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微生物組影響健康機制揭秘
英國《自然》雜志8月31日發表的一篇生物學論文稱,美國科學家發現,腸道菌群會產生名為N-酰基酰胺的小型有機復合物,它們與受體相互作用,參與人體生理的包括免疫等各方面活動,而這正是人類微生物組影響生理健康的背后機制。 科學家已經意識到,人類基因組并不能完全解釋人類疾病與健康的關鍵問題,因為人類對自身體內存在的龐大的、與人體共生的微生物菌群缺乏了解。2007年底,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就宣布,將投入1.15億美元正式啟動醞釀了兩年之久的“人類微生物組計劃”,以解析微生物菌群結構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雖然現在認為人類微生物組在生理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人們對其背后的機制依然知之不多。細菌依賴小分子與環境產生相互作用,因此,有科學家提出,人類微生物群也利用小分子與其人類宿主相互作用,只是所涉分子的身份及其功能機制一直不為人知。 此次,洛克菲勒大學研究人員肖恩·布拉迪及同事報告稱,人體腸道細菌會產生N-酰基酰胺,它會......閱讀全文
人類微生物組影響健康機制揭秘
英國《自然》雜志8月31日發表的一篇生物學論文稱,美國科學家發現,腸道菌群會產生名為N-酰基酰胺的小型有機復合物,它們與受體相互作用,參與人體生理的包括免疫等各方面活動,而這正是人類微生物組影響生理健康的背后機制。 科學家已經意識到,人類基因組并不能完全解釋人類疾病與健康的關鍵問題,因為
揭秘機體微生物組與人類健康之間的關聯
人類機體中充滿了能夠幫助消化食物和對抗疾病的細菌,但由于飲食、居住地、愛好甚至病史的不同,兩個人的體內可能會存在不同種類的細菌。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尋找哪種細菌與人類疾病有關,以及哪些細菌能幫助機體抵御疾病發生,研究人員對人類機體微生物組進行比較研究后得出的結論往往并不一致,因為他們分析的
細菌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致病細菌污染是影響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細菌危害因子種類繁多,既包括各種細菌毒素,也包括參與宿主侵染過程的細胞組分,如鞭毛,隨著聚合酶鏈式反應!酶聯免疫吸附分析法和納米金標記技術的交叉融合,近年來涌現了一批新的檢測食品中細菌危害因子的方法 。細菌性食源性疾病(細菌性食物中毒)常造成群發性的?腹瀉、嘔吐
Nature:揭秘地球微生物組計劃
地球微生物組計劃(Earth Microbiome Project)的目標是盡可能多地對地球微生物群落進行取樣,以便促進人們對微生物及其與包括植物、動物和人類在內的環境之間的關系的理解。這一任務需要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的幫助。到目前為止,這一計劃已覆蓋了從北極到南極的七大洲和43個國家,而且有超
研究揭秘人類微生物組中數千個新型小蛋白質
近日,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對人類微生物組的大規模分析中,發現了超過四千種過去不為人知的小型蛋白質,如果這些蛋白質的形狀和功能可以在實驗室中重建,那么它們將有助于研究人員增進對微生物組如何影響人類健康的科學理解,并為新藥的開發鋪平道路。 該研究已發表在《Cell》上。 我們的身
英媒揭秘為何人類食用腌制肉類無損健康
晾曬的肉放置多日,人們為什么可以安然無恙地食用呢?英國廣播公司電視(BBC)報道稱,關鍵是水分。在肉里,細菌與蒸發量之間進行著一場競賽。這個過程通常從鹽開始,給一塊肉涂上鹽,就可以把組織內的水分吸出來,在肉的表面蒸發掉。這樣,微小細菌就無法寄生在肉上,干肉里只會留下對人體無害的微生物。
Exp-Gero:腸道微生物組影響老年人的肌肉健康
一項新的新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組影響了老年人肌肉力量。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Experimental Gerontology》雜志上。 腸道與肌肉組織之間的信號聯系近年來一直是研究的熱點,主要原因是大量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影響健康的許多方面。然而,盡管關于腸道微生物組,肌肉和身體功能之間的聯系
國際人類微生物組聯盟啟動
經過近3年的醞釀和籌備,以解析人類共生微生物與健康關系為目標的國際人類微生物組聯盟(IHMC)近日在德國海德堡宣布成立。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歐盟委員會,以及中國、日本等9個國家的科學家出席成立大會并交流了各自的計劃和進展。 基因與環境相互作用決定人體健康,目前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分析人
院士專家研討“表型組時代的人類健康”
??10月24日,由復旦大學、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表型組學分會、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人類表型組大會及第三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舉行。作為表型組學研究領域最為重要的前沿學術峰會,今年兩場大會均聚焦“表型組時代的人類健康”這一主題,吸引了來自全球的300余位正式代表、近千位聽眾在線參
有害微生物威脅人類健康-微生物檢測不可少
微生物是個體難以用肉眼觀察的微小生物的統稱,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和少數藻類等,其中大多數細菌和病毒對人類的健康有著巨大的威脅,如一些細菌會成為病原體,導致了破傷風、傷寒、肺炎、梅毒、霍亂和肺結核,狂犬病毒、HIV等病毒也給人類帶來生命危險。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生活的標準一提再提。尤其是
微生物組研究:關乎人類的未來
當人類第一次認識到微生物的存在時,并不知道這種個頭微小的生命體是地球生態系統的基石、關系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不僅將極大地幫助人類克服當今所面臨的生存挑戰,還能提供人類未來生存之道。如今,人類基因組的神秘面紗已漸漸揭開,微生物組又成為各國生命科學競爭的焦點,紛紛啟動微生物組研究計劃。科學家們呼吁,
微生物組研究:關乎人類的未來
當人類第一次認識到微生物的存在時,并不知道這種個頭微小的生命體是地球生態系統的基石、關系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它不僅將極大地幫助人類克服當今所面臨的生存挑戰,還能提供人類未來生存之道。如今,人類基因組的神秘面紗已漸漸揭開,微生物組又成為各國生命科學競爭的焦點,紛紛啟動微生物組研究計劃。科學家們呼吁,
霧霾是如何的影響人類健康的?
霾也稱陰霾、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煙、塵等微粒懸浮而形成的渾濁現象,霾的核心物質是空氣中懸浮的灰塵顆粒,氣象學上稱為氣溶膠顆粒。PM2.5顆粒物是構成霾的主要成分,它對人體的傷害最大,是導致霧霾天氣的“罪魁禍首”。PM2.5是指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懸浮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粒
免疫系統紊亂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免疫系統是機體維持健康狀態的根本保證,免疫系統的異常會導致各種類型疾病的發生,包括癌癥、自體免疫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等。針對近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們在免疫系統紊亂以及引發的相關疾病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簡要的盤點,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 J immunol:天然免疫紊亂促進多發性硬化 doi:
Cell:科學家揭示人類微生物組中特殊菌毛的形成機制
近日,一項刊登于國際雜志Cell上的研究論文中,來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一種來自人類機體微生物組中完全不同類型的菌毛;菌毛是一種連接性菌毛蛋白的聚集體,其表現形式為許多細菌細胞表面的突出物,通常介導細菌的粘附和毒力。 文章中,研究人員對來自人類微生物組中的20種擬桿菌菌毛蛋
Cell-Reports:揭秘人類細胞自我保護免于損傷的分子機制
細胞中含有遺傳物質的轉錄本,這些轉錄本能從細胞核遷移到細胞的其它部分,這種移動能夠保護遺傳轉錄本免于被“剪接體”(spliceosomes)所招募,如果這種保護作用并未發生,整個細胞就會處于危險之中,意味著癌癥和神經變性疾病會發生;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
The-Scientist:肺部微生物組決定你的健康
近年來,肺部微生物組對呼吸道健康的重要性逐漸受到了科學家們的重視。The Scientist雜志特別撰文介紹了這一領域的最新進展。 如果將人類的消化系統看作是從口腔延伸至胃和腸道的一條河流,那么肺就是河流旁的湖泊,常常被湍急的水流波及,密歇根大學的Gary Huffnagle說。Huffnag
生殖健康方向微生物組研究進展
近年來,微生物組學的研究提升了關于身體各部位共生微生物的認識。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方慶團隊發現微生物組學或進一步拓展對女性生理和生殖健康方面的認識,并有助于提升治療水平。 作為人體最主要的菌庫之一,陰道菌群及其對女性生理和生殖健康的作用顯而易見。作為“生命搖籃”的宮腔像一個黑箱
Cell:微生物組的確影響免疫
麻省總醫院MGH、Broad研究所與荷蘭的兩家醫學研究中心在Cell雜志上發表了人類功能基因組計劃(HFGP)的重要研究成果。他們通過三項研究揭示了基因、微生物組和環境對免疫應答的影響。 人類消化道中居住著大量的微生物,它們被統稱為腸道微生物組。腸道微生物組在人類代謝食物、抵御感染和應答藥物等
Cell:微生物組的確影響免疫
麻省總醫院MGH、Broad研究所與荷蘭的兩家醫學研究中心在Cell雜志上發表了人類功能基因組計劃(HFGP)的重要研究成果。他們通過三項研究揭示了基因、微生物組和環境對免疫應答的影響。人類消化道中居住著大量的微生物,它們被統稱為腸道微生物組。腸道微生物組在人類代謝食物、抵御感染和應答藥物等過程中起
“人類表型組導航圖”——指引健康研究新方向
“一斗窮、二斗富,三斗四斗賣豆腐……” 俗語中,指紋上的“斗”(圓圈形紋路)和“簸箕”(非圓條紋)隱藏著智慧和富貴的密碼,甚至決定著一個人的窮達…… 指紋雖無關“窮達”,但復旦大學與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等科研團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指紋中或許隱含著健康信號,皮膚紋路受關鍵肢體發育基因影響
山蒼子基因組圖譜揭秘精油合成分子機制
山蒼子,是我國南方家喻戶曉的一種香樹,其果實有香氣,無毒,可治療急性肺炎,有抗病毒抗菌消炎作用。山蒼子精油還是高級化妝品紫羅蘭酮的原料。山蒼子花 陳炳華攝 4月3日,《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以下簡稱亞林所)研究員汪陽東團隊的重要成果。該團隊成功組裝全球首個染色
Nature:首次揭示機體腸道健康影響大腦健康的分子機制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揭示了腸道微生物和大腦細胞之間交流溝通背后的新型細胞和分子過程;在過去20年里,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觀察到自身免疫細胞疾病和多種精神性疾病之間存在密切關聯,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諸如炎性腸病、銀屑
人類微生物組計劃公布首份研究報告
為了進一步了解我們與在我們的身體上或身體內生活的多種細菌之間的關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正在對所有這些微生物基因組進行測序。他們研發了對在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進行大規模基因組測序的標準化方法,他們目標之一是為至少900種人體寄居的細菌制作出參照基因組序列。研究論文發表于5月21日
研究揭示人類胎兒肺臟微生物組結構
子宮中胎兒的肺和胎盤-懷孕后僅11周就已經顯示出細菌微生物組特征,這表明細菌可能在出生前很早就定居在肺部。這項首次發現加深了微生物或微生物產物如何在出生前到達這些器官以及它們在正常的肺和免疫系統發育中起什么作用的謎團。 由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研究員Charitharth Vivek Lal領
EMBO-Mol-Med:揭秘禁食治療人類年齡相關疾病的作用機制
有很多跡象表明,禁食能夠幫助延長壽命。近些年來,人們對所謂的“熱量限制類似物”(CRMs,caloric restriction mimetics)給予了大量關注,這種物質能模擬禁食對機體健康的促進效應,且并不需要個體改變生活方式。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EMBO Molecular Medic
評估氣候變化造成的高溫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評估氣候變化造成的高溫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報告。 截圖來源:《自然·氣候變化》在線版 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志5月31日發表了一篇氣候學研究報告,評估了人為因素氣候變化造成的高溫與人類健康的關系。報告指出,全球37%與高溫有關的人類死亡可歸因于氣候變化。這些發現表明,為減少氣候變化對公眾健康的
Nat-Commun:揭秘轉錄因子“勘察”細胞基因組的分子機制
轉錄因子(TFs)是一種能調節基因表達的特殊蛋白,其能在完整的基因組中搜索并結合特殊區域來調節基因的表達;我們都知道,轉錄因子不僅能結合特殊的DNA序列,還能非特異性結合任何DNA鏈。這些非特異性的關聯就能夠明顯增加轉錄因子尋找特殊靶點的能力,然而目前研究人員并不清楚在掃描大量基因組、定位以及結
微生物組影響免疫反應復雜化
這項研究今天發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該研究還表明,這種抗微生物免疫反應可以由免疫細胞對之前與細菌接觸的記憶觸發,這進一步復雜化了身體接受救命新器官的能力。“以前,我們認為人類器官移植比受保護的實驗室動物更不容易被接受的原因是,人類可以在器官細胞上產生交
免疫球蛋白-影響腸道微生物組
IgA(免疫球蛋白A)是最豐富的黏膜抗體,動物模型實驗表明它可以強化腸道屏障,防止危險細菌破壞宿主。然而,缺乏特異性IgA的人通常只有輕微的癥狀。法國巴黎免疫與疾病研究中心珍妮·法德拉等科學家,比較了健康個體與缺乏IgA個體的糞便微生物組,發現在缺乏IgA的不同患者中,不同屬的細菌占不同的主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