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雜志官網日前報道稱,一項對數百名科研人員的研究發現,男性科學家比女性更有可能分享出版作品,但只與其他男性分享。該結果與“男性戰士”假說高度契合。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認知生物學家喬爾格·麥森說,人類通常被認為是高度合作的物種,因想在日常生活中測試人類親近關系,他選擇了一個最具競爭力的領域——心理學研究領域。為了調查心理學家之間的合作,麥森和同事通過電子郵件將一項研究課題發送給近300名科研人員,希望他們能分享其最近一篇論文的PDF或原始數據。結果令麥森驚訝——近80%的人愿意分享學術論文的PDF,60%的人愿意發送原始數據。 麥森和同事想進一步知道,男人發出請求是否更有利,或者更不利?結果表明,男性之間更傾向于彼此分享學術成果。男—男分享的請求獲助成功比例,比其他性別組合都至少高出15%。 麥森認為,一個可能解釋是,男性學者像“老男孩”一樣在網絡中彼此欣賞。這種不平衡可能有其特殊的進化根源——一種被稱為“男性戰士”......閱讀全文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一場因“開放獲取”引發的“學術戰爭”已經爆發。 過去兩年,由700家德國學術機構組成的 Project DEAL、瑞典、挪威以及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先后向國際學術出版商存續了上百年的付費訂閱模式發起沖擊。 “開放獲取”(Open Access,以下簡稱OA,又譯作開放存取),意味著研究文獻免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研究發現,不同的人群在多種疾病發生的風險上或許并不相同,比如有研究人員就發現,相比女性而言,男性更易患肝癌,本文中,小編整理了相關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圖片來源:Manieri et al., 2019 【1】JEM:突破!科學家從分子層面上解釋為何男性更易患肝癌?
如果你想建立一個量子計算機,你需要一種方法來構造一堆處于相同狀態的量子位,并實現這些量子位的邏輯運算。有沒有可能使自然界中不同能量、不同狀態的粒子,變成同一個量子狀態的拷貝?有沒有可能通過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操縱它們來進行簡單的量子計算操作呢? 讓原子“凝聚一心” 大量相同量子態的粒子拷貝可
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達爾文理論也顯示出了一些不足之處。 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現代生物學的許多主流研究方向都以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自然選擇”的進化論為基礎:只有最能適應環境的生命體才能在物種演化的洪流中獲得生存和繁衍的權利。這個自然選擇的過程也被稱為適應,而最容
有研究人員認為,近乎80%的新生兒出生缺陷他們目前并不清楚發病機制,影響新生兒健康狀況的因素非常之多,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新生兒健康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報道進行梳理,分享給各位,讓我們共同關注新生兒的健康狀況。 【1】震驚!80%的新生兒出生缺陷 研究者并不清楚發
最近的一則新聞刷爆了人們的眼球:“一名36歲的男子平時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鍛煉。但最近為了備孕每夜堅持跑三公里。然而,一周之后身體出現異常,小便居然變成了醬油色。經醫生診斷。該名男子被確診換上了橫紋肌溶解癥,而且是‘老病復發’的情況。對此,醫生建議運動還是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對于這則新聞,網
隨著現代社會化的發展,如今很多人早已經習慣久坐的生活習慣,尤其是對于白領一族而言,久坐辦公似乎占據了工作的大部分時間,然而大量研究發現,長時間坐著對機體健康往往有很多不良影響,那么到底久坐對機體到底有什么有害的影響呢?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相關的研究報告,分享給各位,與各位一起學習! 【1】A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由美國人馬克?亞伯拉罕斯創辦,此人創辦了一份名為《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的科學幽默雜志,從1991年開始,每年頒獎一次。入選“搞笑”版諾貝爾獎的科學成果必須不同尋常,能激發人們對科學、醫學和技術的興趣。與其他學術
轉基因是近年來引人矚目的公共話題之一,中間涌現出了多個傳播事件,遠遠超越科學與農業的范疇,討論之激烈、參與者之廣泛、持續時間之長久都極為罕見。盡管至今為止,世界上所有主流科學機構都認為,當前的科學評估、生產實踐都顯示,轉基因作物與常規作物一樣安全,卻仍不足以消除人們的疑慮。從傳播學角度看,相關的
維生素E(Vitamin E)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其水解產物為生育酚,是最主要的抗氧化劑之一。它是機體許多器官、神經以及肌肉維持正常功能的必要營養物質,而且其也是一種抗凝劑,可以減少凝血。人體不能生成維生素E,只能從油脂、肉類以及其它食物中攝入,但是人們常常攝入維生素E的水平不足,尤其是在低脂飲
近年來,科學創新日漸進入"大數據"時代,各種高通量的分析手段以及各類"組學"的發展,使得我們對生命科學的基本原理以及與人類健康有關的疾病發生機制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針對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們利用"大數據"的手段產生的科學進展,我們
當今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以及人們壓力的不斷增加,很多人多少都會出現一些睡眠問題,睡眠不足對我們的大腦和機體健康都是有害的,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改善睡眠的質量呢?本文中小編整理了一些研究,告訴你影響睡眠質量的原因,以及科學家們如何支招來改善機體睡眠質量。 【1】PNAS:重大發現!個體的睡眠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近期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的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將于 6 月底在深圳舉辦,其中 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挺教授將擔任自然語言處理專場主席。雷鋒網了解到,劉挺教授作為國內 NLP 方向的領軍人物,其 Google Sc
時光總是匆匆而逝,12月份已經開始,2017年也已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8年,2017年三大國際著名雜志Cell、Nature和Science(CNS)依舊刊登了很多突破性耐人尋味的研究,本文中小編首先對2017年Science雜志發表的重磅級亮點研究進行盤點,分享給大家!與各位一
[導讀]美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特別的基因,甚至能預測一個人最可能在一天中的什么時候死亡。 美國科學家聲稱發現了一種特別的基因,不僅能夠確定你能否成為一個早起的人,而且能夠將你可能去世的時間預測到上午還是下午。這種特別基因控制著人體生理節律,或許是當人接近死亡的時候,身體會還原到一種更加自然的
從飛機噪音控制到削減風致災害,從智能材料到大數據存儲,從腫瘤治療到廁所革命……5月30日,在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全院學術報告會上,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6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與在場院士分享、交流了一系列工程科技領域的前沿學術成果。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安道琳 從低噪音飛機到噪音控制 提
《自然》 下丘腦成體神經干細胞減少可致老化 7月27日在線發表于《自然》的一篇研究以中年小鼠為實驗對象,指出移植或減少健康下丘腦干細胞能夠相應減慢或加速老化。人們已經知道神經系統能控制老化,且最近研究證明下丘腦在此過程中的作用尤其重要,但卻并不清楚身體老化的表現具體是如何產生的。科學家需要開
免疫系統是機體維持健康狀態的根本保證,免疫系統的異常會導致各種類型疾病的發生,包括癌癥、自體免疫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等。針對近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們在免疫系統紊亂以及引發的相關疾病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簡要的盤點,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 J immunol:天然免疫紊亂促進多發性硬化 doi:
3月份即將結束了,3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長生不老藥有望即將來臨 doi:10.1016/j.cell.2017.02.031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肽能夠選擇性地尋找和破壞阻止組織正常更新的衰老細胞,并且證
雙酚A(BPA)也稱為聚碳酸酯,用于飲料瓶、食品包裝等多種塑料制品。它有類似激素的作用,會干擾人體內分泌和生殖系統。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究竟如何,目前還沒有一致的結論。但是,由于擔心雙酚A對嬰幼兒健康的損害,歐盟、加拿大、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已禁止將雙酚A用于嬰兒奶瓶。 近些年來研究者們也對雙酚A對
有人在不經意間或是在世界上絕大部分人都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拯救了世界嗎? 有。而今天,就是要給你說這樣一個人的故事。 他花了一生的時間在做一件看似毫無意義的研究,卻在不經意間拯救了我們無數人的生命,如果沒有他,我們可能沒有機會在這里玩微信了。 故事的主人
提起辣椒,相信很多人莫名地會流口水,油潑辣子、辣子雞丁等等美食中不可或缺的就是辣椒,辣椒不僅能夠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而且其對機體健康也有著重要的作用,下面小編就盤點了辣椒對機體健康的諸多好處,分享給各位。 【1】研究發現吃辣椒可預防腸道腫瘤 科學日報報道,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
我國分析學科基金委的莊乾坤老師提出分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研究發現,腸道菌群或和機體糖尿病的發生存在一定關聯,而且通過修飾腸道菌群或許有望幫助治療糖尿病,那么這真的能夠治療糖尿病嘛?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相關研究報道,分享給各位!與大家一起學習! 【1】PNAS:突破!通過修飾腸道菌群或有望治療1型糖尿病 DOI:10.1073/
一直以來,產前咨詢幾乎都集中在女性身上。在孕前和妊娠期間,準媽媽被反復告知要補充葉酸,不要飲酒和吸煙,避免食用可能被污染的魚蝦,還要注意保持體重!孕前和妊娠期間準媽媽的飲食行為和環境接觸,都會對發育中的胎兒產生重要影響。為了胎兒的正常發育和長期健康,所有的辛苦付出也都被認為是值得的。 但是現在
「2020年2月28日,英國旅美物理學家、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弗里曼·戴森不幸去世,享年96歲。戴森在物理學造詣深厚,是我國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的同事和朋友,曾稱楊先生為“保守的革命家”。他知識豐富,思考深邃,對物理學之外也多有評論,例如他曾經稱“生物學是21世紀的科學”。 《鳥和青蛙》(Bi
很年輕,卻已是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千人計劃”第一批入選者之一。而在此之前,他在美國的一段“辭職”故事,曾一度轟動全美物理界。 在搜索引擎搜集丁洪的名字,可以找到題為China fishing in pool of global talent的一篇英文報道,直譯過來就是《中
植入微電極陣列幫癱瘓患者恢復運動能力 美國學者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報告稱,借助大腦運動皮層記錄信號,首次成功地讓一名癱瘓患者恢復多個手指、手和手腕的運動能力。 研究團隊在一位24歲四肢癱瘓的男性被試者的運動皮層中,植入了微電極陣列,隨后使用機器學習算法來解碼神經元的活動,并
高齡男性當爹要慎重! 近日,歐洲生殖與胚胎學年會在瑞士日內瓦召開,來自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分享了一組數據:近19000次體外受精周期的研究發現年齡較大的男性比同年齡段女性伴侶的年輕男性受孕幾率更低;這說明做試管嬰兒夫婦的成功率取決于男性的年齡——不僅僅是女性。 BBC報道指出:這項發現與傳統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