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對于任何一位以科學精神為旨歸的研究人員來說,“求真”毫無疑問是應當遵守的“底線”。然而,在科學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踐踏科研真實性底線的“偽科學”事件以及學術造假行為卻層出不窮,這無疑是對科學尊嚴的嚴重挑戰。 作為以弘揚科學精神為己任的媒體,《中國科學報》歷來都將打擊偽科學、揭露學術造假、維護科學尊嚴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六十年的辦報歷程中,我們對此始終堅定不移。而在這場對抗偽科學和學術不端行為的斗爭中,我們也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本報記者 溫才妃 《旗幟鮮明地維護科學道德》《強烈譴責李富斌的剽竊和欺騙行為》《不許李富斌敗壞我國學術界的聲譽》……如果說有一種行為,讓全球學術界公然憤慨、人人唾棄,那莫過于“學術造假”。如此驚心的標題見報,可見學術界已忍無可忍。 上世紀90年代前,學術造假盡管在我國偶有發生,但并沒有被輿論當作大問題對待。直到1993年,一家媒體強有力介入,公開揭露一起極其惡劣的抄襲事件,才打破了學......閱讀全文
從上海交通大學“漢芯造假門”到西安交通大學李連生學術造假騙取國家級大獎,學術造假愈演愈烈,懲治學術造假,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熱議話題。“加大懲戒力度,用‘重典’治理學術造假,以儆效尤”,是很多兩會代表、委員的期盼。 近日,《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條例》經修改后正式實施。作為首部地方科協
《賽先生》:小保方晴子萬能干細胞論文造假一事,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有人指出這是因為日本追逐諾貝爾獎的結果,也有人認為是理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RIKEN)為了爭取經費過度宣傳所致。為何這一造假事件會在以行事謹慎著稱的日本科學界發生? 張明國:概括地說,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是因為
劉堯劉堯 如果沒有學術啄木鳥機構依據法規介入學術生態治理,要恢復學術生態平衡,終究難以見到實效。結果可能是,一個造假者倒下,還可能有無數個造假者野蠻生長。 廈門大學教授傅瑾因偽造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文憑被辭退,北京化工大學教授陸駿履歷造假被開除……近年來,隨著新媒體(尤其是自媒體)的
經過一年多的調查,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組織和進化生物學及生物人類學系以研究猿猴和動物認知能力著稱的知名學者馬爾克·豪塞(Marc Hauser)教授被證實學術造假,自2011年8月1日起“辭去”該校教職一年。此事件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不小的轟動。 此前,在國內,因推薦材料存在代表著作嚴
2019年已經結束,小編在此簡單匯總六件本年度較為著名的“學術不端”事件,并且整理事件后期的處理結果。一、翟天臨事件 2月8日,翟天臨因在直播中被問及知網時,回答到“知網是什么?”引起網友們重點關注到他的北大博士頭銜,隨后翟天臨的論文作品被披露,其中含有大段抄襲語句。 翟天臨曾在《廣電時評》
中國最南端的“211工程”高校海南大學最近曝出和“學術造假”有關的新聞。3月16日,該校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鳳陽擬任農學院副院長,就在公示后不久,即有老師舉報王鳳陽學術造假。 副院長任命公示引發學術造假舉報 現年38歲的王鳳陽是海南大學教授、博導、農學院動物科學系
3月11日,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做客“新浪嘉賓訪談”,以下為文字實錄: 主持人:各位新浪網友,歡迎您光臨新浪直播間,我們非常榮幸地請到了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先生。 顧秉林:新浪的網友朋友們,大家好,非常高興來到新浪,來和大家在一起對話,我希望能夠回答大家所關心的一些問題。&
2007年12月24日,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在校園網上掛出“2007年第1號”通告,向全校師生通報對三起學術剽竊事件的調查審議結論與處理建議,引發強烈反響,復旦被認為有勇氣“自揭家丑”。 研究生教材“嚴重抄襲” “2007年第1號”通告稱,自今年5月以來,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
堅守學術道德就是保護學術生態——兩會代表委員共議學術道德建設 兩會伊始,剛剛就造假事件作出處理意見的浙江大學校長楊衛代表數度嚴正指出:浙江大學對類似事件將“出一件事,就處理一件事,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學術不端的人”。 一個屢屢成為公眾焦點的話題,卻又屢屢發生,這不能不讓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
近日,原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李連生等人因學術造假,被撤銷其2005年所獲的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收回獎勵證書,并追回獎金。這也是我國首次對學術造假揮出重拳。近年來,學術不端的事件屢有發生,從2005年天津外國語學院的沈履偉抄襲事件,到2010年肖傳國襲擊方舟子事件,再到最近發生的復旦大學朱學勤涉嫌抄
不知何時開始,學術界許多知名學者、專家深陷“造假門”,學術界論文造假事件層出不窮,而種種造假案例都像一面警鐘一樣告誡后來者——科研沒有捷徑。 接下來,我們看看那些曾經轟動一時的學術造假事件。 學術女神STAP細胞造假事件 2014年1月29日,兩篇在英國《自然》雜志上發表的論文引發了全球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亨德里克·舍恩很可能成為新一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這位德國科學家從小就被譽為神童。他僅用5年時間就取得了德國相當于本科和碩士學位的文憑。博士研究生畢業后,他又加入了美國的貝爾實驗室。在這個誕生了6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機構里,舍恩很快以“論文生產車間主
學術造假,要人人喊打 學術打假不是一兩個人的事。十年來,方舟子實名打假盡顯執著本色。舉報李連生造假的西安交大6位教授對學術凈土的捍衛值得欽佩,他們打假之路的艱辛令人深思。 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呼吁,對學術造假要采取“零容忍”態度。 “在誠信建設方面絕不讓步,從嚴懲處治理學術
中國科協常委、南開大學校長龔克11月27日在重慶高校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報告會作《真實與責任》報告時,倡議建立第三方學術不端處理機制,遏止學術造假。 龔克說,近年來我國學術造假事件頻繁出現。在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科技對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由于功名誘惑,學術造假事件就被催生出來
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近日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涉嫌論文“造假”。在詹啟敏遭到質疑的25篇論文中,大體可分為三類:實驗圖像重復,違反動物實驗倫理以及實驗結果或存在常識性錯誤,還有個別為引物無效或缺失。 在PubPeer上,目前詹啟敏團隊對四篇論文進
在身陷學術爭論,被質疑是否具有可重復性一年后,英國《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韓春雨團隊的撤稿聲明:“由于科研界一直無法根據我們論文提供的實驗方案重復出論文圖4所示的關鍵結果,我們決定撤回這項研究。”韓春雨稱,撤稿是出于“科研記錄的完整性”的主動行為,并表示“實驗還需繼續論證和完善”。 “新華視
學術造假已經不再是什么新鮮話題,歷史上的學術騙子也是數不勝數。其中騙子之王更是達到前無古人的地步,發表論文數212篇,因涉嫌造假而遭到撤稿的就達到了183篇之多。然而打假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也因此誕生了有名的“學術警察”。 學術界可能是這世界上僅以“自我審查”作為主要行為監督方法的群體之一。
公眾眼里,他們是距世間真實最近并為古今真理代言的人。因而,理應也是最可信賴的人。然而,從高考身份造假到學位論文抄襲,再到公共知識分子的公開撒謊,中國知識界的失信之舉,正在使這個圈子里的所有人變得可疑。 校園誠信的淪陷 2009年高考身份造假事件發生后,洶涌的輿情對相關
科學是真理的源頭,而且其在塑造現代社會的作用上所體現的重要性如何去強調也不為過。但近幾年,科學卻出現了信任危機。 許多科學實驗的結果很難復制,同行評議制度的缺陷也凸顯出來。這都影響了科學的信譽度,促使科研人員提出新的措施來維護學術研究及其成果的權威性。 尤其在英國,政府一直對自己制訂的科學推
當地時間6月8日,著名的《Nature》雜志在其官網首頁刊登了這樣一條新聞——“中國推行全面改革打擊學術不端” Nature說了些什么? 這條新聞說,中國政府在5月30日頒發了一個相當強力的打擊學術不端的文件。 關于這份“強力”文件,Nature主要介紹了三大要點—— 1 科技部將掌管學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離2019年只有不到幾個小時了。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國分析測試領域發生了諸多事情,正可謂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在這一年里,中美貿易戰幾經反轉,不斷擴大的名單和下滑的經濟對全球分析儀器行業造成了重大打擊;而第二屆進博會的舉辦則為進口廠商帶來一針強心劑,不僅參展商場數量超過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英國《自然》雜志2018年1月報道,中國已成為世界發表科學論文數量最多的國家,在數量最多后,中國科學界更加提倡提高論文質量;其次值得反思的是:這些論文大都發表在國外的SCI期刊上。為何我國每年要投入近20億給國外的出版機構和論文產業鏈?最終的答案無疑是:我國要發展自己的學術期刊
要撰寫好一篇學術論文,必須要掌握好撰寫學術論文的方法。作者從事研究二十余年,從事學術刊物的主編已有近十年的經歷。本文作者以兩種不同的眼光和視角來談談如何撰寫好一篇學術論文的問題。當然方法論再好,也不能取代認真讀書踏實積累的作用,小伙伴們加油吧! 從攻讀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到作為研究人員,幾乎很少
1 先說幾句題外話吧。 你可能還記得,2019年12月份,中國學術界出過一個大新聞——中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指控學術論文造假。短時間內,他實驗室發表的數十篇論文被人指出,可能存在圖片拼接、一圖多用等問題。這個話題,我在巡山報告里也有所涉及。 引用一段: “我仔細閱讀
打假斗士方舟子“后院起火”,令公眾大跌眼鏡。近日有記者對《現代藥物是怎么開發出來的》抄襲疑案進行調查,發現方舟子的這篇科普文章連被抄襲者的筆誤也一并復制。此外,全文約1600字的《科學是什么》有900字左右幾乎原文引自羅伯特教授的《神創論是科學的理論嗎》一文,羅伯特也認為“這是抄襲”。
《科學論:科學的三維世界》,李醒民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定價:158.00元 他,從1980年寫畢業論文開始,到畢業后做研究至今30年里,寫了36篇論文,翻譯了15本書,出版過17本著作,從未申請過課題,也不參與任何評價,不曾拿過國家一分錢。他就是中國科學院
2011年度中國國家科技獎評選進入初評階段。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共1131個項目入圍。今年國家科技獎獲獎數目仍將按照往年標準實行,獲獎總數將保持在400項以下。個人獎方面,今年共推薦最高科學技術獎侯選人11人,最終獲得者將不超過2人。 我國國家科學技
輿論關注的方舟子遇襲案日前告破。雇兇襲擊方舟子的,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泌尿外科主任肖傳國。幾年前因方舟子對其打假,導致未評上中科院院士而心懷不滿。案件雖已告破,然而從中折射出的少數知識分子道德感喪失、缺乏學術監管機制等問題,仍令人痛心。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如果科技界、教育
各類不合理的考評機制,導致大學校園充滿浮躁與急功近利 近日,全國多所名校相繼卷入學術造假事件,隨后又迅速作出回應,積極消減負面影響。不過,從造假事件的披露來源地學術打假網站來看,國內存在類似事件的高校絕不僅僅只有這幾所,關于學術造假、論文抄襲的舉報不勝枚舉。對此,多位教育專家呼吁,如果不考慮改變產
此文呼應最近人民網上的一篇報道,及今年3月《光明日報》的一篇文章。(人民網的報道題為《四位科技界知名人士建言下決心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詳見: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2444910.html;《光明日報》的文章詳見:http://www.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