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表達過程依賴于轉錄因子、染色質調控因子和染色質等生物大分子在布朗運動過程中的隨機碰撞,因此,即使是基因型和分化類型完全相同的細胞在相同環境下也存在基因表達的差異,被稱為基因表達噪音。研究基因表達噪音,對研究干細胞增殖分化、個體發育、病原菌的抗藥性以及農作物的穩產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其在人類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調節機制仍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錢文峰研究組計算分析了人類胚胎的單細胞轉錄組數據,發現多種組蛋白修飾分別調控了基因表達水平和基因表達噪音。富集在啟動子附近的組蛋白修飾,如H3K4甲基化,主要調節基因的平均表達水平;而富集在基因編碼區的組蛋白修飾,如H3K79甲基化,可以降低基因表達噪音,即提高同類細胞間基因表達的一致性。敲除酵母細胞中H3K79甲基化酶,降低了H3K79甲基化修飾水平,同時觀察到靶基因在細胞間的表達差異升高。與以上發現相一致,對基因表達水平敏感的基因(如信號通路中的基因,必須基因,......閱讀全文
1.METTL3的臨床相關性TCGA數據庫中胃癌數據的搜索結果顯示METTL3在胃癌組織中高表達且與較差的臨床預后相關,這一趨勢在對60例病人的qPCR驗證結果中保持一致,且METTL3的表達量與分期分級呈一定相關性。重要的是,METTL3在彌散型胃癌(diffuse-type GC)樣本中的表
一、聽說最近 RNA甲基化很火,它是何方神圣?1、高分文章頻現 說起近來的科研熱點,RNA甲基化修飾的相關研究可以說是當前整個生命科學領域最熱門的方向之一,亮點文章頻出,著實讓人有些目不暇接。RNA甲基化的研究近3月發表的文章影響因子為10分以上的,就有高達 17 篇。
雖然人類基因組大約有兩萬多個基因,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基因是持續進行轉錄和翻譯的。這是根據細胞的狀態決定的,而細胞的狀態是隨時變化的。科研人員希望尋找快速控制基因的開關,以探究基因的表達情況。 麻省理工學院Broad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借助一項新技術找到了一個可以快速啟動或者終止基因的表達的途徑
雖然人類基因組大約有兩萬多個基因,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基因是持續進行轉錄和翻譯的。這是根據細胞的狀態決定的,而細胞的狀態是隨時變化的。研究人員希望尋找快速控制基因的開關,以探究基因的表達情況。 哈佛-麻省理工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
m6A是真核生物中最常見的一類化學修飾,能夠在多種生物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包括癌癥發生發展、細胞分化、壓力應答、免疫反應以及神經發育等方面。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探究m6A對蛋白編碼基因的調控——即影響mRNA穩定性或翻譯效率。2020年1月17日,美國芝加哥大學何川,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韓大力和同濟
Robustness指一個復雜系統適應和應對內部和外界擾斷而行使正常功能的能力。遺傳系統健壯性(genetic robustness)指一個生命體能緩沖基因組中有害突變的能力。突變是生命進化的原動力,而有害突變是致死。一個穩定的遺傳系統既能緩沖突變同時進行世代更迭,這樣本體能維持正常功能,突變在
主要研究歷史在18世紀,安東尼奧·弗朗索瓦(Antoine Fourcroy)和其他一些研究者發現蛋白質是一類獨特的生物分子,他們發現用酸處理一些分子能夠使其凝結或絮凝。當時他們注意到的例子有來自蛋清、血液、血清白蛋白、纖維素和小麥面筋里的蛋白質。荷蘭化學家格利特·馬爾德(Gerhardus Joh
人類和老鼠的外貌可說是天淵之別,但實際上他們卻有著近99%相同的基因組。何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正是蛋白質放大了他們基因上的細微差別。 日 前,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全面啟動。“基因組學中微小的差異,在蛋白質組學中可以被千倍甚至幾近萬倍地放大。”亞太蛋白質組組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賀福 初
1 植物群體遺傳蛋白質組學 1.l 遺傳多樣性蛋白質研究基于基因組學的一些遺傳標記,如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SR(Simple Sequen
301 81201256 牛辰 復旦大學 絲/蘇氨酸蛋白激酶Stk調控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和毒力的分子機制研究 H1901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23 2013-1-1 2015-12-31 302 81201277 毛日成 復旦大學 干擾素刺激基因MS4A4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復制的機制
SUMO化修飾調控m6A RNA甲基化酶METTL3及其催化功能的一種全新分子機制RNA甲基化是目前最炙手可熱的研究領域,近3個月以來,該方向影響因子10分以上的文章數量竟接近20篇。云序生物曾對RNA甲基化研究方法及思路進行了深度剖析,感興趣的老師可瀏覽云序生物前期公眾號(2018國自然熱點二:R
一、前沿生物技術主題 1.蛋白質測序新技術新裝備及配套試劑國產化 (1)陣列毛細管柱蛋白質分離-陣列點樣裝置 研制二維陣列毛細管分離新裝置,第一維分離柱可分離48個餾分,第二維維陣列毛細管分離柱可同時分離48個流份;開發陣列紫外檢測器; 研制多柱點樣頭并行點樣器和流份收集器;開發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原核表達系統是常被用來研究基因功能的成熟系統,由于原核表達系統具有包涵體蛋白不易純化、蛋白修飾不完整等缺陷,人們也開始利用真核細胞表達系統來研究基因。自上世紀70年代基因工程 技術誕生以來,基因表達技術已滲透到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并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實施的進行,在技術方法上得到了很大發展,時至今
“讀”,在字典里的意思是識取、讀取,放在蛋白研究中可以理解為對生物樣本中未知單一蛋白或復雜蛋白的篩選、鑒定或者定量檢測。自2003年4月14日人類基因組計劃(HGP)宣告完成以來,基因組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基因組學雖然在基因活性和疾病的相關性方面為人類提供了有力證據,但實際上絕大多數疾病并不是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結束了,iNature盤點了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的成果,我們發現總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體介紹如下: 4-6月發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業大學王文,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BGI 張國捷及丹麥哥本哈根
現今,科技發展的齒輪正在高速運轉,每隔2-3年就會出現一個重大的技術變革引領生命科學走向更精細、更微觀、更真實的水平,這其中也包括蛋白的研究。在疾病的致病機理、分子機制、信號通路、藥物篩選以及新型診斷標志物的發現中,傳統的蛋白研究“金標準”方法如Co-IP、Western blot、ELISA、
哈佛大學謝曉亮小組的最新研究結構顯示,蛋白的數量(綠色)與mRNA的數量(紅色)在各個細胞中有很大差異。 科學家們近日首次實現了對物種在整個表達譜范圍內的蛋白表達噪聲測量。該項成果是單分子技術與系統生物學交互融合的典范,預示了單細胞基因表達分析時代的來臨。 在基因表達研究領域,傳
大規模基因組測序計劃的實施已改變生命科學的重心,在相當短的時期內,一些原核生物和某些低等真核生物的基因組序列已被測定. 1995年,流感嗜血桿菌基因組序列首次被破譯,在此后不到兩年的時間,近50個細菌的基因組序列已被完成. 然而,這僅僅是理解有機物功能的一個起點. 在基因組時代,許多DNA序列信息僅
來自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了,ZMYND11是組蛋白變異體H3.3特異性的H3K36me3“閱讀器”蛋白,其將組蛋白變體介導的轉錄延伸控制與腫瘤抑制關聯起來。這一重要研究發現在線發表在3月2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清華大學
日前,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組織18個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領域專家審核并評選出2016年度“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 植物分枝激素獨腳金內酯的感知機制植物分枝激素獨腳金內酯的感知機制示意圖 植物激素調控植物的繁衍生息,與人類生存環境和糧食安全息息相關。獨腳金內酯作為新型植物激素,
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Ian Maze領導了這項研究。清華大學醫學院的李海濤課題組、普林斯頓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也參與了研究。這項成果于3月份發表在《Nature》雜志上,有助于人們更好地了解各種腦部疾病,包括情緒失調、藥物濫用/成癮和神經退行性疾病。 這項研究圍繞著DNA以及它如何形成每個人
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全球發病率在過去的30年中顯著增加,已嚴重危害人們的生命健康。脂肪組織被認為與該類疾病相關,因此操縱脂肪細胞的分化和成熟有望用于臨床治療。大量研究已闡明轉錄和表觀遺傳(DNA和組蛋白修飾)在脂肪發生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對于轉錄后調控如何影響脂肪生成,尚不清楚。近日,華中農業大學的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房靜遠教授主要從事消化系統腫瘤發生的分子機制、早期診斷和分子治療等相關研究。近期,該課題組應用美國Arraystar公司的lncRNA芯片分析了胃癌組織的lncRNAs表達情況,篩選到可預測胃癌發生的分子標志物GClnc1,并且闡明了GClnc1在胃癌的發生和發展中是如何發揮
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 histone deacetylase)是癌癥藥物研發領域的熱點。在人類中存在18種不同的HDAC,可以進一步細分為4類:I類HDAC(HDAC1、2、3和8)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主要功能是給組蛋白脫乙酰基。II類HDAC進一步分為:IIa類(HDAC4、5、7和9
分析其實也屬于技術的一部分,且在蛋白質組學研究中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蛋白質組學研究提供的數據是生物學上最龐大的,而且蛋白質組比基因組具有更大的復雜性,因此蛋白質組信息學更有挑戰性。今天小編先拋磚引玉地介紹幾個常用的分析方法和軟件。蛋白質定性分析蛋白質定性分析通常是指利用質譜法進行蛋白質鑒定和序列分析。
前 言基因的功能探索是生命科學研究的永恒主題。近幾年以CRISPR-Cas9技術的發展讓直接在高等生物體內進行基因的功能研究成為可能。但除了DNA之外, DNA的轉錄產物--RNA在生命活動中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且與癌癥等多種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因此,對RNA進行功能研究和錯誤RNA的糾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8月11日,由遼寧省分析測試協會,遼寧省分析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第四屆環渤海色質譜學術報告會暨遼寧省第十屆學術年會分會”在丹東召開(相關報道:第四屆環渤海色譜質譜學術會在丹東開幕 首次發布徽標)。大會上,眾位環渤海的
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長鏈非編碼RNA ADINR通過在轉錄水平上激活C/EBPα調控了脂肪生成。這項研究發布在10月15日的《Stem Cell Reports》雜志上。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陳潤生(Runsheng Chen)院士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的趙春華
2019年8月27日,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研究員何愛彬研究組在Molecular Cell雜志在線發表題為“CoBATCH for 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epigenomic profiling”的文章,報道了一種新的具有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