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0月31日發布報告說,當前各國減排承諾只能達到2030年溫控目標所需減排水平的三分之一,要確保落實《巴黎協定》,還需包括私營部門、地方政府等在內的各方加大行動力度。 根據《巴黎協定》,各方以“自主貢獻”方式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較工業化前水平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并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實現這些目標將有助于緩解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 然而,根據聯合國環境署31日發布的《排放差距報告》,即便各國完全履行各自的減排承諾,到2100年全球升溫仍極有可能超過3攝氏度。如果美國按當下立場,于2020年退出《巴黎協定》,情況還會更糟。因此,各國在2020年修訂氣候承諾時還需提高減排目標。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大會將于11月在德國波恩舉行。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表示,《巴黎協定》已生效一年,但大家目前所做還明顯不夠,需要立刻行動起來......閱讀全文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保護生態環境、推動可持續發展是各國共同責任。構建并執行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機制,才能全面、完整、高效、經濟地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我們想要的未來。為此,國際社會推動制定了系列多邊環境條約,涉及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治理、保護臭氧層、防治化學品污
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進程中,2015年值得寫入歷史。 這一年,近200個國家通過共同努力終于在年底達成《〈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巴黎協定》(簡稱《巴黎協定》)。新協定為2020年后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指明了方向和目標,傳遞了全球向綠色低碳經濟轉型的信號,具有里程碑意義。 然而,應對氣候變
12月12日,在法國巴黎北郊的布爾歇展覽中心,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全會主席臺上的嘉賓起立鼓掌。 今日視點 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進程中,2015年值得寫入歷史。 這一年,近200個國家通過共同努力終于在年底達成《〈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巴黎協定》(簡稱《巴黎協定》)。新協定為2020年后全球合作
《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最后一公里”談判再次崩盤。在馬德里舉行的氣候大會是《巴黎協定》生效前的最后一次締約方大會,會議的核心議題是討論《巴黎協定》第六條的實施細則。盡管會議增加了40多小時通宵達旦的談判,但各國仍無法對此達成一致。 《巴黎協定》第六條的目標是:為國際合作提供一個會計框架,允許國
4月22日,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高級別簽署儀式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習近平主席特使、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并代表中國簽署協定。中國積極推動落實《巴黎協定》,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引領各國共同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贏得國際社會積極評價。國外專家學者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氣候
《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7)》于2017年6月29日《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7)》發布會暨第六屆中國低碳發展論壇上首次與公眾見面。 會上,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何建坤教授就全球氣候治理形勢與我國低碳發展對策進行主題演講。 何建坤: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一年一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反映了全人類對于強化減排、控制氣溫上升、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共識。然而,由于這項會議遵循“協商一致”的議事原則,許多重要議題一直久拖未決。 12月2日-15日,聯合國氣候變化第25次締約方大會(COP25),暨《京都議定書》第15次締約方大會(CMP15)及《巴黎協
“卡托維茲氣候大會召開在即,這次大會或將成為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一個重要節點,中國將繼續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并同各締約方一起努力,爭取如期完成《巴黎協定》的實施細則談判,妥善解決資金問題,向國際社會發出落實《巴黎協定》、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信號。”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
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22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巴黎協定》高級別簽署儀式,并代表中國簽署《巴黎協定》。張高麗在簽署儀式開幕式上發表題為《推進落實〈巴黎協定〉共建人類美好家園》的講話。 張高麗在講話中說,《巴黎協定》旨在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實施,提出了2020年后全
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6日至17日在德國波恩舉行。當地時間14日,2017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報告在德國波恩發布。報告重點關注了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狀況并對未來提出規劃。 2017中國可再生能源展望報告基于當前中國既定戰略政策和先進的國家經驗,重點關注面向中國2050年低碳轉型可行化路徑,針對中
針對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作出的讓該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決定,《自然》雜志匯集了全球研究人員的反應。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前局長、俄勒岡州立大學海洋生態學家Jane Lubchenco: 總統特朗普決定從《巴黎協定》中退出,表現出對大多數美國人和商界領袖愿望的全然漠視以及對人民健康、
國家發改委28日發布關于開展2016年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項經費研究項目公開招標的公告,擬開展2016年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項經費研究項目征集工作。 此次征集的項目共計25項,基本圍繞氣候投融資、低碳試點、碳排放權交易、巴黎協定后續國際談判和適應氣候變化等方面開展研究,包括國內外氣候投融資機制案例
在《巴黎協定》生效前一天,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呼吁各國加大減排力度,以確保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能夠實現。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日前在倫敦發布《2016排放差距報告》。報告顯示,按各國在2030年的預期溫室氣體排放水平測算,即使《巴黎協定》充分落實,預計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仍將
新華社電 11月8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先后獲得國會眾議院和政府內閣會議通過后,日本向聯合國提交了正式加入《巴黎協定》有關批準文書。 8日下午,日本國會眾議院在全體會議上通過《巴黎協定》的批準案,之后提交日本政府內閣會議通過,正式完成《巴黎協定》的國內批準程序。當天晚些時候,日本在紐
●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具有同根同源性 ●我國每年人為源排放的大氣污染物約相當于10.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部分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在實現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的清潔化發展的同時,可以帶來大幅的協同減碳效果 中國清潔空氣聯盟近日發布了《中國空氣質量管理評估報告2016》,對空氣質量改善措施帶來的能源
2018年,因化石燃料和工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預計將連續第二年增長,幅度超過2%,刷新全球碳排放紀錄。全球能源消耗的增長,特別是石油、天然氣使用量的增加,抵消了為去碳化作出的努力。此外,增長的煤炭消費以及增加的個人交通、航運、航旅及航海運輸等的需求,助長了2018年的碳排放。 12月5日,第2
據朝中社報道,朝鮮外務相李洙墉22日在聯合國總部出席《巴黎協定》簽署儀式,并發表了講話。 李洙墉說,朝鮮為了積極配合國際社會解決氣候變化問題而努力,并堅信《巴黎協定》將被成功履行,因此簽署了本協定。朝鮮政府為了貢獻于保護地球環境,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李洙墉指出,在朝鮮國防委員會第一委員長金正
9月3日在京閉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巴黎協定》的決定。 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一屆締約方會議通過了《巴黎協定》,旨在控制主要由碳排放而導致的氣溫升高。《巴黎協定》是繼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為了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以下簡稱《公約》)的實施,對2020年后國際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框架安排,2015年12月12日,《公約》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就《巴黎協定》達成一致,用以取代將于2020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明確提出到本世紀末,將全
央視網消息: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一時間,國際輿論嘩然。 有評論稱,這一做法將破壞美國在國際社會和國際事務上的信譽,削弱美國的公信力,“使美國放棄了大國責任”。 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又一次充分體現了大國的責任擔當。 世界正將全球氣候治理的希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10日聯合發布《全球能源互聯網促進<巴黎協定>實施行動計劃》,并共同成立全球能源互聯網智庫聯盟。 據介紹,這份在2018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發布的行動計劃,全面對接《巴黎協定》中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要素,從發展形勢、減排
新一年科學界有什么值得我們關注的事情?從各國耗資巨大的太空任務到基因編輯,英國《自然》雜志1月2日選出了多項可能會在2018年給科學界帶來影響的事件。 宇宙數據 當加拿大的氫強度測繪實驗(CHIME)在今年開始全面運作后,快速射電爆發可能就不再那么神秘了。天文學家希望每天都能使用CHIME觀
新華社記者郭洋 由近200個國家共同努力達成的全球氣候協議《巴黎協定》4日正式生效。新協議為2020年后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指明了方向和目標,具有里程碑意義。 按照這一協定,各方將共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威脅,使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盡快達到峰值,以實現將全球氣溫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高2攝氏度以內并
圖片來源于網絡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10月8日在韓國仁川發布新報告稱,將全球變暖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是一項艱巨任務,地球升溫超過1.5℃乃至2℃,可能會產生可怕后果。 為避免突破這一警戒線,政府、工業界和社會需要做出更迅速、更宏大的改變,包括改變全球的能源系統以及人類
“感謝特朗普,因為他退出的決定喚起了大眾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重視。”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秘書長Christiana Figueres如是說。 6月1日,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引得國際社會一片嘩然。有人認為,美國退出之后,中國將成為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的領袖。 “對此我不同
颶風、沙暴、霧霾、高溫、干旱、雷雨……如今,日益增多的極端氣候事件正困擾著人類。中國是發展中大國,也是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本著負責任的態度,中國將應對氣候變化全面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戰略,各級政府、企業主動采取節能減排、發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森林碳匯、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將會影響人類生存已成為共識,應對氣候變化已是標志性的全球議題,我國應當積極參與并在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我國正處于全國碳市場的建設初期,應當牢記溫室氣體減排初心,積極履行國際減排承諾,加快建設進度,建成切實可行、穩定運行的全國碳市場。 一、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形勢
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IFCE)通過回顧2017年全球范圍內發生的諸多重大環境事件和相關新聞,通過衡量和參考其中的影響和意義,列出了以下十條2017年度最重要的環境與氣候相關新聞。 1.地球目前最深海溝發現嚴重污染:人類污染已達"最偏遠角落" 科學家在目前整個地球的最深點,
新一年科學界有什么值得我們關注的事情?從各國耗資巨大的太空任務到基因編輯,英國《自然》雜志2日選出了多項可能在2018年會給科學界帶來影響的事件。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將在新一年延續下去。《自然》發表的總結文章說,加拿大“氫強度圖譜實驗”項目在今年會開始全面運行,這有助科學家獲取更詳細數據來解開一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為此,我國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