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所基于遙感地溫得到青藏高原氣溫遞減率
氣溫遞減率是高山地區最常用的氣溫插值參數。大量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氣溫遞減率具有很強的空間異質性和季節變化,但稀疏分布的氣象站點難以提供準確可靠的溫度遞減率參數。雖然利用遙感地表溫度估算氣溫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尚無研究定量評價利用遙感地溫數據估算氣溫遞減率的可行性及精度。 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青藏高原所研究員張凡課題組博士張宏波及其合作者基于青藏高原86個氣象站的日氣溫觀測數據,對比評價了兩種基于MODIS地表溫度估算氣溫遞減率的方法,包括:1.先以MODIS地表溫度為主要變量,結合儒略日、高程、經緯度等輔助因子,建立回歸方程估算氣溫,進而基于估算得到的氣溫計算氣溫遞減率,簡稱“TEM方法”;2.直接計算MODIS地溫遞減率,以之替代氣溫遞減率,簡稱“DFM方法”。 研究結果表明,基于MODIS夜間地表溫度的TEM方法和DFM方法估算日平均氣溫遞減率的誤差均為~0.2℃/100m。考慮到青藏高原的平均高程約為......閱讀全文
量化青藏高原碳平衡研究獲進展
碳在多圈層的積累和流動,受到學界關注。青藏高原被稱為“亞洲水塔”,是水圈、冰凍圈、生物圈和大氣圈多圈層體現最全的區域之一,獨特的冰川、凍土、湖泊、河流和高寒濕地,為闡釋陸表水體相關碳過程提供了理想場所。近日,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西藏生態環境創新團隊聯合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研究破譯青藏高原人群遺傳密碼
青藏高原古代人群之間有著怎樣的遺傳聯系?古人群對現今生活的西藏人群作出了怎樣的基因貢獻?為了找到答案,中科院古脊椎所付巧妹團隊聯合多家單位,對距今5200年以來青藏高原人群線粒體基因組展開研究。近日,《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在線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據介紹,研究人員把67例古代青藏高原人群線粒體
青藏高原野生魚類汞富集顯著
日前,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聯合香港科技大學,開展了青藏高原野生魚類汞含量調查研究,發現在高原水體汞含量非常低的背景下,野生魚體的汞含量相對較高,具有顯著的富集作用。這與我國其他地區相對高汞污染環境中魚體汞含量相對較低的結果形成鮮明對照。相關成果發表于美國化學會《環境科學與技術》雜志。 汞是一種可在
引物的熔解溫度與退火溫度
primer的一個重要參數是熔解溫度(Tm)。這是當50%的primer和互補序列表現為雙鏈DNA分子時的溫度.Tm對于設定PCR退火溫度 是必需的。在理想狀態下,退火溫度足夠低,以保證primer同目的序列有效退火, 同時還要足夠高,以減少非特異性結合。合理的退火溫度從55℃到70℃。退火溫度一般
溫度沖擊試驗和溫度循環試驗
溫度沖擊試驗:升溫/降溫速率不低于30℃/分鐘。溫度變化范圍很大,同時試驗嚴酷度還隨著溫度變化率的增加而增加。溫度沖擊試驗與溫度循環試驗的差異主要是應力負荷機理不同。溫度沖擊試驗主要考察由于蠕變及疲勞損傷引起的失效,而溫度循環主要考察由于剪切疲勞引起的失效。溫度沖擊試驗容許使用二槽式試驗裝置;溫度循
蒸發溫度和冷凝溫度的關系
? 制冷機組作為一個‘系統’,各項參數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影響的。要穩定在某一數值內也是有條件的,如果條件不滿足,就會偏離正常情況。 ?壓縮機排出的制冷劑高壓蒸汽進入冷凝器后,要被冷卻介質降溫(否則無法液化),如果冷卻效果不好的話,冷凝器內制冷劑的熱量不能順利帶走,那么冷凝溫度自然要升高,相應的
她在青藏高原上追尋水的蹤跡
已持續五年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以下簡稱第二次青藏科考),今年開啟了“巔峰使命”2022——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以下簡稱珠峰科考)。 隨著我國自主研發的“極目一號”Ⅲ型浮空艇在珠峰地區成功完成10次升空大氣科學觀測,創下浮空艇原位大氣科學觀測海拔最高的世界紀錄,此次珠
我國首次開展青藏高原芽胞桿菌科考
記者今天從福建省農科院獲悉,由我國科學家組成的資源微生物聯合考察隊,在國內首次完成青藏高原芽胞桿菌資源野外考察工作。所采集的1000多份野外樣品近日陸續運抵福州,正進行菌株分離與科學鑒定,以期實現由我國獨立自主建立青藏高原芽胞桿菌資源庫,填補國內相關科學研究空白。 被譽為地球“第三極”和“
青藏高原發現凍土層可燃冰
近日,由中國煤炭地質總局下屬青海煤炭地質局105勘探隊、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勘探技術研究所聯合承擔的“ 祁連山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DK-1科學鉆探試驗孔”取得重大突破,在海拔4100多米鉆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 這是我國凍土區首次鉆獲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也是繼加拿大、美國、俄羅
“聆聽”青藏高原的呼吸:講好碳的故事
王小丹 成都山地所供圖 青藏高原很安靜,人煙稀少碧水藍天,地理環境復雜神秘,且高聳的地形帶來的地—氣效應十分顯著,廣泛影響著高原內部以及周邊其他地區。所以,它是眾多科學研究開展的理想之地。 青藏高原很廣闊,廣闊到足以讓科研工作者們,窮盡一生去跋涉。 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研究員王小丹就扎
魏達:“碳”究青藏高原植被的“呼吸”
羅洪焱? 陳 科巍峨的雪峰、茂密的森林、徜徉在山坡上的牦牛與羊群……這是大自然賜予青藏高原的“禮物”。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富饒的自然資源,其對我國乃至北半球的氣候系統具有重要影響。扎根青藏高原15年、聚焦高寒碳匯研究,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魏達是最了
何致青藏高原草地返青提前、枯黃推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762.shtm2月27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獲悉,該所生態系統格局與過程團隊研究員羅天祥與合作者通過監測2013—2014年紫花針茅、大花嵩草、釘柱委陵菜3個優勢物種返青期與枯黃期物候,同步記錄
青藏高原所揭示粉塵的風化度效應
粉塵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全球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例如“陽傘效應”(粉塵可削弱太陽輻射引起地面冷卻)、“冰核效應”(粉塵顆粒作為云凝結核,影響云的形成和降水)、“中和酸雨效應”(粉塵在降落過程中可中和空氣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物質,有效減少酸雨)以及“鐵肥效應”(
從化石窺見青藏高原生長的秘密
西藏始攀鱸化石倫坡拉盆地種類豐富的化石植物類群,包括棕櫚、欒樹、椿榆等 “多跑路,多挖土,得幸福……”10月4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研究員吳飛翔和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副研究員蘇濤分別結束了他們在青藏高原的第13次和第14次古生物考察。這兩位年輕的“80后”,是青藏高原不折不扣的“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湖泊呈持續擴張趨勢
5月27日,《自然—地球科學》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環境變化與多圈層過程團隊張國慶研究員等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表明,過去3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積擴張超過1萬平方公里。研究團隊預估,至21世紀末,由于降水增加和冰川融水補給,在低排放情景下,青藏高原湖泊面積將擴張約50%(增加約2萬平方公里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湖泊呈持續擴張趨勢
5月27日,《自然—地球科學》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環境變化與多圈層過程團隊張國慶研究員等的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表明,過去3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積擴張超過1萬平方公里。研究團隊預估,至21世紀末,由于降水增加和冰川融水補給,在低排放情景下,青藏高原湖泊面積將擴張約50%(增加約2萬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湖泊呈持續擴張趨勢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環境變化與多圈層過程團隊研究員張國慶等發現,過去30年青藏高原湖泊面積擴張超過1萬平方公里。研究預估,至21世紀末,由于降水增加和冰川融水補給,在低排放情景下,青藏高原湖泊面積將擴張約50%(增加約2萬平方公里),水位上升約10米,水量增加約6520億噸,水量增量是過去5
青藏高原雪冰微塑料研究獲進展
原文地址:http://www.cas.cn/syky/202103/t20210330_4782999.shtml 微塑料在全球范圍內的海洋和陸地環境存在。在北極的積雪和遠離人類活動的自然保護區發現微塑,證實偏遠地區的微塑料可以通過大氣傳輸而來。前期研究揭示青藏高原地區受到南亞、中亞等大氣
青藏高原:全球氣候變化敏感區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秘書長 如果這個季節去西藏,站在拉薩河谷,可以看到兩側山坡上的青草已經長到了山頂,回到30年前,人們不可能看到這樣的景象。 青藏高原地勢高聳,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最高海拔超過8800米,構成全球獨一無二的“第三極”主體骨架,也是地球獨特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隆升過程和機制
7月2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丁林帶領的大陸碰撞與高原隆升團隊,在《自然綜述-地球與環境》(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上,發表了題為《青藏高原隆升時間和機制》(Timing and Mechanisms of Tibetan
青藏高原棕碳氣溶膠研究取得進展
碳質氣溶膠是氣候變化的重要驅動因子之一,特別是其中的黑碳,由于強烈的吸光作用而得到廣泛關注。而對于有機氣溶膠,以往的研究大多認為對太陽輻射只存在散射作用。近期的研究提出,在吸光能力較強的黑碳和無吸光性有機碳之間還存在一類由類腐殖質(Humic-like substances, HULIS)等物質
溫度電極
快速且精確的結果以快速輕松的方式對原油和石油產品(例如:蠟油和重質船用燃料油)進行滴定。 將電極與新超越系列滴定儀連接,只需一鍵便可啟動方法。 獲取精確可靠的酸值僅需要兩分鐘。準確的溫度測量新款梅特勒-托利多 Thermotrode? 電極的分辨率為 0.0001 °C,溫度測量范圍在 0°C 至
電弧溫度
分為電極表面溫度和弧焰溫度:電極表面溫度與試樣的蒸發有關,而弧焰溫度則影響激發過程。在直流電弧中,弧焰溫度取決于弧隙中氣體的電離電位,一般約4000 - 7000K,尚難以激發電離電位高的元素。電極頭的溫度較弧焰的溫度低,且與電流大小有關,一般陽極可達3800K,陰極則在3000K以下。
青藏高原過去兩千年氣候如何變化?最新研究揭示
中新網北京8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2年夏天全球多地持續高溫引發高度關注,而對全球氣候有重要且深遠影響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區的氣候環境及其變化,更是科學家們長期聚焦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過去兩千年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段,這期間青藏高原氣候如何變化?什么時候最溫暖?什么時候又偏冷?
溫度試驗箱溫度過沖問題
?溫度試驗箱(簡稱溫度箱) 、濕熱試驗箱(簡稱濕度箱) 是氣候環境試驗設備中兩大類重要的氣候模擬試驗箱。這些溫度濕度氣候條件模擬設備被廣泛的應用在電子、機械、化工、建筑等行業中, 對各種設備、材料、零部件的環境適應性研究提供可靠的人工環境。這些設備提供的人工環境的可靠程度對整個試驗結果無疑起著至關重
模具溫度控制機的溫度控制專家
模具溫度控制機的型號及規格較多,在選購時,盡量提供詳細的工藝情況給生產廠家,根據需要實際生產工藝來確定加熱功率及泵浦功率,避免出現功率過大或不足的現象產生.:(136 3669 7889)模具溫度控制機采用高溫泵可按客戶要求選購,控制高,適合用于各類行業.模溫機根據客戶現場所需的溫度,按客戶現場不同
溫度沖擊試驗箱的溫度控制
我們通常采用以下步驟檢驗溫度沖擊試驗箱的溫度恢復時間:1、按規定位置安裝溫度測量傳感器,將高溫箱和低溫箱的溫度控制器分別調節到所要求的標稱溫度上。2、分別使箱體升溫和降溫,自溫度沖擊試驗箱進入控溫狀態后穩定30 min或按產品技術條件要求穩定相應的時間,記錄測量點的溫度值。3、將檢驗負載置入高溫設備
溫度沖擊及溫度沖擊試驗學習資料
熱沖擊試驗(Thermal Shock Testing)常被稱作溫度沖擊試驗(Temperature Shock Testing)或者溫度循環(Temperature Cycling)、高低溫冷熱沖擊試驗。 溫度沖擊按照GJB 150.-2009 3.1的說法,是裝備周圍大氣溫
溫度沖擊及溫度沖擊試驗學習資料
熱沖擊試驗(Thermal Shock Testing)常被稱作溫度沖擊試驗(Temperature Shock Testing)或者溫度循環(Temperature Cycling)、高低溫冷熱沖擊試驗。溫度沖擊按照GJB 150.-2009 3.1的說法,是裝備周圍大氣溫度的急劇變化,溫度變化率
進樣器溫度高于柱溫溫度
一般來說進樣口溫度應該高于柱溫。不過如果二者都高于樣品沸點得話,也無所謂。你只要知道為什么進樣器口溫度高的原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