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的丹尼索瓦洞。 德國研究人員于2月7日在馬普學會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網站上貼出了一個滅絕人類基因組的首個高分辨率版本。他們的目標就是讓同行能夠免費下載最完整的序列數據。 1年前,研究人員公布了至少3萬年前生活在西伯利亞丹尼索瓦洞中的一名史前女孩的首張基因組草圖。 今年1月,馬普學會的古基因學家Svante Paabo在瑞典參加一次會議時注意到,其他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還在關注這個1年前發布的序列數據,而與他的同事在實驗室用更靈敏的新方法對序列的古DNA進行分析后得出的結果相比,前者遠不是那么完整。Paabo說:“在得知我們已經擁有了相同基因組的更佳版本,并且他們要再過幾個月才能夠使用時,我感到很難受。” 因此,Paabo及其同事決定允許他們的同行下載該序列數據的高分辨率版本——盡管他們正在準備發表一篇有關該基因組研究的論文。利用從史前女孩的手指骨中提取的不足10毫克的DNA,研究小組......閱讀全文
⑵小麥基因組研究小麥是全球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小麥的穩產和增產對我國乃至全世界糧食安全的影響舉足輕重。近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化、環境變化的影響,小麥生產面臨嚴峻的挑戰,對于小麥的育種和品種改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是3個不同亞基因組形成的異源
近日,牡蠣基因組計劃(Oyster Genome Project,OGP)項目組宣布,歷時兩年的牡蠣基因組序列圖譜終于繪制完成。這是世界上第一張養殖貝類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標志著基于短序列的高雜合度基因組拼接和組裝技術獲得了重大突破。據悉,目前的基因組圖譜已達到國際領先的基因組圖
來自華中農業大學、新加坡基因組研究員以及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繪出了甜橙(sweet orange)基因組草圖,為未來了解及改善許多重要的柑橘性狀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源。相關成果發布在11月25日的《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
來自華中農業大學、新加坡基因組研究員以及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繪出了甜橙(sweet orange)基因組草圖,為未來了解及改善許多重要的柑橘性狀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源。相關成果發布在11月25日的《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
對于Nick Goldman來說,在DNA中編碼數據的想法始于一個笑話。或許最多10年之后,沒有人會再相信磁帶儲存。圖片來源:Wes Fernandes 那是2011年2月16日,Glodman和一些生物信息學領域的朋友在德國漢堡聊天,話題是他們如何才能儲存全世界涌來的基因組序列和其他數據洪流
據此前報道,浙江大學27歲的陸盈盈獲評教授引起輿論紛爭,最后浙江大學網站將她的頭銜從教授改為“特聘研究員”。對于網絡上的紛爭,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薛宇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歷數了那些年輕的教授們,表示這一事件并不應該大驚小怪。觀察者網編輯查詢發現,薛宇教授出生于1980年,2007年成為中國
今天(9月28日)是世界狂犬病日,狂犬病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病毒性疾病,如果人被感染了狂犬病的動物咬傷和抓傷,就有可能得狂犬病。狂犬病的潛伏期一般為一到三個月,在此期間并不會出現像發燒、耳鳴或麻木等明顯癥狀。一旦過了潛伏期,癥狀加劇最終會導致發狂、抽搐、昏迷和死亡。 近期來自一個國際研究小組
目前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方法依賴于特定的基因序列,不過已有新的測定方法正在開發,滿足日益增長的對快速檢測的需求。 根據SARS-CoV-2基因組的快速測序和COVID-19爆發早期的數據分布,研究人員開發出來多種測定方法,基于病毒的遺傳片段診斷患者。但是,隨著潛在病例數量的增加以及對全球大流
納米孔測序的想法起始于25年前, 2012年5月4日《Science》首次報道了Oxford Nanopore公司研制的納米孔測序儀樣機——MinION,用于破譯病毒DNA。然而MinION的發展歷程并不那么順利,英國牛津大學基因組學中心基因組學家Rory Bowden說,“眾所周知,在每次讀取
CRISPR/Cas系統是目前發現存在于大多數細菌與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種后天免疫系統,其以消滅外來的質體或者噬菌體并在自身基因組中留下外來基因片段作為“記憶”。 CRISPR/Cas系統全名為常間回文重復序列叢集/常間回文重復序列叢集關聯蛋白系統(clustered regularly inte
至今為止,人們都沒有找到一個好的時機徹底消滅肺結核,不僅如此,肺結核病菌變得更加猖獗。 結核病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我國的結核發病率位于世界第二,每年有130萬新發結核病患者。其中,多耐藥結核病人有10萬人。耐多藥(MDR)和廣泛耐藥(XDR)結核分
一、導讀: 在大部分投資者對“二代測序”(NGS)還沒有搞清技術細節的情況下,“三代測序”(3GS)又火了。 6月17日,醫藥板塊中基因測序相關標的在“三代測序技術獲得重大突破”的新聞影響上出現明顯漲幅,我們也接到較多投資者對相關新聞的背景及觀點的詢問。為此,我們結合各方面資料歸納總結了三代
■李劍 林浩然(1934年11月29日—) 林浩然,漢族,出生于海南省文昌縣白延鎮邁洲村。魚類生殖內分泌學家。1950年入讀嶺南大學理學院生物學系,1954年畢業于院系調整后的中山大學。1979年作為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公派出國的訪問學者,先后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阿爾伯塔大學深造,并與
2017年,對中國的蜱傳疾病的監測導致了一名患者的身份識別,該患者向內蒙古的一家醫院提供了一種原因不明的發熱性疾病。該疾病的臨床表現類似于蜱傳腦炎病毒(TBEV)感染,但未檢測到TBEV RNA和針對該病毒的抗體。具體是什么原因導致該病人的患病,讓人頭痛不已。 佛山科技學院劉全,浙江大學周繼勇
林浩然,漢族,出生于海南省文昌縣白延鎮邁洲村。魚類生殖內分泌學家。1950年入讀嶺南大學理學院生物學系,1954年畢業于院系調整后的中山大學。1979年作為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公派出國的訪問學者,先后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阿爾伯塔大學深造,并與阿爾伯塔大學魚類學家彼得(R.E.Peter)教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長楊煥明:像爭奪國土一樣爭奪基因資源 我國科學家10月在深圳宣布,世界上第一個黃種人全基因組標準圖繪制完成。承擔該項目的華大基因研究中心稱,這是我國在承擔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1%任務、國際人類單體基因10%任務后,用新一代測序技術獨立完成的100%黃種人基因組圖譜。 從
基因產業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今年,精準醫學不僅被納入“十三五”規劃,作為精準醫學的“排頭兵”,基因組學也被納入“十三五”百大項目名單,要“加速推動基因組學等生物技術大規模應用”。 對著名基因組學專家、中國基因組學奠基人于軍教授來說,基因組學引領的技術應用得到如此重視,既讓他感到欣慰———20
自1999年中國作為唯一的一個發展中國家加入人類基因組計劃,到目前為止,已經獨立完成了水稻和家蠶等大型基因組研究,并參與了家雞、家豬、木瓜等多個重要動植物基因組圖譜制作,在2007年還首次向世界公布了第一個中國人的個體化基因組序列。 中國雖然在這一領域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 在深圳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志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御系統。圖片
基因組中“暗物質”片段產生的謎題已經困擾了科學家們10幾年時間,這段長而彎曲的DNA鏈并沒有明顯的功能,而如今研究人員揭開了這一謎題;這個難題主要集中在一些不編碼蛋白質的DNA序列上,然而這些序列在很多種動物機體中是相同的,通過剔除一些超保守成分(Ultraconserved Elements)
基因編輯更快更準更簡單 1973年,斯坦利?N?科恩(Stanley N. Cohen)和赫伯特?W?博耶(Herbert W. Boyer)找到了改變生物體基因組的方法,成功將蛙的DNA插入到細菌中。20世紀70年代末,博耶的基因泰克(Genetech)公司對大腸桿菌進行基因改造,使其帶有一
估測人類基因組中基因數量的最早嘗試涉及喝醉酒的基因學家、美國紐約冷泉港的一個酒吧以及純粹的臆測。在人類基因組項目完成十多年后,辨別基因仍是一項挑戰。 那是2000年。當時,人類基因組序列草圖仍在繪制中。基因學家正在打賭人類擁有多少基因,賭注從幾萬個到幾十萬個不等。近20年后,掌握了真實數據的科
在人類基因組項目完成十多年后,辨別基因仍是一項挑戰。 圖片來源:Alan Phillips/Getty 估測人類基因組中基因數量的最早嘗試涉及喝醉酒的基因學家、美國紐約冷泉港的一個酒吧以及純粹的臆測。 那是2000年。當時,人類基因組序列草圖仍在繪制中。基因學家正在打賭人類擁
在人類基因組項目完成十多年后,辨別基因仍是一項挑戰。 估測人類基因組中基因數量的最早嘗試涉及喝醉酒的基因學家、美國紐約冷泉港的一個酒吧以及純粹的臆測。 那是2000年。當時,人類基因組序列草圖仍在繪制中。基因學家正在打賭人類擁有多少基因,賭注從幾萬個到幾十萬個不等。近20年后,掌握了真實數據
這張來自德國餐館的照片幫助科學家確定了最終的罪魁禍首。 5月中旬,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襲擊德國。5月22日,德國首次通告世界衛生組織,本國感染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的患者人數激增;5月25日,來自德國漢堡-埃普多夫大學醫學中心臨床部的裝有純化病菌DNA的小試管被運抵中國深圳華大基因
根據Global Genes統計,全球大約有3.5億人患有罕見病,其中一半是兒童,約有80%的罕見病屬于遺傳性疾病。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科學家們就開始對一些異常疾病進行DNA篩查;2003年,人類基因組測序完成之后,通過閱讀個體測序所得的DNA序列,將其與健康個體的DNA序列進行比較,科學
高通量測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又稱“下一代”測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是近年來在測序技術發展史中具有革命性改變的新突破,能一次并行對幾十萬到幾百萬條DNA分子同時測序,因此能對物種的轉錄組和基因組進行比以往較細致全貌的
精準醫學的概念不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提出的,卻因他的大名而成為2015年醫學界最熱的關鍵詞。今年,各種形式的醫學學術會上,精準醫學都成為必不可少的“座上賓”。 什么是精準醫學? ——在生命科學和醫學實踐所處的重要轉折點上應運而生 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國會作國情咨文報告
201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國會作國情咨文報告時提出精準醫學一詞,迅速成為新年伊始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很多人不禁要問,奧巴馬口中的精準醫學長什么樣子?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啟動精準醫學計劃?精準醫學的概念不是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提出的,卻因他的大名而成為2015年醫學界最熱的關鍵詞。今年
為進一步提高中國獸醫診斷服務在可靠性、準確性、及時性和高通量等方面的表現,第二屆國際獸醫檢測診斷大會將于2020年9月10-12日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行。大會廣泛邀請全球獸醫檢測診斷的杰出代表與不斷進取的中國獸醫進行深層次的分享、對話及相互啟迪。大會詳情時 間:202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