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器件及應用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甚至可能在21世紀上半葉,導致一場新的信息和能源技術革命。”在11月8日召開的以“寬禁帶半導體發光的發展戰略”為主題的第641次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指出,寬禁帶半導體核心技術一旦解決,必將引起應用格局的巨大改變。 如今,半導體發展已經歷了三代的變革,極大地影響了社會發展進程。以硅為代表的第一代半導體的發展帶來了微型計算機、集成電路的出現和整個信息產業的飛躍。第二代半導體砷化鎵和磷化銦等的出現促成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崛起和社會的信息化。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是指氮化鎵、碳化硅、氧化鋅等寬禁帶半導體材料。 本次會議執行主席,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研究員申德振和中科院半導體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夏建白先后做了主題評述報告。報告指出,與前兩代半導體材料相比,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由于禁帶寬度大,所以具有擊穿電場高、熱導率高、電子飽和速率高、抗輻射能力強等優越性能,因此在短波發光/激光、探測等光......閱讀全文
隨著2018年的即將到來,2017已離我們越來越遠。回顧發展歷程,總結經驗啟示,瞻望美好未來,謀劃創新思路,是對來年的提前布局、未雨綢繆,也是對來年太赫茲科技帶給我們更多驚喜和突破、迎來更為廣闊發展前景的期待。回首2017,太赫茲科學研究取得了哪些重要進展?太赫茲產業應用取得了哪些重要突破?展望20
2010年5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陪同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參觀博奧生物有限公司。新華社供圖 2008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看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就園區的創新發展問題進行專題調研。這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10月底,福建強化科技工作的前瞻性研究,參照香山科學會議模式,探索組織鼓嶺科學會議。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福建作為科技資源小省,如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新跨越的戰略構想、實現路徑、制度設計、政策保障等問題進行探討,通過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人總是要留一點東西給社會的,對于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來說更是如此。在他們看來,勇于擔當,富有為國家和社會需求服務的社會責任感,是一種基本素質。 上世紀70~80年代,由于石油工業的推動,我國對色譜學科的需求空前旺盛,色譜因而獲得了大規模的發展。有這樣一位中國科
今日推薦文章作者為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IEEE Fellow 著名毫米波專家洪偉教授,本文選自《毫米波與太赫茲技術》,發表于《中國科學: 信息科學》2016 年第46卷第8 期——《信息科學與技術若干前沿問題評述專刊》,射頻百花潭配圖。引言隨著對電磁波譜的不斷探索, 人類對電子學和光學
以“非晶合金材料與物理”為主題的第347次香山科學會議4月14~16日在北京舉行。北京科技大學陳國良教授、中科院金屬所胡壯麒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周堯和教授、清華大學柳百新教授擔任會議執行主席。本次會議旨在總結交流非晶材料形成理論與相關材料與物理問題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討論在該領域中存在的關鍵科
中科院副秘書長譚鐵牛(前排左三)等會見出席第331次香山科學會議的美國NIH副院長 Michael Gottesman博士(前排右三)等美國科學家。 以“腫瘤納米技術與納米藥物”為主題的第331次香山科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我喜歡爬香山,山上人少時,還會鉆進樹林里吼一嗓子。”年逾七旬的郭傳杰說,他和香山是有感情的。 這種感情部分源于在香山召開的一個會議——香山科學會議。 在當今中國的科技會議中,香山科學會議是個與眾不同的品牌。它歷史久,迄今已舉辦20多年、600多次;層次高,每次都由各領域知名科學家擔任主席;
梅 -布里特·莫澤約翰·奧基夫赤崎勇愛德華·莫澤中村修二天野浩生理學或醫學獎垂青“大腦GPS” “這簡直不太可能,我從未預料到,這是一項崇高的榮譽。”10月6日,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之一約翰·奧基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仍然非常激動。當得知獲獎時,他正在家里的辦公桌前像以往一樣
“中醫藥治療艾滋病,病人體內艾滋病病毒沒有消失,但不發病,病人生活質量沒有下降,如何評價這種治療效果?”“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治療,腫瘤病人帶瘤生存應如何看待?”“中醫沒有動物實驗,如何科學評價療效?”這些問題是2月23日—24日召開的第318次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在探討中醫藥發展時,提出的有關中醫
勇于進取的生物物理所隊伍智慧的“腦”已運轉起來6月16日至18日,中科院“創新2020——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研討會”召開,與會的近100位所長就像各路征戰的將領般云集北京,從黨和國家賦予中科院的戰略定位出發,圍繞事關我國科技事業長遠發展和“創新2020”深入實施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進行了
朱道本院士(資料圖片) 香山科學會議上院士云集不罕見,但新科院士中最年輕的幾位都擔當會議執行主席卻比較少見;主題評述報告中介紹該領域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不少見,但最新成果中有三分之一都出自中國科學家的卻比較罕見。在主題為“分子納米材料與器件”的第337次香山科學會議上,執行主席朱道本院士
他發明的雙軸晶體最佳相位匹配的精確計算理論,被國際學術界稱為“姚技術”“姚方法”,并被國際學術界廣泛應用…… 今年1月初的某個早晨,著名激光與非線性光學專家、中科院院士姚建銓突然從九級臺階上摔了下去。 那天他像平時一樣,早上5點多就起來了。前一天工作的疲勞還沒緩過來,加上夜里沒有睡好,忘記開燈的
3月19日,“天瑞儀器2012質譜儀系列新品媒體發布會”在北京新世紀日航飯店隆重召開。公開面向媒體發布其自主研發的的三款質譜儀產品:GC-MS 6800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LC-MS 1000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ICP-MS 2000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 天瑞儀器質譜儀家族三款新品首次公
這是一次計劃外的緊急會議,40多位科學家到會 5月19日,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的第七天,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機理及后續災情科學分析”為主題的一次計劃外的緊急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舉行,40多位從事地震、地球物理等方面研究的科學家到會,對汶川大地震發生的機理與后續發展態勢、重大地震災害的多學科綜合前期
陳竺、顏德馨、王永炎、陳可冀、劉德培等任會議主席 以“中醫藥發展思路與繼承創新思維和方法”為主題的第318次香山科學會議2月23—24日在北京舉行,這也是本年度舉辦的首場香山科學會議。衛生部陳竺教授、同濟大學顏德馨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王永炎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陳可冀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劉德培教授
“各路英豪齊聚信息論壇,頂尖高手論劍華山之巔。”5月31日,中國科學院第六屆學部學術年會信息技術科學部學術報告會在京舉行。6位院士和11位專家圍繞信息科技領域的若干重大科學技術問題作了精彩紛呈的報告。會議由中科院院士徐宗本和梅宏主持。60余位院士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各抒己見、熱烈研討。 隨著腦神
第384次香山科學會議研討“組織再生中的轉化醫學問題”付小兵、王正國、吳祖澤、戴克戎、孟安明擔任會議執行主席 以“組織再生中的轉化醫學問題: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的激烈碰撞”為主題的第384次香山科學會議10月20~22日在北京舉行。解放軍總醫院基礎醫學所付小兵研究員、第三軍醫大學野戰外科研究所王正國
為凝練淡水生物學領域前沿科學問題,探討未來發展方向,啟迪創新思路,5月20日至22日,第529次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香山飯店召開。 本次會議主題是“淡水生物學的前沿科學問題”,包含“魚類遺傳與發育”、“魚類分子免疫學”、“湖泊生態風險”、“淡水藻類生物學”等四個中心議題,由趙進東、朱作言、孟安明
劉德培、孫九林、俞夢孫、尹嶺等任會議主席 以“中國全民健康保障問題與對策”為主題的第319次香山科學會議2月26—28日在北京舉行。中國醫學科學院劉德培教授、中科院地理與資源所孫九林研究員、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航空醫學工程研究中心俞夢孫教授、解放軍總醫院尹嶺教授擔任會議執行主席。醫療衛生和健康保障是世
會議現場 6月5日至7日,主題為“非編碼RNA在重大生物學過程中的功能和機制”的香山科學會議第426次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邀請了多學科跨領域的專家學者與會,中心議題為非編碼RNA系統發現、功能鑒定及進化;非編碼 RNA與細胞分化發育與功能調控;非編碼RNA與重大疾病
以“功能超分子體系—自組裝與納米技術”為主題的第311次香山科學會議10月22日在北京舉行。吉林大學沈家驄教授、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佟振合研究員、清華大學張希教授、荷蘭Twente大學David N. Reinhoudt教授、德國Mainz大學Helmut Ringsdorf教授擔任會議執行主席
韓啟德等任執行主席 以“腫瘤納米技術與納米藥物”為主題的331次香山科學會議10月21~23日在北京舉行。北京大學醫學院韓啟德教授,天津醫科大學郝希山教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研究員,國家科技部基礎司張先恩研究員,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高能所趙宇亮研究員以及來自美國的Robert P. Bl
近日,香山科學會議第626次學術討論會在上海舉行,會議聚焦了高端硅基材料及器件關鍵技術問題。與會專家認為,硅基材料及器件的創新將決定未來集成電路及相關信息技術的發展。 著名的“摩爾定律”提出,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每隔約18至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當前,在摩爾定律引
“生產集成電路所需要的硅材料已趨近完美,但是未來還有什么材料可以替代硅,這是業界急切希望解決的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主任郝躍近日在 “紀念集成電路發明60周年學術會議”上如是說。該會議由中國電子學會、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等共同主辦。 自1958年杰克·基
50年義無反顧的105歲壽星 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語氣平和,思路清晰。 “生物物理研究所走過了半個世紀。作為親歷者,我深知,是以50年義無反顧堅持學科交叉、堅持服從國家需要、理論聯系實際和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辦所方針,換來了生物物理所今日的蓬勃發展。” “當年,對于生物物
2018年10月24日-26日第九屆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CHInano)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大會由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主辦,江蘇省納米技術產業創新中心、蘇州納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是國內最具權威、規模最大的納米技術應用產業國際性大會。經過八年的發展,納博會?已成為中國影響力最廣的納
硅材料在20世紀迅猛發展不僅得益于人們對界面科學與工程的深入研究,而且更是將廣泛應用的半導體微電子學帶入千家萬戶。出席日前在蘇州舉行的以“碳基半導體界面科學與工程”為主題的第386次香山科學會議的專家指出,碳基半導體界面科學與工程方面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體系,還有許多重大的科學問題亟待解決
以“中醫藥發展思路與繼承創新思維和方法”為主題的第318次香山科學會議日前在北京舉行,衛生部部長陳竺教授等擔任會議執行主席。會議邀請了以中醫界為主的多學科跨領域專家學者,共同對中醫藥學自身發展規律、中醫藥特色優勢以及繼承、創新的科學內涵等問題進行了研討,提出了中醫藥發展思路與繼承創新的思維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