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高麗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最近成功研發出利用水和陽光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合成燃料的技術。 此前,如果將二氧化碳轉換為燃料需耗費較多電與熱量,成本過高,沒有商業價值。此次開發的技術僅使用水和太陽光,外加一種催化劑即可達到相同效果,而該種催化劑是可以廉價大量生產的,因此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該技術如能普及,有助于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改善地球變暖狀況。......閱讀全文
美 國 最大載人太陽能飛機橫穿美國,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率攀高,低溫制造晶體硅,研制可拉伸或折疊電池,新催化劑讓制氫過程排放近零。 5月3日,世界最大載人太陽能飛機“太陽驅動”號從舊金山升空后于7月6日抵達紐約,完成橫穿美國飛行。 6月,萊斯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制出一款基于
近日,美國化學會出版的《化學化工新聞》(Chemical&Engineering News,C&EN)雜志發布2014年全球十大化學研究,中國研究團隊參與的兩項研究成果在列。北京大學李彥教授的研究團隊制造高純度特定類型單壁碳納米管的新方法,復旦大學化學系周鳴飛教授科研團隊關于過渡
摘要: “低碳經濟”最早見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
一般認為,農業生產離不開土壤。然而,這一狀況未來或許會改變。在前不久舉辦的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一項名為“智能LED植物工廠”的成果受到廣泛關注。這項被業界譽為顛覆“土地利用和農作方式”的技術,到底新在哪里?這種培植技術在我國進展又如何? 借助植物工廠,人類甚至可以在太空、荒漠、戈
2月24日上午10:00,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做客首都科學講堂,做題為《對我國能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的科普講座。以下為講座實錄: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做客首都科學講堂為公眾講解中國能源、環境等相關問題 杜祥琬院士做客首都科學講堂 精彩語錄: ?各國的經濟發展都是倒U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