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文在寅近日在蔚山市政府大樓發布“氫能經濟發展路線圖”,宣布韓國將大力發展氫能產業,引領全球氫能市場發展。 根據該路線圖,韓國政府計劃到2019年底,在國內普及4000輛以上氫燃料電池汽車;到2025年,建立年產量達10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生產體系;到2040年,將分階段生產620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而韓國目前僅有氫燃料電池汽車2000輛。屆時,韓國境內氫燃料電池汽車售價有望降低50%,達到3000萬韓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8.9萬元。 韓國政府還計劃在公共交通領域普及氫燃料電池汽車,力爭到2022年有2000輛、到2040年有4萬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投入使用。此外,到2021年,韓國警方將用氫燃料電池汽車替換820輛警務大巴。 為了保證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正常運行,韓國政府將通過為汽車加氫站提供補貼、放寬管制等措施積極吸引民間資本參與。到2040年,加氫站將從現有的14個增至1200個。 燃料電池方面,到2040年,......閱讀全文
2010年,全球“低碳”風勁吹,我國更是將“低碳”提上經濟日程。大到剛落幕的“兩會”低碳提案、即將到來的上海世博會低碳城市概念,小到身邊的廣告牌、大字橫幅、互聯網,“低碳”二字正以前所未有的曝光率走進我們的視野。由此孕育出的低碳經濟更是作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生產模式被大家所認可。 中國國際經濟
低碳爭議 隨著低碳問題日益成為熱點,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低碳,但是同時也出現了關于低碳的爭議。 越來越多的反對聲音告訴我們,低碳問題存在著巨大爭議。隨著氣候門事件的爆發,聯合國IPCC的科學家私自篡改數據以迎合全球變暖的事實令全世界震驚。國內的許多學者也相繼表示:全球變暖存在巨大爭議,低碳
摘要: “低碳經濟”最早見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
低碳歷程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急需世界各國協同減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997年的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次締約方大會在日本京都召開。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通過了旨在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規定,到2010年,所有發達國家二氧化碳等
自然基金資助成果:我國學者在水活化產氫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1725301、 21932002、 91645115)等資助下,北京大學馬丁課題組與大連理工大學石川課題組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周武課題組合作,設計合成了高密度、高分散的原子級Pt物種和α-MoC組成的界面催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教授羅毅領導的研究小組成員江俊,與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教授趙瑾合作,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提出了首個光解水制氫儲氫一體化的材料體系設計,該方案具有低成本、通用性、安全儲氫的優點。相關成果以Combining photocatalytic hyd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教授羅毅領導的研究小組成員江俊,與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教授趙瑾合作,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提出了首個光解水制氫儲氫一體化的材料體系設計,該方案具有低成本、通用性、安全儲氫的優點。相關成果以Combining photocatalytic hyd
11 月 6 日,在在中法兩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下,中國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戴厚良與法國液化空氣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博天代表雙方公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加強氫能領域合作,成立氫能公司。 據中國石化方面介紹,即將成立的氫能公司,將致力于氫能技術研發以及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引入國際領先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太陽能研究部研究員李燦領導的團隊開發的新一代電解水催化劑,在蘇州競立制氫設備有限公司及考克利爾競立(蘇州)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規模化堿性電解水制氫中試示范工程設備上實現了穩定運行。經過在額定工況條件下長時間的運行驗證,電解水
近日,主題為“氫能燃料電池技術”的西苑沙龍會議在京召開。與會專家對氫能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現狀、應用前景、技術瓶頸以及發展趨勢等進行了深入、廣泛的研討,對我國氫能燃料電池技術在關鍵技術、示范和產業化應用等方面與發達國家間存在的差距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未來發展目標和技術路線,同時,針對我國燃料電池技術
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羅毅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第一性原理計算,提出了首個光解水制氫儲氫一體化的材料體系設計,該方案具有低成本、通用性、安全儲氫的優點,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氫能經濟是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個“完美”的可持續能源方案,以用之不竭
發展氫能的“初心”是基于可再生能源的電解水綠色制氫,但高的貴金屬催化劑用量是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楊輝團隊與美國凱斯西儲大學戴黎明課題組合作在氫能源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發展了碳缺陷驅動的鉑原子團自發沉積新方法,實現了電解水制氫陰極Pt用量大幅降低
楊裕生 今年以來,隨著國家及地方對氫能源支持力度的加大,氫能產業的發展前景備受期待,“氫能是終極能源”的聲音也在多個場合聽到。不過,在筆者看來,氫能的獲取,有限度、有難度,并不是那么“輕巧”。科研人員應該在這方面多做些實事求是的分析,而不要炒作和鼓噪,以免誤導公眾。 原料氫氣是不少 但不是規模
2017年度吉林省科學技術獎日前揭曉。由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邢巍等完成的“基于有機小分子的氫能/電能轉換高效催化劑基礎研究”成果榮獲2017年吉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氫能是高效、經濟、清潔的新能源,以液體有機小分子為氫源的氫能轉化為電能的燃料電池具有比能量與轉化效率高、續航時
近日,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和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聯合發布的《2018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球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175.4GW,年增長率3.9%。我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28.9吉瓦,同比增長19%,增速是全球的5倍左右,其中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為389.8MW
加拿大政府近日宣布,將投資大西洋氫能公司以開發可經濟有效地把二氧化碳和甲烷變成新一代綠色燃料的新工藝。此項技術將具有生產柴油、航空煤油等液體燃料前體的潛力,其產生的碳足跡可接近于零。 加拿大科學和技術國務部長格雷格·里奇福德表示,加政府2013經濟行動計劃的重點在于增長、創新、投資、技能和
加拿大政府近日宣布,將投資大西洋氫能公司以開發可經濟有效地把二氧化碳和甲烷變成新一代綠色燃料的新工藝。此項技術將具有生產柴油、航空煤油等液體燃料前體的潛力,其產生的碳足跡可接近于零。 加拿大科學和技術國務部長格雷格·里奇福德表示,加政府2013經濟行動計劃的重點在于增長、創新、投資、技能和
據國外媒體報道,殼牌石油公司所資助的一項研究已經表明,有可能將玉米秸稈中儲存的糖100%轉換成氫氣,而且完全不會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的珀西瓦爾·張教授稱,研究人員將未加工的農作物生料與含有十種酶的混合溶液混合到一起,這些酶能夠將植物木糖和葡萄糖轉變成氫和二氧化碳。 張教授
自工業革命以來,由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構成的化石燃料,在世界經濟發展中始終扮演著關鍵角色,并提供著主要的動力。然而,伴隨著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長和工業化進程的加速,人類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或電力供應的需求量也隨之倍增。全球不斷減少的化石能源儲量與消耗量的持續上升,相輔相成,將化石燃料日益推向歷史上從未有
今年兩會“推動氫設施建設”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多年來引而不發的氫能與燃料電池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氫能是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選項,但客觀而言,行業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產業規模比較小,發展路徑尚不清晰。技術、成本、生態同時在考驗和校正著這個擁有前景光明的汽車行業。 大功率 長壽
目前,我國能源結構不合理、利用效率低、有害排放嚴重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給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嚴峻挑戰。 面臨節能減排的嚴峻形勢,廣大科技工作者應以攻克節能減排科技難關為己任,全面推進節能減排科技創新,加快提升節能減排的科技整體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緊扣重點行業和區域發展節能減排的科技需求
“隨著燃料電池推動新一代清潔能源改革,公眾也愈發關注燃料電池的發展,我們在中國的公共交通市場上看到了巨大商機。中國需要更清潔的城市公交系統,同時在空氣質量監管方面也更加嚴格,中國市場對于清潔能源的需求肯定會不斷增加。”加拿大巴拉德動力系統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Randall MacEwen說。
全球范圍內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氣候變化問題已經形成共識,并達成了二氧化碳減排的約束性政府間協議。我國政府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2030年前后碳排放達到峰值,205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50%。然而,中國科學院專家研究分析認為,2050年目標難以單純依靠現有技術的累積性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1月23日(北京時間)報道,美國化學家研制出一種硼—氮基液態儲氫材料,其能在室溫下安全工作,在空氣和水中也能保持穩定,這項技術進步為科學家們攻克現今制約氫經濟發展的氫存儲和運輸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相關研究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會刊》在線版上。 氫被人們視作化石燃料的
智能化、區塊鏈、氫能利用及期貨工具受重視 氯堿行業發展模式呈現出新變化,智能工廠、智能物流、企業區塊鏈、氫能利用以及期貨交易期現互動等正越來越為業內企業所重視,行業發展正由外延式快速發展進入調結構、轉方式為主的高質量增長階段。這是記者從5月23~24日中國氯堿工業協會在蘇州舉辦的第二十一屆中國氯堿
水煤氣變換反應(CO + H2O = CO2 + H2)可以從水中取氫,是化石能源和生物質制氫以及氫氣純化過程的重要反應,其與水蒸汽重整反應的組合是目前廉價制氫的主要工業技術,廣泛應用于合成氨以及油品和化學品的生產過程。同時,隨著氫能經濟的發展,氫燃料電池成為重要的新能源應用平臺。為防止氫燃料中
圖為豐田推出的首款氫燃料電池車“Mirai”(未來)。 “隨著燃料電池推動新一代清潔能源改革,公眾也愈發關注燃料電池的發展,我們在中國的公共交通市場上看到了巨大商機。中國需要更清潔的城市公交系統,同時在空氣質量監管方面也更加嚴格,中國市場對于清潔能源的需求肯定會不斷增加。”加拿大巴拉德動力系統公司
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一種也正在走入大眾生活,順勢開啟了商業化發展大幕。據悉,位于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的瑞暉加氫站正式啟用,這是全國首個全商業化運營的加氫站。未來,佛山致力于打造國家級氫能與燃料電池研發中心、國家級氫能與燃料電池生產基地以及國際知名的氫能與燃料電池應用典范城市。 一
近日,財政部、工信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對于氫燃料電池扶持政策更加明確。在此背景下,上海進一步加快了氫能戰略布局。9月26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氫產業園成立一周年暨獻禮臨港新片區成立一周年系列活動在臨港新片區舉行,活動揭曉了由上海氫晨自主研發的
氫氣生產成本高且在燃料電池中極易氧化,是發展氫能的兩大阻礙。目前生產氫氣一般使用以鈀、鉑和其他貴金屬為主要成分的催化劑。俄羅斯南聯邦大學化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鉑催化劑,其中鉑金含量大大降低,但效率顯著提升。該研究成果刊登在《氫能國際期刊》上。 化學家和生物學家一直嘗試使用鎳或其他廉價金屬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