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土壤污染治理技術研究日益受到重視并顯得迫切需要。為探索重金屬重度污染土壤治理技術,評價不同修復材料和植物聯合治理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效果,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周靜研究員課題組依托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課題“微/納米材料對重金屬重度污染土壤修復的原理及其示范(2013CB934302)”、國家支撐計劃課題“重金屬超標農田原位鈍化/固定與農藝調控技術研究(2015BAD05B01)”、中科院“STS”重大專項“江西貴溪鎘銅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示范(KFJ-EW-STS-016)”以及國家土壤污染修復治理示范工程 “江銅貴冶周邊區域九牛崗土壤修復示范項目”等資助,通過在南方某典型重金屬污染區建立的長期修復工程試驗,研究了不同材料和植物聯合修復下土壤及其團聚體中重金屬銅、鎘的形態變化及其修復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響應機制,以期為不同技術方法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效果提供評價依據。不同修復材料原位修復3年后土壤團聚體中銅(a)和鎘(b)......閱讀全文
介紹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的主要方法,分析各種修復技術的原理、優缺點和實用性。物理法主要包括客土與換土法、分離修復法、隔離法和熱力修復法。化學法主要包括化學固化法、土壤淋洗法和動電修復法。生物法主要包括植物穩定法、植物揮發法、植物提取法、微生物修復法和土壤動物修復法。 礦產資源是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基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資源之一,也是人類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工業、城市污染的加劇和農用化學物質種類、數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屬污染日益嚴重,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約1.5萬噸,Cu 340萬噸,Pb 500萬噸,Mn 1500萬噸,Ni 100萬噸。據我國農業部進行的全國污灌區調查,
由于我國人口壓力大,耕地資源短缺與糧食生產需求的矛盾異常突出,不可能將污染土壤進行大規模休閑、種植非糧食作物或開展植物修復;工程措施則代價高昂難以實施,且污染土壤填埋并不去除重金屬類污染物,所以對農田重金屬污染土壤而言,切實可行且能保證作物安全生產的修復措施應是化學鈍化,尤其是對中輕度污
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發展和城市污泥、廢棄物進入農業生態系統,土壤重金屬污染態勢日趨嚴峻。據國家環保部、國土資源部等的調查,我國土壤各種污染物超標點位占調查總點位的16.1%;而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高達19.4%,污染情形不容樂觀。 由于我
◆我國宜采用聯合修復技術,同時應提倡綠色修復技術 近年來,國家對污染場地的環境管理越來越重視,陸續出臺了土壤污染控制相關的法規和技術文件,《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應用指南》也開始征求意見。這給土壤修復產業帶來了萬億元的市場想象空間,使市場預期也越發火熱。從去年年初到今年一季度15個月內,以“土壤修復
化學固化是改變土壤重金屬賦存狀態、降低重金屬生物有效性、提高農產品質量的重要途徑,是一種廉價高效的化學處理方法,應用前景廣闊。本文就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的技術、土壤重金屬化學固化的原理及其影響因素、存在的問題及發展方向進行了探討,期望能為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提供參考。 重金屬在土壤中理化性質相對穩
1 化學固化 所謂化學固化,就是加入土壤添加劑(固化劑)改變土壤的理化性質。 通過重金屬的吸附或共沉淀作用改變其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從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和遷移性。但固化方法并不是一個永久性的措施,只是改變了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仍持留在土壤中。而且土壤很難恢復到原始狀態,不適宜進一步利用
2016年5月31日,國務院印發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十條”明確提出,實行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終身責任制,并明確2017年底前出臺有關責任追究辦法。 目前,我國土壤修
土壤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我國糧食產量近年來實現了十連增,但是,由于不平衡施肥等技術因素和農地產權不明晰等政策因素的長期影響,我國土壤因過度開發利用而持續嚴重退化,導致土壤的農業生產能力和生態環境調控能力下降。前不久公布的《2013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我國耕地質量問題凸顯,區域性退化問題
國務院印發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全面戰略部署,對污染土壤的治理與修復提出了具體要求。 伴隨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大量落后產能被淘汰,很多傳統污染企業搬遷或關閉。對工業污染土壤進行修復是再利用的前提條件,在我國許多地區特別是東部和南部經濟發達地區,對工業污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逐漸加快,中國目前的水體底泥以及土壤的重金屬污染態勢正在逐漸加重。根據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中國80%的水體底泥都遭到了污染,而海南島相關地區的河流底泥鎘和汞含量的整體超標率達到了59.8%和65.7%[1]。中國的整體水域底泥目前發現已經遭受到了不同類型、不同程度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談到土壤污染問題,陳吉寧透露,“土十條”文稿已基本成熟,下一步將按程序報批后實施。業內人士預測,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將遠超大氣污染治理和污水處理市場,接近10萬億元存量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有效市場規
根據土地類型的不同,土壤修復可分為場地修復、礦山修復和耕地修復。圖片來源于網絡 綜合中國產業信息網、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報告及多家券商的行業市場分析報告信息,結合2017年化工產業十余省市90%的企業關停轉移現狀,和國家政策相關所提出的指標:到2020年現有位于城鎮內人口密集區域的危化品生產企業
愈演愈烈的鎘大米危機,牽出了土地遭重金屬污染的現實。中國水稻研究所與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2010年發布的《我國稻米質量安全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稱,我國1/5的耕地受到了重金屬污染,其中鎘污染的耕地涉及11個省25個地區。 土壤重金屬污染如看不見的幽靈一般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
2014年以來,國家在多地啟動了典型區域土壤污染綜合治理項目。同時地方性試點和項目近期明顯變多,項目建設進度有所提高。從行業情況來講,從業企業數量也從當初“從無到有”情形演變成了數量激增的階段。政府對土壤治理修復企業的監管逐步規范的同時,民間也衍生出相應的自律機制。目前土壤修復包括五大盈利模式。
最近關于重金屬的消息接二連三,繼湖南爆出“鎘大米”事件后,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將聯手繪制我國土壤污染圖,重點調查土壤重金屬元素污染,建立涵蓋81個化學指標(含78種元素)的地球化學基準網。無獨有偶,一則“美雜志稱中國移民體內重金屬超標”的博文近日在微博中流傳。
空氣污染、水污染都能看得見,土地污染卻難以發現端倪,但是近幾年,政策和市場的轉向都開始“偏愛”土壤修復。受污染的地要治,受污染的地要修,這是實實在在關乎人們身體健康,環保大計的事情。在這個風向標的指示下,不少環保企業聞風而動,甚至于很多非環保企業也盯上了這個200億的新興市場。那么,土壤修復到底
電動力學修復技術是處理污染土壤的一項新的化學技術方法,已進入現場修復應用階段。電動力學修復是通過電化學和電動力學的復合作用(電滲、電遷移和電泳等)驅動污染物富集到電極區,進行集中處理或分離的過程。近年來,中國先后開展了銅、鉻等重金屬、菲和五氯酚等有機污染土壤的電動修復技術研究。與傳統的清洗法、生物處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土壤污染修復問題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土壤污染防治法則已列為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與大氣污染、水污染防治相比,作為環保“三大戰役”之一的土壤污染防治,其實任務更加艱巨。 土壤污染危害不可忽視 土壤污染以無機型為主 所謂土壤污染,是指工業和城
土壤修復進行中 “鎘米”風波引發了人們對土壤污染問題的關注。對此,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已宣布,我國正在繪制土壤重金屬元素 “人類污染圖”,全面會診土壤污染狀況。記者從上海有關部門獲悉,上海在土壤修復方面技術日趨成熟,相關的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復實施方案及規范也在加緊制訂中。 三
1. 土壤修復行業現狀? 1.1 土壤污染的定義和種類 土壤污染,是指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進入土壤,使得土壤環境質量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惡化,對生物、水體、空氣或人體健康產生危害或可能有危害的現象。 按被污染主體,土壤污染主要可分為城市用地污染、農業耕地污染兩類,具體污染源結構及危害等見圖
蘇州化工廠原址雜草叢生,穿廠而過的河道里,散發著嗆鼻的氣味。 常州一塊剛剛完成土壤修復工程的土地上,一幢住宅樓正在興建。 一根根沖入云霄的煙囪,曾是人們記憶中城市繁榮興盛的符號,如今,隨著“退二進三”戰略的實施,大大小小的工廠逐漸遠離城市居民視野,猶如退潮。 然而,
日前,中國固廢網獲悉,《北京市土壤污染治理修復規劃》已經印發。規劃指出:到2020年,土壤環境質量在總體良好的情況下,繼續保持穩定。建設用地和農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再開發利用的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全文如下:
近年來,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其中,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尤為突出,嚴重威脅著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研究和治理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變得十分重要。圖片來源于網絡 目前,治理方法包括物理修復、化學修復和生物修復,生物修復以技術成本低、處理效果好、無二次污染等優勢越來越受到廣泛
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剛剛聯合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我國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主要污染物為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和多環芳烴。為解決土壤污染問題,環境保護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家還將在今年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綜合治理工作,先期在湖南省長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科技部發布通知,對《土壤污染防治先進技術裝備目錄》征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2017年12月3日。《土壤污染防治先進技術裝備目錄》是科技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部組織編制的。 據悉,土壤As(形態)、Sb、Hg液相-原子熒光(
伴隨土壤修復行業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土壤治理需求有望加速釋放,土壤修復市場應運而生。與此同時,吸引了業內企業紛紛進駐布局,但要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存在的技術和資金兩大痛點仍待破除。圖片來源于網絡 灰頭土臉、簸土揚沙、累土聚沙……盡管我們認為塵土很臟,它卻是孕育生命的基礎。與空氣、水資源相
我國目前重金屬污染的耕地約有0.1億hm2,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0%,全國每年受重金屬污染的糧食多達1200 萬t,因重金屬污染而導致糧食減產高達1000 多萬t,直接經濟損失至少200 億元。我國很多城市近郊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許多地方的糧食、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中Cd、Cr、As、Pb 等重金
時值歲末年初,為了及時反映環保產業過往一年的發展動態,預測新一年的發展趨勢,我會組織各分支機構編寫了《2019年環保產業發展評述和2020年展望》,供環保企事業單位、專家和管理者參考。 1.2019年土壤修復行業發展評述 2019年是《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的第一年,此法的出臺,從根本上改
國務院今日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背景、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1、《土十條》出臺有哪些背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