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沙門氏菌是引起人畜共患的食源性病原菌,現已發現的近一千種(或菌株),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沙門氏菌對禽類,生豬及其鮮肉制品的感染率最高,蛋類,禽類肉制品和豬肉是人類感染沙門氏菌的主要渠道[1]。據統計在世界各種類細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我國內陸地區也以沙門氏菌為首位[2]。本文對沙門氏菌的生物學特性,國內外污染情況及控制現狀進行了分析,為我國沙門氏菌控制提供理論依據。 1、 沙門氏菌的特性 1.1沙門氏菌的生物學特性 革蘭氏陰性、兩端鈍圓的短桿菌(比大腸桿菌細),(0.7~1.5μm)×(2~5μm)散在,無莢膜和芽孢,除雞白痢沙門氏菌、雞傷寒沙門氏菌外都具有周身鞭毛,能運動,大多數具有菌毛,能吸附于宿主細胞表面或凝集豚鼠紅細胞。需氧或兼性厭氧菌;生長溫度范圍為10~42℃,最適生長溫度為37℃;適宜pH為6.8......閱讀全文
六、嬰幼兒奶粉中水溶性維生素的測定能力驗證項目(93家)編號機構名稱滿意參數 1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維生素B2;維生素B62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維生素B2;維生素B63云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維生素B2;維生素B64內蒙古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
人沙門氏菌病有四類綜合癥:沙門氏菌病;傷寒;非傷寒型沙門氏菌敗血癥和無癥狀帶菌者。沙門氏菌胃腸炎是由除傷寒沙門氏菌外任何一型沙門氏菌而所致,通常表現為輕度,持久性腹瀉。傷寒實際上是由傷寒沙門氏菌所致。未接受過治療的病人致死率可超過10%,而對經過適當醫療的病人其致死率低于1%,幸存者可變成慢性無
人沙門氏菌病有四類綜合癥:沙門氏菌病;傷寒;非傷寒型沙門氏菌敗血癥和無癥狀帶菌者。沙門氏菌胃腸炎是由除傷寒沙門氏菌外任何一型沙門氏菌而所致,通常表現為輕度,持久性腹瀉。傷寒實際上是由傷寒沙門氏菌所致。未接受過治療的病人致死率可超過10%,而對經過適當醫療的病人其致死率低于1%,幸存者可變成慢性無癥狀
0引言自19世紀后期,沙門氏菌首次被鑒定為人類的一種病原以來,檢測方法學都是建立在采取感染病人的糞便或血液作為臨床病料的基礎上。此后的60年間,用于從食品中分離沙門氏菌的方法實質上與那些用于臨床病料的方法是相同的。但由于沙門氏菌在污染食品中含量較低以及食品對檢測的干擾給沙門氏菌的檢測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沙門氏菌病是公共衛生學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其病原沙門氏菌屬腸道細菌科,包括那些引起食物中毒,導致胃腸炎、傷寒和副傷寒的細菌.它們除可感染人外,還可感染很多動物包括哺乳類、鳥、爬行類、魚、兩棲類及昆蟲.人畜感染后可呈無癥狀帶菌狀態,也可表現為有臨床癥狀的致死疾病,它可能加重病態或死亡率,或
一.沙門氏菌檢測的原因和意義據統計我國細菌性食物中毒中70%~80%是由沙門氏菌引起的,人一旦攝入含有大量沙門氏菌(10E5~10E6個/g)的動物性產品,就會引起細菌性感染,進而在毒素作用下發生食物中毒導致胃腸炎、傷寒和副傷寒且沙門氏菌的傳播媒介眾多,肉、蛋以及食品從加工到出售的過程中都十分容易發
在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食源性致病菌引發的疾病已經成為嚴重威脅公眾健康的重要因素[1,2]。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是引發多種類型感染和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由此引發的食物中毒發生頻率很高[3]。沙門氏菌是最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也是食源性致病菌中研究最活躍的細菌[4]
生吃西紅柿等新鮮的時蔬水果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然而,2008年6月在美國中西部和南部30個州,卻有數百人因生食了從超市或是餐館購買的新鮮西紅柿而出現發燒、腹瀉、腹痛等癥狀,其中有幾十人因病情嚴重需住院,甚至有重癥病人死亡 。這就是2008年發生的“西紅柿事件”,不僅使美國人驚恐不已,也引起
一、背景信息 法國衛生部于12月2日發布公告,因疑似沙門氏菌感染,有關部門緊急召回由法國乳品巨頭蘭特黎斯(LACTALIS)集團生產的12批嬰兒配方乳粉(1段),召回范圍包括法國、英國、中國、巴基斯坦、蘇丹等國家和地區,該事件引起社會廣泛熱議。據了解,國家認監委已暫停蘭特黎斯旗下喜麗雅的在華
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 食品工業中,生鮮肉是沙門氏菌侵染的最典型的載體。方便即食產品中的巧克力、嬰兒配方奶粉和生杏仁等也引發過若干起沙門氏菌的爆發。資料顯示每克產品僅需要一個菌落形成單位(1CFU/g)的沙門氏菌就可引發沙門氏菌的感染。高脂肪含量無形中保護沙門氏菌菌體免受消化道酸性環境的影響,潛在提
《Bad Bug Book》Foodborn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nd Natural Toxins Handbook1.主要性質沙門氏菌是一群桿狀、運動型細菌(非運動型的有雞沙門氏菌、雛沙門氏菌),不產孢子的革蘭氏陰性菌。沙門氏菌普遍存在于動物中,特別是家禽和豬
加利福尼亞等10多個州“問題蛋”受沙門氏菌污染 目前已致數百人染病 由于美國10多個州暴發的沙門氏菌疫情牽涉雞蛋污染,一些人在進食被污染的雞蛋后出現腸炎等癥狀,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18日宣布,在加利福尼亞州肆虐的沙門氏菌疫情正向其他州迅速蔓
一、用途 沙門氏菌乳膠凝集檢測試劑用于確證鑒定選擇性平板上分離出的可疑菌落。該試劑盒僅供專業人員使用。 二、原理 乳膠顆粒表面包被與沙門氏菌特異性抗原具有特異性的多價抗血清。與沙門氏菌菌懸液混合后,乳膠顆粒可迅速凝集。HKM?沙門氏菌乳膠凝集試劑盒可檢測99%以上的有動力的
近日,臺灣地區食藥署發布消息,通報越南生蠔產品檢出腸炎弧菌及沙門氏菌。這兩種菌對消費者有什么樣的危害,國內外有何標準要求,怎樣防控風險,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16年第16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解讀。 一、腸炎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門氏菌的致病性應重視 腸炎
近日,臺灣地區食藥署發布消息,通報越南生蠔產品檢出腸炎弧菌及沙門氏菌。這兩種菌對消費者有什么樣的危害,國內外有何標準要求,怎樣防控風險,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16年第16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解讀。 一、腸炎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門氏菌的致病性應重視 腸炎
近日,臺灣地區食藥署發布消息,通報越南生蠔產品檢出腸炎弧菌及沙門氏菌。這兩種菌對消費者有什么樣的危害,國內外有何標準要求,怎樣防控風險,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16年第16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解讀。 一、腸炎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門氏菌的致病性應重視 腸炎
在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占人類食品中特殊地位的乳及乳制品的安全性一直是社會和科學研究關注的焦點。乳制品營養豐富、搭配均衡,是一種經濟實惠的優質蛋白。我國是乳制品消費大國,也是世界第三大乳制品生產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居民家庭鮮奶人均購買量由1996年的4.6kg上升到
哈爾濱醫科大學基因組中心采用比較基因組學方法研究完成 傷寒病致病菌的研究在學術界近百年未有定論。哈爾濱醫科大學基因組中心采用比較基因組學方法進行研究,最終證實傷寒病致病細菌是由不同病原體在分別獲得有關遺傳性狀后,各自發展成致傷寒病的特殊病原體,而非由同一祖先進化而來。有關專家認為,這一結論
沙門氏菌在自然界有廣泛的宿主,少數沙門氏菌對宿主有選擇性,絕大多數對人和動物均適應,可寄居在哺乳類、爬行類、鳥類、昆蟲及人的胃腸道中,種類繁多的家養和野生動物的感染率在1%~20%以上。故各種家禽、家畜在喂養、屠宰、運輸、包裝等加工處理過程中均有污染的機會。如家禽、家畜屠宰時的衛生條件差,腸腔的沙門
Offenbach市的BAV研究所23個月共檢測28000多份食品樣本。他們使用了自動制備樣本的設備,并采用實時定量PCR技術。以至于能更快的完成食品樣本的檢測,也大大減少了出錯率。 圖1.(按照ISO 6579標準)用分子生物學和微生物學分別對沙門氏菌進行檢測方法
據sciencedirect數據庫消息,2013年9月《食品控制雜志》(Food Control)雜志刊登一項波蘭肉類產品中沙門氏菌耐藥性的研究。研究表明,肉類產品中沙門氏菌耐藥性目前已成為一項嚴重的食品安全及公共衛生問題。 研究人員對2008-2012年間波蘭零售肉類產品中分離的10
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我部組織制訂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意見。請于2011年2月16日前按以下方式反饋意見:傳真010-67711813或電子郵箱foodsafetystandards@gmail.com. 附件: 1.《食品安全國家
新華社華盛頓1月18日電 美國麥基食品公司18日宣布,自愿召回兩種可能受沙門氏菌污染的花生醬餅干。 美國近期爆發沙門氏菌疫情,共有474人染病,造成6人死亡,當局懷疑與受污染的花生醬食品有關。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警告消費者,在疫情調查明朗化前,應避免食用含花生醬的食品,以免疫情擴大。
脫水蔬菜是我區重要的出口產品之一 ,其質量直接影響創匯。近幾年來無論是消費者還是檢驗機構對食品的安全衛生問題日趨重視 ,在我國加入WTO后 ,越來越多的外商在外貿合同中嚴格規定了對脫水蔬菜中沙門氏菌進行檢測的條款 ,而現在常用的檢測沙門氏菌的方法是按國家標準GB4 789.4 - 94 (1) 進行
最近,網上流傳了一段小視頻,視頻中提到兩起食物中毒案例,并將中毒原因歸咎于食用了長斑雞蛋,甚至還提到有檢測機構在長斑雞蛋中檢測到了可引發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 為啥光滑的蛋殼表面,會有斑點?當雞蛋長成“麻子臉”,與沙門氏菌有無必然關系?食用長斑蛋,到底對健康有沒有影響?且看專家們如何答疑釋惑。
沙門氏菌是一類相對常見的致病菌,其中的一些種類可能造成人類嘔吐、發燒和腹瀉等癥狀。而且這種菌常常因為不嚴格的衛生條件,而被混進食物中導致人們的食物中毒。以前有研究認為,這類菌的突然大量爆發可能與極端的天氣相關,但是具體情況還需要進一步驗證。 美國馬里蘭州的研究者們分析了過去十年來沙門氏菌的數據
有些感染病原菌的人,會將病菌傳播給其他人,而自己卻沒有癥狀。現在,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知道了其中的原因。 當科學家給感染鼠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一種細菌可引起食物中毒)的小鼠口服抗生素時,極少數小鼠——所謂的“超級傳播者”,幾周來其糞便有大量的沙門
《廠慶吃蛋糕,96人進了醫院》后續 從5月29日開始,鎮海華美線業有限公司96名員工和鄞州飛虹幼兒園的16名小朋友先后出現頭暈、發熱、腹痛、腹瀉癥狀。他們都吃過浙江新美心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綠姿蛋糕。 6月2日,鎮海區官方微博@鎮海發布稱,鎮海區疾控中心在采集的病人糞
沙門氏菌屬是一大群寄生于人類和動物腸道內,生化反應和抗原構造相似的革蘭氏陰性桿菌,有的專對人類致病,有的只對動物致病,也有對人和動物都致病,這些統稱為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目前已經發現1800種以上,按抗原成分可分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型。其中與人類疾病有關的主要有甲組的副傷寒甲桿菌,乙組
當人類進入農耕時代,并與牲畜一起生活時,這些動物進化出了一種更具毒性的沙門氏菌。圖片來源:ANNETTE GüNZEL 豬很可憐,不僅成為食物進人類的肚子,我們還指責它在2012年給人類帶來了“豬流感”(研究顯示,豬流感病毒也是一種冠狀病毒)。此外,豬還是沙門氏菌的宿主,這種細菌可以進入人體并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