤以上的機率成為2.5倍。 但是男性也別竊笑,科學家說,男性也有自己的“肥胖基因”,會讓他們狂吃高卡路里的垃圾食
新發現112個基因證實與肥胖有關
由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等機構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通過對17萬日本人大規模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和1.5萬日本人重現性驗證,以及對32萬歐美人進行跨民族分析,發現了人類基因組上193個與體重調節相關的基因變異,其中112個是新發現的。 肥胖是引發各種疾病的危險因素,其原因不僅是由于過食或缺乏運動
研究發現一種罕見基因變異可導致肥胖
一個由英美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在《自然—遺傳學》上發表最新研究論文稱,他們發現一種罕見基因變異,會驅動細胞過度生長,從而導致身體某一部分過度肥大。 研究人員在對一位雙腿異常肥大的病患進行基因分析后發現,磷脂酰肌酸3激酶(PI3K)信號通路內的基因變異,可能是導致該病患雙腿異常肥大的罪魁禍首
喝水也會胖?原來是肥胖基因在搗鬼!
喝水也會胖?的確,現實中有的人吃得并不多卻很容易胖,用各種方法減肥都收效甚微;而有的人卻可以飽享口福而不胖,“減肥”不在他們的詞典里呢? 答案就是基因!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了新的研究成果:調控肥胖(主要是脂肪燃燒)的基因是IRX3 和IRX5
科學家研究確認一種新肥胖基因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日前發布新聞公報稱,該校研究人員與國外同行合作,最新確認了一種與肥胖相關基因,該基因副本數量與肥胖風險成反比。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揭示了新陳代謝與肥胖間的新遺傳關系,比以往一些肥胖遺傳因素研究成果更具普遍意義,有助于科學家找到更好的辦法來解決肥胖問題。 這一新確認的肥胖基
EMBO-Rep:移除特殊基因有望幫助人類攻克肥胖
未來研究人員可能會開發出一種新方法,讓你想吃多少就能吃多少而且還不會增加體重,這聽起來似乎難以置信;當名為RCAN1的單一基因從小鼠機體中移除后,再給予小鼠喂食高脂肪飲食,結果發現小鼠的體重并不會增加,即使是長時間攝入高脂肪飲食后。研究人員希望能夠找到類似的方法,通過抑制該基因的表達幫助人類有效
喝水也會胖?原來是肥胖基因在搗鬼!
喝水也會胖?的確,現實中有的人吃得并不多卻很容易胖,用各種方法減肥都收效甚微;而有的人卻可以飽享口福而不胖,“減肥”不在他們的詞典里呢? 答案就是基因!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了新的研究成果:調控肥胖(主要是脂肪燃燒)的基因是IRX3 和IRX5。
研究揭示與肥胖相關的年齡特異性基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883.shtm
遺傳性肥胖,原來是這個基因在作祟
英國、荷蘭和愛爾蘭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一種形式的遺傳性肥胖和II型糖尿病可能源于單個酶編碼基因的突變。他們在6月29日的《PLOS One》上發表了這一成果。 這項研究的對象是一個患病的家族,其成員患有極端肥胖、II型糖尿病、智力障礙等疾病。 研究人員對這項成員進行外顯子組測序,發現編碼羧肽
Nature:肥胖基因確實存在,減肥真是無用功?
近日,全球開展了大規模基因數據分析,來自世界各地近340000人參與了這項研究,這使我們對肥胖的遺傳基礎的理解又近了一步。 Dale Nyholt是來自昆士蘭科技大學健康和生物醫學創新研究所和昆士蘭醫學研究院的副教授,他是363個世界各地研究中心的483名科學家之一,他提供數據對人們
英國發現13種基因變異決定體型-有助治療肥胖
據臺灣《聯合報》12日報道,科學家發現超過13種與肥胖有關的新基因變異,可說明為何有些人是下圍較大的梨型身材,有些則屬腹部較大的蘋果型身材。 由劍橋、牛津等280個研究機構的400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表示,他們的成果能進一步了解肥胖的生物作用,未來可協助發展治療或防治肥胖
PNAS:科學家發現與成年型肥胖有關的基因
該發現可為理解肥胖率為何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提供線索 美國科學家近日發現一種基因,可能為理解為什么肥胖率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提供線索。相關論文發表在6月10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領導此次研究的是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的Kevin Wickman。他和同事在進行大腦控制心臟
基因組所肥胖調控機制合作研究獲重要進展
肥胖相關基因FTO主要作用底物是RNA中的6甲基腺嘌呤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百人計劃”研究員楊運桂與美國芝加哥大學何川教授合作,發現了肥胖相關基因FTO(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主要作用底物是RNA中的6甲基
新研究發現治療肥胖和糖尿病的基因標靶
英國《自然》雜志網絡版近日刊登的一項研究說,通過基因調節、抑制一種酶發揮作用,可以提高新陳代謝效率,并改善葡萄糖耐受不良狀況。這一成果有望幫助開發治療肥胖和糖尿病的新方法。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報告說,新陳代謝偏慢、效率偏低是導致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代謝類疾病的重要原因。如果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