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式細胞儀上的FL2-W FL2-A FL2-H 分別是做什么的?FL2-W是只檢測熒光的脈沖寬度, FL2-H是指脈沖高度。通常在做細胞周期分析時應用,用于去除粘連細胞。2、流式同型對照怎樣選擇?同型對照(Isotype Control):使用與一抗相同種屬來源、相同亞型、相同劑量和相同的免疫球蛋白及亞型的免疫球蛋白,用于消除由于抗體非特異性結合到細胞表面而產生的背景染色。如果一抗是多抗,可以用an normal serum(與一抗相同的正常血清) (must be the same species as primary antibody)。This control is easy to achieve and can be used routinely in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這個可以咨詢試劑商。同型對照為免疫熒光標記中的陰性對照。由于熒光標記單抗的組來源不同,應選用相同來源的未標......閱讀全文
實驗步驟 一、材料 1. 胞質分裂阻滯微核試驗 2. 微核的著絲點檢測 (1)從硬皮病 C R E S T 亞型的患者中取得的血清樣本。 (2) F I T C 標記的兔抗人 I g G 二抗。 (3) 過氧化物酶
2 用阿糖胞苷微核實驗檢測人淋巴細胞 (V G 1 期 DNA 剪切修復損傷的方法在對暴露于各種遺傳毒物的人 G 。期淋巴細胞的 M N 進行檢測后發現,對于主要引起堿基損傷和 DNA 加合物而不是 DNA 鏈斷裂或者紡錘體損傷的化學物質和紫外輻射而言, MN 的形成與細胞毒性相比明顯程度較
實驗方法原理流式細胞儀的工作原理是將待測細胞放入樣品管中,在氣體的壓力下進入充滿鞘液的流動室。在鞘液的約束下細胞排成單列由流動室的噴嘴噴出,形成細胞柱。通過對流動液體中排列成單列的細胞進行逐個檢測,得到該細胞的光散射和熒光指標,分析出其體積、內部結構、DNA、RNA、蛋白質、抗原等物理及化學特征。&
《Nature Methods》盤點2015年度技術,選出了最受關注的技術成果:單粒子低溫電子顯微鏡(cryo-EM)技術。 除此之外,也整理出了2016年最值得關注的幾項技術,分別為:細胞內蛋白標記(Protein labeling in cells)、細胞核結構(Unraveling nuc
在我們生存的自然界里,除了單細胞生物、少數低等生物,絕大多數的生物從小到大都遵循著一個相同的規律——由一個受精卵發育形成。 就像是父母的精卵結合,產生了受精卵,受精卵開始快速的生長分裂,經歷四細胞期、八細胞期后形成桑椹胚,直到胚胎干細胞有了明顯的分化進而發育成囊胚,原腸胚,最后發育成一個各器官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7年6月9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 1.Science:針對藥物BIA 10-2474的神經毒性提出一種潛在的新解釋 doi:10.1126/science.aaf7497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美國和意大利的一個
一、常見問題1. Q:要做胃粘膜組織的DNA含量及倍體檢查,但取材后要等幾個星期才會做流式細胞術檢查,請問:胃組織要怎樣保存好呢?用低溫保存,還是用乙醇固定?或者固定后再低溫下保存? A:我做過乳腺細胞的DNA含量測定,取得組織以后,先處理成單細胞懸液,然后再加70%冰乙醇固定
“要想完全攻克肝癌很難,至少還要50~100年。”樊嘉說,他目前正在做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工作,整個研究體系就像龐大浩瀚的宇宙,他只找到了其中一顆很小的行星,不能解決整個宇宙的問題。 10月21日,201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獎在北京頒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肝腫瘤外科樊嘉教授憑借在肝癌臨床診療
抗體的Fab段可能會出現與細胞表面發生低親和力、非特異性結合的現象,尤其是細胞死亡時或是胞膜受損,這種非特異性結合會更加明顯。所以,平時實驗中大家經常會用同型對照來確定背景熒光水平。我們知道同型對照曾經是流式細胞術中的經典陰性參照,然而要達到同型對照與抗體的交叉反應能力完全一樣,就要求亞型、物種、熒
由麻省總醫院,哈佛大學主持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前列腺癌細胞對一種常見的癌癥治療方法產生抗性的原因,研究人員完成了前列腺癌單個循環腫瘤細胞的RNA測序,其中找到了非經典Wnt信號所起的關鍵作用。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9月18日的Science雜志上。 Androgendeprivationthe
由麻省總醫院,哈佛大學主持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前列腺癌細胞對一種常見的癌癥治療方法產生抗性的原因,研究人員完成了前列腺癌單個循環腫瘤細胞的RNA測序,其中找到了非經典Wnt信號所起的關鍵作用。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9月18日的Science雜志上。 Androgendeprivationthe
在接受記者采訪的過程中,“緣分”是中科院動物所計劃生育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陳大華講得最多的兩個字,和果蠅打交道是緣分,到動物所工作是緣分,拿到“杰青”也是緣分。 “做科研非常清苦,很多時間都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11月21日,第十二屆島津公司質譜用戶學術交流會在深圳市大梅沙京基海灣酒店舉辦,邀請了來自生命科學、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向業內同仁傳遞了質譜技術的前沿研究,搭建了質譜技術的學術交流平臺,吸引了來自各個應用行業的230余名質譜用戶參與。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
在癌癥治療領域,耐藥性研究一直側重于藥物篩選試驗之后的耐藥機制分析,但是為何同樣類型的癌癥,有些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后會出現耐藥性,有些則不會呢?這種耐藥的易感性源自何處呢?對此一直以來科學家們其實并不清楚。 來自麻省理工David H. Koch綜合癌癥研究所的著名癌癥研究學者Douglas A
拉曼光譜(Raman Spectra),是一種散射光譜。拉曼光譜分析法是基于印度科學家C.V.拉曼(Raman)所發現的拉曼散射效應,對與入射光頻率不同的散射光譜進行分析以得到分子振動、轉動方面信息,并應用于分子結構研究的一種分析方法。今天分享一些問答集錦,希望對你有幫助。一、測試了一些樣品,得到的
胡曉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副主任技師。1993年畢業于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并留校任醫學檢驗系教師。1999年至上海市臨床檢驗中心,擔任中心副主任,負責業務和部分行政管理工作。2006年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三人民醫院檢驗科工作,擔任科副主任、
1590 年荷蘭人米德爾堡和詹森設計制造了最原始的顯微鏡,1610 年伽利略使用望遠鏡觀察小的物體并將其放大,后來被列文霍克改進成為原始的顯微鏡。1658 年意大利人馬爾皮基應用最原始的顯微鏡首先觀察到了紅細胞,他是第一個見到紅細胞的人,開始進行紅細胞計數則是200 年后的事情了。而設計并生產出第一
1590 年荷蘭人米德爾堡和詹森設計制造了最原始的顯微鏡(圖1),1610 年伽利略使用望遠鏡觀察小的物體并將其放大,后來被列文霍克改進成為原始的顯微鏡。1658 年意大利人馬爾皮基應用最原始的顯微鏡首先觀察到了紅細胞,他是第一個見到紅細胞的人,開始進行紅細胞計數則是200 年后的事情了。而設計并生
窮其一生我們大多數人都在渴望突破,但突破就像喵星人的尾巴,在追逐的過程中令人筋疲力竭,找到好的方法可能會事半功倍,那么要想獲得一份科學突破,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還是百分之一的靈感更重要呢?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對于貝勒醫學院的江小龍博士來說,應該兩者都很重要。 上個月江博士研究
CRISPR/Cas的工作原理不是很復雜,當病毒感染細菌之后,細菌會把病毒的基因組序列的片段插入自己的基因組里,這樣病毒的“模樣”就被記錄下來了,細菌存放入侵病毒序列的基因區域呈現出“規律間隔成簇短回文重復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
去年10月份季博分享了一篇文章“Cas9與耐藥基因研究是啥關系”,介紹的是張鋒的兩篇文章,2014年的Science,2015年的Nature。講座中,季博給大家簡單分析了這兩篇文章,兩篇文章用的思路都一樣,連細胞和藥物都一樣。按道理,14年Science收了,15年同檔次的Nature是不會再
去年10月份季博分享了一篇文章“Cas9與耐藥基因研究是啥關系”,介紹的是張鋒的兩篇文章,2014年的Science,2015年的Nature。講座中,季博給大家簡單分析了這兩篇文章,兩篇文章用的思路都一樣,連細胞和藥物都一樣。按道理,14年Science收了,15年同檔次的Nature是不會再
酸、甜、苦、咸、鮮(比如雞汁、蘑菇、熏肉和谷氨酸鈉的味道)是為人熟知的五味,它們幫助我們辨別食物是否值得一試。從生物化學的角度看,味道代表了食物所含的營養分子:土豆的甜味意味著碳水化合物、雞肉的鮮味意味著蛋白質、咸肉汁意味著電解質;有的味道則蘊含著危險信號:孢子甘藍的苦味意味著潛在毒素、酸味意味
2016年6月21日北京時間凌晨1點,《自然》雜志發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這篇新聞特寫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號"Nature自然科研”同時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國科學之星》。他們由該刊記者和編輯選出,在神經科學、中微子、空間科學以及結構生物學等領域有重要影響
2016年6月21日北京時間凌晨1點,《自然》雜志發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這篇新聞特寫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號"Nature自然科研”同時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國科學之星》。從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經科學,中國的頂尖研究者們正在發揮巨大的影響——并提
2016年6月21日北京時間凌晨1點,《自然》雜志發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這篇新聞特寫文章,Nature.com的官方微信號"Nature自然科研”同時放出此文的中文版《中國科學之星》。 從古老的DNA到中微子和神經科學,中國的頂尖研究者們正在發揮巨大的影響——并提升
糞便潛血試驗的臨床應用 糞便潛血試驗(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是測定消化道出血最經典的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檢驗肉眼不可見的少量出血,是臨床診斷和檢測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一項重要常規檢查,也是普查和篩選消化道腫瘤的有效手段。 臨床應用的FOBT主要有化學法和免疫法
當歷史的車輪進入21世紀,伴隨著我國大學飛速發展而夾雜著功利主義甚囂塵上的滾滾洪流,承載著追求真理使命的教授,在堅守知識化身、正義力量、人類進步張力、人類精神家園守護神的道路上,時常遭遇學術功利的陷阱,學術生命之燈在學術功利的疾風暴雨中掙扎著。近年來,因學術功利恣意蔓延而引發的“學術墮落”丑聞越
糞便潛血試驗(fecal occult blood test,FOBT)是測定消化道出血最經典的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檢驗肉眼不可見的少量出血,是臨床診斷和檢測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一項重要常規檢查,也是普查和篩選消化道腫瘤的有效手段。 臨床應用
每個活的有機體都產生細小的被稱作纖毛的細胞突起。鞭毛蟲需要它們移動,蛔蟲需要它們尋找食物,精子需要它們移向卵子。纖毛在肺部中形成保護性的細絨毛,并在胚胎內的器官分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慕尼黑技術大學(TUM)的研究人員重建出負責纖毛內運輸的蛋白復合物---鞭毛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