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中國學者《Microbiome》揭示腸道噬菌體組與II型糖尿病相關性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籌)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A Human Gut Phage Catalog correlates the Gut Phageome with Type 2 Diabetes”的文章,通過人腸道噬菌體集揭示腸道噬菌體組和II型糖尿病的相關性,這首次證實了人體腸道噬菌體組和糖尿病的關聯性。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Microbiome上,文章的通訊作者為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劉陳立研究員,以及馬迎飛研究員(同為一作)。 噬菌體是一類專一感染細菌的病毒,是地球上數量最高的生物體。它同時也是人體腸道微生物組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估計人體腸道內每克糞便含有的病毒顆粒物的含量至少為109個。腸道噬菌體的種類豐富、數量巨大,通過塑造腸道菌群結構,進而影響人體健康。但是,人們目前對于噬菌體的認識還非常匱乏,噬菌體的繁殖需要嚴格依賴宿主菌,當前絕大多數腸道細菌和環境細菌難以獲......閱讀全文

    深圳先進院首次揭示腸道噬菌體組與II型糖尿病的相關性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籌)研究團隊,在人體微生物組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A Human Gut Phage Catalog correlates the Gut Phageome with Type 2 Diabetes為題,發表在Microbiome(《

    靶向腸道菌群真的能夠治療糖尿病嗎?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大量研究發現,腸道菌群或和機體糖尿病的發生存在一定關聯,而且通過修飾腸道菌群或許有望幫助治療糖尿病,那么這真的能夠治療糖尿病嘛?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相關研究報道,分享給各位!與大家一起學習!  【1】PNAS:突破!通過修飾腸道菌群或有望治療1型糖尿病  DOI:10.1073/

    2月王牌聚焦:人體內微生物研究推陳出新

      近年來人體腸道微生物組成為了研究“新寵”,這方面研究主要聚焦于細菌,那么人體內的病毒,噬菌體呢?2月的系列進展也許能給出部分答案。  芝加哥洛約拉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分析來自181位女性患者膀胱中收集到的序列數據,從他們研究的200個細菌基因組中鑒定出大部分細菌都有的450多種可能的噬菌體序列。超

    除了腸道細菌,腸道病毒失衡也可能與糖尿病風險有關

      1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于青少年。雖然科學家們已經知道一些與1型糖尿病相關的風險基因,但是哪些人會發展成1型糖尿病仍然不能很好地預測。近日,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腸道病毒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發展成糖尿病的風險。腸道病毒群落多樣性較差的兒童更可能產生導致1型糖尿病的自身

    除了腸道細菌,腸道病毒失衡也可能與糖尿病風險有關

      1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發于青少年。雖然科學家們已經知道一些與1型糖尿病相關的風險基因,但是哪些人會發展成1型糖尿病仍然不能很好地預測。近日,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腸道病毒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發展成糖尿病的風險。腸道病毒群落多樣性較差的兒童更可能產生導致1型糖尿病的自身

    人類腸道每天能吸收300億噬菌體 能調節人體免疫力

      自從噬菌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被發現以來,其發揮的作用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自然》雜志官網11月21日報道稱,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人類通過腸道每天吸收高達300億個噬菌體,且噬菌體能提高機體免疫力。  這一數據讓科學家疑惑,人體內的噬菌體會否通過調節免疫系統來影響我們的身體?論文作者、澳大利亞墨爾本

    丹麥新發現 調節腸道微生物可治療糖尿病和肥胖

      丹麥科技大學的科學家日前確定了此前未知的500種人體腸道微生物以及多達800種能夠感染人體腸道細菌的病毒(噬菌體)。研究人員稱,該發現讓人們看到了人體腸道內此前從未見過的宏偉圖景。隨著更多的腸道微生物被發現以及各個菌落之前的關系被理清,未來科學家將有望通過增加或刪除某些細菌的方式來治療糖尿病、哮

    抗生素無效時:古老病毒大戰超級細菌

      靜脈注射噬菌體后的 48 個小時之內,加州大學圣地亞哥醫學院教授托馬斯·帕特森緩緩睜開了眼睛。由于細菌感染,他已經昏迷了兩個月。他從枕頭上抬起頭來,認出了自己的女兒并吻了吻她的手。很快,帕特森的血壓開始穩定,白血球計數也開始下降。  噬菌體正通過他的血管,抵達他被感染的臟器,然后,干掉那些差點殺

    華大參與:復雜宏基因組數據的新分析法

      當前分析宏基因組數據的大多數方法,都依賴于與參考基因組的對比,但是許多環境中的微生物多樣性遠遠超過了參考數據庫所覆蓋的范圍。將復雜的宏基因組數據從頭劃分為特定的生物學實體(如特定的菌株或病毒),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個未解決的問題。  在2014年7月6日的《Nature Biotechnolog

    昆明動物所等發布超大規模進化樹構建軟件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馬占山團隊與天津大學教授鄒權、廈門大學科研人員聯合發布了為千兆(GB)級基因序列數據構建進化樹的軟件HPTree。該軟件使用谷歌Hadoop并行技術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Spark集群大數據技術作為并行處理平臺,利用計算機集群對基因序列大數據進行分割處理和整

    BMC System Biology發布超大規模進化樹構建軟件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馬占山團隊與天津大學教授鄒權、廈門大學科研人員聯合發布了為千兆(GB)級基因序列數據構建進化樹的軟件HPTree。該軟件使用谷歌Hadoop并行技術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Spark集群大數據技術作為并行處理平臺,利用計算機集群對基因序列大數據進行分割處理和整合,相

    未來20年醫療的發展方向是什么?

      我們是否也應該停下腳步有所展望呢?2016年、未來5-10年,甚至于20年,生物醫療將朝著什么方向發展?會在2015年熱門突破上實現哪些革新?   微生物群對大健康的意義   人體內共存著數以萬億計的微生物,遠多有人體的細胞數。這些微小生命體對于我們的健康不可或缺。如今,隨著研究技術、維度的

    腸道菌群或有助于減肥

      腸道菌群,即生活在我們腸道內的所有微生物,主要是細菌。在過去的幾年中,對于腸道菌群的研究,已經開始解開它在我們身體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它如何共生地影響我們器官的功能。特別是,微生物也對熱量吸收的方式和脂肪細胞的發育產生影響。通過研究沒有菌群的小鼠,瑞士日內瓦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能夠解釋“微生物的

    專訪趙立平 | 減肥之道,請先照顧好你的腸道菌群

      少吃多運動是許多人深信不疑的減肥妙法,可是科學家發現,僅僅靠”管住嘴,邁開腿“還不能讓人變得苗條起來。肥胖的背后其實有著更為復雜和深奧的生物學機理,我們吃下去的每日三餐,不僅提供了人體每日所需的能量,還養活了人體內大大小小的腸道微生物,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些微生物決定了我們機體的健康程度。如果腸道

    昆明動物所發布精準診斷一類疾病的核心使能技術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馬占山團隊發布了兩項生物信息技術(算法和軟件),這兩項技術可用于精準診斷菌群相關疾病指標的研發,也可用于其它環境微生物群系監測的研究。其技術報告以The P/N (Positive-to-Negative Links) ratio in complex networ

    年終盤點:2016年國內不容錯過的重磅生物研究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2016年馬上就要過去了,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7年,2016年,我國有很多優秀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們都做出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本文中小編盤點了2016年我國科學家發表的一些重磅級研究,以饕讀者。   --結構生物學 --  1.清華大學 施一

    Nat Com:人類內臟存在一種病毒 科學界一無所知

      你是否想過有這樣一種可能,你的內臟里存在一種病毒,而這種病毒在過去的幾十年都未被科學家們檢測到?近日美國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全球一半以上人體內都存在一種新的病毒,名為crAssphag,這種病毒會感染最常見的內臟細菌之一擬桿菌門。據稱這種細菌類型與肥胖癥、糖尿病以及其它與內臟有關的

    哈佛華裔牛人Nature成果克服農業最大威脅

      近期,美國哈佛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了一種分子,可能有助于解決現代農業中最為緊迫的一個問題:現在出現了一些昆蟲,能夠對某些經基因工程而抵御害蟲的作物性狀產生抵抗力。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于4月27日的《Nature》雜志。  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是哈佛大學華裔牛人David Liu,據稱這位教授是一位從

    2017年7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7月份即將結束了,7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艷麗/章新政課題組從結構上揭示Cas13a切割RNA機制  doi:10.1016/j.cell.2017.06.050  作為一種VI-A型CRISPR-Cas系

    多篇研究揭示病毒是如何感染機體的!

      本期為大家帶來關于病毒感染的最新研究進展,和大家一起學習了解病毒如何感染機體。  【1】Nat Microbiol:首次發現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細菌能互相協作促進宿主感染  DOI:10.1038/s41564-019-0447-0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

    年度巨獻:2017年Science雜志重磅級突破性研究成果

      時光總是匆匆而逝,12月份已經開始,2017年也已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18年,2017年三大國際著名雜志Cell、Nature和Science(CNS)依舊刊登了很多突破性耐人尋味的研究,本文中小編首先對2017年Science雜志發表的重磅級亮點研究進行盤點,分享給大家!與各位一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