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科研領域捷報頻傳,外空新發現、醫衛新研發、基礎研究新突破……一項項成果記錄著人類在探索和發展道路上的不懈追求與努力。 1、植物纖維中取“汽油” 生物燃料研發獲突破 3月,美國研究人員利用生物技術直接從植物纖維素中提取出新型燃料異丁醇,該生物燃料在性質上更接近普通汽油,其能量密度、辛烷值和蒸汽壓均與汽油相似,可與汽油以任何比例調配,普通汽車引擎也可直接使用。無論從燃燒效率還是生產和使用成本來看,生物制異丁醇都可謂最佳汽油替代品。 這一成果可謂下一代生物燃料研究的巨大進展,而生物燃料不僅可以催生新興產業,更有助于人類盡早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2、長時間“捕獲”反氫原子 反物質研究迎契機 6月,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成功用磁場陷阱“捕獲”112個反氫原子,“捕獲”時間最長達1000秒。此前反氫原子的束縛時間僅為172毫秒,科學家在反物質原子束縛時間上取得巨大突破,有利于對反物質性質......閱讀全文
《自然——粒子物理學》 反物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本周《自然》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了對反物質原子的首次光譜測量 —— 反物質物理學長期以來的一個目標。該發現代表著人類向高精度測試物質與反物質行為是否不同邁進了重要一步。 物理學界的一個重大謎題是為何當今宇宙看起來幾乎全部由普通物質構成,而根據
研究過程 人造DNA注入山羊支原體細胞 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理事長楊煥明用“借雞生蛋”來形容這種創造新生命的方式。 在一個星期五,克雷格?文特爾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離開實驗室之前,將一百多萬對人造DNA堿基對注入到山羊支原體細胞中。當星期一回到實驗室時,他們發現這些細胞正生長成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由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舉辦,截至2018年已舉辦13屆。研究進展由《中國基礎科學》《科技導報》《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基金》和《科學通報》五家編輯部推薦,由兩院院士、973計劃顧問組和咨詢組專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等專家學者經過初選和
該項活動旨在加強對我國重大基礎研究進展的宣傳,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促進公眾更加理解、關心和支持科學,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該項活動已成為我國基礎研究傳播工作的一個品牌,在科技界產生了良好反響。 1、實現星地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墨子號”衛星實現千公里級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趙忠賢 院士 Zhao Zhongxian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由中國科學院推薦 趙忠賢,男,1941年出生,遼寧新民人,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后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擔任國防課題組業務負責人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國科學
美國《科學》雜志12月20日公布了本年度10大科學突破(),科學家在難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亞原子粒子研究領域取得的成果被評為2012年最重要的科學發現。40多年前,科學家假定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它是解釋其他基本粒子(諸如電子和夸克等)如何獲取其質量的關鍵。1.希格斯玻色子 7月4日
經認定的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名單 (年度數據,2018年起暫停辦理)實驗室名稱依托單位動物源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大學分子與微結構可控高分子材料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科技大學飛機/發動機綜合系統安全性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功率電力電子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全球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有
案例1國際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蛋白指紋圖譜(SELDI)以前所未有的精確度來診斷卵巢癌從手指取少量血液,應用目前全球最先進的蛋白指紋圖譜SELDI蛋白質芯片,在30分鐘之內就可以知道是否患有卵巢癌。國際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發表了美國FDA和國立癌癥研究所(NCI)的這一研究結果。專家指出,通過
今晚7點,“2017年度求是獎頒獎典禮”在復旦大學隆重舉行。求是基金會主席查懋聲先生以及顧問楊振寧、孫家棟、韓啟德、施一公,復旦大學校領導、求是獎評委、往屆求是獎獲得者以及復旦大學師生代表等約400人參加了典禮。頒獎典禮由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教授和查懋聲主席致辭開始,至基金會顧問楊振寧先生演講落幕
關于公布2012年度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和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名單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根據《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和有關申報通知精神,經資格審查、專家評審、現場考察和公示,空間熱控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
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石墨烯“魔角”翻開物理學的新篇章,一塊骨頭的出現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往,熱浪大火裹挾著悲傷和恐懼不斷來襲,探測器的傳奇謝幕令人倍添感傷…… 《自然》雜志網站在18日的報道中,為我們盤點了今年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或喜或悲、或怒或驚,都將銘刻在科技史上。 石墨烯
鈷/氧化鈷雜化二維超薄結構電催化還原CO2為液體燃料01 1、研制出將二氧化碳高效清潔轉化為液體燃料的新型鈷基電催化劑 將二氧化碳在常溫常壓下電還原為碳氫燃料,是一種潛在的替代化石原料的清潔能源策略,并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對氣候造成的不利影響。實現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的關鍵瓶頸問題是將二氧化
2月20日,科學技術部基礎研究司與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聯合召開“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解讀會”,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科學院相關單位獨立或合作取得的7項重大科學成果入選,包括:研制出將二氧化碳高效清潔轉化為液體燃料的新型鈷基電催化劑;開創煤制烯烴新捷徑;揭示水稻產量性狀雜
12月3日,中國科學技術部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關于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預算安排初步方案的公示”稱,2013年973計劃啟動的184個項目,專項經費預算為29.9313億元人民幣。 這184個項目涵蓋糧食生產、作物多樣性、遺傳與基因、天氣變
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現階段,中國國家安全和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是第一位的頭等大事。因此,采取以下措施或是未雨綢繆之策:樹立新時期生物國防的戰略地位,制定生物國防計劃,提高全民生物國防意識;堅持統一集中管理,把水和糧食等關系到人民健康和民族安全的戰略產業和命脈領域,牢牢掌握在國家公共部門手中;重視基因
研究人員根據香氣、口味以及啤酒花的新鮮程度等指標給新品啤酒打分,滿分為6分。 韋斯特里彭實驗室的冷庫里保存著3萬多種酵母菌,其中包括野生菌株、工業用菌株和其他創新品種。 炎炎夏日,你是否想在下班之后喝上一杯冰啤酒呢? 在比利時魯汶大學的一個實驗室,
10月2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英國皇家學會合作交流項目初審結果。序號科學部編號項目名稱中方申請人中方依托單位11201101460基于展向扭曲結構的流動與噪聲控制研究劉宇南方科技大學21201101470面向旋轉環境下無線傳感器自供電的能量俘獲新機理
科技部關于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2013年立項183個項目后三年預算安排初步方案的公示 經過中介機構評估、預算管理部門的綜合審查,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013年立項的183個項目前兩年預算方案初步確定(見附件)。按照《國家重點基礎研
李嘉誠于2011年參觀中心實驗室來自香港的柏克萊加州大學博士后研究生方奕華講解胚胎干細胞的實驗 香港白手起家的商人和慈善家李嘉誠在多個領域一直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恩人。 2011年捐款4000萬美元建立的李嘉誠生物醫學和健康科學中心于2012年開業。迄今為止李嘉誠基金會貢獻了超過18.
近日,科技部網站發布《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于2015年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結題驗收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中提到,178個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將于今年8月底實施期滿,進行結題驗收。通知全文如下: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于2015年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結題驗收
在慶祝SCIENCE創刊125周年之際,該刊雜志社公布了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發表在7月1日出版的專輯上。在今后1/4個世紀的時間里,人們將致力于研究解決這些問題。這125個問題如下(前25個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問題): 1宇宙由什么構成? 2意識的生物學基礎是什么? 3為什么人類基因
科學家在權威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成果本是件尋常事。 但極少有人像克雷格·文特爾這樣在發表研究后需要參加國會聽證會,回答議員對有關研究成果所抱有的疑問。文特爾等人造生命研究專家定于5月27日在國會就引發倫理擔憂的人造生命研究作證。擔憂 文特爾率領的研究小組20日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
每年Science雜志都會評選年度十大科學突破。2020年12月18日,Science雜志公布了評選出的2020年度十大科學進展。其中,新冠疫苗的研發居于榜首,另外9項研究則囊括艾滋病、室溫超導、CRISPR治療遺傳性疾病、全球變暖等多個領域。《科學》雜志在文章中表示,盡管2020年全球多國飽受
我們也必須記住,自然界本身就是一名已經存在的專家,她在創造可對人類造成極大危害的微生物。合成生物學的最新進展并不一定會把我們帶到比現有技術或自然界本身更接近傷害的道路。 慎重的民主就要聽不同的觀點,考慮對方的論點,最好找到共同點,至少要尊重不同觀點,然后作出決定。面對復雜問題各
在為交通運輸提供碳中性(平衡)燃料這條漫長且艱難的道路上,美國能源部正尋求多種途徑力圖實現自己的目標。能源部的努力包括探尋自然界中潛在的新型燃料資源,它們包括從陸地上可作為纖維質原料的植物(如快速生長的樹木和多年生牧草)到水中及其他生長環境中的產油生物(如海藻和細菌),極具多樣性。
——廣東省自然科學杰出青年研究課題自述選粹武創蔡瑞初吳寶劍徐振林周小平 編者按 2014年是廣東省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實施的第三年,至今共資助97名杰出青年。資助經費為100萬元/人。 廣東省杰青從實施開始,培養方向就定在貼近服務廣東發展的戰略目標、以不拘一格的方式,在全國首創培養35周
基因改良玉米的經濟學 研究人員說,基因改良的玉米作物可減少其比鄰的沒有基因改良的作物的損害,而這兩種作物的種植者都感受到了其經濟效益。 William Hutchinson及其同事對基因改良玉米對歐洲玉米螟蛾的影響進行了研究。歐洲玉米螟蛾是一種在1917年意外傳入美國中西部的一種
文章部分資料來源:宇宙的狂想曲 1869年,俄羅斯科學家門捷列夫發表第一張元素周期表,在這張表格上,一共記錄了63個元素。 在此后的150年中,科學家不斷完善著元素周期表,現在這張表格記錄的元素已經達到118個——其中,包括了一些自然界原本不存的重元素。 這些元素是怎么發現的?又是如何產生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天,科技部發布了《“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16年度申報指南》,詳情如下。 附1:申報相關要求和規定 附2:“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16年度申報指南 科學儀器設備是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基石,是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安全的重要保障。為
曾慶平 有很多非專業或跨專業人士對于人類為何數十年攻克不了艾滋病難題感到迷惑不解,那是因為他們不太了解艾滋病毒致病的“特洛伊木馬”機制。 艾滋病毒之所以能“摧毀”人類的免疫系統,是因為它們專門感染并殺死免疫細胞。不過,只要它們在免疫細胞內復制并產生新的病毒,人體都能立即識別它們并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