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化學檢驗血液標本的采集和處理
臨床檢驗的目的是為臨床提供準確可靠的實驗診斷依據。為了保證實驗數據的可靠性,在檢驗醫學中必須堅持全面質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TQC。即指對影響臨床檢驗結果可靠性的各方面因素及各個環節進行質量控制)和全過程質量控制(即指對實驗工作的全過程進行質量控制和質量管理)。全過程質量控制包括實驗前(分析前)、實驗中(分析中)和實驗后(分析后)三個階段的質量控制。在實驗誤差中實驗前誤差占70%,因而實驗前質量保證對減少實驗誤差顯得尤其重要。實驗前質量保證包括病人準備、 標本收集、處理、貯存和運輸等, 因而能否正確地、規范化地采集和處理標本,是能否做到實驗前質量保證的重要內容。在臨床化學檢驗中,血液標本是最多應用的生物體液,血液標本因素是影響臨床化學分析準確性和可靠性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我國從我們的國情出發,參考了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的有關規定,對臨床化學檢驗血液標本的有關問題也提出了相應的......閱讀全文
糞便檢驗的標本采集
1.采集標本的量一般采集指頭大小(約3~5g)的新鮮糞便。2.送檢時間標本采集后一般應于1h內檢驗完畢,否則可因pH值改變及消化酶的作用等,使有形成分分解破壞及病原菌死亡而導致結果不準確。檢查阿米巴滋養體時,應于排便后立即檢驗,冬季還需對標本進行保溫處理。3.采集標本的性質應盡可能挑取含有黏液、膿血
尿液生成和標本采集及處理
【知識點名稱】尿標本防腐【進階攻略】用于尿標本的防腐劑較多,需區分記憶各種防腐劑的用途。此知識點常以A1和B型題的形式出現。【知識點詳情】尿標本處理:檢驗前的處理,是為了更好地保存尿剛排出時的標本成分的質和量,以保證檢驗結果的可靠性。(一)尿標本保存 尿標本采集后,一般應在2h內及時送檢,最好在30
血流變標本采集和處理建議
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測量較為復雜,它是血液組成及其性質的綜合表述。血流變學的檢測不同于其他檢驗項目,其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為了給臨床醫學和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對標本采集和處理提出以下建議。1、采血前的準備采血前一晚禁食禽畜脂類食物,停服各類藥物,對于腹瀉、應用減肥類藥物的患者,應在
血流變標本采集和處理建議
血液流變學指標的測量較為復雜,它是血液組成及其性質的綜合表述。血流變學的檢測不同于其他檢驗項目,其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為了給臨床醫學和科研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對標本采集和處理提出以下建議。1、采血前的準備采血前一晚禁食禽畜脂類食物,停服各類藥物,對于腹瀉、應用減肥類藥物的患者,應在
ELISA-實驗標本采集、處理和保存
一、ELISA 實驗中血清的采集、處理和保存1、 真空采血針采集 2 ml 新鮮血液,加入無菌試管中2、 采血后室溫靜置 1 小時3、 將采集血液用離心機 4℃,2500rpm 離心 10 min,,將離心好的勻漿留上清,棄下面沉 淀。4、 取上清。 分裝凍存備用, 2-8℃ 下,可放置保存 24-
標本采集和處理對凝血四項檢驗結果的影響
標本采集和處理對凝血四項檢驗結果的影響 多數臨床醫生認為檢驗結果的及時性與可靠性由檢驗科來保證,而實際工作中導致檢驗結果質量誤差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如患者個體的差異、儀器誤差、操作者個體誤差和采樣送檢是否正確等。為了保證檢驗結果的及時性和可靠性,應注意標本檢驗分析前的質量控制。 1、標本采集
標本采集和處理對凝血四項檢驗結果的影響
臨床實驗室及時、可靠的檢驗結果,除了按實驗室嚴格的質量控制外,還與醫護人員正確采集檢驗標本有很大關系,一份送檢標本合格與否,往往是影響檢驗結果的重要環節。多數臨床醫生認為檢驗結果的及時性與可靠性由檢驗科來保證,而實際工作中導致檢驗結果質量誤差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如患者個體的差異、儀器誤差、操作者個體誤
標本采集和處理對凝血四項檢驗結果的影響
臨床實驗室及時、可靠的檢驗結果,除了按實驗室嚴格的質量控制外,還與醫護人員正確采集檢驗標本有很大關系,一份送檢標本合格與否,往往是影響檢驗結果的重要環節。多數臨床醫生認為檢驗結果的及時性與可靠性由檢驗科來保證,而實際工作中導致檢驗結果質量誤差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如患者個體的差異、儀器誤差、操作者個體誤
ELISA實驗標本的采集、處理和保存
ELISA實驗標本的采集、處理和保存?能夠應用ELISA 實驗的樣本種類很多,有血清,血漿,細胞上清,細胞裂解液,尿液,關節滑液,腦脊液,肺泡灌洗液,各種組織的組織勻漿;采集和處理的方式都不相同。下面就列出了BioTNT 收集的給類樣本的采集、處理和保存方式。方法大多出自文獻和試劑盒說明
ELISA實驗標本的采集、處理和保存
ELISA實驗標本的采集、處理和保存 能夠應用ELISA 實驗的樣本種類很多,有血清,血漿,細胞上清,細胞裂解液,尿液,關節滑液,腦脊液,肺泡灌洗液,各種組織的組織勻漿;采集和處理的方式都不相同。下面就列出了BioTNT 收集的給類樣本的采集、處理和保存方式。方法大多出
檢驗標本采集要求之體液標本
隨著檢驗醫學的快速發展和檢驗方法的不斷改進,檢測項目和檢測結果的針對性與可靠性大大加強,從而極大的豐富和滿足了臨床診斷與治療評估對檢驗的需要,同時現代檢驗醫學對檢驗標本的留取與收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尿標本:1.尿常規:核對標簽,留早晨第一次尿液10-50ml,不可將糞便混入尿液,經期不宜留常規標
檢驗科標本如何留取和采集?
一 、尿液標本的留取1.尿常規(RT)、尿沉渣、尿妊娠(hCG)試驗①取清潔干燥一次性尿杯一個(如在家中留取,容器應清潔干燥,不含任何藥物)②留取新鮮中段尿(連續排尿不中斷,此時截取中段排的尿)作為送檢樣品約10~12ml,倒入一次性尿管內。③標本以清晨第一次為宜,清晨第一次尿液為濃縮尿,各種有形成
臨床血液標本采集不合格原因及對策
標本采集是醫務人員的日常工作之一,采集行為直接影響檢驗科收到的標本狀態,進而影響醫生對病情的判斷和疾病診治。血標本采集的正確與否及其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進而影響臨床診斷。一個有價值的檢驗結果需要護理人員、患者、檢驗人員多方面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現就護理人員在采取血標本中常遇到的不合格
血液培養標本采集的那些事
血培養標本采集和運送是血液細菌培養成功的重要環節!但由于標本的采集和運送常有護士或醫生完成,所以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事情,由于不了解問題所在,引發的主要后果是血培養陽性率下降,這也是目前國內血培養陽性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臨床微生物檢驗標本采集應規范化。?? ? 1、最佳采血時間:盡可能在抗菌藥物使用前
血液標本采集中抗凝劑的選擇
血液在循環系統中不斷地流動,與全身各系統的組織器官均有密切的聯系,參與機體的功能活動,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和內外環境的平衡。在病理情況下血液中各成分質和量的改變不僅能反映造血系統的疾患,而且能直接或間接地提示全身或局部組織器官的病變。很多因素會影響到血液標本檢測,如患者的活動情況和精神狀態、藥物、年齡
檢驗標本采集手冊(一)
一、病人準備 1.病人狀態 一般需在安靜狀態下采集標本,因運動能影響許多項目的測定結果。活動的影響可分暫時和持續性兩類。暫時性影響如使血漿脂肪酸含量減少;丙氨酸、乳酸含量增高。持續性影響,如激烈運動后使CK、LDH、ALT、AST和GLU等的測定值升高,有些恢復較慢,如ALT在停止運動1h后測定
檢驗標本采集手冊(二)
二、標本采集 標本采集是直接關系檢驗結果的基本要素,如果標本采集不當,即使最好的儀器設備也難以彌補在采集標本時引入的誤差和錯誤。現將各種標本的采集要點分述如下: (一) 血液標本 采血管分普通管、抗凝管和促凝管三類。常用抗凝劑有草酸鉀、草酸鈉、枸櫞酸鈉、EDTA-K2或EDTA-Na2、肝素、
檢驗標本采集手冊(三)
(二) 尿液標本 根據采集時間可分為清晨空腹尿、隨機尿、計時尿(2h、3h、12h、24h等)、午后尿、餐后尿、癥狀典型時尿等。(1) 晨尿為住院病人留尿的主要方法,早晨起床后收集第一次尿,可用尿常規檢驗。(2) 隨機尿多為門診就診病人的留尿檢驗方法。(3) 餐后尿為收集進餐后2h尿,主要用于
檢驗標本采集手冊(四)
三、標本保存和運送標本保存和運送是檢驗質量保證的重要環節之一。由于采集的標本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可能使檢驗結果受或大或小的誤差,因此必須正確掌握標本保存和運送。(1) 采樣后須立即送檢的常規項目:血氨、血沉、血氣分析、酸性磷酸酶、乳酸以及各種細菌培養,特別是厭氧菌培養。(2) 采樣后0.5h內送檢的常
血培養標本采集和處理的最佳實踐
血培養是診斷菌血癥、重癥感染以及判斷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癥反應的重要工具。規范血培養的操作,避免血標本污染,可以保證報告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LABSIs)的準確性,更重要的是明確真正的病原菌,為臨床診療工作提供重要依據,從而挽救患者的生命。本文根據最新研究進展,從分析前的采血、處理標本及血培養操作過
微生物腦脊液標本的采集和處理
一、檢驗項目?腦脊液的細菌培養、真菌培養、結核菌培養、一般細菌涂片、真菌涂片、結核菌涂片、墨汁染色查新型隱球菌。?二、標本采集?【標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項】?應在抗生素應用前或停藥一周后采集標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應于下次抗生素應用前采集。?【標本送檢指征】?成人:發熱、頭痛、惡心、嘔吐、頸強直和反射增
腦脊液標本采集與處理
留取腦脊液標本于3個無菌試管中,每個試管1~2ml。第一管做病原生物學檢驗;第二管做化學和免疫學檢驗;第三管做理學和細胞學檢驗。標本采集后應立即送檢,并于1h內檢驗完畢。標本放置過久,可造成細胞破壞、葡萄糖等物質分解、細菌溶解等,影響檢驗結果。
腦脊液標本采集及處理
腰椎穿刺成功后立即測定腦脊液壓力,然后留取腦脊液標本于3個無菌試管中,每個試管1~2ml。第一管做病原生物學檢驗,第二管做化學和免疫學檢驗,第三管做理學和細胞學檢驗。標本采集后應立即送檢,并于1h內檢驗完畢。因標本放置過久,可造成細胞破壞、葡萄糖等物質分解、細菌溶解等,影響檢驗結果。腦脊液標本應盡量
臨床化學檢查方法介紹血液及骨髓標本的細菌學檢驗
血液及骨髓標本的細菌學檢驗介紹: 血液及骨髓標本的細菌學檢驗是對血液及骨髓標本進行氧化酶試驗、觸酶試驗和硝酸鹽還原試驗等等進行判斷出標本中所含的細菌類型與種類。血液及骨髓標本的細菌學檢驗正常值: 各種致病性細菌檢驗呈陰性。血液及骨髓標本的細菌學檢驗臨床意義: 對細菌菌落涂片、革蘭染色,觀察細菌
標本的采集與處理原則
采集原則 ①在最適宜的時間收集標本,最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或感染急性期采集。②采集標本要有代表性和針對性,不同情況應區別對待,適宜地采取相應的方法收集標本,如尿液標本疑為厭氧菌感染時,應行恥骨上緣穿刺術取膀胱尿培養。③采集標本必須來自實際感染的部位,嚴格無菌操作盡可能避免外源性污染。④收集標本應當使用
尿液標本的采集與處理
1、目的? ? 有效地指導尿液標本的采集、接收及保存,使標本中的待測成分不受影響,保證檢測結果準確可靠。2、檢驗項目? ?2.1尿液常規檢測:尿常規化學分析(包括pH、比重、蛋白、葡萄糖、潛血、白細胞酯酶、膽紅素、尿膽原、酮體、亞硝酸鹽)、尿沉渣鏡檢、尿有形成分分析。? ?2.2尿液生化檢測:淀粉酶
微生物檢驗標本采集和運送原則
正確的標本采集和及時送檢是保證細菌學檢驗質量的關鍵 !其目的是要捕捉到與感染相關的病原菌并保持其活性,同時盡可能的減少其它與感染無關細菌的干擾。? 采樣時機? 抗生素使用前(停用抗生素3至5天或下次用藥前)采樣? 采樣方法? 采集無菌部位的標本應嚴格無菌操作,非無菌部位盡量減少正常菌群的污
微生物檢驗標本采集和運送原則
采樣時機 抗生素使用前(停用抗生素3至5天或下次用藥前)采樣 采樣方法 采集無菌部位的標本應嚴格無菌操作,非無菌部位盡量減少正常菌群的污染,采樣量足。 采樣容器 專用的無菌,防滲漏,有蓋,無酸、堿、防腐劑及消毒劑污染。 送檢 盡快送檢,一般不超過2小時。 若不能及時送檢可于4-8
血液標本采集及質量控制
一、血液標本的類型血標本分為全血、血漿和血清等。1.全血:保留血液的全部成分,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主要用于臨床血液學檢查,如:血細胞計數、分類和形態學檢查等。2.血漿:全血抗凝之后經離心除去血細胞成分,用于血漿生理性和病理性化學成分的測定。血漿除鈣離子外,含有其他全部凝血因子,特別適合于血栓與止血的
血液培養標本采集的注意事項
? 血培養標本采集和運送是血液細菌培養成功的重要環節!但由于標本的采集和運送常有護士或醫生完成,所以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事情,由于不了解問題所在,引發的主要后果是血培養陽性率下降,這也是目前國內血培養陽性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臨床微生物檢驗標本采集應規范化。? ? 1、最佳采血時間:盡可能在抗菌藥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