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跡象表明,禁食能夠幫助延長壽命。近些年來,人們對所謂的“熱量限制類似物”(CRMs,caloric restriction mimetics)給予了大量關注,這種物質能模擬禁食對機體健康的促進效應,且并不需要個體改變生活方式。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法國醫學研究委員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報道了一種新型的候選CRM,這種物質未來或有望作為治療年齡相關疾病的新型療法。圖片來源:EMBO Mol Med (2019)e10469https://doi.org/10.15252/emmm.201910469 研究者指出,關于禁食能夠延長壽命的結論已經存在一個多世紀了,從那時開始,研究人員就在多個物種中進行研究證實了這一點。當細胞饑餓時,其就會停止生長,進入到一種稱之為自噬過程的自我清理過程中去,在這一過程中,細胞就會循環回收自身的細胞廢棄物;自噬能夠使細胞......閱讀全文
基因療法以其“一次給藥,終身受益”的優勢越來越受到醫療市場的青睞。截至目前,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及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NMPA)等機構至少已批準13種基因治療產品上市,同時還有2500多項細胞和基因治療正在進行臨床試驗。2019年8月,國際頂級期刊《新
基因療法是指將外源基因導入靶細胞從而糾正或補償基因缺陷表達異常引起的疾病。近些年來,基因療法臨床試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多項基因療法項目相繼在美國、歐盟、中國等國家獲批上市,而且基因療法的治療對象也從單基因遺傳病逐步拓展到惡性腫瘤、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中。 那么,近期科學家們在基因療法研究領域又
維生素B(Vitamin B)舊稱維他命B,是B族維生素的總稱,它們常常來自于相同的食物來源,如酵母等。屬于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B主要有維生素B1(硫胺素、抗腳氣病維生素)、維生素B2(核黃素)、維生素PP(尼克酸或煙酸、抗癩皮病維生素)、維生素B6(吡哆醇、抗皮炎維生素),泛酸(遍多酸)、
核仁小RNA(snoRNAs)是一類中等長度的非編碼小RNA,它們的長度在60-300nt不等,能與核仁核糖核蛋白結合形成snoRNPs 復合物[1]。在脊椎動物中編碼核仁小RNA的基因主要存在于蛋白編碼基因或非蛋白編碼基因的內含子區域,并且經過進一步的轉錄后加工處理形成成熟的核仁小RNA[2]
snoRNAs在癌癥中的作用snoRNAs參與的癌癥的分子病理學研究snoRNAs在癌癥中的作用起始于一項研究:在腦膜瘤中,與正常腦組織相比snoRNAs的表達大幅下調[20]。最近研究發現,在非小細胞肺癌中多種snoRNAs呈現出不同的表達狀態[21]。其它的研究證明snoRNAs U50
人為什么會變老?對于人類來說,如何才能長生不老真的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但是至今為止都沒有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過程中的核心環節,也是影響整個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目前世界各國均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數據顯示到2050年約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口年齡將超過60歲。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維生素A(vitaminA)又稱視黃醇(其醛衍生物視黃醛)或抗干眼病因子,是一個具有脂環的不飽和一元醇,包括動物性食物來源的維生素A1、A2 兩種,是一類具有視黃醇生物活性的物質。 維生素A1多存于哺乳動物及咸水魚的肝臟中,維生素A2常存于淡水魚的肝臟中。由于維生素A2的活性比較低,所以通常所
瘧疾是經按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蟲媒傳染病。寄生于人體的瘧原蟲共有五種,即間日瘧原蟲,三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卵形瘧原蟲和諾氏瘧原蟲。一旦瘧原蟲通過蚊子叮咬進入人體,它們先在肝臟中增殖,隨后侵入紅細胞,在那里,它們導致所有的瘧疾癥狀。瘧疾能通過受感染的蚊蟲叮咬傳播,影響
有研究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的超重和肥胖人數已從 1980 年的 857 萬上升到 21 億,其中成年人增長了 28%,兒童增長了 47%。據2013年發表在 Lancet 上一篇關于全球疾病負擔的研究顯示,在發達國家中男性肥胖率普遍高于女性,而在發展中國家則恰恰相反。 目前在中國肥胖人數已遠遠超
【1】Cell:我國科學家揭示環狀RNA在先天免疫中起著重要作用 doi:10.1016/j.cell.2019.03.046 在真核生物中,共價閉合的環狀RNA(circular RNA, circRNA)是由前體mRNA反向剪接數千個基因的外顯子產生的。它們通常低水平表達,并經常表現出細
近日,《細胞》(Cell)子刊、生物化學研究學術期刊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施一與高福的題為Structural Biology of the Zika Virus(《寨卡病毒結構生物學》)綜述文章,系統地總結了2015年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魏濱帶領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王紅艷研究組通力合作,在炎癥相關的人類疾病及樹突狀細胞疫苗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國際臨床醫學雜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國際分子醫學領域專業期刊
生物標志物之于腫瘤轉化醫學的意義:從篩選、確證走向臨床應用醫學是否能夠有效的治療及治愈癌癥直接取決于是否能夠在癌癥早期階段對其進行及時的檢測。生物標志物作為最直接快速有效的診斷手段,其篩選與獲得可在腫瘤診斷、發展、治療、以及療效監測等多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自該概念的提出,就受到了極大的關注,
臨床檢驗標本留取對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影響:醫學檢驗結果互認問題是目前衛生界探討的熱門話題。但是我們不能把實驗室互認簡單地理解為實驗方法、儀器、試劑的統一。它涉及到臨床醫生和護理人員的密切配合,目前各二級以上醫院實驗室都開展了室內質量控制,并積極參加了衛生部及省級臨檢中心開展的室間質評活動,對分析中、分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20年,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里,科學家們在機體衰老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多顯著的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本年度科學家們在該研究領域取得的重磅級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Fouquerel et al. (2019). Mol
基于質譜技術的蛋白組學、代謝組學及脂質組學飛速發展,廣泛應用于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各個方面,包括生命過程解析、疾病機理、藥物研發、食品安全、環境暴露等。近些年,以高通量、高靈敏度、高重現性等為特點的多組學新技術、新方法、新裝備層出不窮,推動組學研究進入“工業化”和“規模化”,為生命過程的解析、模擬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科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周榮斌、江維、張華鳳和梁高林研究組與廈門大學鄧賢明、中國科大附屬第一醫院陶金輝研究組合作發現老藥“曲尼斯特”(Tranilast)可通過抑制NLRP3炎癥小體改善其驅動的相關炎癥性疾病。 相關研究
鈉 (Na):正常情況:135~145mmol/L增加:柯興綜合征,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ACTH瘤,腦外傷,腦血管意外,心衰,腎衰,肝硬變,嚴重失水,鈉攝入過多而腎功能不全等。減少:原發性或繼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尿崩癥伴口渴中樞受損,糖尿病,稀釋性低鈉血癥,失鈉性失水等。鉀 (K):正常情況:
鈉 (Na):正常情況:135~145mmol/L 增加:柯興綜合征,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ACTH瘤,腦外傷,腦血管意外,心衰,腎衰,肝硬變,嚴重失水,鈉攝入過多而腎功能不全等。 減少:原發性或繼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尿崩癥伴口渴中樞受損,糖尿病,稀釋性低鈉血癥,失鈉性失水等。 鉀 (K):
鈉 (Na):正常情況:135~145mmol/L增加:柯興綜合征,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ACTH瘤,腦外傷,腦血管意外,心衰,腎衰,肝硬變,嚴重失水,鈉攝入過多而腎功能不全等。減少:原發性或繼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尿崩癥伴口渴中樞受損,糖尿病,稀釋性低鈉血癥,失鈉性失水等。鉀 (K):正常情況:
外周血是臨床檢驗中的重要標本。FCM分析外周白細胞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種白細胞的數目與分群情況。這些數字的變化與臨床的某些疾病有一定的關系。近年來,由于多種識別白細胞膜表面抗原的單克隆抗體的發現,以及對這些單克隆抗體的直接或間接熒光標記物的出現,使得利用FCM的熒光組織化學分析獲得被測細胞的多指標的更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研究發現禁食對機體健康有諸多益處,本文中,小編就整理了多篇相關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 【1】Cell:禁食有益新證據!禁食可減少炎癥,改善慢性炎癥性疾病 doi:10.1016/j.cell.2019.07.050 近年來,禁食方案已獲得公眾和科學界的關注,但禁食不
2005年6月28日,世界變態反應組織(WAO)聯合各國變態反應機構共同發起了對抗過敏性疾病的全球倡議,將每年的7月8日定為世界過敏性疾病日,旨在通過增強全民對過敏性疾病的認識,共同來預防和控制過敏性疾病。目前全世界有30%-40%的人群被過敏問題困擾,有數億人患過敏性鼻炎,有3億人患哮喘,過敏
糖耐量實驗介紹:定義 當人體糖耐量略有減低,大多數人可能并無明顯的不適感,所以許多人不重視,也不采取任何治療手段。有人說:“人上了年紀嘛,血糖肯定要高一些,又沒確診我是糖尿病,不痛不癢的干嘛要治?”對于這種僥幸心理,專家指出,糖耐量減低者雖然還不能被扣上糖尿病的帽子,但往往意味著胰島功能已經出現不
高架十字迷宮和強迫游泳實驗相關-聯合服用色氨酸對氟西汀行為的影響聯合服用色氨酸對氟西汀治療抑郁模型大鼠抑郁、焦慮樣行為的影響【摘要】 目的探討聯合服用色氨酸對氟西汀治療抑郁模型大鼠抑郁、焦慮樣行為的影響。方法將6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隨機區組法分為對照組、色氨酸組、氟西汀組和色氨酸+氟西汀組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炎癥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Sci Transl Med:科學家們利用炎癥來治療炎癥 doi:10.1126/scitranslmed.aau8217 加拿大基南生物醫學科學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在實驗室模型中發現了一種治療包括關節炎在內的
糖尿病是現代社會的高發代謝疾病,發病的原因包括遺傳因素以及環境的影響等等。這一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最近在糖尿病的研究與藥物研發領域的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Nature:重磅!中國科學家解析出一種B類G蛋白偶聯受體全長結構,有助開發出新的2型糖尿病藥物doi:10.1038/na
隨著大數據和全基因組測序的發展成熟和大量研究的廣泛開展,有時不免讓人覺得研究人員將他們的顯微鏡(microscope)更換為宏觀鏡(macroscope)。但是,《科學家》雜志舉辦的2018年十大創新競賽講述了一個不同的故事:單個細胞。在《科學家》雜志的獨立評審團評選出的2018年十大創新產品中,它
安增梅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06 年 4 月 第 22 卷 第 4 期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病程的糖尿病腎病(DN)患者血脂變化的特點。方法 將213例2型糖尿病(DM)病人分為DN組、非糖尿病腎病(ND
葡萄球菌屬細菌的微生物學檢驗:一、生物學特性葡萄球菌是革蘭陽性球菌,大小0.5~1.5μm ,呈單、雙、四聯、短鏈狀或無規則葡萄狀排列。無動力、無芽胞。其代謝方式是呼吸兼發酵。觸酶陽性。通常氧化酶陰性,還原硝酸鹽,能被溶葡萄球菌素溶菌,但不被溶菌酶溶菌。能利用多種碳水化合物,產酸。產生胞外酶,如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