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家標準,食物中毒分為4類: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和化學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的一般預防和救治措施有哪些? 一、預防措施: 1.防止食品被有毒物質污染。選用新鮮食物,選用衛生檢疫合格的肉類食品,不吃腐敗變質的食品,不吃過期食品。 2.食品加工前,食品原材料要徹底清洗處理、烹飪,生熟食品要分開。飯前便后要洗手。 3.食品加工時要充分加熱,燒熟煮透。 4.熟肉類食品應快速降溫后,低溫貯存(放置在冰箱或冰庫中),存放時間應盡量縮短。 5.不吃發芽的土豆、鮮黃花菜或沒有煮熟的四季豆,切勿采食自己不認識或未吃過的野蘑菇。 食物中毒急救原則:快速、及時地設法使毒物排出體外或對癥治療解毒。 二、食物中毒急救的主要措施: 1.催吐:對無明顯嘔吐者可用手指、筷子等刺激舌根部以引起嘔吐,也可取溫水一碗,放食鹽0.5-1湯匙,連飲數碗,飲后再刺激舌根部誘發嘔吐,反復數次。 2.洗胃:催吐后用溫......閱讀全文
疫情監測 地震發生后的最初階段以人員搶救和傷員救治為主,此后,災區公共衛生和傳染病防控工作即應全面展開。為了及時發現災區和災民中發生的傳染病暴發和其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苗頭,迅速采取控制措施,應及時啟動災后應急疾病監測機制。 一、在災區前線救災防病指揮部或指揮中心設立疾病監測組,負責應急疾病監測方
食品安全涉及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既是重要的民生問題,又關系社會和諧穩定。如今,食品種類的日益增多,豐富了人們的消費體驗。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食品安全問題一點點刺痛著我們的神經,危害著我們的健康。 2015年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表達了將公共健康提升至國家層面的決心。而消費者冀望于真正地能夠用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里,從歐洲的“馬肉風波”到遍布全美15個州的大腸桿菌疫情,再到日本曝出多起食材虛假標識事件,全世界食品安全熱點事件問題不斷發生。就我國而言,不可能獨善其身地游離在食品安全熱點事件之外。 上周,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指導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北
“蘇丹紅”事件的惡劣影響使人們對原本名聲不太好的食品添加劑更產生了懷疑,認為凡是使用了食品添加劑的食品,都是不安全的,只有那些天然的食品才安全。那么,我們是不是要吃絕對不含添加劑的食品呢? 防腐劑的使用,可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長與繁殖,增強食品的保
如何看待農產品質量安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指農產品的質量符合保障人體健康的要求,安全是個相對概念,絕對安全的食品是不存在的。首先,食品生產過程中涉及很多危害因素,有些是生產必須的,如農藥,有些是環境中固有的重金屬,有些是外源污染的;其次,任何一種食品,即使其成分對人體是有益的或者其毒性極微,但
冬去春來,氣溫回升,萬物復蘇,病原微生物又開始繁殖活躍。食物品種、食品儲存條件相應發生變化。不良飲食習慣、食物儲存不當或誤食不安全食品均容易引發食物中毒。為防范和減少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確保廣大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大理州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特發布2015年春季食品安全預警公告。 一、預防細
(一)食品安全常識1.購買食物時,注意食品包裝有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是否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營養成分是否標明,有無 QS 標識,不能購買三無產品。2.打開食品包裝,檢查食品是否具有它應有的感官性狀。不能食用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若蛋白質類食品
食品安全事關百姓健康,是全社會共同關心的重大民生問題。上海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全面落實本市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各項工作,加強食品安全科學全程監管,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的各項制度,努力探索科學監管的方法和途徑;各監管部門堅持以"五個最嚴"(最嚴的準入、監管、執法、處罰、問責
“小編,你這么寫真對不起我啊。”不久前,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食品安全博士鐘凱發出這樣一條微博。讓他發出這樣感慨的是,一家加“V”認證的新聞機構,對含鋁食品添加劑調整的微博報道。 這則微博稱,“中國人每周鋁元素攝入量,遠遠超過安全攝入量每公斤體重2毫克。面粉、饅頭、油條是最主要
【編者按】 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全世界游客涌向這兩個人口超千萬的大都市,食品安全保障難度大、風險考驗多。但是,在相關部門的努力下,兩次盛會皆實現了食品供應零中斷、餐飲運行零投訴、食品安全零事故和食品安全監管萬無一失的目標。 盛會過后,人們不禁思考,食品安全保障的奧運世博經驗,能否
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的危害通過食源性疾病增長反映出來。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預計,全球由食品安全事件導致的食源性疾病將會達到10億例,其中因為食源性疾病死亡的人數將達到180萬人。我國每年向國務院衛生部門上報的數千件食物中毒事件中,大部分都是因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的。 四分之一的食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今年衛生日的主題是“從農場到餐桌,食品安全人人有責”。為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世界衛生組織發表媒體通報,著重分析食品生產全部過程,幫助人們了解食品生產加工各個環節對食品安全的影響。 關于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新難點,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談到,當前的食品生產已經工業化
毒物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小劑量作用于機體就能與機體發生物理或化學作用,導致機體正常生理機能被破壞而引起一系列病變,甚至造成死亡的物質。由于毒物進入機體,產生毒性作用,導致機體功能障礙而引起疾病或死亡的現象稱為中毒。 食物中的毒素是一類常見的毒物。根據來源可以將食物中的毒素分為天然毒素、誘發毒素和
《舌尖上的中國2》熱播,引得饕餮客們食指大動的同時,也引發人們對“原生態”食物的熱捧--土榨菜籽油、深山 野蜂蜜制成的酥油蜂蜜……通過傳統手工加工成的美味挑動著人們的味蕾,各種帶著濃濃鄉味的食材更獲贊“最健康”,甚至直接帶旺了各類產地直銷的“原生態” 食品的網購潮。 “其實,一些‘原生態’
2008年9月初曝光的三鹿毒奶粉事件,讓人們的“食品之天”再次變得烏云密布。截至9月17日,因服用含有三聚氰胺“三鹿”奶粉的腎結石患兒已達6244名,其中有3名嬰兒已經死亡。被檢測的三鹿奶粉中,其中三聚氰胺含量最高的居然達到2563毫克/千克,簡直太嚇人了!為此,國家質檢總局近日緊急在全國開展了
人民網北京9月5日電(趙竹青)紛擾的信息之下,真相究竟如何?日前,由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8月科學流言榜”,解答了“西瓜400天不腐爛是噴了防腐劑”、“喝純凈水會讓人形成酸性體質,導致鈣流失”等11條流言背后的科學真相。 1. 西瓜400天不腐爛是噴了防腐劑?
非洲豬瘟蔓延,豬肉還能吃嗎?”“益生菌成了‘無益菌’?”“咖啡是否致癌”“三文魚標準之爭”……剛剛過去的2018年,有哪些食品安全熱點事件值得關注?你是否誤信了朋友圈流傳甚廣的食品謠言?1月3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經中國科協指導權威發布2018年食品安全熱點,食品科技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就公眾
非洲豬瘟蔓延,豬肉還能吃嗎?”“益生菌成了‘無益菌’?”“咖啡是否致癌”“三文魚標準之爭”……剛剛過去的2018年,有哪些食品安全熱點事件值得關注?你是否誤信了朋友圈流傳甚廣的食品謠言?1月3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經中國科協指導權威發布2018年食品安全熱點,食品科技領域的多位專家、學者就公眾
寫這篇長文,最主要的目的是呼吁大家尊重專業,尊重知識,特別是各位有影響力的大V和媒體,因為你們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專業和知識。食品安全它確實是公共話題,但更是一個專業領域。換位思考下,當你們談論民主、自由這樣的話題時,當你碰到一個什么社科名著都沒讀過,對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蘇聯解體等一知
前言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實現病有所醫的理想,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在中國這個有著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醫療衛生關系億萬人民健康,是一個重大民生問題。 中國高度重視保護和增進人民健康。憲法規定,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藥和傳統醫藥,保護人民
注冊申請積壓得到緩解 畢井泉表示,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主要圍繞著提高質量、解決積壓、優化服務三個目標展開。 在過去的一年多里,總局初步建立了科學高效的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體系,藥品審評人員從兩年前的120人增加到去年年底的600人,注冊申請積
概述 GB/T 5009.199-2003農藥中毒殘留物的快速篩選及蔬菜中農藥殘留量的快速檢測 APHO-E-01-2005鼠藥(毒鼠強、氟乙酰胺、敵鼠等)中毒殘留物的快速篩選檢測 APHO-E-02-2005亞硝酸鹽中毒殘留物的快速篩選及食品中殘留量的快速檢測
9月11日,寧波市塘溪鎮的東新酒家向人保財險鄞州支公司投保了“舌尖險”。今后,顧客在該酒家就餐時,萬一發生食物中毒或摔倒等意外,可獲保險公司相應賠償。 據了解,這是寧波市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第一單。 食品問題事關民生,然而近年來頻發的食品安全問題,引發百姓對“舌尖”上安全的憂慮。尤其是在發生食品
引言: 沙門氏菌是引起人畜共患的食源性病原菌,現已發現的近一千種(或菌株),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沙門氏菌對禽類,生豬及其鮮肉制品的感染率最高,蛋類,禽類肉制品和豬肉是人類感染沙門氏菌的主要渠道[1]。據統計在世界各種類細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我國
阻截食品致病菌 中國食品行業長期執行的是"致病菌不得檢出".這種"一刀切"的規定,基本無法實現。《致病菌標準》沿用《速凍面米制品》思路,將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不得檢出",修改為"限量檢出".劉秀梅強調,這不是放寬標準 進入5月,劉秀梅格外繁忙,她主導起草的《食品中致病菌限
“民以食為天”這句俗語深刻地道出食品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食品安全關乎每個人的健康和生命。能否保障食品安全,讓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對老百姓而言是“天大的事”。正因為如此,食品安全只要出現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引發很高的關注度。日前,歐盟委員會通過一攬子立法提案,加強食品安全標準的執行力度。
一、現場快速檢測采樣注意要點1 為了監測總體樣品的安全衛生狀況,應注意采樣的代表性原則。均衡地,不加選擇地從全部批次的各部分隨機性采樣。不帶主觀傾向性。 2 為了檢驗樣品摻假、投毒或懷疑中毒的食物等,應注意采樣的典型性原則。根據已掌握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采樣。如懷疑某種食物可能是食物中毒的原因
網購食品今年納入安全監管 乳粉、嬰幼兒食品等受重點監測 方便、價廉、種類多,這些優點使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網購食品,但這些食品的安全性如何,有無保證? 昨天,北京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起,網購食品首次納入本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將以乳粉、嬰幼兒食品等為重點監
入夏又進入涼菜熟食銷售旺季。盡管衛生部早在2004年就頒布并實施了《散裝食品衛生管理規范》,然而,8年過去了,在記者的采訪中,卻幾乎沒有一家超市能完全做到規范要求,散裝食品的管理多數“散漫”。 □市場調查 生產日期 準確標注成難題 根據《散裝食品衛生管理規范》第十條規定,
炎炎夏日,氣溫升高,食品消費安全隱患不斷增大。為預防夏季食品安全隱患及食物中毒發生,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溫馨提示消費者:一、暑期小朋友玩耍時喜歡嘴里含著一些小物件,不衛生,而且很容易滑入肚子里,會造成痛苦甚至生命危險。 二、夏日碩果累累,果園里的水果有可能噴灑了農藥,謹防誤食致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