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劑竟然能夠減輕癌癥患者的癥狀?
-在癌癥治療結束很久后,很多患者還殘留有難以治療的疲勞癥狀。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來自UAB的研究者們發現安慰劑竟然能夠降低患者疲勞癥的嚴重程度。 對于癌癥患者來說,目前并沒有十分有效的治療疲勞癥的方法,而最有效的藥物干預手段則會帶來包括痛苦、心臟衰竭在內的負面作用。在最近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雜志上的一篇文章中,作者發現癌癥患者在接受了安慰劑治療之后,其疲勞癥的緩解率達到了29%。這在臨床上是十分顯著的提升。 這種神奇的安慰劑是由纖維素組成的,里面并沒有任何有效成分。在實驗中,研究者們已經提前告知患者這些是安慰劑,每名患者都對這一事實有著清晰地認識。不過,研究者們發現安慰劑的效果對試驗結果并沒有影響。 在這項研究中,74名參與研究的癌癥患者都存在中度到重度的疲勞癥狀,他們被隨機地進行提前告知方式的安慰劑治療或常規治療。安慰劑每天服用兩次,持續三周的時間。 三周之后,接受常規治療的對照組患者也接......閱讀全文
安慰劑竟然能夠減輕癌癥患者的癥狀?
-在癌癥治療結束很久后,很多患者還殘留有難以治療的疲勞癥狀。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來自UAB的研究者們發現安慰劑竟然能夠降低患者疲勞癥的嚴重程度。 對于癌癥患者來說,目前并沒有十分有效的治療疲勞癥的方法,而最有效的藥物干預手段則會帶來包括痛苦、心臟衰竭在內的負面作用。在最近發表在《Scienti
FDA:癌癥臨床試驗中應酌情使用安慰劑
近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公布了一項新的指南草案,FDA指出,出于倫理學爭議,在設計癌癥臨床試驗時,僅在特定情況下使用安慰劑對照的試驗設計。 安慰劑在隨機對照試驗中應用十分廣泛,隨機對照試驗能夠最大程度地避免臨床試驗設計、實施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偏倚,平衡混雜因素,提高統計學檢驗的有效
FDA:大部分癌癥臨床試驗可不使用安慰劑對照
日前,美國FDA發布了一項新的指南草案,建議在設計癌癥臨床試驗時,安慰劑對照的試驗設計僅在特定情況下使用。這一草案的頒布是考慮到在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中,使用安慰劑治療血液惡性腫瘤和癌癥所面臨的倫理挑戰。 安慰劑指沒有藥理活性的惰性物質,常用于雙盲、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由于這些試驗中的研究者和患者不
安慰劑或能提升智力
盡管大量研究顯示,青少年的一般認知能力是遺傳性的并且是穩定的,不過有證據顯示,認知訓練能提高動態智力。雖然某些大腦訓練游戲可能并沒有任何“訓練”作用,但近日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新研究使用兩種海報招募了50位參與者:一種海報明確使用了“大腦訓練”和“認知能力提升”;而另一種則是簡單
簡述安慰劑的藥物作用
一、安慰劑的定義: 安慰劑(placebo)是一種“模擬藥物”。其物理特性如外觀、大小、顏色、劑型、重量、味道和氣味都要盡可能與試驗藥物相同,但不能含有試驗藥的有效成份(如含乳糖或淀粉的片劑或生理鹽水注射劑)。 [3] 二、安慰劑的藥物作用: 具有一定的作用,對有心理因素參與控制的自主神經
疼痛、情緒調節與安慰劑效應
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盧森堡大學的研究者利用fMRI技術展示了安慰劑是如何強力地減輕疼痛的。神經科學家Marian van der Meulen博士補充道:“當一個人服用安慰劑時,腦掃描顯示大腦的特殊區域活動會減弱,因此疼痛會減輕。但是這其中的心理學機制了解的不多,為什么一些人的安慰劑反應比另外一
關于安慰劑的藥物效應介紹
安慰劑的效應,稱為“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 據文獻報道,由病人高度信賴的醫師治療,安慰劑對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短期療效最高可達約70﹪。對惡性腫瘤患者,安慰劑對緩解某些癥狀會產生“安慰劑效應”,但對延緩生命無效。 [4] 這樣的發現為現有的醫療方法帶來了一種新的可能:利用
關于安慰劑的精神作用分析
要解開安慰劑效應之謎,讓我們先來做一個簡單的實驗:對比鎮靜劑和興奮劑的效果。研究人員請了60名志愿者參加這個實驗,并為他們準備兩種藥物:藍色的藥片是鎮靜劑,紅色的是興奮劑。參與者每人隨機領取一種藥物服用,然后觀察他們是否有昏昏欲睡的癥狀。結果很明顯:服用鎮靜劑的人比服用興奮劑的人更容易出現上述癥
關于安慰劑的科研應用介紹
任何藥物都可產生安慰劑效應,無論好的作用和不好的作用。為確定一個藥物作用是否為安慰劑效應,科研中要用安慰劑作為對照,半數受試者給受試藥物,半數給安慰劑,理想的是醫護人員和病人均不知受試藥物和安慰劑的區別,此為雙盲法。試驗結束,比較兩制劑的效果,去除安慰劑的影響才能確定受試藥療效是否可靠。如在研究
關于安慰劑的治療應用介紹
任何治療都有安慰劑效應。病人對醫護人員、藥物有信心,安慰劑效果就明顯;對治療消極,則影響其療效,甚至出現不良反應。如當醫生和病人都相信安慰劑有益時,用對關節無治療作用的維生素B12治療關節炎,可減輕癥狀。有時一個低活性藥也可產生明顯的療效。 除科研用藥外,醫生應避免刻意地選擇安慰劑。因為這種欺
失戀的心痛,安慰劑就能治療
近日,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一項研究表明,僅僅通過安慰劑效應就能夠影響大腦中與情緒調節相關的腦區,減輕失戀帶來的痛苦。 如何從失戀的痛苦中走出?或許,做一些你認為有助于改善情緒的事就會真的帶來幫助。近日,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一項研究表明,僅僅通過安慰劑效應就能夠影響大腦中與情緒調節相關的
科學家揭示安慰劑鎮痛機制
一項研究在小鼠模型中發現了安慰劑效應緩解疼痛的一個神經環路。 安慰劑效應有鎮痛的功效。當一個人預期疼痛會緩解時,他們對疼痛的感知也會降低,這個過程也稱安慰劑鎮痛效應。 此前研究顯示,安慰劑鎮痛效應與前扣帶回皮質內的活動有關,這個腦區也與疼痛感受有關。不過,這種現象背后的生物學機制一直不明。
關于安慰劑的基本信息介紹
安慰劑(placebo)是指沒有藥物治療作用的片、丸、針劑。對長期服用某種藥物引起不良后果的人具有替代和安慰作用。本身沒有任何治療作用。但因患者對醫生信任、患者叫自我暗示以及對某種藥物療效的期望等而起到鎮痛、震顫或緩解癥狀的作用。在臨床醫學的實驗研究中.為觀察某種藥物的療效,也常用于對照試驗。
ω3補充劑治療干眼癥效果與安慰劑無異
??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所屬國家眼科研究所(NEI)資助的一項試驗顯示,服用ω-3脂肪酸補充劑并不能改善干眼癥癥狀,其效果與安慰劑幾無差異。研究論文在線發表在13日《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網站上。這項研究是在全美27個中心進行的,招募了535名病史超過6個月的中度至重度干眼癥患者。研究人員隨機抽取349
反安慰劑效應:新藥研發中的負能量
新西蘭發生了這樣的怪事。2007年秋天,全國各大藥房發售一種新藥Eltroxin,這種藥事實上就是自1973年以來成千上萬新西蘭人服用過的甲狀腺激素替代藥物,已經獲得了政府批準。可是在短短幾個月內,政府的醫療保健監測機構就收到了關于藥物副作用的報告。其中包括已知的藥物副作用,如嗜睡、關節疼痛、抑
科學家發現安慰劑緩解疼痛的腦回路
美國科學家在小鼠模型中發現了安慰劑效應緩解疼痛的一個可能神經環路。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自然》。安慰劑效應有鎮痛的功效。當一個人預期疼痛緩解時,他們對疼痛的感知會降低,這個過程也稱安慰劑鎮痛效應。此前研究顯示,安慰劑鎮痛效應與前扣帶回皮質內的活動有關,這個腦區也與疼痛感受有關。不過,這種現象背后的生物
科學家發現安慰劑緩解疼痛的腦回路
美國科學家在小鼠模型中發現了安慰劑效應緩解疼痛的一個可能神經環路。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自然》。 安慰劑效應有鎮痛的功效。當一個人預期疼痛緩解時,他們對疼痛的感知會降低,這個過程也稱安慰劑鎮痛效應。此前研究顯示,安慰劑鎮痛效應與前扣帶回皮質內的活動有關,這個腦區也與疼痛感受有關。不過,這種現象背
研究者們發現“安慰劑效應”的新機制
2016年10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研究者們發現服用安慰劑也能夠降低患者的疼痛反應,盡管他們已經明確地知道自己服用的"藥物"本質上就是安慰劑。這一結果似乎與以往的認知不相符。 而且研究結果表明,服用安慰劑產生的效果十分顯著。已知自己服用的是安慰劑的患者組成員的在試驗后疼痛程度
科學家確認大腦中安慰劑效應的有效區域
一粒糖丸可以帶走你的痛苦——確定止痛安慰劑效應的最有效位置有助于為被慢性疼痛困擾的人設計更加個性化的藥物。 根據美國西北大學范伯格醫學院(Northwestern Medicine)和芝加哥康復研究所(RIC)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首次確認了大腦中負責疼痛緩解的“安慰劑效應”的區域,“假治療”確
nature:止痛劑藥物研發面臨安慰劑效應窘境
制藥公司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目前越來越難從臨床試驗中發現新的止痛藥物,然而原因并不在于藥物本身的質量下降。一項臨床一期的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的實驗結果也變得越來越好,因此難以證明患者的治療效果是由于藥物作用而非安慰劑效應。 這一安慰劑效應的嚴重性是由加拿大的研究者們從美國的一項臨床試驗中調查得
安慰劑治療對藥物研發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
對于那些安慰劑組在臨床試驗中出現巨大改善的疾病,尤其是疼痛、抑郁和其他精神疾病,克服假性治療是一個現實障礙。 Kathryn Hall的早期職業生涯建立在藥物,而非安慰劑上。作為一名分子生物學家,她在千年制藥公司花費了兩年時間識別藥物靶點。2005年,她到針灸醫生診所尋找能緩解其腕管綜合征的
羅勁談破解安慰劑效應之謎:或與“膝下扣帶回”有關
頭疼吃點藥就會好,當病人有了這樣的信心后,即使給他服用沒有藥效的“假藥”,病情也會出現某種程度的好轉。這種神奇的效果在醫學和心理學領域被稱為“安慰劑效應”。醫學界廣泛認識到這種效應實際上在各類生理及心理疾病的治療中都發揮著一定的作用。但人的身體和神經系統究竟會如何“感知”這一變化,并會
JAMA:老年女性補充維生素D并不能降低患癌風險
根據一項最新發表在JAMA上的研究,對于絕經后女性,與服用安慰劑相比,補充維生素D3和鈣并不會降低4年后的患癌風險。 在美國,約有40%的人在生命中某個時間點會被診斷出患有癌癥,研究表明低劑量維生素D可能會升高患癌的風險,因此研究人員也在研究維生素D是否具有降低患癌風險的功能。來自克雷頓大學護
癌癥治療新曙光:癌癥建模
現在科學家們將患者的腫瘤細胞接種到小鼠體內,進而建立腫瘤模型,以用于分析和開展藥物測試。目前研究人員已鑒定了一系列小兒實體腫瘤模型,同時相關數據的允許免費獲取。 罕見癌癥的研究面臨著兩方面的挑戰:可用的腫瘤樣本少;缺乏相應的小鼠模型。最近科學家們非常成功地開發了將人類腫瘤細胞高效移植到免疫缺陷
顯著優于安慰劑!吉利德HIV功能性治愈療法Ib期結果出爐
2020年逆轉錄病毒和機會感染會議(CROI)正在美國波士頓舉行。吉利德在會議上公布了HIV治愈研究項目中Toll樣受體7(TLR7)激動劑vesatolimod(GS-9620)一項Ib期試驗的結果。數據顯示:與安慰劑相比,vesatolimod的TLR7刺激作用與延長的病毒反彈時間、增強的免
Nature癌癥綜述:復制應激與癌癥
基因組的穩定性直接關聯到細胞是否發生癌變,而在這其中,DNA復制是最容易發生變化的過程,也是最容易致癌的過程。任何導致DNA損傷高水平發生的條件也都會引發復制應激(replication stress),這是基因組不穩定的來源之一,也是癌變前細胞和癌變細胞的一大標志。 來自西班牙塞維利亞大學的
每月定期補充維生素D不會得癌癥?
近期發表的諸多研究都發現了維生素D對健康的長期影響。眾所周知,維生素D和鈣是一對好兄弟,充足的維生素D和鈣有助于維持骨骼健康,對老年人來說,補充維生素D和鈣更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些研究中,科學人員還發現了維生素對于預防癌癥等致命疾病的好處,那么定期的補充維生素D真的有助于預防癌癥嗎? 日前,發表
三篇NEJM齊發!每日低劑量服用阿司匹林并不會延長壽命
之前《柳葉刀》發文稱,“神藥”阿司匹林在預防心臟病和中風上并沒有“定論”。現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期刊同樣“謹慎”表態:對于健康的老年人(無心血管疾病),每天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并不會延長壽命。圖片來源:網絡 阿司匹林被譽為“神藥”,源于它除了最初
神藥不神?阿司匹林不能延長人類健康壽命
?? 在無既往心血管事件的健康老年人中,阿司匹林并沒有延長健康、獨立生活的壽命。 阿司匹林曾經被寄予厚望,甚至被戲稱為“神藥”,人們希望它能預防癌癥和心血管疾病。然而,最近一項大型臨床試驗卻顯示阿司匹林并沒有延長健康、獨立生活的壽命(無失智癥或持續性身體殘疾的壽命)。 “阿司匹林減少老年人疾病事
癌癥檢測
什么是腫瘤標志物 腫瘤標志物是由腫瘤細胞產生的,存在于細胞.組織或體液中,能用化學或免疫方法定量、證明癌腫存在(或在某一臟器存在)、可以監測腫瘤治療和預后的物質。有的腫瘤標志物在正常人體內不存在,罹忠癌癥后才會出現,有的則是罹患癌癥后水平會顯著高于正常人,因此,腫瘤標志物檢查可以檢測到早期癌癥的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