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年全省環境質量有較大改善 將采取多項措施告別灰霾天 過去5年來,全省環境質量的確在不斷改善,2011年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分別比2007年下降28.6%、3.6%和14.3%。全省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較2007年上升了10.4個百分點。 珠三角為首個公布PM2.5城市群 廣東經濟發展水平較大,隨著而來的就是巨大的環境壓力。至2007年底,全省仍有14.4%的省控斷面水質劣于類。而經過五年的努力,全省環境質量有較大改善。據初步統計,2011年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分別比2007年下降28.6%、3.6%和14.3%。生態環境質量保持良好,2011年生態質量(EI指數)考核得80.7分,較2007年增加了1.6分,遠高于全國平均的50.3分,位居全國第4。 今年2月29日,國務院正式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其中新增了PM2.5和臭氧......閱讀全文
“我國目前執行的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是經過2000年調整后的GB3095—1996國家標準。多年未修訂的空氣質量標準已遠遠不能適應保護人體健康、生態環境和公眾福利的需求。” 10月9日,由中科院老科技工作者協會主辦的調整空氣質量標準研討會在北京市海淀區政府召開。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
現代人平均有80%~90%以上的時間在室內度過,室內空氣質量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 研究表明,室內空氣的污染程度要比室外空氣嚴重2~5倍,在特殊情況下可達到100倍。室內空氣污染物可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懸浮固體污染物,包括可吸入顆粒、灰土、總懸浮顆粒物、花粉、微生物、煙霧等;另一類則是氣態污染
上海2010年灰霾天數已占全年的30%至50%。《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的最大調整是將PM2.5、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這是我國首次制定PM2.5的國家環境質量標準。 11月29日,又是一個灰蒙蒙的天氣。 打開北京市環保局網站,在空
民生調查 這幾天,空氣質量、霧霾、PM2.5成了備受社會關注的焦點。1月13日,沈陽市空氣質量指數達到279,空氣質量狀況為中度重污染,空氣中的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霧霾天到底是怎么“來”的?如何做才能盡最大可能減小危害?隨著環境信息披露越來越公開,更多的環境專
10月11日,烏魯木齊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9月25日至27日,烏魯木齊出現大風天氣,環境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大幅上升,導致空氣污染指數飚升,出現了連續三天的輕度污染,這是近幾年沒有過的情況。 這位負責人分析,造成可吸入顆粒物污染嚴重的原因主要是,九月以來降雨天氣少,僅僅出現1次,去年
PM2.5詳解 性狀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絲粗細的1/20。 通常把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稱為PM10,又稱為可吸入顆粒物或飄塵。其粒徑主要是小于10微米的微粒。 據《南方都市報
9月16日英國《自然》雜志網絡版一篇報告表明,室外空氣污染每年導致全球300多萬人早亡,比瘧疾和艾滋病每年導致的死亡人數加起來還要多。 德國、美國和沙特等國的研究人員利用數據模型評估了室外空氣污染給全球不同地區人們帶來的影響。結果顯示,如果空氣污染排放量不變的話,由室外空氣污染導致的早亡到了
北京的PM2.5“爆表”了!最近幾天,一場濃重的煙霧籠罩著北京,網友貼出來的照片顯示,在北京市中心,煙霧濃到能見度只有數百米,高樓大廈消失在一片灰蒙之中。即使在屋里,空氣看上去也朦朦朧朧的。污染由最嚴重的北京、天津等地區擴散至沿海地區。為避免成為“人肉吸塵器”,大家紛紛
德國:百個空氣清潔計劃在行動 40多年前,穿過德國魯爾工業區的萊茵河曾泛著惡臭,兩岸森林遭受酸雨之害。而今天,包括萊茵河流域在內的德國多數地區已實現了青山綠水,空氣清新。在此轉變過程中,德國的100個“空氣清潔與行動計劃”功不可沒。 德國大部分地區的空氣如今已十分潔凈,不過也有個別城市或
【名詞解釋】 PM2.5指能懸浮在空氣中,顆粒粒徑≤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細顆粒物或可入肺顆粒物。PM2.5含有多種有毒有害物質,容易被人體吸入肺部,從而對人體健康產生極大的危害。 清晨起床,哪些地方空氣比較好適合戶外運動,上網一查,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居然還是昨天的。現行公
霧霾天運動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 運動有益于健康,這大家都知道,但一到霧霾天氣,問題就來了:出門跑步或騎車吧,不是妥妥地“為人民服霧”了嗎?窩在室內吧,不鍛煉加上空氣污染影響,會不會讓身體變得更差呢? 污染的空氣中可能包含高濃度的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和臭氧。這些柴油與汽油燃燒產生的有害氣體會附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陳梅宏對全市PM2.5監測站點傳回的數據進行審核 大年初五早晨7時,寒風襲人,路上清靜。 市環保監測中心大氣室的監測平臺卻早已忙開了,值班員陳梅宏雙眼緊盯電腦屏幕上跳動的數字,全市35個監測站的自動監測數據實時回傳,匯集成一張折線統計圖。 “順義、定陵、五棵
近日,發生在全國多地中小學的“毒跑道”事件引發持續關注。調查顯示,導致“毒跑道”事件的是一系列復雜因素。一些涉事學校已開始緊急拆除“毒跑道”。 然而,在事件定性和責任歸屬尚未有結論時就緊急拆除“毒跑道”,并不是一個常規的解決方式。為何這一事件在定性及處理上面臨如此大難度?多位專家近日就此接
近日,一篇對柴靜《穹頂之下》的數據懷疑的帖子在網絡流傳著,這些對視頻中數據的懷疑及批判都靠譜嗎?看看各位網友怎么回復: xiongbear 回答: 拋磚引玉逐條反駁~ 1.這個不算科學問題吧,算是咬文嚼字鉆牛角尖,pm2.5確實是現在我國霧霾對人體產生危害的主要成分,柴靜這么說是
高精度PM2.5粉塵傳感器在工地揚塵在線監測系統的實際應用每年各個城市的施工工地有上千余個分布在每個市的各個角落。不少施工單位由于疏于對工地的管理,為了趕進度、爭工期,使現場材料堆放暴露在外而造成施工過程產生的揚塵給城市的市容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同時也給市民生活帶來很多不便。不僅如此監管部門對于長
據2005年中國致死和致殘率、2007年中國全國性N C D風險因素等調查數據估算,2030年前慢阻肺的發病率在6種高發疾病中增長速度最快。 加熱,燒杯中一小團綿軟的小白鼠的肺逐漸升溫,燃燒,直到有機物消耗不見。此時,燒杯底部剩下的一小堆無機物,用肉眼都能看見,它們是吸附在肺里面的
PM2.5(可入肺顆粒物)與PM10(可吸入顆粒物),這兩個此前不被人熟知的詞最近一直被許多人提及。北京的霧霾天氣以及美國大使館公布的數據,讓生活在北京的人們對空氣質量變化變得敏感。 有些地區表示,監測PM2.5技術上沒有問題,本月初,環保部也對PM2.5微粒測定標準作出規范,
技術準備: 十個國控點均能監測PM2.5 廣州市環保部門有沒有能力監測PM2.5?帶著這個問題,筆者首先來到了監測中心站的中心實驗室,這是監測中心站的核心部門,監測人員在野外、污染源采集的樣品都將在這里進行檢測,向公眾發布和提供政府決策的監測數據大部分在這里產生。筆者看到,在寬敞明亮的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