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上午,東莞市市長梁維東在市行政辦事中心會見了廣東省政府顧問、臺灣聯華電子集團榮譽副董事長、臺灣兩岸生技產業發展促進會理事長宣明智及“莞榕計劃”20家企業代表一行, 市政府顧問、莞榕計劃實施公司東莞市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宋濤董事長等陪同會見。雙方就“莞榕計劃”的順利收官,及下一步深化莞臺生物技術產業合作,加強莞臺生物企業的進一步對接和交流等問題進行了交流。 會見前,“莞榕計劃”簽約暨授牌儀式在東莞兩岸生物技術產業合作基地核心主題園區:松山湖國際精準醫學園正式舉行。在宣明智董事長見證下,市政府顧問、東莞市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濤分別與映泰股份有限公司、昱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動藥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捷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佳國際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和康呈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共6家生技上市生物企業正式簽約,最后一批優質生技企業入選“莞榕計劃”,至此,“莞榕計劃”引進20家企業目標順利收官,落戶東莞松山湖兩......閱讀全文
人才“爭奪戰” 150多年來,一波波海外留學大潮興起,一代代海歸學成回國,成為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國年輕一代“出國潮”熱度不減;另一方面,在西方社會經濟發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減弱的情況下,“回國潮”也必然成為大趨勢。中國出臺的各種人才政策,進一步推動了這一趨
2007年是歐盟解決制憲危機,一體化建設走出低谷,經濟社會改革步伐加快,經濟保持平穩,主要大國(德國、法國、英國)領導人更替。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入盟,對外積極進取,謀求發揮全球性作用的重要一年;是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計劃的開局之年;是歐盟大力開展能源、氣變外交,力圖借此打
國科發計〔2011〕62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財務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司(局),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加強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以下簡稱97
關于印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管理辦法》的通知 國科金發計〔2015〕35號 有關單位: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管理辦法》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5次委務會議批準通過,現予以印發,請遵照執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2015年6月16日 國家自然科學
國科金發計〔2015〕35號 有關單位: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管理辦法》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5次委務會議批準通過,現予以印發,請遵照執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2015年6月16日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管理辦法 (2015年5月12日委務會議審議通過)
自1月22日以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已先后公布了16個重大研究計劃2017年度項目指南,其中與生物醫學相關的共7個。具體如下: 備注:血管穩態與重構的調控機制重大研究計劃擬資助總直接費用并未在指南中直接標出,是根據信息計算所得 何為“重大研究計劃”? 據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于
——記錄行業的點點滴滴 【導語】光陰似水,歲月如梭,2013年已悄然離去;回望2013年,有欣喜、有榮耀、有失落、有彷徨。“霧霾”“鎘大米”“轉基因食品”“單獨二孩”“土豪”“中國大媽”“嫦娥三號”“比特幣”“斯諾登”“房姐”等被評為十大網絡熱詞。還有更多熱點事件,中國新領導班子
編者按:1994年,中國科學院在國內率先推出了面向海內外的人才計劃——“百人計劃”,旨在吸引一批45歲以下的優秀青年人才,培養一批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形成一批高水平科研團隊。20年過去了,這項計劃的實施情況和成效如何?當前中國科學院正在深入實施《“率先行動”計劃》,在“率先建成國家創新
基因產業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今年,精準醫學不僅被納入“十三五”規劃,作為精準醫學的“排頭兵”,基因組學也被納入“十三五”百大項目名單,要“加速推動基因組學等生物技術大規模應用”。 對著名基因組學專家、中國基因組學奠基人于軍教授來說,基因組學引領的技術應用得到如此重視,既讓他感到欣慰———20
什么是“千人計劃”?什么樣的海歸才算“人才”?人才回國圖什么?海歸人才能改變中國嗎? 掌管中國高級官員任免的中共中央組織部很少如此高調:向海外敲鑼打鼓,呼喚高層次人才回國效力。頗像一次大規模的政治動員。 2008年年底的中國,由向來僅負責任命高級官員的中組部牽頭,啟
4月14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項重大研究計劃和1項重大項目2020年度項目指南。 其中,2項重大研究計劃為“特提斯地球動力系統”和“西太平洋地球系統多圈層相互作用”,1項重大項目為“焦慮障礙發病機制及臨床轉化研究”。 全文如下:特提斯地球動力系統重大研究計劃2020年度項目指南
1 目的和適用范圍 1.1 為確保CNAS能力驗證工作有效性,特制定本程序。 1.2 本程序適用于CNAS對實驗室和檢查機構等的能力驗證管理以及能力驗證的組織和運作、糾正措施和結果利用等活動。 2 引用文件 CN
2020 年,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將繼續開展博士后國 (境)外交流項目(含引進項目、派出項目、學術交流項目、 “香江學者計劃”、“澳門青年學者計劃”、中德博士后交流 項目)。具體申報工作安排如下: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引進項目 項目內容 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引進項目資助優秀的外籍(境外)和留學博
不久前,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其中最重要的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在高等學校建成一批引領世界學術發展的創新高地,在一批重要領域形成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方向和新學科,培養出一批國際頂尖水平的科學大師,為建成科技強國和教育強國提供強大支撐。 其實,早在2009年,直面“錢學森之問”,教
4月,美國白宮公布了“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簡稱“腦計劃”)。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3年初的國情咨文中表示,這項計劃將讓科學達到一個自從太空競賽以來從未見過的高度。無獨有偶,歐盟委員會也在年初宣布,人腦工程和石墨烯兩大科技入選“未來新興旗艦技術項目”,并為此設立專項研發計劃。 “腦計劃
本月美國白宮公布了“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簡稱“腦計劃”)。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3年初的國情咨文中表示,這項計劃將讓科學達到一個自從太空競賽以來從未見過的高度。無獨有偶,歐盟委員會也在年初宣布,人腦工程和石墨烯兩大科技入選“未來新興旗艦技術項目”,并為此設立專項研發計劃
今年7月底,北京某高中學生王瓊坐在一間110人左右的考場,參加強基計劃的筆試,身邊只有不到30個考生。偌大的教室,從未有過的空曠感,讓她感到些許不適。 這是一場全國范圍的“大面積棄考”考試,而王瓊的考場不過是其中一個縮影。 果不其然,不久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蘭
4.1總則 能力驗證技術根據檢測物品的性質、使用的方法和參加實驗室的數目而變化。大部分能力驗證具有共同的特征,即將一個實驗室所得的結果與其他一個或多個實驗室所得的結果進行比對。在某些計劃中,參加實驗室之一可能具有控制、協調或參考的功能。 &n
2019年11月29日,學校印發《中國農業大學關于公布首批“人才培育發展支持計劃”聘任人選的通知》(中農大人字〔2019〕35號),262名教師受聘各人才崗位:康紹忠、李德發、任發政、沈建忠、武維華、張福鎖(按拼音排序,下同)聘為講席教授A類,樊勝根、李小云、楊寧聘為講席教授B類(樊勝根、李小云
由于歷史和體制機制原因,歐美發達國家以往沒有覆蓋全領域的長期科技發展計劃。但是,近年來歐美國家逐漸認識到,在重要科技研發領域布局和實施專門性科技計劃對國家具有戰略意義,紛紛推出一些科技計劃。這些計劃與我國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計劃非常類似,旨在維持和提升本國(或本地區)在戰略性、競爭性科技研發領域的
教育部公布2020年度“拔尖計劃”2.0名單,這些高校入選 官宣:33所高校入選,“拔尖”旨在培養中國學術大師 近日,多所高校的官網官微發布消息稱,2020年度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已出爐。 此前,2020年9月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由于歷史和體制機制原因,歐美發達國家以往沒有覆蓋全領域的長期科技發展計劃。但是,近年來歐美國家逐漸認識到,在重要科技研發領域布局和實施專門性科技計劃對國家具有戰略意義,紛紛推出一些科技計劃。這些計劃與我國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計劃非常類似,旨在維持和提升本國(或本地區)在戰略性、競爭性科技研發領域
一、 CNAS-RL02《能力驗證規則》中基本要求的相關問題 : 申請認可時,是否必須參加能力驗證?參加能力驗證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CNAS-RL02《能力驗證規則》4.2.3款規定“只要存在可獲得的能力驗證,合格評定機構初次申請認可的每個子領域應至少參加過1次能力驗證且獲得滿意結果(申請認
為深入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人才規劃》),根據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的統一部署,由科學技術部牽頭,會同七部門聯合制定的《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以下簡稱推進計劃)現
國務院關于印發積極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 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方案的通知 國發〔2018〕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積極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8年3月14日 (此件公開發布) 積極牽
編者按 在7月剛剛公布的中國“科技十 二五”中,強調了對“三深”、“三極”的科學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極、北極、青藏高原,這些過去只能在科幻書籍中研讀的領域,正吸引著中國科學 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會上指出的,“空間、海洋和地球深
于軍,紐約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科學博士,師從臺灣中研院院士孫同天教授;博士后研究追隨美國“人類基因組計劃”的領導者和設計者之一,著名基因組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Maynard V.Olson。 1993年,于軍參與“
鄧小平題詞: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 30年前的今天,一個面向21世紀的中國戰略性高科技發展計劃正式公之于世,這就是開啟新中國科技騰飛歷程的“863”計劃。 “863”計劃是怎樣出臺的?其中飽含著科技工作者與國家領導人怎樣的奉獻與求索、使命與擔當?它給社會發展、人民生活又帶來了哪些改變? 19
我們可能經常會聽說,一些學術大牛是院士或是長江學者等,也有資質較好的同學幸運地申請到了這些大牛的門下,如此以來,對于擁有眾多學術頭銜的他們來說,無時無刻散發著權威感。 這種權威感來自于他們出眾的科研成果,而各種學術稱號的評取也正是基于他們的科研成果而來,這也是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個學者的學術水平
在美國政府建議的2011財年經費預算計劃中,與地球科學相關的政府機構主要有美國能源部、美國地質調查局、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本文對美國2011財年經費預算報告中上述4個部門涉及地球科學項目的經費預算增減情況進行了分析。 在美國2011財年經費預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