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起,中國人就開始吃咸魚了,那時候名為“鮑魚”,指用鹽腌制過的魚。圖片來源網絡 有個成語叫“鮑魚之肆”,意思是賣漬魚的店鋪,比喻小人聚集的地方。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正式發布致癌物清單,其中,“中式咸魚”被標注為一類致癌物。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種讓大家“既愛又恨”的咸魚。 解放軍第309醫院營養科主任左小霞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致癌物等級”只是表達證據的確鑿程度,跟致癌風險的大小無關。咸魚經過高濃度的鹽腌制,在腌制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亞硝酸鹽,這些亞硝酸鹽在胃腸道的酸性環境中可以轉化為亞硝胺,亞硝胺具有強烈的致癌作用,容易引起食管癌、胃癌等。 有研究表明,吃咸魚和鼻咽癌、食道癌、胃癌的發生率呈正相關。而且年齡越小,食用的量越大、頻率越高,患以上三類癌癥的風險也越大。但對于個人而言,因吃咸魚患鼻咽癌的概率比較小。不過,咸魚在腌制和晾曬中可能產生細菌,影響腸胃功能。 左小霞建議,雖然不必完全拒絕吃咸魚,但還是少吃......閱讀全文
據報道檳榔是一級致癌物,專家解惑—— 一級致癌物有哪些 近日有媒體報道,檳榔屬于一級致癌物。一級致癌物究竟是什么概念?致癌物如何分級? 記者采訪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體檢中心主任李槐。她認為,致癌物嚴格地說只是致癌的外部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才能遠離癌癥。 食物為
“做人如果沒有理想,跟條咸魚有什么區別?”是周星馳在港片里的著名臺詞。最近,這條“咸魚”突然翻身成了網紅,刷爆朋友圈,只因與“致癌物”掛上了鉤。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來,國家食藥監總局近日發布了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這份官方版清單總共分為一至四類,其中,1類致癌物清單列出“對人
當一個人走出家門,他可能就身處致癌物的包圍中。這可不是危言聳聽——10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對外宣布,確定室外空氣污染為新的致癌物,致癌級別與吸煙、吃發霉的食物、遭受紫外線輻射、呼吸甲醛等歸為一類。 “我們所呼吸的空氣已經被致癌的混合物污染,它不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評估了紅肉和肉類加工品的致癌性,26日發布結論認為,食用紅肉(生鮮紅肉,即牛、羊、豬等哺乳動物的肉)可能致癌, 因此將之列為“致癌可能性較高”的食物,列入第二級A類致癌因素,同時將肉類加工品(火腿、香腸、肉干等加工肉制品)列入第一級致癌因素。結論公布之后
近日,在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布的檢測報告中顯示,針對2018年8月至10月在香港多地購買了58款餅干類食品進行檢測,在部分樣品中檢出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環氧丙醇和丙烯酰胺,其中無印良品的一款產自馬來西亞的榛子燕麥餅干,在對非預包裝或豁免營養標簽的預包裝樣品進行檢測發現,樣品中環氧丙醇和丙烯酰胺的
苯并芘又稱苯并(а)芘,英文縮寫BaP,是一種常見的高活性間接致癌物。3,4-苯并芘釋放到大氣中以后,總是和大氣中各種類型微粒所形成的氣溶膠結合在一起,在8微米以下的可吸入塵粒中,吸入肺部的比率較高,經呼吸道吸入肺部,進入肺泡甚至血液,導致肺癌和心血管疾病。 理化常數
日前,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官方版“致癌物”完整清單,其中不乏餐桌上的常見食物咸魚;備受爭議的馬兜鈴酸也榜上有名;此外,避孕藥也被點名。清單一出,立刻引發熱議。這些“致癌物”還能不能吃?業內人士對此有何看法? 咸魚不是首次上榜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所對已進行致癌研究的化學物分為四類:1類,
今年4月26日,有媒體報道,草莓被檢出含有乙草胺,可能會致癌。而世界衛生組織又在10月26日宣布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制品為“致癌物”,即致癌程度最高的物質,與石棉、香煙、砒霜“為伍”。 這還沒有結束,近日有報道稱,英國科學家發現,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做飯,可能導致包括癌癥在內的多種疾病。
如果我們能阻止其中的任何一個步驟,癌細胞便無法形成。因此,探測致癌物質的技術與癌細胞的及時發現就顯得尤其重要!然而截至目前為止,科學家們仍無法研究出一種簡易基因測試法或綜合的方法來檢測出可能的致癌物。因此,致癌物對DNA的作用仍是癌癥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遺傳毒物學為一專門研究化學及各類物質對人體遺傳
今年9月,《柳葉刀》雜志刊載的兩篇論文得出了違背規范膳食指南及沖擊健康飲食方式的結論,那就是多吃脂肪,死亡率低;多攝入碳水化合物,增加死亡風險;飽和脂肪減少中風的風險,這引起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委員許世衛、首都醫科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胡大一和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范志紅等專家的質疑與反駁。
近日,美國苯乙烯(styrene)行業計劃將苯乙烯作為可合理預期造成人類癌癥的物質添加至最新一期的《致癌物報告》(Report on Carcinogens,RoC)中。苯乙烯也將成為美國新增的8種致癌物質的其中一種公布于第12期《致癌物報告》,該報告由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門(HHS)以及國
今年9月,《柳葉刀》雜志刊載的兩篇論文得出了違背規范膳食指南及沖擊健康飲食方式的結論,那就是多吃脂肪,死亡率低;多攝入碳水化合物,增加死亡風險;飽和脂肪減少中風的風險,這引起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委員許世衛、首都醫科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胡大一和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范志紅等專家的質疑與反駁。
圖片來源:Pixabay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近日,“無印良品餅干致癌”的新聞登上了熱搜。 這一事件源于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的一次抽檢——他們測試了市場上58款曲奇、甜酥餅等餅干食品,結果發現,近90%的樣本(51款)都含有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質。 其中,無印良品的一款產地為馬
近期有關微波爐危害的謠言又起,去年4月,中國家電研究院聯合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召開關于“微波爐烹飪對食品安全和營養的影響”的研究成果發布會。在研究報告中,國家食品質檢中心提到,微波爐烹飪時間較短,能更多地保留食物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但我注意到在報告中,除維生素C和維生素B6外,微波
近日有媒體報道,說有一些食用油在國家質檢總局的抽檢當中查出苯并芘超標,其中包括香油。很多人看了報道之后開始糾結香油還能不能繼續吃,其實大可不必擔心。 油籽本身是不含有苯并芘,加工過程中也不可能添加這類成分。樣品之所以超標,推測是加工中的溫度過高。因為油脂在20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就有可能產生致癌
實驗方法原理 非程序DNA合成(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UDS)即S期外的DNA合成。在一般情況下細胞內DNA合成只見于S期,但當處于非S期細胞DNA受損傷時,隨著DNA損傷的修復也將發生DNA合成現象,即UDS。在化學致突變物、致癌物作用誘發細胞DNA損傷時,也誘導DN
治愈癌癥(cancer)是一個難題,長期以來研究人員們一直在苦苦探索。我們目前知道,致癌的過程與許多因素有關,但如果我們能阻止其中的任何一個步驟,癌細胞便無法形成。因此,探測致癌物質的技術與癌細胞的及時發現就顯得尤其重要!然而截至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們仍無法研究出一種簡易基因測試法或綜合的方法來檢測出
實驗方法原理非程序DNA合成(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UDS)即S期外的DNA合成。在一般情況下細胞內DNA合成只見于S期,但當處于非S期細胞DNA受損傷時,隨著DNA損傷的修復也將發生DNA合成現象,即UDS。在化學致突變物、致癌物作用誘發細胞DNA損傷時,也誘導DNA
槲皮素,又名櫟精,槲皮黃素,溶于冰醋酸,堿性水溶液呈黃色,幾乎不溶于水,乙醇溶液味很苦。可作為藥品,具有較好的祛痰、止咳作用,并有一定的平喘作用。此外還有降低血壓、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減少毛細血管脆性、降血脂、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等作用。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對冠心病及高血壓患者也有輔助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近日,“無印良品餅干致癌”的新聞登上了熱搜。 這一事件源于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的一次抽檢——他們測試了市場上58款曲奇、甜酥餅等餅干食品,結果發現,近90%的樣本(51款)都含有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質。 其中,無印良品的一款產地為馬來西亞的榛子燕麥餅干,在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十大垃圾食品”和“十大健康食品”排行榜?假的。 WHO食品安全部主任彼得·本·恩巴瑞克(Peter Ben Embarek)在1月12日舉行的“2017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表示,WHO從未發布過一份名為“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單。重要的是,別把所有加工食
據估計,平均每分鐘我國有7人被確診為癌癥,4人因癌癥死亡。 國家癌癥中心日前發布最新一期《中國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報告》:2014年全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約380.4萬例,死亡病例229.6萬例(注: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一般遲3年,本次報告發布數據為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收集匯總全國腫瘤登記處2014
從餐桌走到零食袋,土豆花費了約300年。吃薯片年輕、時尚?這倒也罷了,最難舍的,就是放在口中的那一聲嘎嘣脆。統計顯示,2011年中國土豆薯片銷售額總計約180億元。按一袋薯片7元來計算,一年賣出25億袋,相當于人手兩袋。 優恪網本次檢測了10款薯片,僅薯片先生獲良(B),勞侖茲評級為中(C
近日,“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含致癌物”登上微博熱搜。起因是深圳市消委會從線上線下挑選了15款國內外知名品牌薯片開展比較試驗,#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含致癌物#,7款薯片的2A類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高于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其中鹽津鋪子、三只松鼠、董小姐三款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超
湖南金浩等茶油致癌物超標 政府與企業秘密召回 湖南金浩等公司茶油產品被查出致癌物超標,但政府與企業選擇了秘密召回,消費者至今茫然無知,召回效果存疑。 8月21日,在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金浩公司)一天前公告“澄清被查出致癌物超標6倍的傳言”之后,
國際癌癥研究所的結論,雖說只是一家之言,但事關轉基因產業發展,更關乎全球生命體的健康,“少數派報告”不應衍變成口水戰、利益博弈或道德制衡,而應該是科學釋疑。 草甘膦,由美國孟山都公司開發的除草劑活性成分,噴灑后,只有根據其特性研發的轉基因作物才能存活,銷量全球第一。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下屬
今年2月份,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的新聞調查報導節目《四角方圓》(Four Corners)報道了一項關于輔助藥物療法(complementary medicines)的關鍵項目,該報告中揭露了澳大利亞人群如何在一些未經證實的維生素及補充劑上花費數十億美元的。 這項程序似乎陷入了一種不斷增長的趨勢,
在每年一度的世界癌癥日(2月4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網站,都會重申“在2030年前實現降低1/3的癌癥及各種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率”這一可持續發展目標,并呼吁各國政府、非盈利組織和科研機構應動員起來展開聯合的癌癥預防及控制行動。 現狀:癌癥發病率遞增 聯合國癌癥統計及分析機構IRA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15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發布的檢測報告稱,其于2018年8月至10月從香港多地購買了58款餅干類食品,部分檢測樣品中發現了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環氧丙醇和丙烯酰胺,其中無印良品的一款產地為馬來西亞的榛子燕麥餅干,在檢測的非預先包裝或豁免營養標簽的預先包裝樣品中,其環氧丙醇和丙烯
在食品安全的認知方面,人們往往對自己新知道的風險恐慌不已,卻對自己天天接觸的風險完全忽視。比如說,人們害怕隔夜的蔬菜隔夜的茶,因為聽說里面有個叫做“亞硝酸鹽”的有毒物質,卻不知道咸魚咸肉香腸蝦皮當中的“亞硝胺”才是真正的致癌物,比剩菜更值得關注。 食品加工中最常產生的四大類致癌物: 一、多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