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通報了11批次不合格食品,不合格食品涉及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污染、農藥殘留等指標超標。 6批次蔬菜檢出農藥殘留超標 抽檢信息顯示,有6批次蔬菜檢出農藥殘留超標。分別為:永城金博大購物廣場有限公司銷售的1批次芹菜,甲拌磷超標;登封市康家超市有限公司建功分公司銷售的1批次韭菜,鄭州澳贊客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的1批次韭菜,腐霉利超標;鄭州旺貝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的1批次菠菜,毒死蜱超標;固始縣華聯商業有限公司購物廣場銷售的1批次韭菜,腐霉利、毒死蜱超標;禹州市鑫泉購物中心銷售的1批次芹菜,氧樂果超標。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6)中規定,腐霉利在韭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2mg/kg,毒死蜱在菠菜、韭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均為0.1mg/kg,氧樂果在芹菜中的最大殘留限量為0.02mg/kg。少量的農藥殘留不會導致急性中毒,但長期食用......閱讀全文
三鹿“問題奶粉”事件已從一家企業的危機迅速演變成整個中國乳品行業的一場生死劫。食品安全應從源頭抓起,通過有效控制不合格或非法生產的添加劑流入生產或經銷環節,防止食品污染,以達到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目的。 近一個時期,三鹿“問題奶粉”事件已從一家企業的危機迅速演變成整個中國乳品行業的一場生死劫
蘇丹紅、孔雀綠、三聚氰胺……近兩年,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日益關注,這些因為非法添加而出現的化學名詞,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 2008年12月,全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領導小組發出通知,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食藥監局12月5日公布了本年度第二階段19類食品及食品添加劑的監督抽檢信息。抽檢發現,防腐劑、甜味劑等部分食品添加劑超范圍超限量使用問題依然存在,涉及產品主要是肉制品、水產品等。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益派咨詢,對2244人進行的一項
編輯說話 在不久前舉行的衛生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毛群安說,正常使用食品添加劑對公眾健康安全是沒有危害的,之所以每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背后都有添加劑的影子,是因為生產企業非法使用或者過量使用而造成的。公眾科學看待食品添加劑,掌握相關的知識,對盡量避免有毒、有害食品添加劑的侵害大有裨益。 ■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復配食品添加劑通則》(GB26687-2011)的出臺對食品添加劑行業,特別是對復配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來說是一個福音,多年懸而未決的標準不同意問題終于得到解決。有業界人士指出,雖然標準還不夠完善,起碼為復配食品添加劑的發展提供了統一的依據和規范化管理標準,但也存在一些
今年4月7日是第66屆世界衛生日,國家質檢總局在其官網上發布了《2014年全國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狀況》(以下簡稱白皮書),通報了2014年我國進口食品安全狀況。2014年,我國共退運或銷毀3503批不合格進口食品,共計2.4萬噸,歐盟位居來源地之首;不合格進口食品中,糕點餅干類批次最多。 歐盟位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 朱毅 使用非法添加劑,臭名昭著的三聚氰氨,還有這個蘇丹紅都是屬于這一類,它不是添加劑,也就不是我們國家的食品添加劑標準里面的這個添加劑,這個食品添加劑標準2760,這個GB2760,如果不在這個范圍之內的,那么就叫做非法添加劑。 導致食品添加劑信任危機
7月31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2015年上半年中國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白皮書。2015年上半年我國進口食品呈現進口來源范圍廣泛、進口種類十分齊全、進口口岸相對集中、安全狀況穩定等特點,其中食品添加劑不合格、微生物污染、品質不合格、標簽不合格、證書不合格等成為進口食品不合格主要原因。 全國出入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君石 我國對食品添加劑的限量制定標準是非常謹慎的。在這一標準下使用,不會引起安全問題。中國農業大學 何計國 現在食品真正出問題,往往是出在非法添加物,即不在名錄的非食品添加劑,比如蘇丹紅、吊白塊、三聚氰胺。中國疾控中心專家 霍軍生
7月30日,質檢總局通過官網發布了《2015年上半年中國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白皮書)》。白皮書指出,多年來,我國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總體情況一直保持穩定,沒有發生過重大進口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今年上半年,質檢總局進一步加大對進口食品的檢驗檢疫力度,幾乎所有種類的進口食品均有檢出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
7月30日,質檢總局通過發布了《2015年上半年中國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白皮書)》。白皮書指出,多年來,我國進口食品質量安全總體情況一直保持穩定,沒有發生過重大進口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今年上半年,質檢總局進一步加大對進口食品的檢驗檢疫力度,幾乎所有種類的進口食品均有檢出不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食品222.3億美元,10年間增長4.2倍,年均增長率達17.6%。7月30日,記者從國家質檢總局獲悉,上半年我國沒有發生重大進口食品問題,從57個國家或地區的進口食品中退運或銷毀不合格進口食品1225批、4960噸、1452萬美元,同比分別減少12.3%、31.8%和增長6
正規加工食品也要防食品添加劑的疊加危害 色素粉末加些水,就能“變”出誘人的飲料。在食品添加劑方面,濫用和添加非法化學物質問題最嚴重。創意圖片/記者 王遠征 你吃過這些食品添加劑嗎? “無與倫比的松脆”、“絲一般順滑”、“松軟有彈性”,誘人的廣告語將
食品質量的優劣關系到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而食品在進入市場前要進行一個最重要的環節,那就是食品檢驗。在檢驗食品過程中,食品檢測的準確率是非常重要的節點。現階段食品添加劑的嚴重超標,以及濫用食品添加劑等現狀是嚴重影響社會安全的根源。群眾對食品添加劑的認識及辨偵手段的缺失也是另一個重要弊端。《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食品添加劑行業持續發展。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種類分為23大類、2300多種(其中食用香料1800多種,食品添加劑400多種,食品加工助劑100多種),直接產值超過3000億,已經成為食品工業重要的行業之一。 目前,我國的食品添加劑行業以及與它密切相關的食品行業不規范、甚至違
“好濃的香味啊。”9月15日下午,本報辦公室里香氣四溢,大家紛紛尋找香氣的來源,有人說是燒鹵,有人說是烤鴨,還有的人說是豬肚雞。其實,這是記者做的一個實驗,僅用一碗普通的白開水,滴上幾滴特殊的液體,那碗水頓時就成了油花可見、濃香四溢的“肉湯”。雖然記者很快將這碗“湯水”倒掉
4月25日,河南省食藥監局公布第16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對糧食加工品、肉制品 、酒類 、豆制品 、方便食品 、食用農產品、糕點等18大類1393批次樣品進行抽檢,發現了48批次不合格食品。其中,雞蛋、河蝦、鯽魚、鯰魚等多批食用農產品檢出違禁物質。 食用農產品占半數 涉農獸藥殘留超標、檢
《食品安全法》實施3年,“分段管理”已呈現四大弊端 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君石:食品安全多套 標準“打架”給監管“帶來很大麻煩”,分段管理導致資源浪費、重復監督等問題 看到白菜想到甲醛、吃蝦想到明膠、吃著鴨血狐疑是豬血……中國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如同對中國股市的態
食品工業是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家經濟發展的水平。食品添加劑是構成食品工業的重要因素,它延長了食品的保藏時間,可以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狀,保持或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增加食品的品種和方便性,增加食品的品種和方便性,可以說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 2010
“五年來,將204家違法違規的境內外食品生產企業列入不良記錄名單;對檢出禁用獸藥萊克多巴胺的15家美國豬肉企業采取了暫停進口措施;對檢出傳染性鮭魚貧血癥(ISA)病毒的挪威三個地區的部分三文魚產品采取暫停進口措施……” 6月29日,質檢總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林偉表示,
14日,濟南市食藥監局發布了《2013年度濟南市生產加工環節食品安全白皮書》。白皮書指出,目前濟南市生產加工環節食品安全仍然存在標簽不合格、食品中微生物指標不合格、食品添加劑超標三大問題。 2013年全市地產食品質量抽查 抽查范圍:全市525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產品種類:糕點類、飲料類
食品伙伴網 二氧化硫、鋁的殘留量、甜味劑等食品添加劑不合格以及檢出抗生素,近日,黑龍江省食藥監局通報6批次食品被下架召回,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要謹慎選擇。 黑龍江省食藥監局組織抽檢茶葉及相關制品、餅干、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蛋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豆制品、蜂產品、糕點、罐頭、酒類、冷凍飲品、肉制品
今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14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舉辦。會議公布了由中國經濟網食品安全輿情研究所選送的12個國內最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安全熱點問題,并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龐國芳、孫寶國等權威專家一一進行解讀。 為了能夠較真實地反應社會對中國食
7月30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本次共抽檢餐飲環節食品2590批次,涉及餐飲環節經營主體1506家次,共檢測食品指標11904項次,其中檢出不合格樣品13批次。 據悉,涉及不合格食品類別有餐飲食品1批次,淀粉及淀粉制品1批次,酒類1批次,糧食加工品1批次,食用農產
在消費者熱衷于網購進口食品的當下,進口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凸顯:產品渠道來源不明、沒有合格的中文標簽、缺乏必要的安全衛生檢疫等。這些在線下渠道被嚴禁銷售的不合格產品卻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堂而皇之入境,不過這種亂象將得到遏制。就在上個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網購保稅模式跨境電子商務進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細則》
在消費者熱衷于網購進口食品的當下,進口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凸顯:產品渠道來源不明、沒有合格的中文標簽、缺乏必要的安全衛生檢疫等。這些在線下渠道被嚴禁銷售的不合格產品卻通過跨境電商平臺堂而皇之入境,不過這種亂象將得到遏制。就在上個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網購保稅模式跨境電子商務進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細則
吹彈可破的蝦仁、鮮嫩多汁的牛肉、“上乘食材熬制”的高湯……當你大快朵頤之時,能想到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不少是靠各類添加劑“調”出來的嗎? “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走訪發現,五花八門的添加劑成為眾多餐館調味攬客的利器。不少美食的背后都存在濫用添加劑和非法添加等問題,有損消費者健康。還有一些不法分子
6月19日、7月3日和7月9日,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連續公布了三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從檢出的不合格食品項目上看,食品添加劑使用和食品污染問題比較突出。 第一期公布95批次,涉及糧食及糧食制品、酒類、肉及肉制品、餐飲食品、水產品5大類,其中:27批次餐飲食品中有2個批次不合格,分別為晉
6月27日,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抽檢淀粉及淀粉制品、罐頭、水果制品、餐飲食品、豆制品共5類食品516批次,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504批次,不合格樣品12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食品添加劑、微生物污染等指標。 據悉,不合格食品類別涉及淀粉及淀粉制品不合格樣品7批次,
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指出,這次專項整治中,肉制品、乳制品、釀造食品和蛋白含量高的食品等應是檢查的重點;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則是整治的重點對象。中國目前約有50萬家食品生產企業,其中成規模的企業僅15萬家左右,大多數是10人以下的小企業、小作坊。小企業的分散性、流動性、隱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