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馮建峰團隊對來自英美等6個國家、20余所研究機構超過1萬例影像遺傳學數據進行計算分析,通過全腦全基因組范圍的“廣泛搜索”,發現與青春期大腦殼核體積相關的基因位點同時也是精神分裂癥的風險位點。該成果近日發表于《美國醫學會雜志—精神病學卷》。 “這項研究證明青春期大腦殼核體積異常和精神分裂癥致病風險高度相關。”馮建峰表示,該發現有望幫助科學家揭示精神分裂癥發病機制,為臨床癥狀出現之前的超前干預研究提供新思路。 精神疾病防治是當今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難題。據報道,在中國,精神疾病已超過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成為醫療體系的最大負擔。 “大腦在不同年齡受不同遺傳信息影響,此前的研究未嚴格控制這一混雜因素,導致重要的遺傳信號被‘淹沒’。”論文第一作者、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羅強告訴《中國科學報》,研究團隊選取了14歲健康青少年腦結構影像數據,同時突破了傳統的解剖學腦區劃分限制,在全......閱讀全文
晝夜節律,又叫“生物鐘”,是發生在人類等大多數生物中的周期性變化過程,包括激素水平、體溫調節和睡眠-覺醒模式周期性交替等。已有研究證據表明,晝夜節律的改變與疾病的發展有關,特別是代謝和精神紊亂。近期,我國科學家利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成功構建了體細胞基因敲除的生
近日,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人類大腦基因組分析工作宣告完成,來自15個機構的多學科研究人員對大腦的發育分子機制以及自閉癥、精神分裂癥、雙向情感障礙等神經精神疾病與基因的關聯進行了深入分析,成功繪制了人腦基因組圖譜。12月13日~14日,10篇相關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 Science、Science Tr
Wnt家族的首個基因int-1發現于1984年,后被證明是黑腹果蠅無翅基因的同源基因。專有名詞“Wnt-1”來源于int-1與wingless (無翅基因)的組合。后續證明Wnt家族基因具有信號通路的特性 (即學者熟知的wnt通路)。Wnt家族的分泌型糖蛋白在多個物種和器官的胚胎發育和組織穩態維持中
Wnt蛋白是存在于多種生物體內的一種細胞外配體,Wnt作為形態發生素通過激發細胞內遠離信號發送區域的濃度依賴反應控制胚胎形態發育。Wnt通路調節動物 發育過程中的多個重要環節,例如細胞增殖、細胞遷徙及細胞分化。Wnt蛋白通過自分泌或旁分泌作用與位于細胞膜上的受體相結合,激活細胞內信號通路調節
今日,《科學》雜志上刊發了一項重量級研究:來自Salk研究所的團隊發現,缺乏母愛的小鼠其基因組會出現明顯改變,且這種改變集中在影響情感和記憶的海馬體中。這一發現支持了“童年環境會影響人類大腦發育”的觀點。什么?出生后的動物還會出現基因組的明顯改變?Salk研究所的過渡所長,該研究的通訊作者Rusty
精神分裂癥通常與認知障礙共同出現,包括一般智力、注意力、工作記憶、語言流利度、語言學習和記憶以及執行功能障礙。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但其神經機制和病理生理機制仍不清楚。感官門控可以抑制無關的刺激,在信息到達大腦高階區域進行更精細的處理之前確保其認知的完整性。由感覺缺陷引
精神分裂癥通常與認知障礙共同出現,包括一般智力、注意力、工作記憶、語言流利度、語言學習和記憶以及執行功能障礙。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但其神經機制和病理生理機制仍不清楚。感官門控可以抑制無關的刺激,在信息到達大腦高階區域進行更精細的處理之前確保其認知的完整性。由感覺缺陷引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為期三天的第七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暨2012年亞太區生物信息學峰會在香港九龍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華大基因主辦,《GigaScience》雜志協辦。來自全球300多名專家學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討了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云計算、生物倫理等研究領域內的最新進展,并深入探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為期三天的第七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暨2012年亞太區生物信息學峰會在香港九龍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華大基因主辦,《GigaScience》雜志協辦。來自全球300多名專家學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討了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云計算、生物倫理等研究領域內的最新進展,并深入探
2017年即將過去,這一年的非編碼RNA研究取得了很多重磅級成果。與早先的主要是在不同類型的疾病(癌癥)中大規模鑒定非編碼RNA,今年的研究是對非編碼RNA機制的更深入探索,給我們展現了作用方式更豐富多彩的非編碼RNA世界。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 長非編碼RNA(lncRNA) 長非編碼RNA是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有關精神分裂癥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Cell:在關鍵時間窗口內靶向激活PV神經元有望治療精神分裂癥DOI: 10.1016/j.cell.2019.07.023. 盡管誘發過程發生得更早,但精神分裂癥在成年早期出現,這表明它可能涉及易感個體大腦發育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有關精神分裂癥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Cell:在關鍵時間窗口內靶向激活PV神經元有望治療精神分裂癥 DOI: 10.1016/j.cell.2019.07.023. 盡管誘發過程發生得更早,但精神分裂癥在成年早期出現,這表明它可能涉及易感個體大腦
豉汁蒸鳳爪端上桌后,一個小女孩頑皮地用筷子噠噠地敲打著餐桌。一位穿著Polo衫和牛仔褲的男士,正在和自己的小女兒、妻子和母親享用著廣式點心。在波士頓唐人街這個喧鬧的餐廳,沒人會多瞄一眼這位男青年。 沒人能猜到,34歲的張鋒會是這一代人中公認的最具轉化能力的生物學家,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在兩個領域
Merck:M4膽堿受體變構調節劑專利圖1 M4膽堿受體變構調節劑專利結構通式與實例 人體所有的活動均受神經系統的調節和控制,簡單如呼吸、血壓、心率,復雜如情緒、語言以及思維意識等,均是神經系統作用下的結果。神經系統可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外周神經系統,其主要功能組成單元為神經元細胞,相鄰神經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