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藥店年內有望“限塑” 商場超市塑料袋銷量減八成 塑料“手撕袋”使用量大增 市發改委負責人昨天在“限塑令”實施三周年宣傳活動現場表示,“限塑令”有望于年內拓展到書店、藥店、餐廳等場合。據統計,三年來本市塑料袋銷售量降低了75%至85%,但與此同時,超市“手撕袋”用量卻增加了55%以上。 在昨天的活動現場,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趙家榮介紹說,“限塑令”自2008年6月1日起實施三年來,全國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年使用量減少240億個以上,累計減少塑料消耗60萬噸,相當于節約石油360萬噸,折合標準煤500多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多萬噸。尤其是超市、商場效果更為明顯,塑料購物袋使用量普遍減少了2/3以上。 市發改委副主任張燕友表示,本市商場、超市塑料購物袋銷售量大幅度遞減,據實地調查,降幅在75%—85%之間。市民正逐漸養成自帶購物袋的消費習慣。據透露,本市正在制定方案,擬將書店、藥店、餐廳等消費場合納入“......閱讀全文
昨天(1日),“限塑令”實施兩周年,記者調查卻發現,作為“限塑令”重點管理范疇的菜市場,免費塑料袋已然卷土重來;而沒有明確是否被納入“限塑令”管理范圍的餐館,提供塑料袋幾乎“從不收費”……面對免費塑料袋依然泛濫的局面,在有關部門思考如何監管“限塑令”是否執
去菜場買菜或超市購物時,你是愿意使用免費提供的超薄塑料袋,還是花錢購買商家提供的塑料袋,或者自帶環保購物袋呢?看似簡單的一道選擇題,在“限塑令”實施9年而效果卻并不理想的當下提出,就顯得不那么輕松了。 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下發。這份被群眾
“限塑令”頒布兩年半,仍有不少市民在超市購物時喜歡買塑料購物袋。 2008年6月1日國務院頒布“限塑令”,至今已有兩年半時間,目前在中山的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是否有償使用、是否存在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的現象? 據統計,“限塑令”實施初期,全國超市和商場的塑料袋
董金獅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著名環保及食品安全專家王名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NGO研究所所長毛達歷史學博士(環境史研究方向)、北京師范大學化學學院博士后 近日針對“限塑令”執行遇到的問題現狀以及難題破解、未來出路等,本報記者分別與相關專家進行
每天9億違規塑料袋流通 限塑令一紙空文的尷尬 “限塑令”實行兩年,正日益面臨形同一紙空文的尷尬。 “每天流通的塑料袋中將近9億只不合規。”6月8日,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限塑令”的發起人之一董金獅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在“限
◎國內三大外賣平臺一年至少消耗73億個塑料包裝,平均每份外賣產生塑料一次性用品4.8件 ◎2016年全國快遞業塑料袋總使用量約147億個,電商平臺和賣家自帶包裝的占比超五成 ◎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實施 ◎為配合“限塑令”落地,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
“限塑令”推行已滿四年,但有媒體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在農貿市場、早點夜宵攤等處仍是“限塑令”的死角。目前,“限塑令”存在著三大盲區:農貿市場、水果攤,超薄塑料袋仍普遍使用;早點、夜宵、大排檔,超薄塑料袋屢禁不絕;超市手撕袋“一撕就是一大卷”。 對此,有網民說,根據目前效果,“限塑令”執行四年
時間能夠淡化一切,“限塑令”似乎也未能幸免,與兩年半前“限塑令”實施的轟轟烈烈相比,現如今,“限塑”熱度幾近消退,塑料袋的使用量明顯反彈。事實表明,單純依靠讓消費者付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必須適時調整措施,推動替代品的廣泛使用,同時要借助一些先進的經驗。但最關
截至今年6月,“限塑令”已實行8年,但是效果并不明顯。緣何“限塑令”難行?值得各方思考。 筆者認為,“限塑令”難行的主要原因有:塑料購物袋方便、實用、廉價,其使用性能與現代快捷生活方式吻合,已完全被社會接受。替代產品開發缺位,要么價格高,沒有競爭優勢;要么實用性不強,與需求還有差距。環保宣傳
限塑 農貿市場成“釘子戶” 國務院頒布的《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自6月1日正式實施至今已近百日,本市大部分商場、超市和銷售場所皆嚴格執行指令,消費者對此亦表示理解。但在塑料購物袋使用量極大的各農貿市場,塑料袋卻仍在大行其道,“限塑令”在這里成為一紙空文。 一拖再拖“限塑”遙遙無期
近期,國家發改委向社會征集塑料垃圾污染防治的建議,“限塑令”發布十年后,中國治理“白色污染”的成效再度引發輿論熱議。 一方面是社會對“限塑令”效果的質疑,一方面是快遞、外賣等新業態對塑料包裝的剛需,中國與“白色污染”的拉鋸戰前路如何? 發改委:正研究制定防治塑料垃圾污染的政策 近日,國家發
“限塑令”實施已近兩月,據有關部門調查,6月1日以來,各地大型商場和超市均能嚴格按照《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的要求,超薄塑料購物袋已基本禁止,塑料購物袋使用量也大幅下降,質量明顯提高,對符合標準要求的塑料購物袋,則嚴格執行明碼標價收取價款,“限塑令”成效明顯。 嚴禁生產、銷售、使用超
【導語】塑料購物袋原料主要是乙烯衍生產品聚烯烴等,這些材料都是石油副產品,業內人士估計,“限塑令”實施以后,我國每年節省石油的量相當于半個大港油田的產量(大港油田是中國第九大油田,目前年產油約500萬噸);因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達到760萬~960萬噸。 2007年底,國
雖然“限塑令”的頒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于使用塑料袋的觀念,但是塑料袋的使用依舊十分頻繁。在一些正規超市和購物中心,人們在購物時會按照“限塑令”要求購買塑料袋來使用,但是在一些早市或者不太正規的小店,“限塑令”卻沒有什么效用,成為“死角”。 免費塑料袋仍受青睞 5月7日早上7點,筆者在位
今年6月1日是我國“限塑令”施行滿三周年的日子。將來,人們到餐館用餐“打包”剩菜、到藥店買藥品等使用的塑料袋也將實行有償收費。 昨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有關負責人在“限塑令出臺三周年”主題研討會上表示,國家“限塑令”將考慮擴大限制塑料袋的使用范圍,目前正在抓緊調查研究,力爭盡快出臺。 餐館醫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塑料,這種跟人類才打了100多年交道的現代工業“明星”,如今正因為隨之而來的各種問題,聲譽一落千丈,從創新發明淪落為環境噩夢,成為人們戒不掉的憂愁。 保護地球,人人有責!隨著2015年的到來,我們更應該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從而建立我們的綠色家園。 “最近年關,快遞偷包頻發,
按下葫蘆浮起瓢限塑令實施兩年江西南昌一些市場仍在大規模使用超薄塑料袋 2008年6月1日,限塑令頒布。這個旨在限制塑料購物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的政策兩年來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然而兩年過去了,限塑令在江西的處境卻比較尷尬。 在超市里,多數消費者依然向超市購買塑料袋
特別是帶顏色的塑料袋,如街邊水果攤用來包裹水果的黃色超薄塑料袋,很可能是生產企業違法使用回收廢塑料,為掩蓋廢塑料所帶的雜質,在生產中添加了黃色的母料給塑料袋染色。然而,廢塑料中含有大量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會隨著菠蘿等水果的汁液析出,人體食用后將有損健康。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塑料袋對于現代人來說是再平常不過了,也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的必需品。尤其是節假日期間,塑料袋的使用更為集中。雖然我國在2008年6月1號出臺了“限塑令”,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但這一規定如今似乎逐漸被人們遺忘。不僅集貿市場的超薄塑
現代人足不出戶輕點手機,半個小時后一份熱騰騰的美食便可擺上餐桌,兩小時內網上超市的生活用品就送到門前。外賣、快遞方便了現代都市人的生活,但隨之衍生的環境問題也值得思考。圖片來源于網絡 “限塑令”從2008年6月1日落地至今已整整十年,它改變了人們的購物習慣。不過,從農貿市場、超市,到快遞、外賣
在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簡稱“限塑令”)正式實施兩周年之際,許多媒體都做了關于“限塑令”的專題報道。這些報道的側重點雖各有不同,但對“限塑令”兩年實施效果的總體評價幾乎是一致的:
兩頭蒜、一個西紅柿、幾個小芒果……別看筆者就買了這么點東西,超市導購依然盡職盡責地用透明手撕連卷塑料袋將它們分類裝好、稱重、貼價簽。結賬時,收銀員還會問一句:您需要塑料袋嗎?大部分人都選擇花幾毛錢買個塑料袋,然后窸窸窣窣地裝好物品走人。 您還記得嗎?9年前的“六一”不僅是兒童節,更是“限塑令”
2008年6月起實施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俗稱“限塑令”)至今已兩年。據“限塑令”發起人、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透露,兩年來,大超市塑料購物袋的使用量已減少七成。然而,近期由于監管的放松,也沒有任何處罰措施,膠袋使用又“死灰復燃”,尤其肉菜市場
2007年12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這份被群眾稱為“限塑令”的通知明確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
到今年6月1日,我國“限塑令”實施三年。“限塑”效果如何,“限塑”范圍是否需要擴大,引起人們關注。 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限塑令”實施后,我國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年使用量減少240億個以上,累計減少塑料消耗60萬噸,相當于節約石油360萬噸,折合標準煤500多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0
到明天,“限塑令”實行將滿3周年,你養成隨身攜帶環保袋的習慣了嗎?恐怕大多數人的答案是否定的。3年來,超市塑料袋從過去的免費品成為現在的消費品,對于消費者來說,物價高漲的現在,多花個三兩毛錢沒什么感覺。可超市卻從過去的“倒貼”到如今實現了“盈利”,成了“限塑令”后穩賺不賠的贏家。 【現狀】買塑
農貿市場成為低質塑料袋泛濫的重災區。 今年6月1日,我國“限塑令”實行5年,相關部門所公布的數據顯示,政策實行之后雖效果顯著,但某些地方和環節依然沒有執行到位。 這項旨在減少“白色污染”的政策實施到底取得哪些效果?國外是如何實施的?以及“限塑”未來之路如何走?眾多問題引人關注。 “
自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實施至今,已近四個年頭。日前,記者走訪我市部分商場、超市和農貿市場時發現,越來越多的市民環保意識在提高,他們更愿意自己攜帶購物袋,不過,隨意提供塑料袋的情況依然普遍,尤其是農貿市場幾乎成了違規使用塑料袋的“重災區”。 農貿市場塑料袋依然風行 20日,
環保袋超薄袋環保袋光譜超薄袋光譜 ■新聞背景 限塑令將滿三周年 餐館醫院或“限塑” 到今年6月1日,“限塑令”就滿三周年了。在日前召開的“限塑令出臺三周年”主題研討會上,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李靜透露,限塑三年以來,超市的塑料袋減少量達到2/3以上,但農貿市場里
57歲的侯大媽每逢出門購物,都要自帶大布袋。這是被收費的塑料袋“逼”成的習慣。 近日,在搜狐綠色頻道舉辦的“限塑令”三周年論壇上,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李靜用“非常可觀”評價了三年來的減塑成效。 “全國主要塑料零售產品減少量是特別大的,特別是超市,減少量達到三分之二以上。”李靜說,“限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