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農林大學新技術防控小麥條銹病
小麥條銹病是一種通過空氣傳播的低溫真菌病害,是世界小麥生產的主要公敵之一,一般情況下會造成小麥減產10%到30%,嚴重時導致小麥絕產。近日,西北農林大學教授康振生團隊在小麥條銹病防控技術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已在《植物病理學年評》上發表。 研究認為,該病害主要是真菌在小麥生長體之間進行無性繁殖的結果,而主要防治措施就是培育能抵抗該病害的小麥品種。但是,小麥條銹菌又年年頻繁變異,而且總在中國西北地區發生變化。小麥條銹菌在西北地區廣泛分布的野生小檗樹葉上完成有性生殖。 科研人員通過鏟除麥田邊10米范圍小檗、遮蓋染病小檗周圍的麥垛、對麥田周圍小檗實時噴施化學殺真菌劑,通過三道防線阻斷條銹菌的有性生殖,減少病菌變異,阻止了越夏易變區菌源向東部麥區的傳播。......閱讀全文
西北農林大學新技術防控小麥條銹病
小麥條銹病是一種通過空氣傳播的低溫真菌病害,是世界小麥生產的主要公敵之一,一般情況下會造成小麥減產10%到30%,嚴重時導致小麥絕產。近日,西北農林大學教授康振生團隊在小麥條銹病防控技術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已在《植物病理學年評》上發表。 研究認為,該病害主要是真菌在小麥生長體之間進行無性繁殖
一箭雙雕:抗“癌”又穩產的小麥有戲了
條銹病被稱為小麥的“癌癥”,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后發生過8次大流行,防治后仍累計損失小麥138億公斤。我國農業農村部將條銹病列為一類農作物病害。 7月14日,《細胞》在線發表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免疫團隊歷經18年的研究成果。該團隊首次發現了小麥中協助條銹菌感染的“真兇”——感病基因,并利用基因編
研究發現植物也需要“流調”
2月18日,胡小平教授(右)、康振生院士(中)和王保通教授在寶雞市眉縣麥田調查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流行病學調查(以下簡稱流調)對了解病人發病前后活動的“來龍去脈”,探尋病人感染的來源、發展等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實,在植物界同樣存在流行病,也需要進行流調。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胡
中國小麥抗病遺傳育種大會在楊凌舉行
為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育種創新,推動我國小麥抗病育種聯合攻關,保障國家糧食安全,5月10日至11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主辦、作物抗逆與高效生產全國重點實驗室和楊凌種業創新中心協辦的“全國小麥抗病遺傳育種會議”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趙振東研
張增艷:新基因解決小麥條銹病
張增艷,這個美麗而開朗的女科學家讓小麥抗病基因的研究占據了她幾乎全部生活時間,就在不久前,張增艷領導的小麥抗病分子育種課題組在世界上首先發現了抗小麥條銹病新基因。最近中國科協向媒體重點推薦了她的研究成果及論文。 專家簡介 張增艷,中國農業科學院首批杰出人才,博士生導師。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
小麥條銹病遙感監測研究取得新進展
“陳主任,我們學校今年申報總數是2046。”“我可是持證上崗的正式工作人員。”受理現場人頭攢動。工作人員都穿上了統一的紅馬甲,方便易認。“我來受理現場拍照留念。”患條銹病的小麥葉面上產生多層輪狀排列的黃色夏孢子堆。 在我國小麥生產中,小麥條銹病是引起損失大、危及范圍最廣的一種病害。條銹
TaARPC5參與抗病過程為小麥抗條銹病種研究提供新思路
由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引致的小麥條銹病是影響小麥生產安全的重大生物災害,一般年份導致小麥減產10%~30%,發病嚴重時可導致絕收。病原菌頻繁變異,產生新毒力小種,致使小麥品種不斷“喪失”抗病性。這是病害頻繁暴發流行的根本原因,也是銹病防控中的國際
康振生院士:戰“疫”勿忘小麥早春病蟲草害防控
早春二月,正值小麥條銹病、麥田雜草、麥蜘蛛等病蟲草害的高發時節。大疫當前,小麥早春病蟲草害防控工作應如何進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康振生帶來良方。 “今年小麥早春病蟲草害防控形勢復雜,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另一方面氣候的影響因素巨大。”康振生說。 2019年秋
青海、甘肅小麥條銹菌傳播規律研究取得新進展
11月4日,青海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青海省農林科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青海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共同完成的“青海、甘肅小麥條銹菌傳播規律研究”項目進行了成果評價,專家委員會認為,項目對青海條銹菌源區在我國流行區系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認識,為青海越夏菌源區的治理提供了科學
島津公司走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助力西北建設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目前我國農、林、水學科最為完備的高等農業院校,建校76年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始終堅持“民為國本,食為民天”,以推進旱區農業發展為己任,為我國農業及農業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現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部省級研究中心和工程技
西北農林科大攻克蘋果樹“癌癥”
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主持完成的“蘋果樹腐爛病等重大病害生物學及防治技術研究”項目,12月12日在陜西楊凌農科城通過鑒定。鑒定委員認為該成果在蘋果樹腐爛病菌、輪紋病菌的生物學基礎研究方面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我國蘋果栽培面積和產量分別占世界總量的2/5和1/3,占我國水果總量的20%和 3
西北農林科大綜述禾谷類作物銹菌轉主寄主研究進展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康振生團隊應《植物病理學年評》雜志編輯部特邀,在其54卷發表題為《禾谷類作物銹菌轉主寄主在病害流行和病原菌變異中的作用》綜述文章。 據了解,以往學界文獻都是引證美國研究團隊的結論,即轉主寄主在太平洋西北部地區小麥條銹菌的有性生殖與病害流行中不起作用。然而,康振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設立海外分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863.shtm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設立海外分校
近日,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來華國事訪問期間,兩國元首簽署并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其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塔什干分校建設納入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對華進行國事訪問框架成果。 作為兩國元首會晤框架內活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
生產試驗表明小麥新品種“宛麥206”綜合抗病性突出
2022年河南省南陽市小麥種植面積72.9萬公頃(hm2),約占河南小麥種植面積的13%左右。小麥條銹病是一種流行性氣傳病害,一般能帶來小麥10%-30%的產量損失,嚴重時可能造成絕收的風險。近年來南陽地區小麥條銹病表現出發病早、發展快、范圍廣的趨勢。“宛麥206”的大田長勢。“宛麥206”的單株性
西北農林:發現miRNA調控乳脂合成新機制
乳汁是年幼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主要營養來源。乳汁的營養價值主要來自脂肪和蛋白質組分。相比于牛奶,山羊(Capra hircus)奶含有更多的總脂肪,包括更高豐度的有益不飽和脂肪酸。MicroRNAs(miRNAs)是一類含有約22個核苷酸的小RNA,參與各種代謝過程。然而,目前有關miRNA在
西北農林科大研發牛羊基因定點精確編輯技術
陜西省科技廳近日組織了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改平在內的全國9位專家,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張涌主持完成的“牛羊基因定點精確編輯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進行了成果鑒定。 張涌團隊歷時6年,針對轉基因動物研制過程中基因整合位點的隨機性、拷貝數的不確定性和基因打靶高脫靶率等問題,完成了系統研究和技術創新。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塔什干分校揭牌成立
為進一步貫徹“中國-中亞峰會”精神,服務“一帶一路”建設,7月6日,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峰會召開之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塔什干分校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國立農業大學揭牌成立。教育部部長懷進鵬、烏茲別克斯坦農業部部長阿卜杜拉赫莫諾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吳普特、塔什干國立農業大學執行校長伊斯拉莫夫共同為分
西北農林:發現miRNA調控乳脂合成新機制
乳汁是年幼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主要營養來源。乳汁的營養價值主要來自脂肪和蛋白質組分。相比于牛奶,山羊奶含有更多的總脂肪,包括更高豐度的有益不飽和脂肪酸。MicroRNAs(miRNAs)是一類含有約22個核苷酸的小RNA,參與各種代謝過程。然而,目前有關miRNA在調控山羊奶成分中的作用知之甚少
西北農林科大蘋果栽培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主持完成的農業部“948”重大滾動項目“蘋果矮砧集約栽培技術模式及產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11月20日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成果驗收和鑒定。 與會專家認為,該項目緊密結合生產實際,針對性強,特別是在蘋果矮砧集約栽培技術模式、下垂枝修剪、蘋果生產綜合管理制度(IFP)應用
《作物學報》:中國農科院專家發現抗小麥條銹病新基因
為抗條銹病小麥育種提供了新抗源,為高效分子育種提供了選擇標記 ?經過4年多的研究,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的一個課題組人工合成了小麥新種質CI108,發現其含有一個抗條銹病新基因YrC108,并利用分子標記對該基因進行了染色體定位。該成果不僅為抗條銹病小麥育種提供了新抗源,而且為高效分子育種提供
西北農林科大等成功獲得多基因編輯克隆豬
多基因編輯豬的培育。? ?多基因編輯豬的鑒定。圖片由論文作者提供10月9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院華進聯團隊和云南農業大學魏紅江團隊合作,采用高效培育多基因編輯豬的sgRNA表達方案,利用三頭代孕母豬產下兩頭雙基因編輯仔豬。這是西北地區首次成功獲得多基因編輯克隆豬,標志著該地區生豬產業基因編輯生
西北農林科大等破譯維持干細胞“多能性”的核心
哺乳動物多能性相關超級增強子的進化模型。論文作者供圖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院華進聯教授團隊等成功破譯維持干細胞“多能性”的核心,鑒定出三個在胎盤哺乳動物中高度保守的超級增強子(SE-SOX2、SE-PIM1、SE-FGFR1)。其相關成果《胎盤動物超級增強子維持干細胞多能性》9月26日
全球遙感監測顯示:主產國小麥病蟲害不重
記者20日從中科院獲悉,該院最新發布的遙感監測報告稱:包括中、俄、法、美、英、德以及土耳其、巴基斯坦、伊朗、烏茲別克斯坦在內的小麥主產國,小麥病蟲害總體呈輕度發生態勢。這是國際上首次發布的全球病蟲害遙感監測報告。 報告由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黃文江研究員、董瑩瑩博士及研究團隊完成,并由“作物病
西北農林科大研究生楊龍:以創新實現創業夢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三年級研究生楊龍,在導師歐陽五慶教授的指導下,與研發團隊共同進行納米乳藥物的技術研究,攻克了復方成分及中藥提取物納米化的技術壁壘,形成了完全自主的生產工藝、配方算法及生產設備三位一體的納米乳藥物核心技術,擁有50余項發明ZL,并組建了楊凌華翼納米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入住該校創業園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提出植物碳基營養新概念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博士劉存壽團隊歷時20年主持完成的“植物碳基營養機理與天然有機物料高肥效利用技術研究項目”7月10日通過成果鑒定。 項目鑒定委員會專家認為,該項目提出了植物碳基營養新概念,首創了天然有機物“仿生化學法”快速降解新技術,提出了活性有機物與無機物的配位增效理論,研發并在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湘潭大學,本科專業設置調整
關于對2024年擬新增與撤銷專業的公示各單位: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工作的通知》要求,學校組織開展了2024年新增專業與撤銷專業申報工作。經學院申請、學院教授委員會研究、學校教學指導專門委員會審議、校長辦公會審定,同意增設生態修復學、生物信息學、土地科學與
西北農林科大:國賽連獲“團體特等獎”的背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845.shtm
西北農林科大:國賽連獲“團體特等獎”的背后
“參加競賽提升了我在外科手術、病原檢測和禽病理剖檢等方面的能力,為下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學院動物醫學專業學生李雪婷激動地說道。 在不久前結束的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動物醫學專業(本科)技能大賽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代表隊再次以優異成績獲大賽最高獎——特等獎,這是該校連續四
譙仕彥院士受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講席教授”
7月18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國際交流中心104會議室舉辦“講席教授”聘任儀式暨后稷大講堂(第五講)相關活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譙仕彥教授從校黨委書記李興旺手書中接過聘書,成為學校“講席教授”。副校長馬建華,學校相關部門負責人、動科學院負責人和師生代表參加聘任儀式。李興旺在講話中對譙仕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