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RNA甲基化調控斑馬魚母源mRNA穩定性機制
斑馬魚母源-合子轉換 (maternal-to-zygotic transition, MZT)過程伴隨著母源RNA和蛋白質的降解以及合子基因組的激活(maternal-to-zygotic transition, ZGA)。已有研究表明多種關鍵因素通過母源和合子途徑促進母源mRNA降解,其中包括合子轉錄的microRNA miR-430,次優密碼子的使用,N6-甲基腺苷(m6A),尿苷化等,但母源mRNA的穩定性維持機制尚不清楚。5-甲基胞嘧啶(m5C)是一種廣泛的mRNA修飾,科學家建立了RNA m5C測序技術,揭示了m5C修飾在mRNA的分布圖譜規律及其通過細胞核內結合蛋白ALYREF調控mRNA出核作用機制(Yang et al. Cell Research 2017)。 近期,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楊運桂研究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峰研究組和復旦大學麻錦彪研究組合作發現,m5C通過新結合蛋白Ybx1調控母源......閱讀全文
斑馬魚嗅覺作用主要是左鼻子
斑馬魚嗅覺作用主要是左鼻子 如同人有“左撇子”一樣,魚也有類似“左撇子”的鼻子。 日前,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學與國立遺傳學研究所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斑馬魚發揮嗅覺作用的主要是左鼻子。相關研究論文在線刊登在了近期出版的《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雜志上。
除了小鼠,斑馬魚也被盯上了-|-PNAS
植有人類腫瘤細胞(紅色)的斑馬魚胚胎,這一模型有望幫助醫生快速篩選癌癥患者最佳的治療方案(圖片來源:Rita Fior團隊) 最新一期《PNAS》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Single-cell functional and chemosensitive profiling of combinato
敲降斑馬魚基因的方法學比較
一、基因敲降的前期準備工作相同 1.1 生物信息學分析目標基因在斑馬魚早期胚胎發送過程中是否有表達。 1.2 收集斑馬魚早期發育胚胎(通常為48 hpf前的胚胎),提取總RNA,然后進行體外轉錄(RT)。 1.3 設計檢測目標基因表達的PCR引物,以1.2獲得的cDNA為模板,
敲降斑馬魚基因的方法學比較
一、基因敲降的前期準備工作相同 1.1 生物信息學分析目標基因在斑馬魚早期胚胎發送過程中是否有表達。 1.2 收集斑馬魚早期發育胚胎(通常為48 hpf前的胚胎),提取總RNA,然后進行體外轉錄(RT)。 1.3 設計檢測目標基因表達的PCR引物,以1.2獲得的cDNA為模板,
斑馬魚基因敲除是怎么做的
一、基因敲除的設計方案 1.1 基因的基本信息 確認斑馬魚基因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稱ID號等,一般會在NCBI等查詢。 1.2 分析基因結構、氨基酸序列等做生物學信息的分析 1.3分析蛋白質的保守結構功能域 通過綜合考慮,設計最佳的KO靶點。 1.4
-Nat-Commun:斑馬魚可用于癲癇藥物篩選
化學藥物Clemizole在“Dravet綜合癥”的一個斑馬魚模型中能有效防止癲癇類發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的這一發現確認了一個新方法,后者有可能被用來識別癲癇病的另類療法。 “Dravet綜合癥”是一種從嬰兒時期開始的嚴重癲癇,以嚴重的、自發的和復發的
寄生蟲感染或破壞斑馬魚實驗
研究人員表示,一種感染實驗室斑馬魚的常見寄生蟲可能令多年的行為實驗結果產生混淆。不過,批評者認為,這個案例仍有待證實。 和小鼠一樣,斑馬魚被用在全球的實驗室中,以研究從藥物療效到諸如精神分裂癥和自閉癥等遺傳性疾病和障礙的所有事情。由于斑馬魚和人類都具有高度社會性,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和嚙齒類動物
斑馬魚胚胎細胞的培養——細胞系
實驗材料鏈酶蛋白酶E用D-PBSA配制1%胰蛋白酶和1mmol L EDTAZEM-2細胞(或等同物)試劑、試劑盒LDF基礎培養液LDF原代培養液LDF維持培養液D培養液Holtfreter緩沖液實驗步驟鱒魚胚胎提取物:(a)收集胚胎(受精后 28 天的 Shasta Rainbow 或其他鱒魚種系
斑馬魚基因敲除是怎么做的
一、基因敲除的設計方案 1.1 基因的基本信息 確認斑馬魚基因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稱ID號等,一般會在NCBI等查詢。 1.2 分析基因結構、氨基酸序列等做生物學信息的分析 1.3分析蛋白質的保守結構功能域 通過綜合考慮,設計最佳的KO靶點。 1.4
敲降斑馬魚基因的方法學比較
一、基因敲降的前期準備工作相同1.1 生物信息學分析目標基因在斑馬魚早期胚胎發送過程中是否有表達。1.2 收集斑馬魚早期發育胚胎(通常為48 hpf前的胚胎),提取總RNA,然后進行體外轉錄(RT)。1.3 設計檢測目標基因表達的PCR引物,以1.2獲得的cDNA為模板,進行PCR擴增,確認目標基因
斑馬魚的胚胎原位雜交試驗實錄
收集斑馬魚的胚胎,在Holfretor水中培養,到達所需要的發育時期時,用蛋白酶去除卵膜,用4%多聚甲醛固定,在4℃保存,二十四小時后用50%甲醇2%多聚甲醛溶液洗,然后換成甲醇,在-20C 保存,待用(兩天和兩天以上的胚胎需要用雙氧水處理,去除色素。或者使用苯锍脲稀溶液培養,可阻斷色素的形成)原位
斑馬魚胚胎細胞的培養——原代培養
實驗方法原理收集胚胎,除去絨毛膜,用胰蛋白酶分散胚胎細胞,然后在胚胎成纖維細胞飼養層上培養從斑馬魚囊胚和原腸期胚獲得的原代細胞。實驗材料鏈酶蛋白酶E用D-PBSA配制1%胰蛋白酶和1mmol L EDTA胚胎成纖維細胞飼養層人重組白血病抑制因子試劑、試劑盒LDF基礎培養液LDF原代培養液LDF維持培
斑馬魚基因敲除是怎么做的?
一、基因敲除的設計方案1.1 基因的基本信息確認斑馬魚基因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稱ID號等,一般會在NCBI等查詢。?1.2?分析基因結構、氨基酸序列等做生物學信息的分析?1.3分析蛋白質的保守結構功能域通過綜合考慮,設計最佳的KO靶點。?1.4 分析并設計CRISPR,分析其效率及脫靶的情況一般使用C
Nature:系統解析斑馬魚參考基因組
斑馬魚(Zebrafish)是研究發育生物學的新興模式動物。斑馬魚由于具有飼育容易、胚胎透明、體外受精、突變種多、遺傳學工具成熟等諸多優點,近年來已成為研究脊椎動物發育與人類遺傳疾病的新興模式動物。 近日,英國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
母源免疫力的定義
中文名稱母源免疫力英文名稱maternal immunity定 義新生兒從母體被動獲得的體液免疫力。應用學科免疫學(一級學科),免疫病理、臨床免疫(二級學科),生殖免疫(三級學科)
胚胎發育之謎?劉江揭開面紗
DNA甲基化是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以高等動物為例,個體從受精卵發育成成體的過程中,DNA甲基化圖譜都是動態變化的,會調控不同的細胞往不同的方向分化。因此,建立DNA甲基化圖譜對理解生殖細胞形成和胚胎發育至關重要。劉江(中)團隊合影 在基金委“細胞編程和重編程的表觀遺傳機制”重大研究計劃中,
新型細胞器遷移體的產生機制及生理功能研究取得新進展
遷移體是一種新發現的膜性細胞器,目前對其形態、發生機制、生理功能等研究都處在初期階段。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重點專項的支持下,清華大學俞立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遷移體的產生機制、生物學功能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進展。 為了揭示遷移體的產生機制,俞立教授課題組與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課
兩篇Cell文章發現精子的作用遠不止DNA遺傳
一般認為胚胎早期發育過程中,精子僅僅提供DNA遺傳信息,其它方面主要由卵細胞決定,然而最新一期(5月10日)Cell雜志上接連公布了兩項研究成果,指出精子的表觀遺傳學信息也會影響子代胚胎發育,這顛覆了傳統上認為早期胚胎發育主要是由卵子決定的觀念,也對于發育生物學和癌癥生物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際首例-他們用光指揮斑馬魚的白細胞
未來,如果你生病了,除了吃藥外,還有更多簡單高效的治療方式可選擇,比如用光照一照身體就能遠程遙控白細胞,從而主動調動身體的免疫能力。這并非科幻。我國科學家已實現了在活體上用光將白細胞變成“醫學微機器人”,可自主控制白細胞的激活和運動,這在國際上是第一例。7月13日,暨南大學李寶軍教授和鄭先創教授研究
淋巴管幫助斑馬魚“培育”早期腦細胞
在大腦發育的胚胎階段,一些神經元和突觸可以正常形成并連接,但另一些不能,導致一些部分和部分被丟棄。這會留下死亡或垂死的細胞,這就需要中樞神經系統雇傭一種清理人員。小膠質細胞接受了這個挑戰,“攝取”廢物,因此對大腦發育至關重要。然而,科學家們對它們是如何在大腦中繁殖的還缺乏充分的了解。美國圣母大學生物
國際首例-他們用光指揮斑馬魚的白細胞
未來,如果你生病了,除了吃藥外,還有更多簡單高效的治療方式可選擇,比如用光照一照身體就能遠程遙控白細胞,從而主動調動身體的免疫能力。這并非科幻。我國科學家已實現了在活體上用光將白細胞變成“醫學微機器人”,可自主控制白細胞的激活和運動,這在國際上是第一例。7月13日,暨南大學李寶軍教授和鄭先創教授
《自然》:發現斑馬魚造血干細胞生成機理
為醫學界研究白血病療法提供了新思路? 法國科學家日前通過對斑馬魚胚胎進行即時監控,發現了其造血干細胞的生成機理。這一成果為醫學界研究白血病療法提供了新思路。? 該研究由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和巴斯德研究所共同完成。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采用即時成像技術對斑馬魚的胚胎進行了觀察
《干細胞》:斑馬魚細胞可修復人視網膜
在最新一期的《干細胞》(Stem Cells)雜志上,來自英國的研究人員發現,斑馬魚眼睛中的一類叫做Muller膠質細胞的特殊細胞對對視網膜的再生至關重要,該細胞還有助于視力的恢復。研究人員預言,這種Muller膠質細胞可能用于恢復人類受損視網膜。 已經知道,視網膜損傷是造成失明的主要原因,引起視
斑馬魚:一條游上“試藥路”的小魚
藍色的世界、嗡嗡作響的機器、不時出現的人影……湖藍色的塑料魚缸里,七八條小魚在水中自由游弋,不時停下來盯著外面的世界。看見人影走近,有的小魚開始在魚缸里打轉,有的則依舊悠然地游來游去。 這些體長不過5厘米、帶有墨藍色斑紋的斑馬魚并不知道,它們從一出生就已同那些野外的同類們分道揚鑣,成為人類醫藥
諾獎得主Science解開斑馬魚條紋的秘密
斑馬魚,一種小的淡水魚,得名于一種醒目的藍黃色相間條紋圖案。在幼魚皮膚生長過程中,有三種主要的色素細胞類型——黑色細胞、反光銀色細胞和黃色細胞出現,它們多層鑲嵌,構成特征性的顏色圖案。 眾所周知,所有這三種細胞類型必須相互作用才能形成適當的條紋,但是,形成成魚條紋的色素細胞的胚胎起源,直到現在
從斑馬魚身上竟然獲得治療帕金森的方法
與哺乳動物相比,成年斑馬魚會使大腦中的神經元再生,但這種能力的程度和變異性尚不清楚。來自Edinburgh大學腦神經科學研究中心的Thomas Becker及其研究團隊探尋了各種多巴胺能神經元群體的喪失是否足以觸發神經元的功能性再生。 他們的研究結果為未來治療具有運動異常、震顫等癥狀的神經系統
水生所——跨亞科魚類基因編輯配子“借腹生殖”研究獲進展
精原干細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成體雄性性腺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潛能的一類生殖干細胞。利用精原干細胞移植(Spermatogoni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SCT)技術,有可能實現跨個體甚至是跨物種的“借腹生殖”,也
遺傳發育所在G蛋白提高水稻氮利用率的研究中取得進展
哺乳動物受精后由一個受精卵發育成一個完整的個體,DNA甲基化則是指導受精卵發育成早期胚胎、進而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最重要表觀遺傳調控方式之一。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劉江團隊2013年揭示模式生物斑馬魚繼承父代精子的甲基化圖譜,但哺乳動物子代如何繼承表觀遺傳信息仍知之甚少。劉江團隊與南京大學黃行許
一個抑癌基因可抑制斑馬魚再生
總有一天,再生醫學會讓醫生能夠矯正先天性畸形,再生受損的手指,甚至修補一顆受損的心臟。但是要做到這一點,他們將必須對付身體的抗癌安全系統。現在,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人類基因,可能是這種權衡的一個關鍵介質,阻斷腫瘤和健康的再生。延伸閱讀:斑馬魚神經元助力人類出生
斑馬魚模型有助研發關節炎新療法
你相信么,魚也會患上關節炎!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地球上早期出現的硬骨魚很容易患上關節炎。研究人員表示,對魚類關節炎患病機制的研究,或許會加速人類關節炎預防和治療手段的研究進程。 長有四肢的骨脊椎動物,如人類,都是從肉鰭類魚進化而來。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為更適應生存環境,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