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納米粒子的可控自組裝是實現其在宏觀尺度實際應用的最有效途徑。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納米材料研究室唐智勇研究組近兩年圍繞無機納米粒子組裝的可控制備和功能調控開展了系列研究工作。 在前期研究工作(J. Am. Chem. Soc. 2010, 132, 2886-2888; J. Am. Chem. Soc. 2010, 132, 6006-6013;J. Am. Chem. Soc. 2010, 132, 8202-8206;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1593-1596;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5860-5864; Nano Lett. 2011, 11, 3174-3183; J. Am. Chem. Soc. DOI: 10.1021/ja205712a;Angew. Chem. Int. Ed. anie.2011037......閱讀全文
納米粒子作為構筑精細結構和器件的基本材料單元,在光電器件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因而納米粒子的精確組裝與圖案化組裝成為納米科技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綠色印刷重點實驗室和有機固體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在納米粒子制備、組裝和
如何能在納米尺度上對材料結構進行精確的控制,形成具有特殊性能的聚集體,是當今科學界最具有挑戰性的前沿課題之一。近年發展起來的DNA折紙術是一種獨特的自下而上的自組裝納米技術,被用于制備多種尺寸、形貌的二維和三維納米圖案。DNA折紙納米結構由于結構可設計性和空間
近年來,由于在基礎物理學研究和功能納米器件方面的巨大潛力,離散納米結構的可控組裝引起了人們極大的研究興趣。例如,由金和銀納米顆粒構成的二元組裝體表現出距離依賴的表面等離子體共振耦合效應,從而被發展成為一種分子水平的刻度尺。雖然人們發展了一些策略(包括小分子,短肽,DNA
《自然—納米技術》 新型藥用納米粒子結構可分解排出體外 將DNA鏈和納米粒子當作構件,組裝成一種可以增強攝取小鼠體內腫瘤的納米結構,并在之后發生分解,改善體內清潔度,最終降低潛在毒性。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的這項研究結果為抗癌藥物投遞的安全、可控提供了一種新策略。 為了改進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所物理生物學研究室與蘇州納米所和丹麥奧胡斯大學合作,在DNA納米折紙術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結果在線發表于《美國化學會志》并于近期正式刊出(J. Am. Chem. Soc. 2013, 135, 696-702)。該研究工作發展了一種分鐘量級的快速DNA折紙術新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光譜技術已邁過百年歷史長河。中國的光譜分析技術也可追溯到上個世紀50年代,中國的光譜技術也已經從跟跑到了在部分領域領跑的地位。在這背后,老中青科學家,克服了嚴峻的挑戰、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伴隨著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2020年10月底在成都即將召開,中國光學學會光譜專業委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技術,能在液體中將納米粒子組裝成細絲(左)。這些細絲能夠在斷裂后(中)重新組裝(右)。 沙粒和納米粒子在普通人眼里,或許只是一些小到連肉眼都看不清的小顆粒,但日前來自美國的一組科學家卻受到海邊常見的沙堡和沙雕的啟發,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納米粒子結合方式。 這
自組裝是超分子科學最關鍵的問題之一。自組裝是組裝基元通過分子間相互作用自發地形成有序結構的過程,是創造新物質和產生新功能的重要手段。 出席日前在京舉行的以“功能超分子體系:多層次的分子組裝體”為主題的第385次香山科學會議的中外專家指出,揭示自組裝的本質和規律是當前自組裝研究的迫切需求;盡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19日(北京時間)報道,來自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BWH)、哥倫比亞大學醫療中心等研究人員,共同開發出一種不到100納米的微小納米粒子,能裝載并釋放一種促消炎的肽類藥。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19日(北京時間)報道,來自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BWH)、哥倫比亞大學醫療中心等研
多尺度分級有序組裝是生物體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生物內源分子包括肽和蛋白質等均能通過分子間多種弱相互作用(如氫鍵、靜電力、范德華力、π效應和疏水作用等)的協同,自組裝形成各種多尺度有序結構,為生物體提供多樣化的功能。對多尺度分級有序組裝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人們在分子水平上認識自然界中生命起源、形
傳感器(MP-SPR)生物傳感器、氣體傳感器、食品安全、環境監測、免疫響應、實驗開發◆ 應用MP-SPR技術測量氣體導致的表面變化MP-SPR儀器用于表征由不同氣體導致的聚合物薄膜變化。不同的濕度顯示了與聚合物相互作用的濃度依賴性,并且乙醇蒸氣看起來滲入了聚合物層。◆ 應用M
2013年8月4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樣品制備專業委員主辦,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協辦的“第一屆全國樣品制備學術報告會”在美麗的大連舉行。會議期間來自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姚守拙院士、來自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張玉奎院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4月19日,2016國際熒光前沿技術高端論壇(2016 FluoroFest)在北京大學開幕。FluoroFest 是一個全球性的熒光學術論壇,旨在促進相關領域的廣大科技工作者交流最新熒光技術,推動跨學科及領域的經驗分享與合作。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月19日(北京時間)報道,來自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BWH)、哥倫比亞大學醫療中心等研究人員,共同開發出一種不到100納米的微小納米粒子,能裝載并釋放一種促消炎的肽類藥。通過小鼠實驗證明,這些納米粒子具有強力促分解效果,能選擇性地進駐受傷組織部位,以可控方式在一段時間內
姚建年:化學的貢獻將得到更加極致的體現 化學是一門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變化、制備及其應用,以及物質間相互作用關系的科學。作為一門極其重要的基礎學科,化學與人類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國防、環境、醫藥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在社會與經濟發展以及人類生活質量的不斷
10月13日,應中國科學院光化學轉換與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邀請,美國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Dr. Zhihong Nie來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并作了題為Lessons from Polymers: Controlled Self-assembly of Inorganic
功能納米材料作為構建具有精細微納結構的功能器件的基本材料單元,在光、電、磁以及生物等領域的器件制備方面具有重大的意義,因而使得納米材料的精確組裝以及圖案化技術成為目前納米科學技術領域的一大研究熱點。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綠色印刷重點實驗室研
顏顥教授作學術報告 6月1日,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生物設計研究院顏顥教授,應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宏達研究員邀請訪問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并作了題為“可控DNA生物納米結構及應用”的學術報告。 納米技術是21世紀最主要的技術之一,納米技術的中心任務是控制運動和組織
隨著納米生物技術和納米醫藥的發展,生物活性分子體內原位構筑超分子組裝體的概念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實現對聚合物的可控組裝調控,對改進材料在體內的生物效應和安全性,具有重大意義。但是,由于生物醫用材料在體內的生物過程極其復雜,如何實現聚合物在病生理條件下的組裝調控,是醫用高分子領域極具挑戰性的科學問
隨著納米生物技術和納米醫藥的發展,生物活性分子體內原位構筑超分子組裝體的概念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實現對聚合物的可控組裝調控,對改進材料在體內的生物效應和安全性,具有重大意義。但是,由于生物醫用材料在體內的生物過程極其復雜,如何實現聚合物在病生理條件下的組裝調控,是醫用高分子領域極具挑戰性的科學問
隨著納米生物技術和納米醫藥的發展,生物活性分子體內原位構筑超分子組裝體的概念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實現對聚合物的可控組裝調控,對改進材料在體內的生物效應和安全性,具有重大意義。但是,由于生物醫用材料在體內的生物過程極其復雜,如何實現聚合物在病生理條件下的組裝調控,是醫用高分子領域極具挑戰性的科學問
MOFs基于其獨特的孔道結構和豐富的金屬-配位化學可調性質,在分離、催化、能源、器件等諸多領域表現出誘人的前景。2020年2月4日當天,Nature Materials連續發表2篇研究論文,分別介紹了MOFs在工業氣體分離和能源器件中的最新進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不久,MOFs已經陸續發
8月14日上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白雪冬研究員、北京大學齊利民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學曲良體教授應邀訪問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并先后做了三場學術報告,報告會由葉長輝研究員、李越研究員主持。 白雪冬研究員做了題為“高分辨納米表征與器件機理研究”的學術報告,報告詳細介紹了近幾年發展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5月7日,由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和中國化學會(CCS)主辦的2017 年國際分析科學大會(ICAS 2017)光譜分析分會場的報告繼續進行。分析測試百科網注意到,本屆光譜分析分會場的報告從數量上來說,主體為拉曼及相關技術。光譜分析分會場主持人,韓國漢
精確空間定義的等離子納米結構在等離子增強單分子光譜、等離子手性光學及納米光電器件研究中具有重要科學意義。組成粒子的尺寸、間距及結構空間構型精確控制的三維等離子納米結構可能展示在一維和二維結構中難以實現的新穎光學、電學及磁學性質。目前,在“自下而上”構建三維等離子納米結構的研究中,球形粒子由于其各
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可穿戴電子設備展現出巨大的市場前景;傳感器作為可穿戴設備最重要的核心部件,將對其未來功能發展產生重要影響。隨著傳感器向微型化、智能化、網絡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發展,同時測量多個參數的高集成傳感器需要制造工藝和分析技術的創新。印刷技術是實現材料圖案化的有效方式,但傳統的印刷技術制
三維納米結構既可具有納米材料與結構所賦予的量子效應、尺寸效應與表面效應等新奇物性,又可通過三維幾何結構實現電聲子輸運與耦合、自旋極化、激子行為、波陣面調控等物性的協同調制,獲得平面器件不具有的功能。目前,三維納米結構的可控加工方法明顯不足,阻礙了三維納米器件的發展,并制約著高端納米產業化技術的形
先進光學材料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如應用于超級鏡頭、光纖通訊、光信息處理、生物感應和消費電子等產品與裝置。但光操作材料由于傳統生產制造工藝的高昂成本,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進光學材料在各行各業廣泛應用的潛力。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提供部分資助,由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領導的,歐盟多國先進
先進光學材料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如應用于超級鏡頭、光纖通訊、光信息處理、生物感應和消費電子等產品與裝置。但光操作材料由于傳統生產制造工藝的高昂成本,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進光學材料在各行各業廣泛應用的潛力。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提供部分資助,由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領導的,歐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李鵬輝、喻學鋒、羅茜等合作,成功開發出一種磁性可移動拉曼增強(SERS)檢測芯片,實現了多種環境污染物的高靈敏度快速檢測。相關論文Efficient Enrichment and Self-Assembly of Hybrid nanoparticles 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