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中國期刊新星《光》創刊三年影響因子已達14!

    在最近公布的期刊影響因子排名中,《光:科學與應用(英文版)》影響因子13.625,在國際光學期刊中排名第3。這份期刊創刊于2012年3月,僅1年之后就被SCI收錄,2014年第一個影響因子就達到8.476,創刊第三年,即2015年又上升到14.603,其后穩定在13以上。 除了收獲影響因子和業界口碑,這份期刊也在做服務科研,帶來了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吸引到了3位海外專家落戶。 這名“新星”是如何橫空出世的?中國是否能發展自己的國際一流期刊?期刊在中國科技發展中能起怎樣的作用?本報將特設專欄一一剖析這些疑問。 在最新公布的期刊影響因子排名中,《光:科學與應用(英文版)》(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以下簡稱《光》)影響因子13.625,在94種國際光學期刊中排名第3。 這是這份創刊僅6年的期刊,連續第4年影響因子超過13。其中在2015年,當時創刊僅3年的《光》的影響因子便達到......閱讀全文

    吳亞生:擯棄唯SCI評價體系的呼聲與思考

      筆者剛在關于研究評價的舊金山宣言(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DORA)上簽上自己的名。這是一種參與,是一種態度,雖然不知道大家努力的結果是不是一定能夠達到。   在2012年12月舉行的美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上,舊金山宣言

    徐光憲:辦好學術刊物重要性不亞于“973”

      “希望中國辦出在國際上站得住腳、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刊物”      2008年,年近90歲的徐光憲院士在《中國科學》編委會換屆時辭去了《中國科學B輯:化學》的主編和《科學通報》副主編職務。   “我年事已高,精力不夠,可能會影響《中國科學》的發展,應該讓較年輕的院士來承擔這個重任

    諾獎得主:用影響因子評價科研成果是一種扭曲

       如果把在某些期刊上發表文章與金錢獎勵相掛鉤,就會造成扭曲。  Randy W. Schekman  “無論在什么地方,如果你的科研做得更加成功,就應該得到更多工資,這很自然。但如果把在某些期刊上發表文章與金錢獎勵相掛鉤,就會造成扭曲。”近日,蘭迪·謝克曼(Randy W. Schekman)在

    統計數據顯示成果轉化率低仍是科研“短板”

             美國探索頻道最新打造的一檔固定欄目《神奇的中國》,近來風靡全球。它以每周一小時的中國題材紀錄片形式,向觀眾講述新世紀以來中國發生的巨變。對于中國在科技領域的發展,紀錄片給出了這樣的描述:  以前的中國,是世界的工廠,制造業的首都,但

    我國科技期刊發展不容樂觀,論文收錄流失嚴重!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科協年會第三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專家委員會主任楊衛對當今我國科技期刊的現狀做出分析,他表示,我國科技期刊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對滯后,面臨流失、弱小、分散、慢進四方面的難題。  ——流失。據統計,自2000年起,我國許多學者發布的論文收錄在國際

    國產SCI期刊=“水刊”?這些數據你真的看過?

      2020年,你還在為科研熬夜爆肝嗎?你還在因為寫不出論文發際線節節敗退嗎?你還在和論文評審斗智斗勇嗎?  愁歸愁,科研還得繼續走;禿歸禿,寫論文還得不服輸;拒歸拒,投SCI還得要繼續。但是,除了發國外的SCI期刊,其實國內也有不少值得pick,投稿不虧的高水準、高分值期刊,快來康康吧!01、中國

    科研聚焦:中國科技期刊的“外患內憂”

    6月5日,科技部部長萬鋼召集科研誠信建設聯席第六次會議,部署處理論文造假工作。會上,科技部通報“107篇中國論文被撤稿”調查結果:集中大規模撤稿不正常也不負責任,不能因個別人否定整個科技人員隊伍,將嚴打論文造假的灰色產業鏈。  □盡管我國科技期刊和國際論文數量均居世界第二,但質量提升之路仍任重道遠 

    為什么中國期刊得不到中國人的優秀稿件?

      9月底,在杭州西子湖畔召開的第十五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有專家建議鑒于國內好論文流失國外學術期刊問題嚴重,未來探索將論文發表在國內學術期刊上作為考核指標(無論是國內的中英文學術期刊)。話音剛落,臺下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此次論壇大多數參會者是國內學術期刊的辦刊人或編輯。近年來,在

    科技期刊,離世界第一方陣有多遠

    作為科技成果同行評價、交流、展示的載體,打造國際化、高水平的科技期刊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應有之義。從某種意義上說,誰掌握了科技期刊,誰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科技話語權。早在2018年,中共中央就通過了《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提出到2035年我國科技期刊綜合實力躍居世界第一方陣,建成

    《沈陽藥科大學學報》與《中國藥物化學雜志》入編核心期刊

    沈陽藥科大學主辦的《沈陽藥科大學學報》和《中國藥物化學雜志》編輯部于2018年9月7日雙雙接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7 年版編委會發來的郵件,告知依據文獻計量學的原理和方法,經研究人員對相關文獻的檢索、統計和分析,以及學科專家評審,兩刊同時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7年版(即第8

    報告顯示:美國論文數量增勢趨緩 但競爭力依然

    利用科技論文測度科研績效是國際上的普遍作法 利用科技論文,特別是SCI論文進行科研績效評估是國際上的普遍作法。SCI是目前世界上覆蓋學科面最全、能夠查找引用情況的唯一大型文獻數據庫。因此,許多學者和科研管理者用SCI來進行不同層次的科研績效評價。 1.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科學院、美國眾議院科

    SCI刷屏隱憂:打不破的影響因子“神話”

    6月26日,2018年SCI影響因子公布。《臨床醫師癌癥雜志》以244.585的高分位列榜首,比著名的CNS三大期刊總分還要高。榜單前十名雜志均為生物、醫學類期刊。被科技界熟知的三大頂尖期刊《自然》《科學》及《細胞》影響因子分別為41.577、41.058及31.398,位列11、13及25位

    SCI價值200億元,投資公司接手是喜是憂?

      前言:  自去年底湯森路透高調宣布要出售旗下的知識產權與科技業務以來,全球科學界都對這場原本正常到不能再正常的商業行為給予了高度關注,特別是中國。  原因是它的幾大拳頭產品——科學引文索引(SCI)、影響因子(IF),貫穿著每一個中國科研人員從畢業到晉升職稱的職業發展道路。  盡管近年來不少學界

    剖析材料頂級期刊影響因子,揭秘中國作者貢獻幾何

    在最新發布的2017年期刊引證報告(JCR)里,Nature Reviews Materials和Nature Energy(同為2016年創刊)一躍成為材料科學綜合類期刊的IF頭兩名,和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

    剖析材料頂級期刊影響因子,揭秘中國作者貢獻幾何

    在最新發布的2017年期刊引證報告(JCR)里,Nature Reviews Materials和Nature Energy(同為2016年創刊)一躍成為材料科學綜合類期刊的IF頭兩名,和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

    王小凡:國際評估助推中國科研環境改革

    中國已經到了需要建立起公正、合理、透明的科研評價體系的時機  “國家投入科研經費,不僅要求出科研成果,也要求出一批在國際上被認可、在具體領域成為權威的科學家。這就要求我們的科學家要做深入的研究,做出原創性、突破性的成果,對所在領域產生持久、深刻的影響。科學家不應被評估體制逼迫著大躍進

    ITDM影響因子達3.139 無償勞動打造出頂尖期刊

      “說出來你可能不相信,我們的雜志很長時間都是兩個人打理。”石勇笑著對《科學時報》記者說,“現在也不過四五個人,而且所有人都是兼職,沒有一分錢報酬。”  石勇是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科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說起他于2002年一手創辦的期刊International Jo

    開放獲取與付費墻的拉鋸之戰:誰來為傳播知識買單?

      一場因“開放獲取”引發的“學術戰爭”已經爆發。  過去兩年,由700家德國學術機構組成的 Project DEAL、瑞典、挪威以及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先后向國際學術出版商存續了上百年的付費訂閱模式發起沖擊。  “開放獲取”(Open Access,以下簡稱OA,又譯作開放存取),意味著研究文獻免

    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進入國際同學科領域Q1區

      中科院32種SCI收錄期刊進入國際同學科排名Q1區——《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等今年獲得首個影響因子即進入國際同學科領域Q1區。  近日,科睿唯安2017年SCI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正式公布。中國科學院SCI收錄期刊增加至81種,占全國

    博安農學術釣魚:漏洞百出論文通過百家期刊審核

    博安農和現代舞團BLM在一起   經過17封電子郵件的往來和不厭其煩地修改,一篇來自非洲的學術論文,終于被《神戶醫學科學期刊》接受了。   但出人意料,論文作者并沒有接過這一屬于日本著名大學神戶大學的學術期刊遞來的橄欖枝。他牛氣哄哄地回信說:“很抱歉,我們在修改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天大的錯誤,因此

    優化評價勢在必行:中國科技期刊如何自強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專家、科學出版社副總編輯胡升華               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主要科技成就青蒿素抗瘧研究首篇論文就發表在中國本土科技刊物《科學通報》上           40

    優秀論文近年來外流嚴重 科研評價機制亟待改善

      2000年以來中國學者的SCI論文增長308%,其中在中國SCI期刊發表的論文增長126%,在海外SCI期刊發表的論文增長434%;1999—2009年中國大陸作者的高影響力論文(被引用位列各學科的前1%)有4433篇,其中只有51篇(1.1%)在中國大陸期刊發表。     陳景

    影響因子達3.4 探秘《細胞研究》的成功之道

    成功=不可動搖的戰略定位+靈活的戰術抉擇+優秀的執行人才                     &

    人民日報:論文指揮棒,到底有多“牛”?

       論文導向,在科教界不算新話題,卻是一個至今尚未解決的大問題。自上世紀80年代末有高校把SCI論文引入科研績效考核體系以來,論文日益成為評判科研機構、高校乃至醫院的最為重要的標尺,甚至到了“唯論文論英雄”的程度。盡管近些年來科教界的許多有識之士對此大聲疾呼,但“論文指揮棒”依然大行其道。  那么

    Cell及子刊發文557篇!2019哪些內地機構和省份表現優秀?

      ▲ 2019年,以中國內地機構為第一完成單位的中國科學家在Cell Press旗下20種研究類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共557篇,而在2014年僅為107篇。  ▲ 中科院所屬研究機構和重點高校發表的論文占很大比例,兩者相加占發表論文總數量的95.3%。  ▲ 中國內地高校增速明顯,2019年發表論文數

    《光:科學與應用》獲首個影響因子

      8.476,這是長春光機所主辦的英文期刊Light獲得的第一個影響因子。從創刊至今,Light只有“兩歲半”,盡管年幼卻后勁十足——目前,它已發表來自19個國家/地區的97篇學術文章。知名學者評價:現在,新生科技期刊如洪流一般將我們淹沒,它們中大量期刊是過剩的、質量有待商榷的。幸運的是,我們偶爾

    從跟跑到并跑:我國科技論文正向高質量轉型

      以石墨烯為基礎的新型晶體管,為我國未來實現超高速晶體管奠定了基礎;“嫦娥四號”實現月球背面成功著陸;5G商用將世界帶入高速互聯時代;“飛秒激光直寫”技術制備出大規模光量子計算芯片,使量子計算機獲得超凡計算能力成為可能……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這些不斷刷新的“重大科研成果之最”,彰顯著中國科研從昔

    《自然》文章:中國化學應避免淪為“名利場”

      8月18日出版的《自然》雜志刊登了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的文章,就中國科研體制對化學研究的影響提出了一些看法。  王乃興表示,中國科研改革進展十分緩慢,影響因子(IF)依然決定著經費的分配,其中,化學領域受到的不利影響最大,中國的化學研究似乎已淪為名利場。很多化學研究人員挑選容

    117篇論文被撤稿:第三方中介機構扮演重要角色

      “論文造假”的輿論風暴又起。  12月12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召開的2016年“捍衛科學道德反對科研不端”通報會上,曝出2015年國際著名學術刊物撤銷論文的重磅消息。  據通報,自2015年3月開始,《英國現代生物》《斯普林格》《愛思唯爾》《自然》等國際出版集團出現

    發一篇Nature獎勵6萬美金 首份中國有獎科研調研報告出爐

      中國學者無論在什么期刊上發表論文,都能得到——這是國外學術圈流傳甚廣的一個說法,國外學者一些對此嗤之以鼻:如果科研是對真理的探求,應當和私欲撇清關系。然而當我們面對現實——中國科研論文的數量近年來飛速躥升,其中不乏高質量成果,難免提出疑問:“有獎科研”具體是怎么進行的,現金獎勵對學術發展到底起了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