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58%的高校學生認為自己不了解乙肝,52%的人覺得乙肝‘可怕’,超過20%的人覺得一起吃飯會傳染乙肝,四成人拒絕和乙肝病毒攜帶者談戀愛。” 這是5月27日,我國首部《高校學生乙肝認知調查報告》得出的部分數字。 這份報告由反乙肝歧視公益組織湖北守義工作組聯合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社會醫療發展部,對武漢、宜昌5所高校2825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后做出。報告綜合了各項數據后認為,目前,高校學生對乙肝的認知度普遍不高,對乙肝的傳播方式仍然有較大誤解,對于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歧視態度還很明顯。 “中國工程院莊輝院士的研究早就表明,大學生是乙肝高危人群。比較入學和畢業時的HBsAg陽性率(乙肝嫌疑——記者注),從入學時的12.82%增加到了畢業時的14.72%。”談到制作這份報告的“動機”,工作組負責人唐小如這樣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大學生作為精英群體,對乙肝應該有更高的認知度,他們對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態度,可能影響到更多的......閱讀全文
取消乙肝體檢易 消除乙肝歧視難 9月1日,作為乙肝病毒攜帶者的雷闖拿到全省乃至全國第一張從事食品行業的健康證,這對于無數乙肝病毒攜帶者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是爭取乙肝病毒攜帶者權益的重大勝利。 雷闖成功申請健康證對乙肝病毒攜帶者來說,無疑是振奮人心的。但是對于普通民眾來說,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乙肝歧視問題從無到有、愈演愈烈。”近日,北京益仁平中心總協調人、肝膽相照論壇版主陸軍在北京開設講座,回顧中國乙肝反歧視維權之路。 中華醫學會2005年1月統計,52%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因乙肝失去理想的工作和學習機會; 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2007年6月
乙肝攜帶者領到食品行業健康證 雷闖,22歲,浙江大學應屆本科畢業生。7月20日,《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發布并實施,條例未禁止乙肝病毒攜帶者從事食品行業。為爭取乙肝病毒攜帶者權益和消除乙肝歧視并驗證《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中對乙肝“解禁”是否真正奏效,較真的他提出了辦理健康證的申請。 “
十年,對于不少人來說不過是轉瞬之間,而對于北生所,則是滄海桑田。十年,這塊被譽為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的研究所,展現出一幅生命科學領域的壯偉藍圖。 在建立之初,北生所便擔負特殊的歷史重任:不僅要建設世界一流的研究所,更要探索出先進的現代化研究所的管理機制。自此,北生人兢兢業業,在短短十
包括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眾多國家的調查顯示,許多知識分子仍然認為蚊子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艾滋病病毒。自人類首次發現艾滋病,眾多報道表明蚊子傳播艾滋病的可能性。在1988年,在扎伊爾被采訪的6625位男女中的多半,以及在津巴布韋4189名老師培訓生中的將近一半人都認為蚊子能夠傳播艾滋病。一項近期調查
本月,先是科學家們宣布成功修正人胚胎中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后有世界首批經基因編輯對器官移植無“毒”的小豬誕生;上個月,美國一個專家委員會以10比0的投票,建議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第一種癌癥基因療法…… 在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尤其是CRISPR推動下,新型基因療法正加速邁向臨床應用。 四大熱
研究人員正在李文輝實驗室中進行實驗 身為一名病毒學家,李文輝用“釣魚”來形容自己的工作。 這位垂釣者的目標,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受體。這種細胞表面的受體分子,是乙肝病毒及其衛星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DV)入侵人體所需打開的一把鎖。找到這把鎖,將有助于深入了解乙肝病毒的感染機制
會議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 全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為期兩周。13天的談判進程相當復雜,進展非常艱難。經過馬拉松式的艱難談判,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當地時間12月19日下午在達成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
人類曾在小說和電影中無數次幻想經過基因編輯的人類出現,但都不是現在這樣。 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宣稱,由其團隊創造的世界首例能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于11月誕生。 這則消息尚未經過業界專家確認,研究也還沒有經過同行評議、或在學術期刊上發表,某種程度上真實性存疑,但
今年的冬天流感,似乎比往年來得更猛烈一些: 國家衛計委公布,2018年1月,中國有27萬人感染流感,其中56人死亡。 美國CDC數據顯示,2018年第3周,全美50個州中有48個州流感已經廣泛傳播。全美共有4064人死于流感和肺炎。 位于歐洲的德國,自去年10月進入流感季以來,流感確診病例
11月12日,中國衛生部表示,中國將修改《出入境管理條例》,取消對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和感染者長達20年的入境限制。 從過去對艾滋病及其患者的盲目恐懼,到現在的理性接納,除了認識的轉變,多少也透露了中國政府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自信。 近年來,衛生部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艾滋病病人的報告
今年6月,國內首設艾滋病感染學生高考考場。如今,考場上16名艾滋病感染者中,有15名學生考取大學,即將開始求學之旅。然而,這一消息的公布卻引起了部分網友的恐慌——由于我國規定不得公開艾滋病感染者的身份,不少人開始擔心,會不會一不留神跟艾滋病感染學生住進了一間宿舍。 據一則媒體調查顯示,六成人
“如果留在美國,我也能當教授帶學生,但難有機會帶領上百人團隊,把研究成果高效地轉化為造福民眾健康的產品。”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鄭海榮(上圖。資料照片)說,“現在不少國際同行都非常羨慕我們。” 2007年底回國,鄭海榮帶領團隊把我國在多功能超聲、高場磁共振等領域的研究技術推向了新階段,
在維多利亞湖畔,肯尼亞漁民把網鋪在沙子上,以便在太陽底下曬干捕獲的魚。而在靠近湖邊的一排帳篷里,醫護人員正在撒開另一張截然不同的“網”——能幫助捕捉消滅艾滋病病毒(HIV)的最好方法。 這些帳篷吸引了源源不斷的參觀者,因為漁民和他們的家人以及農民、學生及來自周邊社區的其他人聽說,他們能在這里
衛生部、教育部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昨日聯合發布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規范入學和就業體檢項目,取消入學、就業體檢中的乙肝檢測項目。各地需在接到本通知30日內,對當地現行的有關入學、就業體檢的相關政策完成廢止或修改工作 《通知》要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教育、衛生部門要抓緊
《Science》通過賀建奎的前公關助手Ryan Ferrell,追蹤采訪與賀建奎相關的人物,用碎片信息拼出了整個事件的大致輪廓——這位本來做測序公司的生物物理學家如何轉向并讓首例基因編輯嬰兒橫空出世?他如何起步、獲得經費、與同行進行交流、同行當時的建議是什么、事后又如何評論此事? 2017
孫超岷(右三)與他的團隊 2013年底,結束了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的學習和工作后,孫超岷便毅然踏上了回國旅程,迎接他的是另一番嶄新而未知的學術天地——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用他自己的話說,“從美國到中國,一天也沒耽擱,成功實現完美對接”。 人雖然回來了,孫超岷卻面臨嚴峻的考驗,
2009年3月24日,河北趙縣,結核病人的X光片。 結核病“隱形”大國 與其他聲勢浩大的瘟疫不同,這場名叫結核病的瘟疫仿佛是“隱形”的。 大多數人覺得它已經遠去了。作為常年致力于結核病防治的專家,錢秉中常常會遇到人們疑惑的詢問:“肺結核,那不是舊社會的病嗎?”
成都艾滋病患者服務機構希望,將來人們能對艾滋病患者“多關愛,少歧視” 防艾故事 “我準備出院了。謝謝你。”“如果你上個月要是再晚三天過來,我可能只有抱著你痛哭了。” 距第23個世界艾滋病防治日還有兩天。作為在這個行業工作了8年的志愿者,雷剛仿佛已經習慣了把心緒系在每個找他分
在我國科學界,兩院院士一直是最高榮譽。兩院院士評選一般每兩年舉行一次,每次僅僅選出一百多人,歷年當選的兩院院士也不過數千人。然而,在我國科學界中,依然存在為數不多的夫妻都是兩院院士的事例。 這些科學家伉儷大都攜手于同一研究領域,在科學長空,他們的名字互相輝映。是執著的追求使他們發現了彼此,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