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自古以來后宮佳麗三千、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的大戲,最叫人津津樂道了,一群中年少女一面嫌棄吐槽冷嘲熱諷,一面捧著手機視頻愛不釋手,果然大家都是口嫌體正直的虛偽的人啊。 不過宮斗玩得最溜的還屬武則天武奶奶,內斗得了小三,外打得了天下,最后一不做二不休,干死老公和兒子,自立為王,改朝換代。《甄嬛傳》肯定也是繞不開的話題,當年獨攬了各大衛視的黃金時段,我一度懷疑我家電視壞了,只能收到一個臺? 不得不叫人感慨,一個成功女人的背后總是站了一群沒用的男人~ 哈哈,純屬開玩笑,各位老鐵不要介意。 其實今天談這個,是為了緩解界哥的尷尬,因為界哥發現最近幾家厲害的雜志為了避孕藥防癌還是致癌的問題明爭暗斗起來了。而界哥當時剛剛站隊致癌,現在又爆出來防癌,這事兒,還有沒有點譜了…… 1.吃還是不吃,這是個哲學問題 近期,發表在《JAMA Oncology》上,題為《Modification of the Associat......閱讀全文
“做人如果沒有理想,跟條咸魚有什么區別?”是周星馳在港片里的著名臺詞。最近,這條“咸魚”突然翻身成了網紅,刷爆朋友圈,只因與“致癌物”掛上了鉤。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來,國家食藥監總局近日發布了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這份官方版清單總共分為一至四類,其中,1類致癌物清單列出“對人
咖啡很多人都愛喝,那醇厚的香氣,讓人不忍放下手中的杯子。而且,現在有很多研究和新聞在說飲用咖啡有很多好處,不但能預防帕金森、保護心臟,甚至可以抗癌……圖片來源:微信截圖 慢著,去年不是還有“咖啡致癌”的說法嗎?那時候,美國加州要求星巴克等咖啡公司貼上“飲用咖啡可能致癌”的標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日前,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官方版“致癌物”完整清單,其中不乏餐桌上的常見食物咸魚;備受爭議的馬兜鈴酸也榜上有名;此外,避孕藥也被點名。清單一出,立刻引發熱議。這些“致癌物”還能不能吃?業內人士對此有何看法? 咸魚不是首次上榜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所對已進行致癌研究的化學物分為四類:1類,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防癌會調查發現,在受訪的飲酒市民中,有45%的人曾經暴飲,防癌會提醒市民即使只是每日一杯啤酒,也足以增加患癌風險,呼吁市民及早戒酒,建議如果在社交場合難以拒絕飲酒邀請,可以用無酒精的啤酒或雞尾酒代替。 據報道,世界衛生組織旗下機構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在1988年已經將酒精
謠言從不止息,2014年也不例外。在過去的一年中,有人們出于樸素愿望而重新翻檢出的穿越段子、也有商家為了利益而放出的莫柔米和瑪卡謠言。至于年度新聞熱點埃博拉和轉基因,自然也沒被流言放過。本文為大家盤點2014年度十大謠言,為你繪出一張闖出謠言迷霧的地圖。 1、紀錄片揭露轉基因危害 崔永元的調
今年4月26日,有媒體報道,草莓被檢出含有乙草胺,可能會致癌。而世界衛生組織又在10月26日宣布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制品為“致癌物”,即致癌程度最高的物質,與石棉、香煙、砒霜“為伍”。 這還沒有結束,近日有報道稱,英國科學家發現,用玉米油或葵花籽油等植物油做飯,可能導致包括癌癥在內的多種疾病。
據監測,有關“喝普洱茶致癌”的說法最早出現于2010 年前后,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抽取的70 個普洱茶樣品全部檢出了黃曲霉毒素B1。 2012年3 月,新浪微博認證用戶“人體工程學李××”在微博中提及,喝普洱茶最容易得癌癥,茶里有大量的致癌物“黃曲霉毒素”。微博稱,“幽門桿菌
最離奇獎 “薯條治脫發” 謠言 2018年2月,一條“吃薯條有利于生發”的消息上了微博熱搜,這讓網友們驚呼“90后的脫發終于有救了!”消息稱,該成果由日本一個研究團隊發現,連鎖快餐店炸薯條中使用的一種化學物質能幫助治療禿頂,甚至有利于頭發再生。 真相 現代人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脫發呈現一種年
昨日,云南省普洱茶協會就方舟子發表的《喝茶能防癌還是致癌?》一文中稱喝普洱茶能致癌的言辭,特邀省內著名茶業專家、學者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及部分企業,對其中傷普洱茶聲譽的言辭作了認真研討,最后一致認為,方舟子言論極大損害了云南普洱茶產業的聲譽,損害了云南600萬茶農的合法權益,對此省普洱茶協會將正式
據報道檳榔是一級致癌物,專家解惑—— 一級致癌物有哪些 近日有媒體報道,檳榔屬于一級致癌物。一級致癌物究竟是什么概念?致癌物如何分級? 記者采訪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體檢中心主任李槐。她認為,致癌物嚴格地說只是致癌的外部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才能遠離癌癥。 食物為
“食物相克”關注最多 “過午不食”更易發胖 昨日,北京市網信辦、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蝌蚪五線譜、百度知道聯合發布《2015年度十大生活流言榜》。十大生活流言中9項均與飲食相關,其中“食物相克”以775萬的關注人次居于流言榜榜首,狂甩第二名“過午
致癌食物和防癌食物的詳細名單。 日常致癌食物黑名單 腌制食品:咸魚產生的二甲基亞硝酸鹽,在體內可以轉化為致癌物質二甲基亞硝酸胺。咸蛋、咸菜等同樣含有致癌物質,應盡量少吃。 燒烤食物:烤牛肉、烤鴨、烤羊肉、烤鵝、烤乳豬、烤羊肉串等,因含有強致癌物不宜多吃。 熏制食品:如熏肉、熏肝、熏魚、熏蛋、
食品安全是老百姓十分關心的話題,所謂關心則亂,有關食品的謠言似乎有著周期性的傳播規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網絡和朋友圈中流傳開來,并得到大量轉發。為此,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對近期出現的食品謠言進行梳理辟謠。2019年剛剛過去的3個月有哪些謠言,你又信了哪條? 謠言:吃雞蛋會增加患心血管病風險 近
之前的微博陸續談了關于如何防癌的措施和建議,其中多數是針對一般普遍人群的,但有一類人群,相比其他人群,其患某種癌癥的概率更高,我們稱之為“高危人群”,也就是患某種癌的高風險人群,比如國際著名影星朱莉由于有乳腺癌家族史、而且檢查到BRCA1/2基因有突變,因此她屬于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并采取了一些較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發布的報告稱,該中心于2010年至2011年間,共收集了133種食物樣本,包括肉類、蔬菜、豆類及麥制品等。結果發現47%的食物含有疑似致癌的丙烯酰胺,其中零食類含量最高,平均達到每公斤680微克,其次是蔬菜及其制品,平均每公斤含53微克。 該中心又將22種蔬菜樣本送到實驗室
很多人都發現,近幾年患癌的人比以前多了,身邊總能聽到某某患癌的消息,關于“癌”的種種報道,也不斷刺激著大眾的神經。如果你以為癌癥離你還很遠,下面的數字恐怕會讓你吃驚。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以74歲壽命計算,人一生患癌的幾率高達22%。2016年11月,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公布最新報告,至20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2011上半年我國食品安全亂象頻出,從“瘦肉精”到“染色饅頭”,從“毒血旺”到最近的“黑心烤鴨”,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刺痛我們的神經,更拷問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制度。為保障食品安全,中國政府積極應對重拳頻出,出臺了一系列整治措施,打響了史上最為嚴厲
我在抗癌一線戰斗了五十多年,已經年近九旬,但有人說我聲音依然洪鐘有力,我覺得這主要歸功于我相信和堅持——預防比治療好,早期治療比晚期治療好的思想。我可以自信地說,哪怕出現了問題,那也肯定是早期,通過積極治療,也是能夠控制的。 通過幾十年的臨床實踐,我總結出四條“防癌經”。一、遠離致癌物。早年
吃對了有助防癌,吃錯了則可能“致癌”。美國癌癥研究所在大量研究之后發現,有些食物在防癌抗癌方面有著突出效果,并將其分級(抗癌力一級指有較強的證據支持其抗癌作用;抗癌力二級指可能對某些癌癥有預防作用),從而有針對性地防癌抗癌。 對結、直腸癌有一級抗癌力的食物:全谷物、豆類(豌豆、扁豆)、大豆、亞
【傳言】 秋天是螃蟹大量上市的季節,每到此時,有關吃螃蟹的說法如“不能與某些食物同吃”“孕婦吃螃蟹會流產”等就會再次出現。那么,這些說法都靠譜嗎? 螃蟹可以與柿子同吃 秋天是吃螃蟹和柿子的季節,但是網傳兩種美食不能同吃,理由是柿子中含有鞣酸,鞣酸會與螃蟹中富含的蛋白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不易
近日,不少公眾人物被癌癥奪走了生命。追悼、嘆息之余,防治癌癥話題又一次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當下患癌癥的人是不是越來越多?癌癥的高危人群有哪些?癌癥預防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患癌幾率大的人都有什么習慣 在醫學上,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相對應的,起源于間葉組織的
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曾明確指出,不良飲食習慣可導致30多種癌癥,每年因癌癥死亡的患者中,有1/3和不良飲食習慣有關。日常飲食中,我們不妨牢記五個關鍵字,盡可能擋住癌從口入。 一吃“鮮” 多項國際研究指出,多吃新鮮食物有助于防癌。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發現,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可降低咽癌、喉癌、食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評估了紅肉和肉類加工品的致癌性,26日發布結論認為,食用紅肉(生鮮紅肉,即牛、羊、豬等哺乳動物的肉)可能致癌, 因此將之列為“致癌可能性較高”的食物,列入第二級A類致癌因素,同時將肉類加工品(火腿、香腸、肉干等加工肉制品)列入第一級致癌因素。結論公布之后
預防比治療好,早期治療比晚期治療好。 我在抗癌一線戰斗了五十多年,已經年近九旬,但有人說我聲音依然洪鐘有力,我覺得這主要歸功于我相信和堅持——預防比治療好,早期治療比晚期治療好的思想。我可以自信地說,哪怕出現了問題,那也肯定是早期,通過積極治療,也是能夠控制的。 通過幾十年的臨床實踐,我總結
圣女果(俗稱小西紅柿)因為營養豐富、口感好、便于食用而成為市民十分喜愛的一種農產品,但最近網上有傳言說圣女果是轉基因食品,食用后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那么,圣女果到底是不是轉基因蔬菜,寶寶吃了究竟有無危害呢? 曾幾何時,我們都希望買到的西紅柿越大越好,至到有一天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帶著"反潮
2015年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機構——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在起官方網站上對加工肉制品和新鮮紅肉的致癌性進行了評價并發表聲明[1]:將加工肉制品列為致癌最高等級(致癌);新鮮紅肉被定
- 新聞緣起 日前,英國科學雜志《Nature》上刊登了兩份分別由美國和奧地利研究人員完成的報告,他們獨立研究但得出了一致結果,即避孕藥和激素替代療法中的雌激素、孕激素通過破骨細胞分化因子與乳腺癌緊密聯系。而先前該雜志還刊登了香港瑪嘉烈醫院癌癥研究人員的一項發現,表明卵巢激素孕酮在改變乳腺
咖啡含有致癌物;草莓是“最臟蔬果”;老鼠食用轉基因作物后變碩鼠;跳拉丁舞能導致性早熟……在過去的一個月里,仍有各種謠言在網上傳得“風生水起”。然而辟謠戰士怎能讓謠言當道,所以現在就讓我們把這些謠言放在科學的陽光下曬一曬吧。 謠言一 星巴克咖啡致癌 最近,無論你喝不喝咖啡,可能都聽過所謂“星
食物與癌癥的關系是復雜的,但也是非常重要的。說它重要是因為大約有30%以上的癌癥死亡都與飲食因素有關;說它復雜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食物中的有害成分有致癌作用和促癌作用,另一方面其營養物質則具有對抗癌癥和預防癌癥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致癌物質 醫學研
圖片來源:Pixabay 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近日,“無印良品餅干致癌”的新聞登上了熱搜。 這一事件源于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的一次抽檢——他們測試了市場上58款曲奇、甜酥餅等餅干食品,結果發現,近90%的樣本(51款)都含有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質。 其中,無印良品的一款產地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