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電28日上午,生態環境部召開了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在發布會上表示,《土壤污染防治法》將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土壤污染防治法法》明確了企業防止土壤受到污染的主體責任,強化污染者的治理責任,明確政府和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建立農用地分類管理和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制度,加大環境違法行為處罰力度,為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劉友賓表示,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先后出臺污染地塊、農用地、工礦用地土壤用地環境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農用地、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以及一系列技術規范,基本建立法規標準框架體系,全面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穩妥推動農用地、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開展試點示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劉友賓指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加快出臺配套政策,督促地方政府履行土壤污染防治......閱讀全文
時值歲末年初,為了及時反映環保產業過往一年的發展動態,預測新一年的發展趨勢,我會組織各分支機構編寫了《2019年環保產業發展評述和2020年展望》,供環保企事業單位、專家和管理者參考。 1.2019年土壤修復行業發展評述 2019年是《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的第一年,此法的出臺,從根本上改
“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順利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的這句話令人振奮。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保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正式確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一年,全面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對20個省、
近日,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五個督察組針對山西、安徽、湖南、陜西等10個省“回頭看”完成進駐工作。業內分析人士認為,近年來隨著大氣、水、土壤三大領域法規體系的逐步建立,加上常態化、滾動式的環保督察行動,我國環境保護正在步入“強監管”時代。與此同時,強監管也成為了環保產業發展的內在驅動力。
10月16日起,首批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反饋工作全面啟動,中央環保督察組開始向10個省區市反饋“回頭看”和專項督察意見。結果顯示,一些地區仍被指出了土壤污染方面的問題,例如江蘇,“沙鋼集團污染問題仍然突出,百萬噸鋼渣等工業固體廢物長期堆放在長江岸邊,污染周邊土壤和水體,威脅長江水生態環境安全”
7日,記者從生態環境部了解到,第二批次針對10個省份的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已經全部完成進駐工作。與此同時,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17年度全國各個省(區、市)落實“水十條”的考核結果和我國工業集聚區水污染防治的最新進展情況。 近年來,隨著“大氣十條”“水十條”等相關法規的陸續出臺,生態環保部門多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公開征求《農用地土壤污染責任人認定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詳情如下: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規范農用地土壤污染責任人的認定,我部研究起草了《農用地土壤污染責任人認定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各機關團
生態環境部令 部令 第3號 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 《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已于2018年4月12日由生態環境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 生態環境部部長 李干杰 2018年5月3日 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 第一章 總
國家發布“土十條”,土壤安全再引關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開會,決定2018首屆全國土壤大會將于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網消息 記者從日前舉行的首屆全國土壤大會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啟動大會上獲悉,由甘肅臨澤縣人民政府、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等20多家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的“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在此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圖片來源于網絡 2018年,是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關鍵之年。這一年,大氣、水、土壤三大領域法規體系逐步建立,常態化、制度化、滾動式環保督察行動不斷加碼,以及綠色發展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環保正在步入“強監管”時代。同時,環境污染形勢依然嚴峻,霧霾天氣多發、城市
《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國家加大土壤污染防治資金投入力度,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這是否意味著國家從法律層面對土壤污染修復產業釋放利好信號? 我國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在學界和產業界的“千呼萬喚”中終于面世。近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以下簡稱
我國的土壤重金屬污染已經威脅到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體健康, 全國約有 19.4%的耕地調查樣點超過土壤環境質量限量標準。 不久前,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于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的意見》,提出到2020 年,全國重點行業的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比2013 年下降 10%;集中解決一批威脅群眾健康和農
2019上半年水土固廢氣生態環保政策及重要動態 《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計劃》 2019年1月11日,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消息,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9個部門近日印發《建設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計劃》。明確到2020年初步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
4月16日上午,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在北京正式揭牌。圖片來源:新華網 李干杰任黨組書記、部長。新部門生態環境監管職能強化,監管領域拓展,對建設美麗中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生態環境部今年將進行11大工作,八大環保檢查專項行動!垂直改革等4大環保領域改革,統一執法人員著裝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
2017年是我國環保產業發展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年。隨著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成為社會共識,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面推進。12月8日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2017年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
2016年7月29日,《上海市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將于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為更好地理解和貫徹實施《條例》,現就其主要內容作如下解讀: 一、關于修法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本市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更為復雜,原《條例》已
生態環境部日前印發了《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土壤環境(試行)》(HJ 964-2018)(以下簡稱《土壤導則》),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負責人就《土壤導則》制訂的背景、思路、關鍵要點及社會關注點等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圖片來源于網絡 問:《土壤導則》制訂的背景是什么?何時開始實施?
國務院今日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背景、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1、《土十條》出臺有哪些背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采取措施,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記者王婭莉)近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1、《土十條》出臺有哪些背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記者王婭莉)近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1、《土十條》出臺有哪些背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
土壤污染關乎食品安全、健康安全和環境安全,但是由于隱蔽性、滯后性和累積性,對其規制的法律出臺,相對于我國最早的污染防領域的立法,即1984的《水污染防治法》,整整晚了34年!這部立法耗時十二年、共七章九十九條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有哪些新制度和亮點? 本文主要從以下五方面解讀: 1. 土壤污
距離2020年還有不到一周的時間,2019年這一年中,發生了哪些值得銘記的環保大事件?讓我們一起“再回首”。圖片來源于網絡 土壤污染防治法 掀開2019年日歷的第一頁,這一天里,我國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領域的專門性法律——《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啟動實施,填補了環境保護領域特別是污染防治的立法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5月4日,由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易修復生態平臺|生態修復網、中貿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主辦,國家環境保護城市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工程技術中心、上海污染場地修復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主辦的IE expo中國環博會高峰論壇——第六屆國際場地修復論壇在上海市博雅酒店開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規范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生態環境部批準《固定污染源廢氣 溴化氫的測定 離子色譜法》等十六項標準為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并
分析百科測試網訊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 新法案將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并且說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是強制性標準,國家將支持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監測等污染防治科學技術研究開發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其中規定,國務院統一領導全國土壤污染狀況普查。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農業農村、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林業草原等主管部門,每十年至少組織開展一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普查。據了解
“首屆土壤污染防治高峰論壇(中國·天津)”日前在天津落下帷幕。本屆論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主題為“聚焦土壤環境污染防治,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旨在宣傳貫徹從2019年起開始實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凈土保衛戰提供智力支持。 在論壇上,原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楊朝飛、
2020年2月28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淡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鎘》(2020年版),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生態環境基準。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吳豐昌院士和有關專家就基準的出臺意義等問題進行了解答。 問:作為國家生態環境基準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想請您給大家介紹一下什么是生態環境基準?我們為什么要制定自己的
目前,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形勢緊迫,任務艱巨。為此,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鎖研究員,介紹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進展及其取得的成效。 問: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大致經歷了哪些階段? 林玉鎖:相對于我國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礎薄弱,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防治形勢緊迫,任務艱巨。為此,本報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鎖研究員,介紹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進展及其取得的成效。 中國環境報: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大致經歷了哪些階段? 林玉鎖:相對于我國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礎薄弱,土壤污
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背景、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以下為土壤監測基礎知識,也歡迎加入土壤檢測答疑群。 面對土十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