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衛生和福利部(HHS)官員和其他一些成員宣布NIH為舊藥尋找新用途的項目正式啟動。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日前宣布一項新計劃,以推動藥物研發,該計劃打算將美國3家制藥公司放棄研發的部分試驗藥物分配給研究院研究人員繼續研發,這樣他們可以尋找藥物的新用途。NIH將投資2000萬美元資助這些藥物研究項目。 “目標很簡單,我們希望嘗試能否為這些舊藥注入新‘東西’。”美國衛生和福利部秘書Kathleen Sebelius在上周舉行的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說,Pfizer、AstraZeneca和Eli Lilly3家公司的成員也出席了該發布會。這些公司將給予研究人員繼續研究它們已經通過安全試驗,但沒有進行中期臨床試驗的24種藥物的權利。它們之所以放棄這些藥物,一方面是因為這些藥對疾病沒有很好的療效,另一方面是出于商業利益的考慮而決定退出研發。 這些藥物大部分已經投入數千萬美元和若干年時間研究,因此NIH決定沿......閱讀全文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近日聲明了在廢棄藥物新用途的競爭中勝出的科研人員和醫藥公司,它們將獲取每年總經費達1280萬美元的9個項目,這表明:剛成立僅19個月的國家轉化醫學推進中心(NCATS)實現了利用新方法加快藥物研發這一目標,NCATS官員如此地說。 NIH機構曾于2012年5月宣
NIH研究人員所發現的數種藥物的新用途。(圖片提供:NIH) 轉化醫學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據新出版的《科學》雜志報道,繼NIH院長弗朗西斯·柯林斯于2010年底宣布將創立一個致力于轉化醫學的新中心——國家促進轉化科學中心后,今年6月,他提出了一個名為“
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蚓激酶系列產品及蚯蚓產業化示范工程”日前在京通過驗收,標志著中國國內最大的蛋白類藥物生產基地建成。 蚓激酶是科學家從特種蚯蚓中分離出的一種溶纖蛋白酶,具有很強的纖維溶解活性,目前已經用于治療腦
來自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重點實驗室,美國NIH藥物濫用研究所的兩個研究組合作,完成了題為“Coupling of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d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eveals a physiological bas
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孰輕孰重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孰輕孰重,NIH面臨新挑戰。 在轉化醫學成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目前的重要目標之際,NIH面臨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孰輕孰重的問題。繼2010年底宣布將創立一個致力于轉化醫學的新中心——國家促進轉化科學中心后,NIH院長朗西斯·柯林斯
半個月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院長發表聲明稱計劃合并旗下兩家研究所。近日,NIH科學管理評審委員會(SMRB)提出新的提議,NIH應創建一個新的轉化醫學研究中心。 據SMRB會議消息,新中心將乘著許多制藥公司削減研發投入之機,對基礎研究中不斷增加的潛在藥物“標靶”進行利用。新中心的
當一位年輕醫生選擇在Grant Churchill的藥理實驗室進行短期培訓時,他希望能快速學到治療工具方面的知識。“我想‘我有個好項目適合你’。”Churchill說。 2010年,英國牛津大學Churchill研究小組正在尋找不使用鋰治療躁郁癥的方法。常規藥物雖然療效顯著但副作用也很明顯。C
當一位年輕醫生選擇在Grant Churchill的藥理實驗室進行短期培訓時,他希望能快速學到治療工具方面的知識。“我想‘我有個好項目適合你’。”Churchill說。 2010年,英國牛津大學Churchill研究小組正在尋找不使用鋰治療躁郁癥的方法。常規藥物雖然療效顯著但副作用也很明顯。
這一姿態將僅僅具有象征意義,除非制藥業效仿這一做法。 一個為了讓貧窮國家更容易獲取迫切需要的艾滋病藥物而建立起來的專利池已經接納了第一個著名的成員。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已經成為了加入藥物專利池(Medicines Patent Pool)的首個專利持有者。該專利池是由國
近日,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李川昀課題組與何愛彬研究員合作,在國際著名遺傳學雜志《PLOS Genetics》發表一項重要研究成果,題為“Emergence, Retention and Selection: A Trilogy of Origination for Functional De
在多次競選演講中闡明要削減科研經費的特朗普,近日邁出白宮上任前的重要一步,選擇共和黨議員湯姆·普萊斯擔任其任內重要部門衛生與公共服務部(HHS)的一把手。如果這一提議獲得參議院通過,普萊斯將全面負責關系到所有美國人醫療和醫保這一社會難題,并擁有同時監管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疾病控制與預防中
風濕性關節炎的X光圖像 為了加大新藥研發的力度,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于上周推出了其所謂史無前例的斥資2.3億美元、與10家制藥公司長達5年的合作伙伴關系計劃,旨在找到阿爾茨海默氏癥、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和紅斑狼瘡的新療法。 當天,在華盛頓特區全國記者俱樂部的一個房間里,擠滿了來自
3月21日,當衛生保健改革議案獲國會眾議院通過時,總統奧巴馬和副總統拜登等在白宮鼓掌歡迎。(圖片提供:白宮網站) 3月23日,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在白宮簽署了一份歷史性議案——《美國大眾衛生保健法案》,標志著自1965年醫療保健計劃開始實施以來,美國將步入“全民保健”的行列,同時也表
10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Science:新研究揭示人類微生物組是潛力巨大的新型抗菌藥物聚寶盆 doi:10.1126/science.aax9176 就像淘金熱中的淘金者曾經在北加州的山上開采這種閃亮的貴金屬一樣,“生物勘
這一期的《Nat. Chem. Biol.》有一篇題為“The promise and peril of chemical probes”的評論文章,二十幾個作者都是化學生物領頭人,其中包括Stuart Schreiber和Brian Shoichet這樣的大腕。文章回顧了早期分子探針的缺陷并對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院長Francis Collins11月18日發表聲明,稱NIH的一個顧問小組向他提交了正式建議,提議合并NIH旗下的國立藥物濫用研究所(NIDA)和國立酒精濫用與中毒研究所(NIAAA),成立一個新的研究所。 Collins表示,該提議“具有科學上的意義”。他
科學家們用冷凍電鏡(cryo-EM)成像了代謝酶與其抑制劑的結合,獲得了空前的高分辨率。他們認為,這種技術將為藥物研發帶來一場革命。 了解一個酶與藥物結合時的精確結構,就可以更好的設計藥物來阻斷或者增強酶的活性。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NCI(隸屬NIH)的Sriram Subramaniam博士領
普華永道(PWC)在新發布的一個報告中指出,新型個人裝備可以搜集患者的健康數據,那些尋求壓縮醫藥成本的付款人及供應商把患者個人信息及患者對藥物所產生反應的信息整合起來,某些情況下那些擔心落后的制藥公司也正在努力把所有的數據整合起來,利用大數據的力量來對行業進行綜合分析,試圖降低醫藥價格,促使醫藥
《美國發明法》實施后,發明者將首先向位于弗吉尼亞的美國專利商標辦公室提出申請。(圖片提供:《科學》) 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日前在弗吉尼亞州的托馬斯·杰弗遜科學技術高中簽署了《美國發明法》,該法案是自1952年以來對美國專利制度最全面的改革,獲得了國會共和、民主兩黨的共同支持。新法案將
中科院副秘書長譚鐵牛(前排左三)等會見出席第331次香山科學會議的美國NIH副院長 Michael Gottesman博士(前排右三)等美國科學家。 以“腫瘤納米技術與納米藥物”為主題的第331次香山科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數據,每年有130多萬美國人因藥物不良反應(ADR)而住院。每年有超過10萬人死于藥物不良反應(ADR),這使其超過肺病、糖尿病、艾滋病、意外和車禍成為第四大死因,并且已經成為CDC、NIH和制藥公司開始通過藥物基因組學來解決的一個關鍵性的患者安全問題。藥物基因
精準醫療是指直接針對疾病主因的精確缺陷(precise defect)來抑制功能紊亂,甚至是恢復正常功能。能夠了解疾病主因的精確缺陷主要得益于基因技術和蛋白質生物化學技術。“精準醫療計劃”的4個要素分別為精確、準時、共享和個體化。國內外感染病、肝病及婦產科學界應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最新流
落基山實驗室的科學家已經重啟一項被停止獲取人類胚胎組織的指令擾亂的HIV研究。 美國政府領先的醫學研究機構正在悄悄擴展和恢復依靠人類胚胎組織的研究,即便唐納德·特朗普政府在一項影響深遠的審查中仔細考慮了這項爭議性工作的未來。 【《科學》相關文章】 本月初,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告訴研究人員
1月14日,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美國科學院藥物研究所(IOM)聯合組織的“國際多藥耐藥結核病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全球各地的近300位代表參會,其中境外代表約150人。 本次會議的主題為“結核病的流行病學、診斷治療與藥物研發”,包含IMCA
Thomas Frieden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已經關閉了兩個實驗室,并暫停轉移一些生物實驗樣本。最近美國聯邦實驗室爆出一系列安全問題,例如沒有妥當處理高致病性微生物樣本。相關安全事故包括,安全防護級別較高的一個實驗室在未確認炭疽桿菌是否妥善滅活的情況下,就將樣本提供給了安全防護低一
11月29日,FierceBiotech網站主編John Carroll為我們匯集了生命科學領域2013年10大事件。如下一一盤點。 Top 1 胚胎干細胞成功移植視網膜 英國倫敦大學科學家Emily Mullin等人將胚胎干細胞分化出感光細胞后將其移入夜盲小鼠眼部,發現小鼠的眼部恢
近日,美國《科學》雜志—美國科學促進會在上海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該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性進展——由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和美國 Scripps研究所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成功解析了CCR5蛋白質分子的高分辨率三維結構,并據此解釋了抗艾滋病毒感染的藥物馬拉維若是如何作用于該受體分子進而阻斷病
日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發布《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整體戰略規劃(2016~2020財年):將發現轉變為健康》,新的戰略規劃旨在確保該機構在生命科學變革時代處于有利位置,并有效利用科學探索的新機會,以解決人類健康的新挑戰。 NIH是全球最大的生物醫學研發和資助機構,其使命是探索有關生命
未來將會怎樣?為什么我們不能更早地發現重癥癌癥?為什么我們要在疾病后期花費那么多時間和金錢?“我們應該對病人更好一些!”作為美國分子影像學的權威,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分子影像中心與核醫學科主任Sanjiv Sam Gambhir教授在他的演講開頭提出了幾個引人深思的問題。
在過去的20年中,二甲雙胍已成為2型糖尿病治療的中流砥柱,目前該藥物已成為世界范圍內治療糖尿病的首選藥物。二甲雙胍自1995起在美國上市,是一種對臨床醫生和病人都有吸引力的治療方法。而且研究結果發現,這種藥物是安全有效的。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深入研究發現神藥二甲雙胍或許還有很多其它作用,比如降低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