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發布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和收錄集刊(2017-2018)目錄》,一批知名高校學報被“踢”出了所謂C刊“核心版”,淪為“擴展版期刊”,包括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等。同濟校報主編、人文學院院長教授孫周興在微博上聲明,怒斥其中的“潛規則”:“本主編不思進取,更沒有服從期刊市場游戲規則,不知道所謂‘影響因子’也是可交換和可買賣的,沒有采取相關措施提升本刊的‘影響因子’,才有今天的下場。” 什么是CSSCI?什么又是影響因子?CSSCI是1998年由南京大學評價中心受教育部委托開發研制的引文數據庫,用來檢索中文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論文收錄和被引用情況。如今,這個數據庫,已經被高校、科研院所視為最權威的中文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評價機制,被戲稱為“中國學術GDP指數”。而影響因子,是CSSCI評價的一個重要工具。 影響因子是1972年提出、在國際上被通用于評......閱讀全文
根據最新發布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和收錄集刊(2017-2018)目錄》,一批知名高校學報被“踢”出了所謂C刊“核心版”,淪為“擴展版期刊”,包括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等。同濟校報主編、人文學院院長孫周興在微博上聲明,怒
巨大需求催生“論文中介” 想評職稱嗎?要發表論文——最好在核心期刊上。 想發論文嗎?請交版面費。 在高校里,在學術界,這已是個公開的秘密,或者是中國式的潛規則。否則,那些“論文中介”也不可能應運而生。如果你把轎車停在大學門口,可能會有雪片一樣的名片塞進車窗——“想發表論
據統計,《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30卷2013年社會科學版第2期上共刊載了259篇論文,涉及我國除港澳臺外的31個省(區、市)的340名作者,其中既有副教授、教授,也有小學甚至幼兒園教師。張紅光制圖
近日以來,湯森路透知識產權與科技業務出售的消息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各方面又開始反思、批判科研領域的量化考核現象,也對SCI、影響因子和ESI等工具和指標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不乏真知灼見,也不乏捕風捉影、胡思亂想,本文擬通過個人的經歷和體會做一個科普性的分析,供各方面參考。 我最早知道SCI是
日前,相關網友在微博等網絡平臺發表信息,質疑《冰川凍土》2013年第5期刊發文章《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學術性不足。《冰川凍土》發聲明:決定對該文撤稿 今天,《冰川凍土》發布《撤稿聲明》稱:我刊獲悉這一情況后高度重視,經報編委會審核,決定對該文撤稿。我刊在該文刊發前審核不嚴,在此鄭重
最近,由浙江工業大學陳小龍、鄭裕國、沈寅初撰寫的關于含順丁烯二酸酐核心結構天然化合物方面的論文在國際頂尖專業雜志美國《化學評論》上發表。讓人驚訝的是,這篇凝結著“中國生物農藥之父”、中國工程院沈寅初院士多年研究心血的論文,他本人排名卻在最后,前兩位作者都是他的學生,第一作者還是一位年輕的在讀博士生。
主編迫于壓力頻公關 近日,一名舉報者給中國青年報發來電子郵件,聲稱“自從2004年起,《商場現代化》開始瘋狂斂財,4年內版面費收入就以數千萬元計”。 以前是核心期刊時,收費標準是每個版面1200元,現在從核心期刊的序列中拿下來了,每個版面降到600元,打了個對折,《商場現代化》一位編
由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武書連主持的《2013中國大學評價》課題,于2012年11月結稿。中國統計出版社當年12月出版發行了武書連主編的《挑大學 選專業--2013高考志愿填報指南》。這是中國統計出版社連續第12年出版發行這部深受考生和考生家長歡迎、并有著廣泛社會影響力的高考志愿填報參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化學會理事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姚建年 改革開放30年來,與國內各行各業一樣,我國的化學科學研究獲得了全方位發展,步入了高速發展時期,無論在基礎、應用基礎研究還是成果轉化、實現產業化
看到本文的標題,人們一定會大吃一驚。翻開今天的中外媒體,充斥的全是中國科技飛速進步,感覺是馬上要領導世界的架式。2016年中國科技論文數量超越美國,更是讓中國人信心爆棚。 這些成就僅從論文統計數據本身角度來看,客觀上確實是不錯的。坦率地說,我本人是長期對中國的發展持最樂觀態度者。即使在很多年前
日前,美國光學學會(OSA)宣布了2020年度新當選會士名單,共有94位光科學家新當選為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其中中國科學家共有15位。 美國光學學會(OSA)成立于1916年,是世界光學領域權威的國際性學術組織。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是美國光學學會授予該領域
5月6日晚,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發出《關于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補充事項的函》,向高校各學位授予單位說明:根據部分單位和學者提出的一些意見建議,經過對相關問題的審慎研究,學位中心決定,仍沿用上輪的評估方式,暫不增列“A類期刊”指標。另外,較多單位反映五月正值研究生答辯高峰時期,五月底前
許永剛的博士論文出版后,舉報者將抄襲情況作了詳細比對,結果發現這本書抄襲了40多篇論文。 近日,廣東省紀委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省紀檢監察機關近兩年查處的一批典型案件。中國青年報記者赫然發現,此前曾因涉嫌抄襲被廣泛關注的廣州體育學院原院長許永剛,已于2011年3月受到撤
伴隨著科研競爭的日益激烈,如果你正在獲取tenure職位、獲得基金、評上國家獎或是當選院士的道路上,那么你的一篇最新得意之作發表在哪家期刊比較好呢?論文發表后能否得到較大的認同度和傳播率呢?如果你面臨著科研選題,哪些期刊的研究情報才是最值得信賴的研究動態呢?一個可供你參考的答案那就是“期刊引證報
今年8月,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 意見明確提出,到2035年,我國科技期刊綜合實力躍居世界第一方陣,建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期刊和若干出版集團。那么,我國科技期刊的現狀如何?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不久前發布的《2019中國
震驚科學界的論文造假事件背后——“一場與SCI有關的丑聞” 論文造假事件震驚學界 2009年12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晶體學報》E分卷官方網站發表文章,公布了以井岡山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講師鐘華和工學院講師劉濤為責任人,發表在該刊物的70篇論文存在造假現象,并作出一次性撤銷
旨在幫助圖書管理員選擇期刊,極具權威性的影響因子如今被廣泛誤用為研究論文質量的代表。 科學界中被誤用最嚴重的評價標準正在經歷一次變革,盡管很多研究人員更希望它完全消失。 信息公司湯森路透表示,自己在影響因子計算上將變得更加透明。近日,該公司發布了超過1.09萬本科技期刊的年度排名以及被該名單拒絕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專家、科學出版社副總編輯胡升華 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主要科技成就青蒿素抗瘧研究首篇論文就發表在中國本土科技刊物《科學通報》上 40
“這么多年來,我做食品安全的報告時從來不談轉基因,因為我認為它不屬于食品安全的問題。可是在互動時,總有人會提。” 4月29日,在北京市科協科技思想庫轉基因技術決策咨詢沙龍(以下簡稱“沙龍”)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上臺道出了這樣一番話。 與其說這是陳君石個人的“困惑”,不如說這是當下中國關
前言: 自去年底湯森路透高調宣布要出售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業務以來,全球科學界都對這場原本正常到不能再正常的商業行為給予了高度關注,特別是中國。 原因是它的幾大拳頭產品——科學引文索引(SCI)、影響因子(IF),貫穿著每一個中國科研人員從畢業到晉升職稱的職業發展道路。 盡管近年來不少學界
2018年4月,“第五屆生態毒理學學術研討會”將在遼寧省大連市舉行,本屆會議由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生態毒理學報》編輯部共同主辦。 歷時四屆,在生態毒理學領域各位同仁的熱情支持和幫助下,生態毒理學學術研討會已逐漸成長為本領域特色鮮明,頗有專業口
在日前舉行的第四屆中國英文版科技期刊研討會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了《2007年版中國英文版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根據這一報告提供的數據,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主辦的《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Genomics, Proteomics & Bio
2008年5月16日,湯姆森科學論文檢索的數據顯示:2007年,美國的SCI論文數位居世界第一;中國首次超過日本位居第四,而且只比位居第二的英國少將近4000篇,比位居第三的德國少400篇。這一數據說明中國的科學實力已經位居世界第四了嗎? “不能! 我想任何人都不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因為SCI論文
63歲的祝國光博士至今還記得,當初在海外頂級醫學期刊上看到有關中藥和西藥對治療心肌梗塞疾病具有同等療效的學術論文時,那種難以言狀的興奮之情。 時隔數月,他卻驚訝地發現,那些看起來水平非同尋常的學術論文大都是編造的,而且論文的作者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藥學院院長、著名中藥藥理學家李連達
對期刊影響因子作為評價標準的政策,有關部門也在做出調整,教育部2013年底明確提出評判高校科研能力不再過分依賴論文。 現在對高校進行考核,以及很多機構在對高校排名時,均把期刊影響因子作為最重要的評價標準。期刊影響因子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一般來說,一家期刊發表的高質量論文越
在北京,有一家叫柳葉刀燒烤的燒烤店。只要你發了SCI,且是文章的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就能按照影響力因子來打折,文章影響因子乘以10得出的數字就是優惠金額,最高7折。 你的SCI,真的能“吃”! 每一個月,這家北京最擅長燒烤的“科研機構”還會出一個顧客SCI影響因子排行榜。 讓我看看是哪個高
在一些地方和單位,論文成為唯一的科研評價指揮棒。人民視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要取得突破,不僅需要基礎設施等“硬件”支撐,更需要制度等“軟件”保障。近年來,各地各部門對科技創新高度重視,經費投入穩步增加、儀器設備更新換代,我國科技“硬件”條件得到很大改善。而“軟件”環境改善則相
科學家對期刊影響因子(JIF)可謂又愛又恨。JIF是用于給技術類期刊權威性排名次的衡量標準。他們不只用其決定向哪里提交研究論文,還包括評價同行以及影響誰得到工作機會、終身職位以及項目資金。所有這些均要依賴這一簡單、易讀的數據。 然而,很多人認為一份期刊的影響因子是無用的,或者甚至有損于科學界
4月20日,一場撤稿風波攪動著整個學術界。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發表聲明,宣布撤回旗下《腫瘤生物學》期刊107篇發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 107篇論文,涉及521名作者,這是涉及中國學者人數最多的一次集體撤稿,也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聲討“學
2月24日,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法治國情調研組發布《中國學術評價機制調研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目前的學術評價體系存在重大問題,學術成果重數量、輕質量,抄襲、買賣論文成風,滋生了嚴重的學術腐敗問題。近半數受訪者承認曾向核心期刊付費發表論文。 眼下,又是一年臨近畢業時,記者的同鄉上海某大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