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生物技術在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現代生物技術的一系列重要進展和重大突破正在加速向應用領域滲透,在革命性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環境、資源和健康等重大問題方面展現出巨大前景。生物技術產業正加速成為繼信息產業之后的又一個新的主導產業,將深刻地改變世界經濟發展模式和人民社會生活方式,并引發世界經濟格局的重大調整和國家綜合國力的重大變化。搶占生物技術和生物技術產業的戰略制高點,打造國家科技核心競爭力和產業優勢,事關重大、事關全局、事關長遠。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部署要求,為加快推進生物技術與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科技部正式印發了《“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規劃面向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明確了“十三五”期間生物技術領域科技創新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瞄準......閱讀全文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6月11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講話全文如下: 積極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曙光和挑戰 ——在中國科學院第十六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會上的講話 溫家寶 (2012年6月11日) 今天在座的有許多老一輩科學家,也有許
日前,國務院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為進一步了解《決定》的有關情況,近日,記者采訪了主要起草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 一、請簡要介紹《決定》制定的背景和主要過程? 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轉型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總體部署,為加快推進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科技部特制定《“十三五”中醫藥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十三五”中醫藥科技創新專項規劃 中醫藥蘊含著
勇于進取的生物物理所隊伍智慧的“腦”已運轉起來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創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討會”召開,與會的近100位所長就像各路征戰的將領般云集北京,從黨和國家賦予中科院的戰略定位出發,圍繞事關我國科技事業長遠發展和“創新2020”深入實施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了
一、生物醫藥研發產業發展特征 1、研發產業投入大且周期長 生物醫藥研發產業與其他產業最大的不同,是其昂貴的研發費用及研制時間,研發新藥的耗時非常長,從開始研發到產品最終成功上市,一般需要12年左右的時間,從單一新藥角度來看,一種新藥從最初研發到最終研發成功,平均需耗費約9億美元左右。即便一個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答記者問 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對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發展做出的方向性重大戰略部署。去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2020年將戰略性
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對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發展做出的方向性重大戰略部署。去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2020年將戰略性新興產業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發展改革委《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國辦發[2007]23號,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我國第一次將生物產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產業進行整體規劃部署。為便于公眾更好地理解《規劃》的有關內容和精神,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曉強接受了有關媒體的采訪。 &nb
用政策構筑生物產業新時代 2007年12月29日,在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等單位的共同支持下,科學時報社在北京舉辦以“用政策構筑生物產業新時代”為主題的2007生物產業政策高級研討會。 來自管理部門和產業界、學術界、金融界的部分專家學者就如何加快發展我國生物產業建言獻策。 國家發改
農業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 為全面部署“十二五”農業科技工作,充分發揮科技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和《農業科技發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關于印發十二五現代生物制造科技發展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計〔2011〕58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單位,各有關單位: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導現代生物制造科技發展,加
6月26日,“2011國際生物經濟大會”在天津隆重開幕。本次大會由科技部與天津市人民政府會同教育部、環境保護部、農業部、衛生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林業局、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外國專家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
一、 市場分布現狀 自從血液分析儀發明以來,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及中國醫療科研實力的不斷增強,目前已經形成了國內外品牌充分競爭的市場,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各品牌在不同的層次的醫療機構占有的市場份額也不同,在二甲以上醫療機構日本SYSMEX占據了中國血液分析儀約40%以上市場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科技部等8部門編制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簡稱《規劃》),目前已經國務院批準印發。其中,包括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上海光源線站工程、中國南極天文臺等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我國“十二五”時期的建設重點。據悉,該《規劃》是我
2012年12月29日,國務院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2〕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2
與國家風雨同路,與時代命運與共。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中國科學院建院7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以下簡稱華南植物園)迎來90歲華誕。 “90年來,我們歷經戰火紛飛、新中國成立、十年‘文革’、改革開放,華南植物園迎來了科學的春天,進入了新時代。”
近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經院主席團審定的521名2015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名單詳細列舉了有效候選人的姓名、年齡、專業、工作單位和提名渠道,提名渠道分別是院士提名和中國科協提名。 據了解,有效候選人大多數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少部分來自企業和軍隊等。為使院士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的本質,中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6月25日至26日,2013國際生物經濟大會在天津舉辦。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當前生物技術已成為國際研究開發的熱點和產業發展的重點,競爭日趨激烈,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紛紛加強部署以搶占先機,生物產業對經濟的影響不斷擴大。在我國,生物技術已成為最為活躍、最具潛力,與國際頂尖水平差距最小的領域之一。
科技引領未來,創新驅動發展。 依托得天獨厚的熱帶資源和生態環境,懷抱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夢想,當前海南省正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擴大開放,不斷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 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海南省如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進一步推動海南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步伐,加快國際旅游島建設,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
2012年10月22-26日,"生物制藥周"將在中國上海隆重舉辦。本次活動將首次嘗試將行業高峰論壇、技術研討會和專項技術培訓三種活動形式系統整合,以行業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精心策劃的生物制藥行業大型交流學習綜合活動平臺。 "生物制藥周"由生物谷聯合中國生物工程雜志等相關行業
日前,首屆綠色與可持續發展化學國際會議在北京召開。綠色化學的先驅者Paul Anastas博士和領軍人物如佟振合院士、Klaus Kümmerer、李朝軍、Shu Kobayashi、張鎖江、趙宇亮、韓布興、James Clark等綠色化學領域的“big names”齊聚一堂,共同討論綠色化學和
2007年是歐盟解決制憲危機,一體化建設走出低谷,經濟社會改革步伐加快,經濟保持平穩,主要大國(德國、法國、英國)領導人更替。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入盟,對外積極進取,謀求發揮全球性作用的重要一年;是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計劃的開局之年;是歐盟大力開展能源、氣變外交,力圖借此打
“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幫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穩腳跟。如今,作為北生所所長的王曉東是否實現了他當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著怎樣的淵源?如何帶領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臨著哪些問題,未來的路在哪里?請看王曉東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會舉辦的
多數歐美發達國家都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國家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在我國,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同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機遇。 今年兩會期間,農工黨中央遞交了關于《深化衛生科技體制改革將醫療衛生和健康服務業培育成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高地》的提案,其中建議將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列為國家新興高端制造業的
《經濟參考報》4月27日刊發題為《斥資10億元 國藥集團新冠疫苗研發領跑全球》的報道。文章稱,來自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藥集團”)消息,4月24日,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正式進入Ⅱ期臨床研究。滅活疫苗是指通過物理或者化學處理等方法,使病毒失去感染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總體部署,為加速推進醫療器械科技產業發展,科技部特制定《“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以下為規劃原文: “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
2010年10月18日,中國政府網刊登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指出,到2020年,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此決定標志著七大新興戰略產業框架成定局。 從2008年的
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全面分析國際國內形勢,認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具有充分條件也面臨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