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制烯烴第一個碳碳鍵生成的功臣沸石分子篩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員鄧風和徐君團隊在甲醇制烯烴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現沸石分子篩的非骨架鋁物種在第一個碳-碳(C-C)鍵生成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并揭示了相關的催化反應機理。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雜志上。 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烴是重要基礎化工原料,也是現代化學工業的基石,目前主要依賴于石油資源進行生產。甲醇作為一種平臺分子,可以通過儲量豐富的煤、天然氣以及生物質等獲得,將其通過催化的方式轉化為低碳烯烴的過程(MTO)可以彌補由于石油資源的短缺造成的烯烴供應不足,從而成為代替石油生產烯烴的一條重要途徑。盡管MTO反應已經實現了工業化應用,對其反應機制仍然沒有明確的認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性能催化劑和催化工藝的研發。MTO反應是一個由一個碳原子到多個碳原子碳鏈增長的自催化反應過程。其中最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是如何理解第一個C-C鍵的生成。在穩態......閱讀全文
甲醇制烯烴第一個碳碳鍵生成機制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員鄧風和徐君團隊在甲醇制烯烴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現沸石分子篩的非骨架鋁物種在第一個碳-碳(C-C)鍵生成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并揭示了相關的催化反應機理。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雜志上。 乙
甲醇制烯烴第一個碳碳鍵生成的功臣沸石分子篩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員鄧風和徐君團隊在甲醇制烯烴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現沸石分子篩的非骨架鋁物種在第一個碳-碳(C-C)鍵生成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并揭示了相關的催化反應機理。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雜志上。 乙
新一代甲醇制低碳烯烴技術通過鑒定
鑒定會現場 6月26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烴(DMTO-II)技術在北京通過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成果鑒定,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中科院高技術局副局長劉桂菊、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張濤出席鑒定會并講話。 DMTO-II技術是由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煤化工技
大連化物所實現甲醇制烯烴失活催化劑積碳定向轉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葉茂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化物所研究員劉中民團隊在甲醇制烯烴(MTO)失活催化劑再生研究中取得進展,實現了在高溫下將失活SAPO-34催化劑中的積碳物種直接定向轉化為活性烴池物種,提出了通過催化劑再生來調控MTO低碳烯烴選擇性的全新
新一代甲醇制低碳烯烴技術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中國工程院學部工作局和科學時報社共同主辦,557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瀚霖杯201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和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1月19日在京揭曉。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煤代油制烯烴技術邁向產業化”入選。 2010年10月26日,由大連
甲苯甲醇制對二甲苯聯產低碳烯烴流化床技術通過鑒定
10月23日,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與陜西煤化工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 “甲苯甲醇制對二甲苯(PX)聯產低碳烯烴流化床技術”,在北京通過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成果鑒定。鑒定專家組認為,該技術路線具有創新意義,技術指標先進,達到了同類研
甲醇制烯烴工業裝置投料試車成功
甲醇制烯烴裝置投料試車現場 8月8日,世界首套甲醇制低碳烯烴工業裝置(年產60萬噸烯烴)投料試車一次成功,標志著我國煤制烯烴新興產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進展。該裝置采用了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甲醇制烯烴(DMTO)技術。 經過幾代科學家20多年的努力,通過非石油路
路甬祥致信祝賀甲醇制烯烴項目成功運行
8月23日,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給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發來賀信,就神華包頭煤制烯烴項目年產60萬噸甲醇制烯烴(DMTO)裝置建成并成功運行向大連化物所表示熱烈祝賀,并向參加甲醇制烯烴項目研發的幾代科技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路甬祥在賀信里指出,甲醇制烯烴核心生產裝置投料試車一次成
我國甲醇制烯烴技術再獲重大突破
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烴工業化技術(DMTO-II)取得重大突破。5月19日,這項工業化試驗技術在陜西省華縣通過72小時現場考核,專家認為各項數據達到預期指標,技術先進可行,建議盡快工業化推廣應用。
合成氣直接轉化制低碳烯烴獲重大突破
低碳烯烴包括乙烯、丙烯、丁烯,被廣泛用于生產塑料、纖維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現代化學工業的基石,傳統上是通過石腦油裂解獲得。由于我國富煤貧油少氣,因此開發從煤、天然氣、生物質等非石油的碳資源制備低碳烯烴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合成氣(CO和H2混合氣體)是煤、天然氣等碳資源轉化利用的重
甲醇制烯烴迅速擴張-中外甲醇技術角逐或拉開序幕
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擬建的甲醇制烯烴(MTO)項目規模高達3000多萬噸/年,加上甲醇制油(MTG)和甲醇制芳烴(MTA),除去部分MTO裝置用進口甲醇作原料外,所用甲醇規模已超過1萬億噸/年。這還不包括我國多地已在推廣的各種型號甲醇燃料,甲醇需求之大可見一斑。此外,為適應國際上控制船舶燃料油污染
煤經合成氣直接制低碳烯烴技術完成工業試驗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與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延長石油集團”)合作,在陜西榆林進行了煤經合成氣直接制低碳烯烴技術的工業中試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催化劑性能和反應過程的多項重要參數超過設計指標,總體性能優于實驗室水平。 該技術基于大連化物所包信和與潘秀蓮領導的團隊
《Science》大連化物所成果:煤經合成氣直接制低碳烯烴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與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延長石油集團”)合作,在陜西榆林進行了煤經合成氣直接制低碳烯烴技術的工業中試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催化劑性能和反應過程的多項重要參數超過設計指標,總體性能優于實驗室水平。 該技術基于大連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和潘秀蓮研究員領導的團隊取
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通過驗收
核心烯烴裝置 6月15日,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委托,中國科學院組織專家在大連對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進行了驗收。專家認為,DMTO系列技術先后實施許可14套工業化裝置,合計烯烴產能每年800多萬噸,引領了新興的甲醇制烯烴產業的發展,為國家煤代油戰略的實施作出了實質性貢獻。
甲醇制烯烴基礎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中民研究員領導的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究部)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鄧風、鄭安民研究員(負責理論計算)合作,在甲醇制烯烴反應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多年來一直堅持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
大連化物所甲醇制烯烴(MTO)基礎研究取得突破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烯烴國家工程實驗室(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究部)多年來一直堅持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并重,在甲醇制烯烴工業化過程開發和應用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近期,研究人員在甲醇轉化機理研究方面又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甲醇制烯烴是在酸性分子篩上進行的多相催化反應,
表面化學方法實現碳碳雙鍵和三鍵碳納米結構直接制備
相比于傳統溶液化學,表面化學在原子級精準制備碳納米結構方面展現出許多優勢,其中最為廣泛應用的是通過脫鹵偶聯反應實現新穎碳納米結構的可控制備。然而截至到目前,表面化學反應用到的鹵化物前驅體分子大多還局限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只修飾一個鹵素原子的范疇。近期,許維教授課題組創新性地提出并設計了一系列前驅體分子,
甲醇制烯烴技術產業化獲重大進展
采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甲醇制取低碳烯烴(DMTO)技術的浙江興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80萬噸甲醇制烯烴項目,10月18日在嘉興市舉行開工典禮,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興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志輝、嘉興市委書記李衛寧等出席。 浙江興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規劃在嘉興港區建
大連化物所舉行甲醇制烯烴(DMTO)項目媒體見面會
10月18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舉行甲醇制烯烴(DMTO)項目媒體見面會。所長張濤以及參與DMTO項目的部分科技人員出席了會議。院辦公廳信息宣傳處、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新聞社、《文匯報》、《中國化工報》、《科學時報》、《遼寧日報》、《大連日報》、大連電視臺
神華68萬噸煤制烯烴項目甲醇裝置開車
近日,神華新疆68萬噸/年煤基新材料項目甲醇合成裝置一次開車生產成功。神華新疆68萬噸/年煤基新材料項目經過近3年的緊張建設,目前已全面進入投料試車開車階段。 2016年6月14日,甲醇生產中心氣化裝置正式投煤試車成功。2016年6月17日,凈化裝置投料。2016年6月17日,甲醇合
文章論述分子篩籠控制的甲醇制烯烴反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25.shtm
研究團隊揭示分子篩催化積碳跨籠生長機制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劉中民院士、魏迎旭研究員團隊在甲醇制烯烴反應積碳失活機理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籠結構分子篩催化甲醇轉化積碳跨籠生長機制。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自然—通訊》。發現積碳跨籠生長機制,給出甲醇制烯烴反應完整的積碳演變路徑 分子篩催化的石油化工(催化裂化、異構化等)和煤化工(甲醇制烯
新一代甲醇制烯烴技術向產業化邁進
10月26日,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甲醇制取低碳烯烴工業化技術(DMTO-Ⅱ)在北京首簽工業化示范項目許可。陜西煤業化工集團、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中石化洛陽石化工程公司,與陜西蒲城清潔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正式簽約。這是DMTO-Ⅱ工業化技術全球首份許可合同,標志著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領先的新一
規劃產能超2000萬噸-甲醇制烯烴隱現產能過剩
由于產能過剩嚴重、市場低迷,甲醇行業正在尋找新的出路,其中一個被認為最具發展前景的出路是甲醇制烯烴。在甲醇價格低廉而烯烴需求尚存缺口的背景之下,各地甲醇制烯烴項目紛紛上馬。分析人士認為,由于缺乏必要的前期調研和市場分析,甲醇制烯烴產業已浮現出產能過剩的陰云。 規劃
甲醇制烯烴反應的“超分子活性中心”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鄧風研究組在沸石分子篩催化甲醇制烯烴反應的“超分子活性中心”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 沸石分子篩催化甲醇制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烴的MTO(methanol-to-olefins)反應已經成為目前石油化工領域代替石油生產大宗化學品——低碳
12月18日《自然》雜志精選-形成碳碳鍵有簡單路徑
形成碳—碳鍵的一條簡單路徑 這篇論文報告了一個新型碳—碳鍵形成反應的研究成功,該反應使得人們能夠簡單地生成以前要么不可能獲得、要么難以獲得的分子。該反應利用一種簡單的鐵催化劑和一種廉價的硅烷通過異原子取代的烯烴與缺電子烯烴之間的相互作用來形成高度取代的碳—碳鍵。作者介紹了超過60個
大化所二氧化碳加氫制低碳烯烴取得新進展
我所李燦院士,李澤龍博士等人在CO2催化加氫制備低碳烯烴方面取得新進展:實現了串聯式催化劑體系上直接將CO2高選擇性的轉化為低碳烯烴。近日,該研究成果在ACS Catalysis (ACS Catal. 2017, 7, 8544-8548)上發表。 李燦團隊長期致力于太陽能光催化、光電催化、
碳碳鍵碳氫鍵在紅外光譜中圖中有譜線嗎
C-C鍵一般較弱,不拿它來作為分析的對象。只有像芳香性的芳環的C-C鍵才會有用。飽和C-H鍵一般在2900-2800的位置出峰;不飽和C-H一般為3000-3100出峰,還是比較特征的。
揭示甲醇制烯烴反應中的多尺度動態交互作用機制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中民院士、研究員魏迎旭團隊在甲醇制烯烴(MTO)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了SAPO-34分子篩催化甲醇和二甲醚轉化過程中反應—擴散—催化劑之間的多尺度動態交互作用機制,涵蓋了從菱沸石(CHA)籠或分子尺度,到單個催化劑晶體尺度,再到催化劑床層尺度的動態行為。相關
大連化物所甲醇制烯烴技術產業化取得重大進展
10月18日,采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DMTO技術的浙江興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80萬噸甲醇制烯烴項目開工典禮在嘉興港區隆重舉行,中科院副院長施爾畏、院地合作局局長孫殿義、大連化物所副所長馮埃生、新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志輝在嘉興市委書記李衛寧等領導陪同下出席了典禮,馮埃生代表大連化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