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液相環境激光制備與加工實驗室在純單質鎳/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甲醇氧化電催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納米鎳基催化劑因其高的催化活性和低成本而被研究者們廣泛認識,并已成為重要的非鉑基催化劑。通過降低鎳基催化劑的尺寸來增加鎳的利用率,是提高鎳基催化劑效率的常用方法。然而,納米顆粒尺寸的減小總是不可避免地伴隨著顆粒團聚和二次生長。獲得具有大量暴露活性位點且不團聚生長的超細鎳單質納米晶,是提高鎳基催化劑效率的有效途徑。 該研究以液相激光熔蝕法為技術手段,利用Ni膠體納米顆粒(帶正電荷)與氧化石墨烯(GO,帶負電荷)的靜電作用首先得到高活性的NiOx負載納米復合材料,并在水合肼溶液中還原生成單質鎳。NiOx被水合肼還原不斷產生N2,為生成的單質鎳創造了無氧環境,并最終獲得高度分散、超小尺寸的純單質鎳(2.3±0.4nm)負載的石墨烯納米復合材料。其中,單質鎳的超小尺寸為其催化性能的提升......閱讀全文
“一秒鐘內下載一部高清電影,手機的充電時間縮短到一分鐘,這些都有可能在2024年前后實現,靠的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石墨烯器件。”在兩年前的一場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曾作出如上預測。 近日,“石墨烯及其復合材料規模化制備與應用”項目負責人,復旦大學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盧紅斌透露: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石墨烯團隊成功開發高質量石墨烯粉體,并通過和上海新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進行中試量產,所生產的石墨烯粉體成功應用于中國首個純石墨烯粉體產品-柔性石墨烯散熱薄膜。 4月2日,貴州新碳高科有限責任公司和上海新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在貴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11月1日,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 2020年光譜年會,在四川成都世外桃源酒店繼續召開。在第一天大會報告后,組委會安排了精彩的分會報道,光譜生物技術及應用分會場報告精彩紛呈,學者們綜合利用了分子光譜和原子光譜等多種手段,對生命體系進行高靈敏度、高選擇性
近期,固體所梁長浩研究員課題組在高分散超細鉑/二氧化錫/還原石墨烯復合材料(Pt/SnO2/rGO)研究方面取得新的進展,相關工作已在Nano Energy上發表(Nano Energy, 2016, 26, 699-707)。 燃料電池作為一種高效、安全、清潔的化學能源而受到眾多研究者的廣泛
近日,在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推介暨金融支持對接會上,山東省確定了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第一批優選項目450個,總投資1.8萬億元。 其中新興產業占比59%,體現了新動能主導未來總體產業格局的示范導向;平均單體投資為39億元,100億元以上項目45個,50億元以上項目85個,大項目帶動能力整體較
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日前公布,他們的一個研究小組成功合成了氧化錳納米片和石墨烯交替重疊的材料。該復合材料作為鋰及鈉離子充電電池的負極材料,可將電池充放電容量提高兩倍以上,且能延長重復使用壽命,解決了容量和壽命不可兼得的問題。 高容量化是二次電池的目標之一,目前其負極使用的是碳材料,
石墨烯是一種比碳纖維更加強韌的材料,具有巨大的商業潛力,但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還只是在一小范圍內使用,無法大規模應用。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展示的一種制備方法,可以克服石墨烯商業化規模應用進程中的障礙。 據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官網消息,伊萬·瓦拉斯歐克領導的研究團隊已經制備出2英寸見方
能讓海綿如吸水一般快速地吸油嗎?這恐怕是在眾多漏油事故中,人們首先想到的最快捷、最簡便的處理方法。記者日前從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利用納米纖維素和石墨烯的特性,通過浸涂法獲得了超親水超親油的新型海綿。這種“雙親”海綿在油水分離領域,特別是海上漏油事故以及受到油污染的各類水資源中,將有
超雙親材料表面同時具有超親水和超親油的性能,是一種特殊的材料表面性質。近期,在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隋國鑫和副研究員劉冬艷的指導下,研究人員利用納米纖維素和石墨烯的協同作用,通過浸涂法獲得超雙親聚氨酯海綿。該超雙親海綿對水和油類的接觸角為零度,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吸附水和油。該項成果為制備具有特殊
能源問題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基礎。人類從各種渠道獲得的能源需要通過相關器件如各類化合物、鋰硫和金屬空氣等電池進行轉化與存儲,而存儲和轉化效率以及壽命是該類材料和器件的關鍵指標和參數。對于金屬-空氣電池,盡管有較高理論能量密度、低成本和高安全性,但與其催化劑密切相關的氧還原和析氧動力學以及
可用于生物傳感的材料必須具備如下條件:響應靈敏;很好的穩定性;比較大的檢測范圍以及較低檢測限;對被檢測物質具有較好的選擇性。過氧化氫不僅是一類含活性氧物質,也是生物體內許多酶(包括葡萄糖氧化酶、膽固醇氧化酶、尿酸、醇氧化酶、半乳糖氧化酶、肌氨酸氧化酶、L-氨基酸氧化酶等)氧化后的副產物,因此發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液相環境激光制備與加工實驗室,在具有雙活性位點的鐵氮摻雜多孔碳/石墨烯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在氧氣還原應用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工作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由于化石能源枯竭和自然環境惡化,
發改委網站2011年10月20日刊文,由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知識產權局聯合研究審議的 《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2011年度)》,現予以發布。《指南》確定了當前優先發展的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先進能源、現代農業、先進制造、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海洋、高技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高性能超級電容器與電催化電極材料的構筑及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以全文形式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J. Mater. Chem. A 5, 9873-9881 (2017))
9月28日, 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前沿及創新技術”評選結果在2020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發布。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會科技委員會聯合主席歐陽明高代表大會公布了本年度評選結果,共有7項創新技術和7項前沿技術入選。 2020年創新技術為:高集成刀片動力電池技術、面向海量場景的自動駕駛云仿真平臺
碳-碳(C-C)鍵的構筑是有機化學的永恒主題。區別于傳統的活潑官能團反應,惰性鍵的活化和直接轉化反應減少了各種試劑和原料的預先官能化,是高效、原子經濟性和環境友好現代合成理念的最好體現。以碳-氫(C-H)鍵為代表的惰性化學鍵活化和直接轉化反應成為有機化學最為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 光化學反應是
隨著不可再生能源的急劇消耗以及眾多環境污染問題的出現,人類對“綠色”能源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作為眾多“綠色”能源的一種,直接甲醇燃料電池(DMFC)可以將甲醇和氧化劑的化學能直接轉化成電能。由于其燃料廉價、結構簡單、能量密度和轉換率高及近乎零污染等優點,這種燃料電池吸引了眾多研究者的關注。目前,直
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將共同資助合作研究項目(項目執行期為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經公開征集和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有關規定并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核對申請項目清單,共有如下25項申請通過初審:受理號申請項目名
(化學與材料)科學擬資助項目編號擬資助項目名稱依托單位申請者職稱合作單位擬資助金額(萬元)重點項目2191001二維碳基負載過渡金屬單原子的高效氧還原反應催化劑制備與催化機理探究北京大學侯仰龍教授802191002光熱催化二氧化碳加氫制低碳烯烴鐵基納米催化材料的理性設計與性能調控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等多項課題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低溫等離子體應用研究室環境放射化學研究團隊提出以石墨相氮化碳材料特性來構建環境材料的設計思路,進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系列進展。該研究團隊設計利用石墨相氮化碳基納米材料,實現了對水中有毒染料的有效降解以及重
前不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發布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共同征集資助材料領域合作研究項目的指南。期間共收到預申請簡表102份。 經初步審查,雙方確定74項通過預申請評審。基金委提示通過預申請簡表評審的申請人(請登錄基金委網站查詢)按照項目申請指南要求,于2011年11月15
金屬碳化物HER 氫氣是重要的清潔能源,具有來源廣、能量密度高、無污染等優點。電解水制氫是高效、綠色的制氫途徑,但嚴重依賴貴金屬Pt催化劑,亟需發展經濟、高效的非貴金屬電催化劑。過渡金屬碳化物具有類鉑的電子性質和催化行為,是一種潛在的析氫電催化劑。近年來,相關研究工作通過合理的設計策略,調控并
關于2016年裝備預研教育部聯合基金一般基金和青年人才基金項目評審結果公示的函 有關高等學校: 2016年裝備預研教育部聯合基金一般基金和青年人才基金項目委托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進行評審,目前,評審工作已完畢。根據《裝備預研教育部聯合基金管理實施細則(試行)》要求,現將評審結果在教育部科技司官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湖南省科技廳公示了131項2020年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杰出青年基金、優秀青年基金擬立項項目,公示期為2020年3月23日至27日(公示期5個工作日)。其中,杰青共有59人入選、優青共有64人入選、群體共有8人入選。具體詳情如下:
將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位能等)以氫為媒介存儲、運輸和轉化可實現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構型。當前95%以上的氫氣來自于化石燃料,而水作為氫的重要來源之一,從其提取出來的氫的總能量是地球化石燃料熱量的9000倍。將水電解制氫涉及兩個重要的基本反應,即陰極水的還原和陽極水的氧化。然而,反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科學家就提出當電催化劑(或電活性物質)被固定于電極上或者三維導電結構材料中,構成一種微環境,其表現出的電化學性質與體相狀態(即分散于溶液中)相比,會表現出巨大的差別,即為“微環境效應”。然而,至今人們還沒有發現對這一效應有力的實驗證據。 近期,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綠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理論催化研究組與英國圣安德魯斯大學研究人員合作,在碳與過渡金屬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納米快報》上(Nano Letter, 2011, 11 (2), pp 424–430,DOI: 10.1021/
近日,無錫市加快推進石墨烯產業發展新聞發布會在惠山經濟開發區舉行。會上,無錫市政府發布了《無錫石墨烯產業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在惠山經濟開發區建設無錫石墨烯產業發展核心區“一區二中心”,力爭用5―7年的時間,打造國際一流、國內領先、具有鮮明特色的無錫石墨烯產業集群。 記者了解到,作為比納米材
在納米材料領域,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在納米尺度上采用一種獨特的三明治結構,開發出一種多壁碳納米管材料,其整體厚度還不到人類頭發直徑的百分之一,卻可以大幅降低泡沫制品的可燃性。國家直線加速器實驗室和斯坦福大學合作,首次揭示了石墨烯插層復合材料的超導機制,并發現一種潛在的工藝能使石
李志盼, 彭迎祥, 楊士鋒, 張搖 瑞, 李搖 凱, 左搖 霞(首都師范大學化學系, 北京 100048)摘要搖 采用高效、 便捷的微波合成法制備了 4 種不同結構的聚合酞菁鐵/ 多壁碳納米管(Poly鄄FePc/MWCNTs)復合材料并進行了表征. 結果表明, 聚合酞菁鐵均勻地包裹在多壁碳納米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