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目前公認腫瘤可以產生血管以支持其生長,但是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一種對血管形成至關重要的細胞居然能夠產生腫瘤并促進其轉移。 “目前我們確實認為血管也能形成腫瘤,隨后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奧古斯特大學喬治亞醫學院(MCG)病理學系的腫瘤生物學家Lan Ko博士說道。 Ko是這篇近日發表在Oncotarget上的文章的通訊作者,這項研究首次發現這種惡性循環似乎支持著腫瘤的生長,但是同時也提供了新的治療干預靶點。 Ali S. Arbab博士是喬治亞癌癥中心和MCG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系的腫瘤血管專家,他是該研究的主要合作者。 周皮細胞是一種可收縮的細胞,它參與組成了血管最外層結構。它還具有干細胞樣性質,可以產生不同的組織。GT198是我們機體低表達的一個基因,具有修復DNA和調節干細胞的能力,但是一旦突變,該基因也會成為一個癌基因。 科學家們現在發現支持一系列人腫瘤的血管網絡中的周皮細胞高表達GT198,當GT198被......閱讀全文
由于癌細胞分裂特別快,導致腫瘤部位的血管不受控制地生長,給腫瘤提供了充足的氧氣和養分。德國癌癥研究中心和海德堡大學醫學院專家合作,找到了新的抗腫瘤血管生長的切入點。小鼠實驗顯示,當特定的信號分子被關閉時,腫瘤在晚期形成的血管會少很多,腫瘤生長變慢,形成較少的癌轉移。 研究團隊發現,由內皮細胞構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
靜脈給藥是一種非常重要而有效的給藥方式,不過血管內皮的存在導致分子量大于白蛋白(66 kDa)的物質無法滲透出血管。只有當血管內皮的通透性顯著增強時,蛋白質、核酸、納米藥物等才能大量穿過內皮進入組織。而大多數疾病狀態下,病灶處血管內皮都保持著結構和功能的完整,導致大分子藥物難以大量遞送至病灶區。
201. 開放性愈合:肺結核體積較大的空洞,內壁壞死脫落,肉芽組織逐漸變成纖維瘢痕組織,由支氣管上皮覆蓋,此時,空洞雖仍然存在,但已無菌,實已愈合,故稱開放性愈合。202.結核瘤(tuberculoma):又稱結核球,是直徑2~5cm,有纖維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樣壞死灶。結核球可來自
非編碼RNA是近年來轉錄組學研究的熱點,其中,long non-coding RNA(lncRNA),microRNA,circularRNA是大家研究的非常多的非編碼。其實,在small non-coding RNAs世界,除了我們熟知的microRNA之外,還包括piwi-interacti
9月12日,德國默克(Merck KGaA)與輝瑞(Pfizer)聯合宣布,由Bavencio(avelumab)和Inlyta(axitinib)構成的組合療法,在針對晚期腎細胞癌(RCC)的3期臨床試驗中,顯著提高了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此前,該組合療法已于2017年12月獲得了FD
9月12日,德國默克(Merck KGaA)與輝瑞(Pfizer)聯合宣布,由Bavencio(avelumab)和Inlyta(axitinib)構成的組合療法,在針對晚期腎細胞癌(RCC)的3期臨床試驗中,顯著提高了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PFS)。此前,該組合療法已于2017年12月獲得了FD
動靜脈分化是心血管系統發生與重塑過程的關鍵環節,目前有關動脈的分化調控研究相對較多,而對靜脈生成的分子機制尚了解很少。最近來自蘇州大學唐仲英血液學研究中心何玉龍教授課題組的研究人員發表了有關靜脈分化與維持的分子調控機制的最新成果,發現血管生成素受體Tie2能通過調節COUP-TFII介導靜脈的分
(一)不同種屬動物1.靈長類動物:從種系發生上看,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與人類的親緣關系最近,它們也會發生各種形態上和生物學性質上與人的腫瘤相似的病變。已知,它們的腫瘤發病率與動物的種屬、性別、年齡及捕養的時間有關。在實驗室條件下,獼猴的自發性腫瘤發病率較高。在動物園內,獼猴的腫瘤發生率約為1%。在老年
(一)不同種屬動物 1.靈長類動物:從種系發生上看,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與人類的親緣關系最近,它們也會發生各種形態上和生物學性質上與人的腫瘤相似的病變。已知,它們的腫瘤發病率與動物的種屬、性別、年齡及捕養的時間有關。在實驗室條件下,獼猴的自發性腫瘤發病率較高。在動物園內,獼猴的腫瘤發生率約為
301 81201256 牛辰 復旦大學 絲/蘇氨酸蛋白激酶Stk調控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和毒力的分子機制研究 H1901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23 2013-1-1 2015-12-31 302 81201277 毛日成 復旦大學 干擾素刺激基因MS4A4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復制的機制
創新藥物的研發,是使我國由醫藥大國走向醫藥強國的必由之路。國家無論是“863計劃”、“973計劃”、還是今天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都對新藥研發寄予了厚望并給予了多方面的鼓勵支持,國內藥企亦不負眾望,共同肩負起新藥創制的重任。經多年厚積薄發,一個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產品誕生并成功上市,“中國
體內組織細胞在體外培養時,所需培養環境基本相似,但由于物種、個體遺傳背景及所處發育階段等的不同,各自要求條件有一定差別,所采取的培養技術措施亦不盡相同,現介紹個別組織細胞培養的要點如下:一、上皮細胞培養上皮細胞包括腺上皮是很多器官如肝、胰、乳腺等的功能成分,又由于癌起源于上皮組織,故上皮細胞培養特別
細胞的純化一般分為兩種,即自然純化很人工純化.常用的純化方法有,酶消化法,細胞因子依賴純化法,機械刮除法,反復貼壁法,電烙篩選法. 體外培養的細胞源于人或動物或胚胎組織,體內的細胞都是混雜生長,每一種組織都有血管和間葉組織,因此,來源于上述組織的培養材料的原代細胞、傳代細胞絕大多數都呈混合生長,既有
細胞的純化的兩種方法細胞的純化一般分為兩種,即自然純化很人工純化.常用的純化方法有,酶消化法,細胞因子依賴純化法,機械刮除法,反復貼壁法,電烙篩選法. 體外培養的細胞源于人或動物或胚胎組織,體內的細胞都是混雜生長,每一種組織都有血管和間葉組織,因此,來源于上述組織的培養材料的原代細胞、傳代
哈嘍,讀者朋友們大家好啊! 談及抗體藥物的作用機制,說實話比較復雜,但一般情況下可歸結為以下5類:細胞毒性藥物,抑制細胞增殖,調節細胞的激活和相互作用,調節人自身免疫系統,中和抗原。[1] 今天呢,小編就結合2019年獲FDA批準的8款抗體,帶著大家好好細數一番這些藥物的神威所在。
原代細胞的培養與建系 細胞的來源多樣,培養方法也各不相同,凡是來源于胚胎、組織器官及外周血,經特殊分離
生物通報道:Hippo信號轉導通路雖然十幾年前被發現時主要是與器官大小有關,但近年來的多項研究表明其效應因子YAP等在腫瘤抑制過程,血管內皮細胞血流機械力刺激調控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近期來自天津醫科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臺灣衛生研究院等處的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等技術,發現了以YA
【前沿技術】Nature最新揭露:比類器官還要高級的操作——類裝配體 01研究背景 類器官大部分來源于能自我分化的干細胞,常形成三維細胞團,具有器官的部分特性,但是此類模型未考慮到天然的組織結構和微環境,而且大量的細胞從生理環境中取出都會改變其特性。 這篇研究中使用了正常膀胱干細胞或膀胱腫
千百年來美食愛好者一直鐘情于食物豐富的顏色、辛辣的味道以及陣陣香氣,而如今研究者發現姜黃根或可幫助抵御癌癥;近日來自弗林德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調查了是否將黃根的有效成分姜黃素可以獨立或結合標準療法來幫助治療惡性間皮瘤,這是一種因吸入石棉而引發的惡性癌癥。 惡性間皮瘤是一種圍繞在肺部、心臟及
體內組織細胞在體外培養時,所需培養環境基本相似,但由于物種、個體遺傳背景及所處發育階段等的不同,各自要求條件有一定差別,所采取的培養技術措施亦不盡相同,現介紹個別組織細胞培養的要點如下:一、上皮細胞培養上皮細胞包括腺上皮是很多器官如肝、胰、乳腺等的功能成分,又由于癌起源于上皮組織,故上皮細胞培養特別
在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中,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人員揭開了黑色素瘤(最具侵襲性的皮膚癌)的轉移機制。 在《Nature Cell Biology》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們發現,在擴散到其他器官之前,黑色素瘤會發送出含有microRNA分子的微小囊泡。這可誘導真皮的形 態變化,準備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Farzaneh Kordbacheh博士是一位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約翰?科廷醫學研究所癌癥生物學及治療系癌癥和血管生物組的早期科研人員。 她于2013年完成了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博士學位,在生物研究學院(Michael Djordjevic教授)和約翰?科廷醫學研究所(Chris
第一節 概念及意義 一、概念 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 是指各種醫學科學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類疾病模擬表現的動物。
來自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研究人員證實,BTBD7蛋白促進了肝癌上皮間質轉化(EMT),可作為肝癌的一個預后生物標記物。相關研究在線發表在6月12日國際著名肝臟疾病雜志Hepatology(最新影響因子11.665)上。 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南大學湘雅醫學研究實驗中心的申竑(Hong She
實驗步驟材 料(帶 V 項 目 見 附 錄 1)裸 鼠 , 6?8 周齡,無 特 殊 病 原(SPF),或者是同基因型宿主(注射小鼠-小鼠雜交瘤時)姥 鮫 焼(Pristane, 2,6,10,14-四甲基十五焼; Aldrich 公司提供)雜 交 瘤(單 元 1.3)添 加 10 mmol/L H
根據伯明翰大學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結果,癌細胞可能依賴機會主義和化學信號在機體內進行擴散。 原發腫瘤中的癌細胞中通過血管或淋巴系統傳播,在這一過程中定殖到其他器官。在這個過程中,癌細胞需要穿過內皮細胞層 -血液或淋巴管排列的細胞。 人們一直認為,癌細胞會向內皮細胞發出化學信號,從而
細胞的來源多樣,培養方法也各不相同,凡是來源于胚胎、組織器官及外周血,經特殊分離方法制備而來的原初培養的細胞稱之為原代細胞。原代細胞經分散接種之手段稱為傳代。凡能經傳代方式進行再次培養的細胞稱為傳代細胞。若能穩定生長傳至10~20代以上的細胞可確立為細胞系。若有條件能開展單細胞克隆、純化,經大量擴增
白細胞亦稱白血球,它的功能是使機體免受病原體(細菌和病毒)、癌細胞、異物侵入,是人體的守衛者。白細胞來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在骨髓中發育后進入血液和淋巴液循環,也存在于血管和淋巴管外的組織中。??巨噬細胞??巨噬細胞是個頭最大的白細胞。??巨噬細胞由單核細胞分化發育而來
血管瘤是人體最常見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兒童多見,血管瘤可出現于人體各個部位,以皮膚、皮下組織最為多見,血管瘤分為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蔓狀血管瘤和淋巴血管瘤〔1〕。1992年Mulliken和Clowacki根據血管病變的臨床表現及組織學特點將其分為兩大類即血管瘤及血管畸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