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國際藻類學會雜志《藻類學》新任主編、美國華盛頓大學的Robert Anderson教授的邀請,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有害藻類生物學學科組長研究員將從2012年1月起擔任該雜志的副主編,任期3年。李仁輝研究員將負責有毒藻類和藻毒素方面的稿件的審稿人邀請、審稿意見編輯以及最后稿件接受發表的推薦等環節的工作。Phycologia是出版藻類學各個方面文章的SCI國際期刊,已有五十多年的歷史。2010年,該雜志的影響因子為2.08。 ......閱讀全文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暨全國生物技術大會會 議 通 知 隨著生物工程學科的發展,生物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已滲透到醫藥、工業、農業、海洋、食品安全和國防等各個領域。為推進和提升生物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搭建生物技術各領域的專家、學者、青年學生的學術交流平臺,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定于2012年8月31
2009年11月7日上午8時許,由中國質譜學會有機質譜專業委員會與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主辦的,2009年中國有機質譜年會于北京外研社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來自全國質譜界專家、質譜廠商技術專家、青年研究者和學生300余人。 2009年中國有機質譜年會開幕式現場 大會開幕式由中國農業
科技部關于發布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2018年度項目指南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380號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司局,各有關單位: 根據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總體要求,科技部、財政部按照需求導向和分類整合的原則,在原“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基礎上,重新整合設立“科技基礎資源調查”
赤潮在國際上被稱為“紅色幽靈”,它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已經成為世界性“公害”。 近年來,一種名為“改性粘土”的技術在消除赤潮方面發揮了明顯作用。該項技術的研發者是中科院海洋所海洋國家實驗室海洋生態與環境
維生素B(Vitamin B)舊稱維他命B,是B族維生素的總稱,它們常常來自于相同的食物來源,如酵母等。屬于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B主要有維生素B1(硫胺素、抗腳氣病維生素)、維生素B2(核黃素)、維生素PP(尼克酸或煙酸、抗癩皮病維生素)、維生素B6(吡哆醇、抗皮炎維生素),泛酸(遍多酸)、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初評通過通用項目序號評審組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提名單位(專家)初評建議等級1作物遺傳育種與園藝組優質早熟抗寒抗赤霉病小麥新品種西農979的選育與應用王 輝,閔東紅,李學軍,孫道杰,馮 毅,張玲麗,黑更全,王令濤,嚴勇敢,王學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南金粒種業有限
近日,經國際應用藻類學會(ISAP)執行委員會推薦投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胡強研究員順利接任國際應用藻類學會候任主席,成為ISAP成立以來首任亞洲主席,任期至2020年,并將于2020年起擔任主席,任期至2023年。 國際應用藻類學會成立于1999年,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應用藻類學學會
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美國北卡羅琳娜大學的研究人員在Science(317卷)發表了今年夏季太湖藍藻水華大量暴發的現場報道。 原文檢索:Science 31 August 2007:Vol. 317. no. 5842, p. 1166 DOI: 10.1126/science.3
國家外國專家局引進專家Margarete Kalin教授于12月18日在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環境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完成了2012年度為期2個月的合作研究工作。 引進專家、加拿大女王大學兼職教授、加拿大Boojum Research Ltd.總裁Margarete Kalin
董旭輝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選擇了16個典型湖泊,利用古湖沼技術展開自19世紀50年代以來的碳埋藏的時空變化特征研究。 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湖泊碳埋藏量隨著湖泊面積的增大呈對數遞減趨勢,淺水湖群埋藏效率為同流域土壤的3.4倍。 以上研究結論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湖泊沉積與環境演化研究
4月10至20日,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劉永定研究員、李敦海副研究員組織的藻類環境生物學國際研討會在水生所召開。本次研討會由水生所和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資助。會議由劉永定研究員主持,水生所副所長徐旭東研究員致歡迎辭。來自意大利、法國、斯洛文尼亞、德國和英國等相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壇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是中國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海藻養殖特有種,年產量約占全國紫菜的75%以上,年產值達數十億元,主要分布于福建和浙江沿海,同分布于北方的條斑紫菜(P. yezoensis)一起已成為我國的主要人工栽培種,是我國沿海地區的重要經濟作物之一。紫菜不
在全球面臨能源依賴度提高、溫室氣體排放增加以及因國際能源市場價格波動而帶來的風險時,世界多國紛紛開始實施新的能源戰略,強調發展各種可再生能源。由于生物質是唯一能直接被用于生產各種交通運輸替代燃料(特別是乙醇)的來源,在多種可再生能源(生物質、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等)中,生物質能被列為首選
#aabbccdd75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75{border:1px solid #666666}
3月8日,Nature Plants 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常文瑞/李梅研究組與章新政研究組的合作研究成果,題為Antenna arrangement and energy transfer pathways of a green algal photosystem I-LHCI
從屠呦呦的青蒿素、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到治療癌癥的新型藥物,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研究,實則都屬于生命科學的范疇。生命科學也被我國學術界視為在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學科之一,最有可能實現跟跑轉變為并跑和領跑的學科。11月1日至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等單位承辦的2016世界生
微擬球藻在缺氮條件下的產油過程。圖中均為一個微擬球藻細胞,時間代表開始缺氮誘導后的天數,綠顏色是用Bodipy染料染色的中性脂(其中絕大部分為甘油三酯) 自然界中的一些微藻因產油量高、生長速度快、環境適應性強,并可在邊際土地
有害藻華(HABs)是水體中過度滋生浮游植物而導致水體變色的一種水體污染現象。其危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有毒藻類釋放毒素,進而威脅到其他生物的生命健康;2)藻類大量繁殖并最終腐化過程中導致水體缺氧,間接影響水體中生態平衡。我國東北地區湖泊水庫藻華頻發,已經嚴重危害到人類飲用水資源、漁業生產、
萜類化合物是植物中種類最多、化學結構變化最為豐富的一類天然產物,在植物生長發育、適應環境脅迫特別是抵御病蟲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還具有重要的經濟和藥用價值(如抗瘧疾藥物青蒿素、抗腫瘤藥物紫杉醇、保健品胡蘿卜素、甜味劑甜菊苷和羅漢果苷、昆蟲拒食劑印楝素、植物激素赤霉素、脫落酸和獨腳金內酯等)。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
“當你打開手機查看天氣的APP,就會發現,現在我國的天氣預報已經能精確到一個小時;現在氣象主播在播報天氣預報時,也已經很少使用‘局地有雨’這種說法……這些變化,說明我國氣象預報已經進入了精細
2018年6月6日,英國皇家科學會會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以歷史最長篇幅(10頁),在線報道了東南大學陸祖宏、何春鵬師生等撰寫的研究性論文《Phagocytic intracellular digestion in amphioxus (Branc
動物地磁導航一直是生物地磁學交叉研究的熱點問題。動物地磁導航機理的研究不僅能夠揭示現代地球磁場是如何影響動物的,而且有助于研究古地磁場與古生物進化之間的聯系;同時為將來仿生研制可用于人類社會和軍事活動的精確定位和導航儀器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當前,生物地磁學研究的主要科學問題包括,
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態健康研究組(楊軍團隊)在亞熱帶水庫浮游動物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Responses of zooplankton body size and community trophic structure to temperature change in a subtro
近日,中國科學院水生態健康研究組(楊軍團隊)在亞熱帶水庫浮游動物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Responses of zooplankton body size and community trophic structure to temperature change in a subtro
科學怪獸克萊格?文特爾 美國科學家克萊格?文特爾20日宣布成功制造出人造細胞“辛西婭”之后,引起全世界的震動。文特爾這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也再次來到媒體的聚光燈前。有評論說,如果能夠引
(2010年8月9日,杭州)--中國領先的微生物檢測技術和設備供應商-杭州迅數科技有限公司-今天宣布“Algacount藻類分類圖譜專家系統”正式發布,這是中國科學家領導國際合作建立的全球首個藻類分類圖譜專家系統,將極大的滿足在我國大范圍開展藻類監測工作在“系統性專業藻類分類圖譜”和“鑒定分析技
日前,中英科學家對世界自然遺產“澄江生物群”的研究取得新進展。“自然指數”收錄期刊、英國皇家學會學術刊物《皇家學會B刊生物科學專輯》發表了中國云南大學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點實驗室侯先光研究團隊與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倫敦皇家霍洛威大學的科研人員共同完成的題為“寒武紀三葉形蟲刺狀納羅蟲附肢精細構
二萜化合物是一類廣泛分布在植物、真菌、細菌和海洋生物中的天然化合物,結構豐富多樣并且多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包括臨床上用于治療癌癥的藥物紫杉醇(Taxol);治療心血管系統疾病的銀杏內酯、丹參酮(Tanshinone)以及抗炎止痛的pseudopterosin A等。由于二萜化合物重要的醫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