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脫水河豚毒素(4,9-anhydrotetrodotoxin)是一種氨基全氫喹唑啉型化合物,與河豚毒素結構極其相似,是河豚毒素的一種重要衍生物,在自然界中與河豚毒素共存,主要存在于河豚魚的卵巢、肝臟、皮膚和腸胃中。4,9-脫水河豚毒素跟河豚毒素一樣,也是神經細胞膜Na+通道的阻斷劑,其生理作用是可快速阻斷Na+通道,可廣泛應用于神經生物學、生理學及其它科學研究。4,9-脫水河豚毒素的生物毒性比河豚毒素更弱,表現出更大的生物安全性,是一種具有廣闊藥用前景的化合物。目前,國內外未見4,9-脫水河豚毒素標準樣品研制的報道,也無4,9-脫水河豚毒素純品可以購買,限制了對4,9-脫水河豚毒素的深入研究。4,9-脫水河豚毒素國家標準樣品的研制,能解決海洋天然活性物質結構近似的河豚毒素衍生物化合物難以分離的共性技術問題,提供4,9-脫水河豚毒素純品實物樣品,為進一步的生物活性研究提供物質基礎,加速4,9-脫水河豚毒素的理論研究與應用基......閱讀全文
毒物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小劑量作用于機體就能與機體發生物理或化學作用,導致機體正常生理機能被破壞而引起一系列病變,甚至造成死亡的物質。由于毒物進入機體,產生毒性作用,導致機體功能障礙而引起疾病或死亡的現象稱為中毒。 食物中的毒素是一類常見的毒物。根據來源可以將食物中的毒素分為天然毒素、誘發毒素和
武漢優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河豚毒素ELISA檢測試劑盒,檢測限量達到2 ppb,在美國、日本、俄羅斯、北歐等食品企業、政府檢驗機構廣為應用,質量合格率達到100%誤差1%左右,大量的實驗數據表明,河豚毒素檢測試劑盒技術水平國際一流水平。與LC-MS儀器對比試驗,結果符合率100%批間差異小于0.
武漢優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河豚毒素ELISA檢測試劑盒,檢測限量達到2 ppb,在美國、日本、俄羅斯、北歐等食品企業、政府檢驗機構廣為應用,質量合格率達到100%,誤差1%左右,大量的實驗數據標明,河豚毒素檢測試劑盒技術水平國際一流水平。與LC-MS儀器對比試驗,結果符合率100%,批間差異小于
本測試盒用直接競爭免疫分析法定量測定河豚魚中的河豚毒素(TTX)。該測試盒反應孔可拆卸,可測單份樣品,也可測多份樣品。定量分析時需有含450nm波長的微孔板酶標儀。 1 概要河豚魚是近海底棲居的肉食性有毒海產魚類,其內臟有劇毒。其毒性物質主要是河豚毒素,河豚毒素是一種劇烈的神經毒素,其性質
一、 開學之前終于有點時間可以靜下心來寫點東西了。 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是因為這個答案似乎還比較受歡迎: 古代的蒙汗藥是什么成分? 當然無論是評論區還是日報的評論區,都覺得這個答案有點過于枯燥了。當然實際上也是不得不枯燥,因為這些都算是藥物化學的基礎知識,和書本上的內容沒有什么太大的差別;東
眾所皆知,鮮美的河豚魚中含有河豚毒素,可引起急性中毒,嚴重可致死。那不吃河豚魚就可遠離河豚毒素中毒了嗎?大錯特錯。廈門市疾控專家提醒市民,以下生物體也可能含有河豚毒素: 1.織紋螺。俗稱海絲螺、海獅螺、麥螺或白螺,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織紋螺含有河豚毒素易導致食物中毒,原衛生
本試劑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試劑盒用于測定水產品中河豚毒素(TTX)的含量。實驗原理:本試劑盒應用雙抗體夾心法測定標本中河豚毒素(TTX)水平。用純化的河豚毒素(TTX)抗體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體,往包被單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河豚毒素(TTX),再與HRP標記的河豚毒素(TTX)抗體結合,形成抗體-抗
記者28日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率領研究團隊,利用猴子單倍體神經干細胞成功“破譯”了河豚毒素的兩個靶點基因,并通過基因敲除試驗,讓神經類細胞獲得了河豚毒素抗藥性,這一研究將使河豚中毒者“有藥可救”,相關成果在最新一期干細胞與神經發育領域學術期刊《Development》
記者28日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率領研究團隊,利用猴子單倍體神經干細胞成功“破譯”了河豚毒素的兩個靶點基因,并通過基因敲除試驗,讓神經類細胞獲得了河豚毒素抗藥性,這一研究將使河豚中毒者“有藥可救”,相關成果在最新一期干細胞與神經發育領域學術期刊《Development
市食藥監管局日前公布了今年一季度上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結果,受監測的來源于471個監測點的23大類2761件食品樣品中,2651件有國家標準的樣品合格率為97.8%,110件無相關評價標準的樣品有10%具有一定的健康風險,主要為:7件調理肉制品和1件涼拌菜檢出致病菌、3件烤魚片檢出河
河豚味道鮮美,但它是一道“危險美食”,因為河豚毒素不是鬧著玩的,所以民間早有“拼死吃河豚”的說法。最近,就有部分市民在朋友圈里曬鮮美的“河豚”湯,有些地方也大力宣傳河豚養殖基地,甚至舉辦“河豚節”,吸引游客前往品嘗。 不過,業內人士說,初夏時節是河豚最毒的時候,尤其是懷卵的雌性河豚毒性最大
常見的食品化學危害有哪些呢?食品中化學危害的來源,可將其分為: (1)天然存在的化學危害,如真菌毒素、細菌毒素、藻類毒、植物毒素和動物毒素; (2)環境污染導致的化學危害,如重金屬、環境中的有機物等;
2月13日,在大馬吉隆坡國際機場,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同父異母的兄長金正男遭遇不明毒物襲擊身亡。對于金正男所中的毒品是什么,各界是眾說紛紜,但在極短時間內令人死亡,應該是劇毒中的劇毒。本文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其所中劇毒可能是哪些,中毒后應該怎么解救。 1. 氰化物 電影中常見的毒物,可經口或呼吸
春季是河豚魚盛產季節,河豚魚雖然味美,但體內含有可致人死亡的毒素,是國家明令禁止經營的有毒有害食品。為防止廣大市民誤食河豚魚,昨日,東莞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發出食品安全預警:切勿“拼死吃河豚”. 河豚魚又稱“雞泡魚”,含有極強的河豚毒素,其中卵巢毒素最強,0.5毫克可致人死亡。河豚毒素耐
按照國家標準,食物中毒分為4類: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和化學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一般預防和救治措施有哪些? 一、預防措施: 1.防止食品被有毒物質污染。選用新鮮食物,選用衛生檢疫合格的肉類食品,不吃腐敗變質的食品,不吃過期食品。 2.食品加工前,食品原材料
本匯總主要是食品及飼料等相關產品中的毒素檢測方面標準匯總: 國家標準: GB 13078.2-2006 飼料衛生標準 飼料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允許量 GB/T 17480-2008 飼料中黃曲霉毒素B1的測定 酶聯免疫吸附法 GB/T 18979-2003
在本節中我們將討論部分在海洋生物中常見的自然毒素和部分農產品中常見的自然毒素。 前面已討論過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但并不是所有的食品危害都由微生物直接引起,有些是由于微生物的副產品或食品原料本身所引起的化學危害。 一、海洋毒素 魚類產品,自然地由于海洋毒素的影響會產生一些獨特的食品毒素。我們
在本節中我們將討論部分在海洋生物中常見的自然毒素和部分農產品中常見的自然毒素。 前面已討論過食品中微生物的危害,但并不是所有的食品危害都由微生物直接引起,有些是由于微生物的副產品或食品原料本身所引起的化學危害。 一、海洋毒素 魚類產品,自然地由于海洋毒素的影響會產生一些獨特的食品毒素。我們應
4月8日,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舉辦首次海外科創人才團隊推介線上路演活動,并正式啟動“優選科創”線上平臺,為企業提供有關科創人才團隊的成果優選、數據共享、精準搜索和需求匹配等服務。 本次路演五個海外科創人才團隊圍繞生命健康領域進行了項目展示。其中外泌體+ctDNA科創團隊利用深度測序技術對其中
夏季是食用水產品消費旺季,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7月19日發布食品安全消費提示稱,出自淡水的河鮮若被水中致病微生物、寄生蟲卵以及加工帶來的病菌和病毒污染,生食易引起肝吸蟲病發,將有很大風險,市民切勿生食。 該消費提示稱,市民購買水產品時,應選擇新鮮的,否則水產品會因蛋白質分解產生較多的
電影電視劇中的眾多的化學生物實驗鏡頭讓不少科研僧們甚是抓狂,編劇們好歹有點基本常識好嗎?瓶子五顏六色是個什么鬼?東西放顯微鏡下一看就知道是什么物質的儀器哪里有賣?帶兩臺唄~總之,如果科研僧還是個處女座,那分分鐘逼死的節奏啊~(不是黑處女座,表打我~~) 一、神人&神儀器 代表劇: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食品衛生系主任 馬冠生 日前有報道稱,珠海一家人吃了海鰻魚后發生食物中毒,經檢測,這家人的食物中毒竟是由一種比河豚毒素還要毒的物質引起的,這種物質就是雪卡毒素。近年來,我國廣東、香港等南方沿海地區常出現因食用海魚引起雪卡毒素中毒的事件,應引起重視。 問:什么是雪卡毒素
4日,浙江省食藥監管局發布消費警示:近期,浙江寧波奉化、寧海等地連續發生了因食用鱟而導致中毒的事故。因此請民眾警惕食用鱟類水產品。 鱟亦稱馬蹄蟹,是一種古老的生物,主要有中國鱟、圓尾鱟等品種。圓尾鱟與中國鱟外形相似,從外型上難以區分。 浙江海域多為中國鱟,但近年來幾乎絕跡,目前浙江市場上售賣
摘要:酶聯免疫吸附技術(ELISA)是將抗原抗體反應的高度特異性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結合的一種免疫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簡便、快速、有效、特異性強等特點,能批量檢測食品中的藥物殘留、病原微生物以及轉基因食品等。本文主要闡述了酶聯免疫吸附法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 食品安全問題是全球關注
昨天,芝罘區北島附近某漁村60多歲的孫某,在家宰殺加工河豚魚吃了后中毒。后經緊急搶救,孫某暫時脫離了生命危險。 今年60多歲的孫某知道河豚魚味道鮮美,他在碼頭漁市上看到有人在賣河豚魚,便忍不住買了兩條回家自己加工。孫某也知道河豚魚有劇毒,加工時稍有不慎就會中毒。賣魚的告訴他要把河豚魚的內臟全部
理化檢驗人員在對急性職業中毒樣品進行氣相色譜-質譜特征譜圖的分析和確認。 理化檢驗人員在應用超高效液相色譜-高分辨串聯質譜儀開展生物毒素檢測鑒定方法研究。 微生物檢驗科檢驗人員在進行流感病毒核酸提取。 寧靜有序,但寧靜的實驗室其實并不平靜。玻璃窗內的衛生檢驗人員天天“打交道”的是霍亂、流感
食品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與社會和諧發展的重大問題。隨著現代工業的迅速發展,生態環境的惡化,導致食品在生產、加工、儲存、流通過程中,有可能受到有毒、有害化學品的污染,如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生物毒素、工業污染物以及食品加工過程中形成的致癌、致畸變物質,長期攝入會造成潛在食源性危害。食品樣品基質十分
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迅速蔓延的歷史教訓已經向人們證明:快速鑒定并及時遏制致病菌十分重要。對于致病性弧菌,也是如此。該致病菌不僅分布于水域中,也存在于魚類和海產品這類在德國越來越受歡迎的食品當中。目前,這類食品的人均年消費量為16KG。此外,全球氣候的持續變暖,也使得這些致病菌向德國的沿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繼續關注廣東雷州市食物中毒事件的最新進展。本月14日到15日,廣東湛江雷州市龍門農墾醫院陸續收治13名中毒病人,隨后又有8名相同癥狀的病人住院治療,這些病人,大多來自英利等鎮的沿海村莊。這些患者都是在食用跳跳魚后出現中毒癥狀。跳跳魚,學名為"云斑頰蝦虎魚",
據悉,藍環章魚比較溫馴,不會主動攻擊人類,大多數對人類的攻擊發生在藍環章魚從水中提起來或被踩到的時候。藍環章魚是一種比較害羞的生物,晚上出來覓食活動,據悉,它的毒性可通過顏色顯示出來,在不同環境中,它會變成與環境相似的保護色,一旦感受到威脅,表皮顏色會變得艷麗,藍色環閃爍的時候,也恰恰是最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