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草砷超富集機理獲揭示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副研究員何振艷研究組利用多種分子生物學手段,在轉錄水平上揭示了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的砷超富集機理及其調控分子網絡,對于利用植物修復治理砷污染土壤具有重要意義。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危險材料雜志》。 研究發現,蜈蚣草水通道家族、主要協助轉運蛋白超家族、P型ATP酶家族、硝酸鹽轉運家族、亞砷酸鹽外排蛋白以及ATP結合盒式蛋白6大類轉運蛋白在蜈蚣草砷轉運過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內質網相關蛋白質降解途徑ERAD和谷胱甘肽代謝途徑在轉錄水平上與蜈蚣草砷抗性密切相關。研究人員還發現lncRNA和可變剪切事件是蜈蚣草砷超富集的重要調控機制。 蜈蚣草是一種砷超富集的蕨類植物,可在短時間內將砷迅速從土壤中轉移并積累到地上部分,富集的砷可達地上部生物量干重的2.3%,遠高于一般植物。......閱讀全文
蜈蚣草砷超富集機理獲揭示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副研究員何振艷研究組利用多種分子生物學手段,在轉錄水平上揭示了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的砷超富集機理及其調控分子網絡,對于利用植物修復治理砷污染土壤具有重要意義。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危險材料雜志》。 研究發現,蜈蚣草水通道家族、主要協助轉運蛋白超家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蜈蚣草砷超富集機理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副研究員何振艷研究組利用多種分子生物學手段,在轉錄水平上揭示了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的砷超富集機理及其調控分子網絡,對于利用植物修復治理砷污染土壤具有重要意義。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危險材料雜志》。 研究發現,蜈蚣草水通道家族、主要協助轉運蛋白超家
研究揭示蜈蚣草砷超富集機理及其調控分子網絡
蜈蚣草是一種砷超富集的蕨類植物,可在短時間內將砷迅速從土壤中轉移并積累到地上部分,富集的砷可達地上部生物量干重的2.3%,遠高于一般植物。因此,闡明蜈蚣草砷超富集機理及其調控機制對于利用植物修復治理砷污染土壤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蜈蚣草組學背景的缺失為相關研究工作帶來很大挑戰。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
蜈蚣草“拔”出土壤之“毒”
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看不見也摸不著。此外,由于土壤環境復雜,重金屬一旦進入很難出來,治理難度大、成本高。“國外的淋洗、焚燒等土壤污染治理技術,不但成本高,且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時土壤中的有機質和營養物質隨之流失,土壤喪失生產農產品的功能。”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環境修復研究中心主任陳同斌在接
研究發現蜈蚣草修復砷污染土壤的重要砷氧化菌群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孫蔚旻團隊對蜈蚣草根相關的砷氧化菌群進行了探究,研究發現蜈蚣草修復砷污染土壤的重要砷氧化菌群。相關成果發表于《環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砷(As)是一種有毒的致癌類金屬,在環境中無處不在。高濃度的砷從自然來源以及采礦和冶
近年多次群眾血鉛超標-土地重金屬污染日趨嚴重
圖為用于植物修復的蜈蚣草育苗基地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日前向媒體透露,2009年環保部共接報陜西鳳翔等12起重金屬、類金屬污染事件,這些事件共致使4035人血鉛超標、182人鎘超標。今年3月以來,四川內江、湖南郴州等地又相繼發生群眾血鉛超標及中毒引發的群
郴州砷污染事故陰影猶在-政府缺席土壤污染防治
“我們承認,新的污染源還沒有完全有效控制,歷史遺留問題也沒有根本解決,土壤污染問題形勢依然嚴峻” 穿過一條被雨水沖刷過的泥濘小道,在一片長滿雜草的楓樹林里,孫六堂停下了腳步。他的腳下,原是一片農田。 幾年前,身為村民小組組長的孫六堂帶領村民種下樹苗,憧憬著長大后能賣到城里換錢。世代種田為生的
蜈蚣草的介紹
蜈蚣草,中藥名。為鳳尾蕨科鳳尾蕨屬植物蜈蚣草Pteris vittataL.的全草或根莖。植物蜈蚣草,分布于我國中南、西南及陜西、甘肅、浙江、江西、福建、臺灣等地。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解毒殺蟲之功效。主治風濕筋骨疼痛,腰痛,肢麻屈伸不利,半身不遂,跌打損傷,感冒,痢疾,乳癰,瘡毒,疥瘡,蛔蟲
關注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是需逐步推進的系統工程
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剛剛聯合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我國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主要污染物為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和多環芳烴。為解決土壤污染問題,環境保護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家還將在今年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綜合治理工作,先期在湖南省長
地球環境所揭示黃河流域水體砷的富集機制
砷(As)因極強的毒性和致癌性,危害身體健康。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脫貧攻堅的重要區域。黃河流域的水質安全成為限制流域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黃河流域水體As濃度較高,但水體As的富集機制、來源與潛在的健康風險尚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金章東研究團隊研究員肖軍系統采集了黃河流域的
中國土壤重金屬污染嚴重-修復技術仍在追尋中
蜈蚣草 廣東土壤研究所陳能場博士等用水稻作修復實驗,圖為研究人員正在對不同作物比較稱重。資料圖片 目前國內科學家還沒有找到一種經濟、有效、適合大規模農田治理的科學修復模式,大多土壤重金屬治理模式還處于實驗室摸索階段。——華南農業大學博導陳日遠 中國土壤重金屬污染嚴
重金屬污染土地修復,碰撞中推進
研究團隊的階段性成果要及時與業界、用戶及各行業管理部門積極溝通,以促進技術的交流與及時轉化、應用。 酸和重金屬復合污染土地寸草不生。 礦業污染已經成為嚴重社會問題?“軟骨病、砷中毒、癌癥……種種痛苦的病癥正悄悄地襲擊越來越多的人群,包括皮膚病、肝病也成為一些地方的常見多發病。在這些災難背后
蜈蚣草的形態特征
陸生中型蕨類植物,植株高30-150厘米。根莖短,斜生或橫臥,密生黃棕色條形鱗片。葉薄革質,一型,密生;葉柄長5-25厘米,禾稈色,有時帶紫色,基部被線形黃棕色鱗片;葉片闊倒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20-94厘米,寬5-25厘米,基部漸狹,先端尾狀,單數一回羽狀;羽片30-50對,對生或互生,無柄,
中國開啟修復之門破題土壤污染困局
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鶴山村,一個只有700多人的小村莊,近日被媒體曝出雄黃礦區造成土壤和水嚴重砷污染,村民中近一半人砷中毒,引起成為全國關注。 早在1998年就在這個地區著手砷污染土壤修復研究工作的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陳同斌坦言,這么多年來石門地區砷污染情況沒能得到
超富集植物龍葵響應鎘脅迫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周培教授團隊在生態環境領域國際著名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一區 Top)在線發表了題為Comparative cytology combined with transcriptomic and metabolomic
微生物將砷“鎖”在土壤中
該成果可有效防治砷從土壤進入作物和水體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成功攻克干旱區鹽堿土砷(As)污染的微生物控制技術難題,相關技術的推廣可降低人們來自土壤中砷中毒的風險。這項技術成本低,不會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4月12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向媒體發布這一信息。
重金屬污染難降解-治理待突破須防治相結合
自2009年至2010年間,全國共發生重金屬污染事件達31起,目前,我國由于在重金屬的開采、冶煉、加工過程中,造成不少重金屬如鉛、汞、鎘、鈷、砷等進入大氣、水、土壤,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2011年1月,安徽懷寧爆發兒童“血鉛超標”事件,重金屬污染之殤讓國人再次警醒
如何理解基因富集分析以及富集
1.Pathway功能分析及顯著性判斷 對差異表達基因進行Pathway功能分析,并計算Pvalue進行顯著性判斷,Pvalue越小,表明該pathway變化越顯著,并可對每條Pathway通路圖進行展示,同時在相應的位置標注差異表達基因。 2.Pathway中基因相關性分析 根據每兩個基因共
華南植物園發現新的重金屬超富集植物
由于工礦企業的發展,農業化肥的過量使用,污水灌溉等,中國乃至世界的土壤重金屬污染越來越嚴重。植物修復技術是目前重金屬污染治理的研究熱點,它具有治理效果的永久性、治理過程的原位性、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環境美學的兼容性、后期處理的簡易性等優點。這個技術成功的關鍵在于尋找超富集植物。雖然
印春山:水體中超痕量POPs在線富集與監測技術
POPs(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多介質間的遷移過程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POPs研究中心所著。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知識100問。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 海洋生態大講堂 “海洋在線監測技術”系列主題講座(7) 主講人:上海海洋大學 印春山 教授 講座題目:水體中超痕量PO
印春山:水體中超痕量POPs在線富集與監測技術
POPs(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多介質間的遷移過程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POPs研究中心所著。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知識100問。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 海洋生態大講堂 “海洋在線監測技術”系列主題講座(7) 主講人:上海海洋大學 印春山 教授 講座題目:水體中超痕量PO
土壤修復專家探索中國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技術
5月31日在京舉行的“2012重金屬污染土壤治理與生態修復論壇”上,約340名中國土壤專家及環保企業代表共同展示了最新的土壤修復技術方案,探討重金屬治理的評估、控制和產業政策問題。 這是廣西龍江河鎘污染事件后中國首次舉辦有關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大型學術研討會,1月發生在廣西柳州的鎘污染給
蜈蚣草的形態特征及生長環境
形態特征 陸生中型蕨類植,植株高30-150厘米。根莖短,斜生或橫臥,密生黃棕色條形鱗片。葉薄革質,一型,密生;葉柄長5-25厘米,禾稈色,有時帶紫色,基部被線形黃棕色鱗片;葉片闊倒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20-94厘米,寬5-25厘米,基部漸狹,先端尾狀,單數一回羽狀;羽片30-50對,對生或互
重金屬超富集植物及植物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據估測, 目前中國受污染的耕地面積近2000萬hm 2, 約占耕地總面積的五分之一, 其中工業“三廢”污染1000萬hm2 ,農田污灌面積已達130 多萬hm2。每年因土壤污染而減少的糧食產量高達1000萬t, 直接經濟損失達100多億元。土壤重金屬污染源包括“三廢”的排放, 礦山的開采和冶煉,
富集活細胞
實驗方法原理在 25 ml 縲口蓋離心管中加人6 ml Ficoll-Hypaque溶液,將 9 ml 含 2×107 個細胞的培養基加在上面,離心,從交界部位收集活細胞。實驗材料細胞懸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富集活細胞
實驗方法原理在 25 ml 縲口蓋離心管中加人6 ml Ficoll-Hypaque溶液,將 9 ml 含 2×107?個細胞的培養基加在上面,離心,從交界部位收集活細胞。實驗材料細胞懸液D-PBSA試劑、試劑盒Ficoll-Hypaque溶液或其他類似物儀器、耗材離心管或常規容器生長培養基注射器移
富集活細胞
? ? ? ? ? ? 實驗方法原理 在 25 ml 縲口蓋離心管中加人6 ml Ficoll-Hypaque溶液,將 9 ml 含 2×107 個細胞的培養基加在上面,離心,從交界部位收集活細胞。 實驗材料
研究揭示超富集植物伴礦景天葉綠體對鎘解毒的分子機制
鎘(Cd)是一種具有高毒性的重金屬,對動植物均有極強毒害作用。鎘能夠對葉綠體進行毒害,抑制光合作用進行。伴礦景天(Sedum plumbizincicola)是已知的對鎘超富集能力最強的植物之一,能在地上部組織中積累大量的鎘元素而不呈現毒害癥狀,在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但伴礦景天
“一種尋找重金屬超富集植物的方法”獲國家發明ZL
由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夏漢平等完成的“一種尋找重金屬超富集植物的方法”于近日獲得國家發明ZL權(ZL號:ZL 201110002277.4)。 由于工礦企業的發展,農業化肥的過量使用及污水灌溉等,中國乃至世界的土壤重金屬污染越來越嚴重。植物修復技術是目前重金屬污染治理的
超純砷化鎵電子態遵守量子力學法則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7月27日報道,美國科學家成功制造出了超純的砷化鎵,并讓其呈現出某種特殊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電子不再遵守單粒子的物理學法則而被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由量子力學法則來解釋)所掌控,這種超純材料和狀態都有望用于高速量子計算機的研究中。 量子計算機使用電子的量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