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兩個齒輪,如果分開了,自己都可以轉,一點問題都沒有,如果合起來能夠產生作用,但必然產生摩擦和熱。”自稱“搞機械的”科技部部長萬鋼用這樣一段精準表述,闡釋了中美合作伙伴關系。 出席5月2日第三次中美創新對話代表所起的作用則被他比作“潤滑劑”——目的是讓齒輪很好地轉起來,發揮更大的作用,作為潤滑劑的代價,就是要感受齒輪運轉產生的力和熱。 “我們愿意為這個多做一點工作。”萬鋼說。 懲罰另一方,也會對自己產生負面影響 中美創新對話中方專家組組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2日的發言是以一個最新實例結尾的。 這個例子來自他在麻省理工大學做訪問學者的同事張幃正在進行的一個研究。 去年有7家美國太陽能企業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商務部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請求,要求調查將產品銷往美國的中國生產太陽能光伏電池片和組件的企業,他們認為中方不應該以現在這么低的價格在美國市場上銷售產......閱讀全文
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表明,科技創新能力關乎現代國家的前途與命運,是中國進行現代化建設、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支撐與保障。日前,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就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增強我國科技實力專題接受了采訪。 記者:敢于與善于創新是中華民族的傳承,是我們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的問題。近年來,國家
今天,第三次中美創新對話高官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與美國總統科技助理兼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霍爾德倫共同主持創新對話。 萬鋼介紹,通過中美創新對話機制,兩國在創新原則、創新實踐和創新措施等方面都更具共識。這一機制得到兩國領導人和社會各界
2014年7月9日至10日,科技部萬鋼部長作為中方代表團成員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 在經濟對話下,萬鋼部長匯報了第五次中美創新對話取得的成果和達成的共識,指出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合作的重要意義,強調了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下雙方為知識產權創造、利用和保護做出的積極探索
科技部關于征集2016年度中國與美國政府間科技合作項目建議的通知國科發外〔2015〕421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單位,各有關單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美利堅合眾國政府科學技術合作協定》(以下簡稱《中美科技合作協定》)及其框架下各領域議
四月的北京,清風拂面,鮮花盛開。在盎然春意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著實令人振奮——2015中國(北京)跨國技術轉移大會。 在這場科技界的饕餮盛宴上,黃皮膚、白皮膚、黑皮膚人群攢動,亞歐科技創新合作、創新科技與金融對接、大數據藥物創新高峰、國際信息化裝備電磁兼容……在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人們時而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項任務,規劃啟動“十二五”各項工作的關鍵之年,科技部認真組織、嚴格執行經批復的部門預算,一年來,科技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進展順利,取得了一批振奮人心的重大科技成果,促進了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有力推動了創新型國家的建設。 一、2010年科技事業成效 (一)科
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代表中方提出4項建議 由中國科技部、美國環保局聯合主辦的第一屆中美環境科技合作研討會于4月1日在北京召開。這是自2006年10月中美共同簽署《環境保護領域科技合作諒解備忘錄》以來,雙方首次舉辦的重要活動,旨在進一步推動雙方在該領域科技合作的實質性進展。科技部副部長劉燕華和美國環
4月,中巴簽署科技、能源等多個領域合作文件;5月,中美舉行第三輪戰略與經濟對話,雙方同意在科技創新等領域加強合作;6月,中德決定建立電動汽車戰略伙伴關系,擴大在新能源、節能環保、能效領域合作…… “十二五”開局的2011年,見證了中外國際科技合作風生水起。中國科技外交會駛向何方?值此第九屆全國
2014年12月13日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召開不久。 這天傍晚,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習近平總書記。他從鎮江驅車近100公里,踏著夜色來到這里。 習總書記與科技人員親切交談說,實現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須依靠創新驅動。要深入推進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推動產學研深度
1月10日,2015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去年1月9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在召開的2014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提出要推進十大重點任務。一年過去了,這十大重點任務完成得怎樣?科技日報記者帶您一一盤點。 任務一:加強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頂層設計 在完成中長期科技規劃綱要和重大專項中期評估、深入
2018年5月19日下午,由科學技術部(國家外國專家局)與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山東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及美洲中國工程師學會、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加拿大土木工程學會共同舉辦的第十二屆中美工程技術研討會境外專
6月11日,國務院公布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意見中明確,要穩定支持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發展社會研發機構,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發展民生科技。深化國際科技合作。改革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8月28日,第九屆全國科技外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據介紹,截至2010年,我國已與15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科技合作關系,同其中97個國家和地區簽訂104個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在46個國家的69個駐外機構派駐141名科技外交官,加入200多個政府間國際科技合作組織,初步形成較為完整的以政府間科技
2016年9月19日,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與美國農業部副部長兼首席科學家凱瑟琳·渥特基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出席簽字儀式,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與美利堅合眾國農業部農業科技研究合作諒解備忘錄》,并主持召開中美農業科技合作雙邊會議。 徐南平副部長指出,在1979年簽署的《中美科技合作協定
近日,中國設計的實驗裝置搭載“獵鷹9”火箭抵達國際空間站。中方科研人員借助商業合作模式,成功繞過“沃爾夫條款”,與美國同行攜手探索太空。而其后召開的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傳出消息:計劃于2018年發射的中國嫦娥四號將搭載荷蘭、德國等4國的科學載荷飛赴月球,進行科學探測。 這些都彰顯了中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靠技術執法,憑數據說話”是質檢部門的突出特征,科技實力是質檢部門的顯著優勢,建設科技質檢是質檢系統履行職責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是質檢科技大發展的5年。 5年來,在質檢總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經過質檢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質檢技
由全球創新中心、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討會、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聯合主辦的“全球創新峰會北京論壇”17日在北京市懷柔區舉行,全球創新中心中國總部啟用儀式同步舉行。 據介紹,全球創新中心由來自中美和其他國家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科學家、企業家、金融家、政要和年輕創業者發起,2015年9月30日在美
品種繁多的花生制品 韓揚眉攝 最近,益海嘉里集團研發中心總監徐學兵找到中國糧油學會花生食品分會會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王強咨詢:“我們想做花生醬,到底哪個品種好?” 王強向徐學兵推薦了一二。 事實上,“哪些區域、什么品種、適合加工什么產品”,這也是王強團隊十余年來一直想要弄清
溫家寶接受《科學》主編艾伯茨專訪文字實錄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9月30日上午在中南海紫光閣接受了美國《科學》雜志主編布魯斯·艾伯茨的專訪。衛生部長陳竺、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等在座。《科學》雜志由托馬斯·愛迪生創辦于1880年,是目前國際科學界影響最大、讀者最多、發行最廣、最受科學家重視的科
一. 簡·迪安·米勒 Jan Dean Miller 美國 簡·迪安·米勒,男,1942年4月生,美國籍。美國猶他大學艾弗·托馬斯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由云南省提名。 米勒教授是冶金和礦物加工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在國際上第一個將礦物三維CT掃描技術應用于礦物結構解析和資源回收,迄今出
“十二五”期間,保障與改善民生已成為我國經濟工作的重點。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存環境卻不斷惡化,我們需要更多地利用科學儀器對環境、農產品、食品、藥品等進行安全檢測,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科學儀器行業將更多地面向民生、服務民生。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將于2011年8月31日-
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在聆聽胡錦濤總書記所作的大會報告后,十八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就如何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接受了《中國科學報》專訪。《中國科學報》:在開幕式上,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提出了“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您怎樣
近日,河南省科技廳為加強河南省國際聯合實驗室(河南省示范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家國際技術轉移中心、國家示范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以下統一簡稱“聯合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提升聯合實驗室科技創新能力,推動聯合實驗室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競爭,根據《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評估辦法(試
近年來,美國的生物醫藥技術發展迅猛,新知識、新成果不斷涌現,在探索和保障人類健康長壽領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其生物制藥產業已經發展成為領先全球、擁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作為全美最大、最有影響力的華人專業團體之一,美國華人生物醫藥科技協會(CBA)長期致力于中美在生物醫藥領域的人才交流和產業
近日,中美農業聯合研究中心中方主任聯席會議在江蘇南京召開。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國際合作司、農村中心和江蘇省科技廳相關人員、11個中美農業聯合研究中心中心主任及專家代表20余人參加會議。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副司長蔣丹平出席了本次會議。 會議通報了中美農業科技合作最新進展及2017年重點工作安排。各
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CERC)指導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今天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召開。本次會議旨在落實2014年11月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達成的《中美兩國元首北京會晤主要共識和成果》和《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進一步促進兩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科技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與美
驗收會議現場 8月3日,受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委托,江蘇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在蘇州召開驗收會,對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承擔的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項目 “高性能、多功能納/微雜化碳纖維復合材料”進行了驗收,驗收專家組由南京工業大學化學化工學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從哪些方面發揮科技的支撐引領作用?科技如何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能力,特別是防災減災水平?在下一個5年,我國將在國際科技合作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4月2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科技部部長萬鋼詳細解讀了“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的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十
中國科學技術進入了一個重要的躍升期,科技實力顯著增強,與世界主要創新型國家的差距進一步縮小,部分領域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展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中國科學技術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 全面了解我國科學技術的突出優勢與增長趨勢,分析對比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差距和發展。
9月16日,主題為“低碳路徑 綠色轉型 科學發展”的第三屆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高峰論壇在山西太原開幕。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李學勇作主題發言。 李學勇說,能源是整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能源,是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的問題。當前全球范圍內正在孕育和興起的能源科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