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教授:科學素養是立德的基礎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宋代著名理學家張載的名言,并得到朱熹、呂祖謙、真德秀以及眾多帝王將相的高度贊賞。張載之志堪稱具有崇高的學術擔當,然而“尊德性而道問學”的思想方法注定了理學家們沒有也不可能“為萬世開太平”。反思張載之志的成敗得失,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理學的最大弊端就是雖有學術擔當,也不乏人文情懷,卻沒有科學精神。比如,理學家們將“天地”解釋為尊卑等級關系,宇宙萬物也都有尊卑等級,如天冠地履、星空列陣、大雁成行、羊羔跪乳等都反映尊卑等級,然后依據“天人合一”論證三綱五常符合“自然之理”。這種缺失科學精神的“人文情懷”會帶來很大的負面作用,甚至造成了“以理殺人”的社會現象。宋元之后,理學占據社會思想意識的統治地位,而中國古代文明卻從鼎盛走向衰落。在應對民族內爭或外敵入侵方面,中原政權的統治者總體上處于弱勢地位,與時俱進、改革變法、富國強兵的欲望、能力和進程都受到四書之學的嚴重抑制。當......閱讀全文
我們有科學素養嗎?
數據來源: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 【編者的話】 前不久,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公民科學素養水平雖然有提高,但仍只相當于日本、加拿大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報告再次引起大家對科普的關注。 國家的繁榮昌盛,離不開高素質的國民,離不開科學精
我們需要怎樣的科學素養
公眾素養是科技發展的土壤。離開了這個群眾基礎,即使我們能夠實現“上天入地”,也很難持續不斷地推動創新 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顯示,2010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3.27%,相當于日本、加拿大和歐盟等主要發達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語
專家媒體共話教師科學素養提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53.shtm3月4日,以“提升教師科學素養,為拔尖創新人才筑基”為主題的專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在太原舉辦。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周芬芬,山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郭新榮,臨汾市南街小學
南開教授:科學素養是立德的基礎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宋代著名理學家張載的名言,并得到朱熹、呂祖謙、真德秀以及眾多帝王將相的高度贊賞。張載之志堪稱具有崇高的學術擔當,然而“尊德性而道問學”的思想方法注定了理學家們沒有也不可能“為萬世開太平”。反思張載之志的成敗得失,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提高科學素養方能認清“超級食物”
近年來,伴隨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理念更新,人們對健康的關注與日俱增,這就為不時涌現的“超級食物”培育了生長土壤。據媒體報道,牛油果、奇亞籽、藜麥等食物,在被冠以“超級食物”頭銜炒作之后,價格就會翻漲幾倍。從2007年至今,“超級食物”這個名詞已為全球食品業帶來超過10億美元的商機。 不過,正如許
評論:藥物濫用的背后是科學素養缺失
要杜絕“病毒靈”事件再次發生,必須從根本上提升公民整體的科學素養,尤其是加強醫藥衛生方面的常識教育。 用藥是非常嚴肅的事。西安“幼兒園喂藥”事件發生之后,全國在排查,至于有多少幼兒園在喂藥,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數據。關于“病毒靈”事件,相關責任人不管最后得到怎樣的法律懲處,都是罪有應得。
人民日報:不要高估自己的科學素養
我們常常為一些事情困惑:為什么畢業論文整篇整篇地抄襲,安著導師的名字發表出來,卻往往要到被舉報了,導師才出來承認疏于管理??我們常常為一些事情著急:為什么“向科學進軍”了這么多年,我們依然“關鍵技術自給率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科學研究實力不強,優秀拔尖人才比較匱乏”??我們常常為一些事情生氣:為什么
三院士:公眾應提高科學素養 避開飲食健身誤區
近日,公眾參與館回響著科學養生的“院士之聲”,讓甚囂塵上的“假養生說”原形畢露——三位醫藥領域科學家先后走進“相約名人堂——與院士一起看世博”,解說人體健康科學,科普自我養生正道。 王隴德:摒棄健康誤區 “張悟本出版的養生書籍四個月賣掉100萬冊。”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
科普書獲獎仍難走紅 出版方:人們科學素養不足
明天是第20個“世界讀書日”,也是國家圖書館頒布文津圖書獎的日子。這是一個由眾多圖書館、專家和讀者共同評選的公益性圖書獎項,今年恰逢其十周年。據國圖書店的工作人員統計,過去9屆文津圖書獎共評選出89種獲獎圖書,其中有21種已經再版;再版圖書中,自然科學類圖書共有8種。圖書能夠再版當然是好事,可
李大光:體制性因素正在妨礙中國公眾科學素養提高
李大光,國際科學素養促進中心中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 不久前發布的中國第八次公民科學素養調查顯示,到2010年,全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比例為3.27%,這顯示中國人整體科學素養偏低,在與2001年的歐盟15國、美日等國比較時發現,中國人對科學知識的了解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