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軟科發布2018“中國最好學科排名”。排名榜單包括93個一級學科,共有460所高校的4999個學科點上榜。北京大學是在各學科中奪冠最多的高校,共有14個學科名列榜首。清華大學緊隨其后,在12個學科中摘得桂冠。中國人民大學有6個學科排名全國第一,中國農業大學有4個學科位列全國第一。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也有優異表現,在3個學科中排名第一。全國有第一名學科的高校一共是45所。 2018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各高校第一名學科數統計 學校名稱 第一名學科數 北京大學 14 清華大學 12 ......閱讀全文
作為深圳市高等教育的起點,2021年的深圳大學已經足以滿足人們對于深圳本土高等教育的期待。中央的高度關注給了它前所未有的高起點,深圳精神賦予了它體制創新的獨特基因,深圳市的大力支持讓它創造了堪稱奇跡的發展速度。既擁有一所年輕大學應有的創新活力,又具備著一所成熟大學應有的完善體制和清晰的發展路徑。如今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9月12日凌晨,泰晤士高等教育(THE) 發布2020年度世界大學排名,今年中國大陸上榜的高校數量大幅增加,從72個增加到81個 。 今年是該排名推出的第16 個年頭,本次排名涵蓋了來自92個國家/地區的1300多所大學,是迄今為止涵蓋大學數量最多的一次。 亞洲排名前兩位的
雙一流名單終于公布了。 有人說這是985、211工程的升級版,一流高校大約對應985,一流學科大約對應211。這個說法雖然不嚴謹,但大約是形象的,有參照性,我們完全可以說這是新時期的985、211。國家七部委的相關說明中也明確強調是在211、985的基礎上,“繼承好已有建設成效”。 與98
1981年,山東考生薛德勝的哥哥替他做主,填報了高考志愿:“聽說蘭州大學很不錯,你就報那兒吧。”薛德勝回憶說,“那時候,在大家眼里,除了北大、清華被看作最頂尖的大學之外,國內其他重點大學都差不多,并沒有三六九等之分,所以填志愿只是挑大學,而不是挑地區。”從東部大省山東來到遙遠的甘肅蘭州,薛德勝
2020年7月22日下午5點,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了首屆中國學科評級結果。此次評級使用A+至C-評分系統,依照中國教育部學科分類,為80所中國大陸高校提供與其他1275所世界高校進行比較的結果,全球共1355所大學上榜。該評級包含89個細分學科。此次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中涵蓋的大學均是泰晤士高等
2018年8月3日,谷歌學術發表了2018年最新的學術期刊和會議影響力排名。其結果更廣泛、客觀、準確,這會不會進一步影響學術期刊的評價體系?知社學術圈做出對比與分析,后文附谷歌學術排名前20的各學科期刊列表,謹供各位參考。 谷歌學術從2004年年底推出,廣受好評,影響力也日益增大。相對流傳較廣
編者按: 2015年影響因子的出爐引起大家廣泛關注。不過,關于影響因子局限性問題的討論由來已久,美國微生物學會 (ASM) 近期甚至放棄顯示影響因子。谷歌學術 (Google Scholar) 根據2016年6月數據,發布了最新學術指標。其結果更廣泛、客觀、準確,這會不會進一步顛覆學術期刊的評
谷歌學術(Google Scholar)自2004年底推出以來,受到廣大學者的一致好評,影響力日益增大。與Web of Science相比,谷歌學術不僅可以免費檢索,而且范圍遠遠大于Web of Science,既包括正常的學術期刊,也涉及書籍、會議、以及各種預印本。據估計,截止至2014年5月
2020年7月22日下午5點,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了首屆中國學科評級結果。 此次評級使用A+至C-評分系統,依照中國教育部學科分類,為80所中國大陸高校提供與其他1275所世界高校進行比較的結果,全球共1355所大學上榜。該評級包含89個細分學科。 此次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國學科評級中涵蓋的大學均
“3”在東西方文化中,都是一個特別的數字。 從2013年7月被任命為系主任到現在,陳剛教授執掌麻省理工學院(MIT)機械工程系也剛好3年時間。 “這3年我學了很多,對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陳剛教授近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一開始就這樣表示。 MIT機械工程系是一個讓人提及起來就肅然起敬
當你留心看一些大學簡介,如果該校有某個學科擁有國家或省級“重點實驗室”,都會著重筆墨,大書特書。這些重點實驗室往往會得到大量的政府資金扶持,在科研探索和人才發展上,可以說是一塊“金字招牌”。而擁有“重點實驗室”的學科,也往往是該校的王牌學科,成為歷年該校錄取分數最高的專業之一。 不過
本周舉行的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主任楊衛在世界科技期刊論壇上作題為《共享全球科學——從“共智”到“共治”》的報告。報告中,楊衛談到,中國的學術產出和影響力總體上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但期刊平臺的發展仍然滯后。對此,他給出了一系列解題思路。 以下為楊衛發言
12月18日,美國商務部再次公布了新的對華77個實體及個人“制裁”清單。 清單中包含眾多的中國高校和企業。算上今年5月份公布的實體制裁清單中上榜的13所高校,新更新的制裁清單中又新增了5所被制裁的高校,現在中國總共有18所高校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CCTV新聞截圖 什么是“實體清
根據最新發布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和收錄集刊(2017-2018)目錄》,一批知名高校學報被“踢”出了所謂C刊“核心版”,淪為“擴展版期刊”,包括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等。同濟校報主編、人文學院院長教授孫周興在微博上聲明,
很多網友看到最近在西北工業大學閉幕的第44屆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亞洲區EC-Final的成績表,都忍不住說“像C9League內部游戲嘛”。冠軍是清華大學隊,前十名擠滿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等名校的隊伍。其中有一支隊伍顯得很“獨特”——五點共圓(Time Flies very
5月6日晚,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發出《關于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補充事項的函》,向高校各學位授予單位說明:根據部分單位和學者提出的一些意見建議,經過對相關問題的審慎研究,學位中心決定,仍沿用上輪的評估方式,暫不增列“A類期刊”指標。另外,較多單位反映五月正值研究生答辯高峰時期,五月底前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袁振國解讀高校績效評價報告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12月9日發布了《中國高等學校績效評價報告》。報告對教育部直屬的72所高校中的69所進行的績效評估顯示:近半數高校在2006—2008年3年間呈現出“高投入低產出”的特點,僅有29所高校呈現出“產出大于投入”的
5月4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推出了“World Reputation Rankings 2016”(2016世界大學聲譽排行榜),哈佛大學連續六年蟬聯第一。麻省理工學院及斯坦福大學分列第二、第三位,兩所高校較去年相比排名均上升2位。 進入
過去15年,Tom Brady是美國橄欖球聯盟最好的四分衛之一,但他在當年選秀中只排名第199。此后,所有球隊都想找到下一個Brady,贏得意外驚喜。醫學上的免疫治療和這類似,動物實驗時的結果幾乎和臨床效果沒有關系。但一旦在人體上試驗成功,并最終研發成藥品,便可能帶來超乎尋常的效果。 以開發腫
▲發布會現場。 西南交通大學大學國際化評價研究中心28日在成都發布《大學國際化水平排名(URI-2018)》報告。報告顯示,在2018年中國大學國際化水平排名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分別名列前三。從學科類型看,工科類大學國際化水平最高。 據了解,該報告樣本由“雙一流”建設相關高校、教
西南交通大學大學國際化評價研究中心28日在成都發布《大學國際化水平排名(URI-2018)》報告。報告顯示,在2018年中國大學國際化水平排名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分別名列前三。從學科類型看,工科類大學國際化水平最高。 據了解,該報告樣本由“雙一流”建設相關高校、教育部直屬高校、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CAMS-NIAID感染與免疫聯合研討會上獲悉,第17屆國際免疫學大會將于2019年在中國舉行。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院士介紹,這是免疫學領域最高規格的國際會議,每3年召開一次。“這充分說明國際同行對我們的認可。中國免疫學研究亮點很多,整體水平提升需加強科學思想的凝練,以及對重
6年前的2013年,徐飛剛剛就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是時,該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大學國際化評價研究中心主任閆月勤正在領導團隊,編制我國首份大學國際化排行榜(以下簡稱“排行榜”)。當榜單編訂完成,閆月勤邀請徐飛出席發布會時,徐飛一口答應。 此后的6年間,西南交大高教所每年都會發布當年的排行榜,而
孫賢和(美國伊利諾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系主任) 在美國工作、生活多年,感受到美國在吸引高層次科技人才方面值得嘉許的做法有很多。現列舉其中點滴,或許讓國內業界有所啟發和借鑒。 鼓勵熱愛科技的精神 去年,我所在的伊利諾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給兩個教授查爾斯和彼特慶祝80歲生日。雖已
同濟大學校長、生物學家裴鋼講了他目前遇到的一個小小困難:“我們實驗室想招幾個生命科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或者碩士畢業生的實驗人員,發布招聘信息有三四個月了,一直都沒招到合適的人才。我們要求不高,只要能把工作踏踏實實地做好就可以了,可是這個目的也不容易實現。” 目前生命科學學科每年畢業的學生有4萬
科技工作的本質在于求真求新,僅用一些量化指標是很難去全面評價的 前不久2016年自然指數排行榜發布,中國的12所大學進入全球高校前100位,國家排名僅次于美國,居全球第二位,表現搶眼。實際上,我國的其他科技指標,比如ESI、SCI、學術著作、專利數等,近年來也進步神速;特別是新增專利數,已經
不久前,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指導意見》。《意見》明確指出,“雙一流”高校要打破傳統學科之間的壁壘,在前沿和交叉學科領域培植新的學科生長點。而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負責人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高校要“創新學科組織模式,打破傳統學科之間的壁壘,加強
伴隨著科研競爭的日益激烈,如果你正在獲取tenure職位、獲得基金、評上國家獎或是當選院士的道路上,那么你的一篇最新得意之作發表在哪家期刊比較好呢?論文發表后能否得到較大的認同度和傳播率呢?如果你面臨著科研選題,哪些期刊的研究情報才是最值得信賴的研究動態呢?一個可供你參考的答案那就是“期刊引證報
評價要考慮高校差別 記者:你參與制定的一些評價標準,總有一些新變化,為什么呢? 蔡言厚:隨著社會的發展,凡是社會關注又能涌現出反映高校辦學和科學研究水平的質量指標都會成為我們評價高校的依據,成為我們改進的方向。我們每年提前公布當年度的大學排行榜評價指標初步方案,面向社會公開征
2018年3月17日至18日,為聚焦國內外學術前沿,開展多學科、跨領域的討論和交流,同時也為北京大學“青年千人”計劃儲備更多優秀的國際化人才,由北京大學工程科學與新興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聯合北京大學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共同舉辦的首屆北京大學工程科學優秀青年人才國際論壇舉行。該論壇是一個面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