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揭示新肥胖基因
來自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和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編碼一種碳水化合物消化酶的基因拷貝數越少,人們形成肥胖的風險就越高。這些發表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志上的研究結果表明,或許有必要根據人們的遺傳傾向以及是否具有消化不同食物所必需的酶,來提出更為針對個體消化系統的飲食建議。 唾液淀粉酶對消化過程開始階段口腔內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新研究表明,AMY1基因拷貝數越少的人唾液淀粉酶的水平越低,因此相比于攜帶較多AMY1基因拷貝的人更難于分解碳水化合物。 以往的研究發現肥胖和飲食行為及欲望之間存在遺傳關聯,新研究發現突顯了代謝與肥胖之間的一種新遺傳聯系。它表明,對于相同類型的食物及相同的食量人們的身體有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導致某些人增重,而另一些人則不會。最新研究中發現的這一遺傳差異的影響似乎比以往發現的具有更強的關聯。 研究人員首先在肥胖程度各異的149個瑞典家庭......閱讀全文
對抗肥胖基因的新策略
有肥胖遺傳傾向的人,可能很快就會有一種治療方案,來對抗他們的肥胖問題。由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科學家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確定了幾個有效的抑制劑,可選擇性地靶定FTO——常見的脂肪量和肥胖相關基因。這些FTO特異性抑制劑,為新型抗肥胖藥物和療法的開發,鋪平了道路。 這項研究,是由NUS理學
對抗肥胖基因的新策略
有肥胖遺傳傾向的人,可能很快就會有一種治療方案,來對抗他們的肥胖問題。由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科學家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確定了幾個有效的抑制劑,可選擇性地靶定FTO——常見的脂肪量和肥胖相關基因。這些FTO特異性抑制劑,為新型抗肥胖藥物和療法的開發,鋪平了道路。 這項研究,是由NUS理學
-瑞金醫院找到人體肥胖基因
小鼠去除LGR4基因后能量消耗和新陳代謝增加,體重減輕 未來,肥胖者可能不再需要為減肥煩惱。早報記者昨日從瑞金醫院獲悉,由寧光教授領銜的內分泌科團隊對肥胖有了新發現,通過調節小鼠體內LGR4基因開關,可以影響肥胖的發生。 調查了千余名肥胖者 隨著大眾對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肥胖
科學家發現肥胖基因稱減慢新陳代謝導致肥胖
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10月25日報道,節食可以治療肥胖,但仍然要取決于基因。 劍橋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基因,它能夠降低細胞分解葡萄糖和脂肪酸的能力,從而減慢新陳代謝。 肥胖的人常抱怨說,他們的代謝系統不好,這是有根據的。該理論認為,肥胖原因在于新陳代謝緩慢,并且代謝慢持續的時間很長
加拿大研究發現肥胖基因-稱將其控制可抑制肥胖
據俄羅斯“Eurosmi”新聞網12月16日消息,加拿大科學家發現“肥胖基因”,控制該基因就可以抑制食欲,防止脂肪囤積。 科學家研究發現“肥胖基因”,可對人的食欲、飽腹感以及對食物的滿足感產生影響。研究人員稱,控制該基因可以達到減緩新陳代謝的目的,從而增加棕色脂肪細胞的代謝積極性。 據了解,
MC4R——肥胖基因,肥胖患者的噩夢之一
近年來,我國成人肥胖率呈迅速增長的態勢,肥胖流行趨勢日益嚴峻,而肥胖流行的嚴重后果也逐步成為我國日益加重的社會負擔。肥胖不僅僅與飲食及運動相關,基因在肥胖進程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肥胖基因譜的問世更襄助于相關基因更為深入的研究。 近日,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核心肥胖基因之一——MC4R 竟然存
好消息!研究發現阻斷單基因可預防肥胖小鼠的肥胖!
最近《GEN News Highlights》上一篇名為“Blocking Single Gene Prevents Obesity in Fat-Fed Mice”的文章發現了脂肪組織中一種稱為煙酰胺磷酸核糖基轉移酶(NAMPT)的單一酶,有望從基因上阻止動物變胖。 人類的身體已經進化了數百
吃不飽?肥胖基因與荷爾蒙在搗鬼
近日,研究人員找到了肥胖基因FTO導致體重增加的原因:該基因具有不同的基因型(例如AA和TT),攜帶FTO其中一種基因型的人在進食后常常沒有飽腹感,因此就容易攝入過量的卡路里。這一發現充分揭示了肥胖基因與荷爾蒙分泌之間的聯系。 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攜帶這種基因型的基因,它會導致更高水平的胃饑
《科學》:科學家解碼肥胖基因
今年春季,當第一個隱藏在肥胖癥背后的關鍵基因被發現后,科學家們無不感到歡欣鼓舞。然而不久他們便搔起了頭皮。沒有人——甚至包括發現這種基因的糖尿病專家——知道這種名為FTO的基因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如今,一個研究小組向著破譯FTO蛋白質讓人發胖的原因邁出了關鍵一步。 研究人員對影響肥胖的FTO基因
《自然》揭示肥胖最大風險基因
英國劍橋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科學家領導的團隊對50多萬人的體重指數(BMI)進行了全外顯子組測序。結果顯示,BSN和APBA1兩個基因的變異對肥胖風險的影響最大。其中BSN基因的變異會使肥胖風險增加6倍,還與非酒精性脂肪肝和Ⅱ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有關。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遺傳學》雜志。圖片
Nature子刊揭示新肥胖基因
來自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和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編碼一種碳水化合物消化酶的基因拷貝數越少,人們形成肥胖的風險就越高。這些發表在《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志上的研究結果表明,或許有必要根據人們的遺傳傾向以及是否具有消化不同食物所必需的酶,來提出更為針對個體消
科學家發現新的肥胖基因
今年,有關“肥胖基因”的研究大有進展。據報道,日本一個研究小組近日在英國《自然?通訊》雜志網絡版上報告說,名為“ARIA”的基因與肥胖有關,若抑制該基因表達,即使攝入高脂肪食物,也不容易變胖。 愛美之心人人都有,如何擁有好身材、擁有健康的身體,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今年,有關“肥
沒錯,肥胖基因能影響你的行為
研究人員最近發現,肥胖風險基因可以作用于我們的大腦,影響我們的行為,并最終導致體重增加。Journal of Neuroscience雜志上周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與肥胖有關的基因變異會影響大腦的多巴胺信號傳導,讓人難以從負面結果中接受教訓。 人們早就發現,肥胖父母的后代也很容易發胖。雖然肥胖有
小鼠實驗發現唾液腺形成相關基因
日本大阪大學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通過小鼠實驗發現一種在其胎兒發育期對唾液腺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的基因。研究者認為,這一研究成果有望用于再生醫療。 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從小鼠胎兒中提取唾液腺細胞并加以分析,結果發現一種名為“Btbd7”的
吐唾液可檢測乳腺癌基因風險
唾液取樣進行基因檢測,可發現自己有無攜帶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并結合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等評估乳腺癌風險。記者獲悉,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女性腫瘤預防基金正與全國30多家三甲醫院合作,為全國萬名女性免費測試與乳腺癌發生最為相關的基因突變點,希望建立中國女性特有的乳腺癌基因圖譜。
英研究確認一種新肥胖基因-揭示新陳代謝與肥胖關系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日前發布新聞公報稱,該校研究人員與國外同行合作,最新確認了一種與肥胖相關基因,該基因副本數量與肥胖風險成反比。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揭示了新陳代謝與肥胖間的新遺傳關系,比以往一些肥胖遺傳因素研究成果更具普遍意義,有助于科學家找到更好的辦法來解決肥胖問題。 這一新確認的肥胖基
英研究確認一種新肥胖基因-揭示新陳代謝與肥胖關系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日前發布新聞公報稱,該校研究人員與國外同行合作,最新確認了一種與肥胖相關基因,該基因副本數量與肥胖風險成反比。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揭示了新陳代謝與肥胖間的新遺傳關系,比以往一些肥胖遺傳因素研究成果更具普遍意義,有助于科學家找到更好的辦法來解決肥胖問題。 這一新確認的肥胖基
唾液檢查
唾液(saliva )是腮腺、頜下腺、舌下腺和散在小唾液腺的分泌液。其分泌受神經反射的調節。唾液成分中水占99%以上;固體成分占約0.7%,其中有機物約占0.5%,無機物約占0.2% ,此外,還有少量白細胞、上皮細胞來自口腔粘膜和唾液腺、痕量作物以及口腔中的微生物。 影響唾液腺分泌的
微基因建亞洲領先芯片實驗室-只需唾液即可基因解讀
?? 近日,國內領先的個人基因組服務公司微基因宣布與知名基因測序及芯片公司Illumina達成合作協議,微基因將借助Illumina基因芯片平臺,建立亞洲領先的芯片實驗室,大幅拓展產能。 點評:微基因是國內領先的基因組數據平臺之一,所采用的Illumina基因芯片專為東亞人群開發設計,利用基因補全
史前人類遺留“有害”基因-致肥胖抑郁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抑郁、肥胖、吸煙習慣等看似是現代人的問題,實際都是遺傳自史前人類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所引發。這項研究結果刊登在《科學》期刊上。 范德堡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類繁衍后代時,留下了有害的基因傳承。事實上,尼安德特人的脫氧核糖核酸(DNA)似乎
荷蘭科學家找出女性“肥胖基因”
據臺灣“中央社”援引外電報道,導致女性而非男性肥胖的遺傳物質,已經被科學家辨識出來。 據悉,近1/3的女性會出現某種DNA突變,因此會加速脂肪組織發展,進而使增胖6.35公斤以上的機率成為2.5倍。 但是男性也別竊笑,科學家說,男性也有自己的“肥胖基因”,會讓他們狂吃高卡路里的垃圾食
我國推出首例唾液檢測基因尋找祖源產品
導讀: 僅僅通過2ml唾液檢測,就能夠解密我們的祖先如何走出非洲,家族來源于哪里……17日,由水母基因和《中國國家地理》聯合打造的“生命圖志”尋找祖源個人基因組產品在京發布。1月17日,由水母基因和《中國國家地理》聯合打造的“生命圖志”尋找祖源個人基因組產品在北京發布。圖為發布會現場。 僅僅通
唾液檢驗(一)
唾液(saliva )是腮腺、頜下腺、舌下腺和散在小唾液腺的分泌液。其分泌受神經反射的調節。唾液成分中水占99%以上;固體成分占約0.7%,其中有機物約占0.5%,無機物約占0.2% ,此外,還有少量白細胞、上皮細胞來自口腔粘膜和唾液腺、痕量作物以及口腔中的微生物。 影響唾液腺分泌的因
唾液檢驗(二)
(四)激素 Shannon等研究結果表明,脂溶性非結合類固醇容易通過微循環和唾液細胞時入唾液,其濃度與血漿中的非結合類固醇濃度相關。如皮質醇、醛固酮、脫氫雄甾醇、睪酮、孕酮、雌二醇、雌三醇等無可通過唾液測 定,用于評價腎上腺皮質功能和生殖醫學研究。 (五)酶類 1.淀粉酶(amylase)
足不出戶測基因-取唾液樣本失明風險早預防
老年黃斑變性是造成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但這種病早期癥狀并不明顯。英國一家企業推出一項基因測試服務,只要寄去一份唾液樣本,足不出戶就可知道自己是否具有患老年黃斑變性的潛在危險,以便盡早采取預防措施。 不過,有關專家對測試準確性表示擔憂。 ? 基因測試 老年黃斑變性由視網膜中的
新發現112個基因證實與肥胖有關
由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等機構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通過對17萬日本人大規模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和1.5萬日本人重現性驗證,以及對32萬歐美人進行跨民族分析,發現了人類基因組上193個與體重調節相關的基因變異,其中112個是新發現的。 肥胖是引發各種疾病的危險因素,其原因不僅是由于過食或缺乏運動
科學家研究確認一種新肥胖基因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日前發布新聞公報稱,該校研究人員與國外同行合作,最新確認了一種與肥胖相關基因,該基因副本數量與肥胖風險成反比。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揭示了新陳代謝與肥胖間的新遺傳關系,比以往一些肥胖遺傳因素研究成果更具普遍意義,有助于科學家找到更好的辦法來解決肥胖問題。 這一新確認的肥胖基
遺傳性肥胖,原來是這個基因在作祟
英國、荷蘭和愛爾蘭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一種形式的遺傳性肥胖和II型糖尿病可能源于單個酶編碼基因的突變。他們在6月29日的《PLOS One》上發表了這一成果。 這項研究的對象是一個患病的家族,其成員患有極端肥胖、II型糖尿病、智力障礙等疾病。 研究人員對這項成員進行外顯子組測序,發現編碼羧肽
研究發現一種罕見基因變異可導致肥胖
一個由英美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在《自然—遺傳學》上發表最新研究論文稱,他們發現一種罕見基因變異,會驅動細胞過度生長,從而導致身體某一部分過度肥大。 研究人員在對一位雙腿異常肥大的病患進行基因分析后發現,磷脂酰肌酸3激酶(PI3K)信號通路內的基因變異,可能是導致該病患雙腿異常肥大的罪魁禍首
喝水也會胖?原來是肥胖基因在搗鬼!
喝水也會胖?的確,現實中有的人吃得并不多卻很容易胖,用各種方法減肥都收效甚微;而有的人卻可以飽享口福而不胖,“減肥”不在他們的詞典里呢? 答案就是基因!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了新的研究成果:調控肥胖(主要是脂肪燃燒)的基因是IRX3 和IR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