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植物所發布全國尺度物種分布數據
生物多樣性是自然界的寶貴財富并對人類福祉具有重要作用。在過去幾百年,伴隨著人口快速增長、技術進步和資源消耗,人類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不斷增強,不僅改變了局域的生物多樣性水平,也影響了物種的大尺度分布。一方面,很多物種的分布區收縮了,甚至面臨著滅絕風險。另外一方面,不少物種的分布區卻擴張了。闡明不同物種對人類活動的響應規律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物種分布區大小是物種的重要特征,狹域種往往有特異性的環境需求,對棲息地的改變可能會更加敏感。在高強度的人類活動下,狹域種的分布區很可能收縮,而廣布種的分布區有可能擴張。由于缺乏廣泛的物種分布歷史動態變化數據,很少有研究同時對很多物種評估人類活動對物種大尺度分布的影響。物種分布對人類活動的響應是否受物種分布區大小影響仍不清楚。 中國是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但長期存在較強的人類活動壓力,對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形成巨大挑戰。然而,中國的人類活動強度在空間上差異很大,絕大部分......閱讀全文
昆明植物所合作提出關于物種穩定分布邊界形成的新假說
物種沿其分布區從中心到邊緣的適應性過程是否可形成穩定的物種分布邊界作為進化生態學研究的一個基礎問題,吸引著研究者的目光。目前的研究主要從局域適應性和集合種群(metapopulation)動態兩個方面對于這一問題給予解答。例如:Kirkpatrick和Barton (1
中科院植物所發布全國尺度物種分布數據
生物多樣性是自然界的寶貴財富并對人類福祉具有重要作用。在過去幾百年,伴隨著人口快速增長、技術進步和資源消耗,人類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不斷增強,不僅改變了局域的生物多樣性水平,也影響了物種的大尺度分布。一方面,很多物種的分布區收縮了,甚至面臨著滅絕風險。另外一方面,不少物種的分布區卻擴張了。闡明
昆明植物所破譯稻屬植物5個物種全基因組
亞洲栽培稻(一般稱為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是中國第一大糧食作物,養活了80%以上的中國人口。在水稻與其它約23個物種共同組成的稻屬植物中,它和7個稻種(普通野生稻、尼瓦拉野生稻、非洲栽培稻、短舌野生稻、展穎野生稻、長雄蕊野生稻和南方野生稻)都是AA基因組類型,這些水稻近緣物種間斷分
動物所等在物種分布緯度梯度格局形成原因研究中獲進展
地球上的物種沒有哪個可以適應所有的環境條件。物種所能適應的特定范圍的環境條件,通常被稱為基礎生態位(fundamental niche)或生態位寬度(niche breadth)。科學界通常認為,生態位寬度會隨緯度發生變化。相對于溫帶物種來說,熱帶物種的環境適應能力弱,對環境抗逆性差。這一假設可
昆明植物所揭示竹類植物生活史轉變和物種多樣化遺傳機制
多倍化或稱基因組加倍是植物演化史上的永恒主題,廣泛發生于被子植物(有花植物)的各個演化階段,特別是在與重要地史和氣候事件相關的演化節點上,并伴隨著整個被子植物和諸多大科大屬的興起。然而,在亞基因組水平上,關于多倍化如何促進植物適應性演化以及物種多樣性形成的認識仍然不足。現有研究集中在新近(五百萬年內
昆明植物所禾本科BEP分支及近緣物種比較研究取得進展
BEP分支——即竹亞科 (Bambusoideae)、稻亞科 (Ehrhartoideae) 和早熟禾亞科 (Pooideae),是禾本科 (Poaceae) 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最近十幾年以來,研究人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BEP分支的系統發育關系仍然存在爭議。值得欣喜的是,近兩年來,研
植物固醇的來源分布
據測定,所有植物性食物中都含有植物固醇,但含量較高的是植物油類、豆類、堅果類等,雖說谷類、水果、蔬菜中植物固醇含量相對較低,但由于日常食用量較大,也為人類提供了不少植物固醇。 谷類谷類谷類在谷類食物中,面粉中植物固醇的含量遠高于大米,每100克小麥面粉中植物固醇含量平均為59毫克。加工越精細,植物固
新疆生地所揭示典型線性沙丘草本植物分布格局及成因
沙丘是世界各種氣候條件下存在的現代沙漠的主要形態,其中線性沙丘類型分布最為廣泛。根據植被蓋度和沙丘表面穩定性情況,沙丘可分為固定、半固定及流動沙丘3種類型。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前身多為流動沙丘,隨著植物種類和覆蓋度的增加,其表面穩定性逐漸增加,發育成為固定沙丘。因此,荒漠植被(尤其是草本植物)的存在
植物所揭示個體差異和景觀異質性對物種共存的影響
物種共存和生物多樣性維持機制是生態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當代物種共存理論將物種共存的機制歸結為形成生態位差異的穩定化機制(Stabilizing)和減少平均適合度差異的均等化機制(Equalizing)。已有研究證實了個體差異和生境異質性在決定物種間競爭結果方面的重要性,空間競爭理論的最新進展認
廣東河源發現植物新物種
從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獲悉,保護區科研人員發現一堇菜科植物新物種,命名為河源堇菜。該學術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北歐植物學雜志》發表。 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高級工程師葉欽良是河源堇菜發現人之一。據他介紹,2021年2月,保護區科研團隊和中山大學科研團隊在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
關于類囊體的植物種類介紹
1、基粒類囊體 許多類囊體像圓盤一樣疊在一起,稱為葉綠體基粒,組成基粒的類囊體,叫做基粒類囊體,構成內膜系統的基粒片層(grana lamella)。基粒直徑約0.25~0.8μm,由10~100個類囊體組成。每個葉綠體中約有40~60個基粒。 2、基質類囊體 貫穿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基粒之間
瀕危植物平當樹花開研究所-這一珍稀瀕危物種得到保護
9月中旬,一株不起眼的小喬木在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園開出了嬌俏的白色花束。這株喬木的身份和來源可不簡單——它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中國高等植物紅色名錄評估為“瀕危(EN)”的平當樹。 平當樹是我國特有種,屬錦葵科平當樹屬的落葉小喬木,文獻記載產于四川和云南,長期以來不為人所知,顯得非常
植物氣孔的分布與位置
氣孔,除了根部以外,在植物體所有的氣生部分都有分布,尤以葉上為多。氣孔的數量、排列和位置,隨植物種類和生活環境而不同。即使是同一葉的不同位置都有很大差別。保衛細胞的水平位置變化也很大,有的凸出葉表面,有的凹入表面。 氣孔在表皮上的分布,不同種的植物各有自己的規律。如天竺葵葉上的氣孔是散生的;夾
植物新物種命名試用網絡版
最近,來自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Sandra Knapp突破傳統,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公布了其新發現的四種茄屬植物。在生物分類學界內,這一將植物新物種命名的論文發表在純電子版期刊的嘗試尚屬首次。此舉為將來植物新物種的分類命名進入網絡時代做了有益的嘗試。 根據
新物種!福建首次發現植物“修大戟”
4月,福建省建甌市林業局科研人員在位于鷲峰山脈的建甌市水源鄉橫路村開展林木種質資源普查過程中,發現了大戟科大戟屬植物新物種,并將其命名為“修大戟”。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權威期刊《Systematic Botany》上發表。
植物種內他感作用的定義
中文名稱植物種內他感作用英文名稱allelopathy among same plants定 義一種植物釋放的化學物質,對同種植物個體的生長有抑制或毒害作用。應用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化學生態學(二級學科)
植物種間他感作用的定義
中文名稱植物種間他感作用英文名稱allelopathy among different plants定 義一種植物釋放的化學物質,對異種植物個體有抑制或促生作用。應用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化學生態學(二級學科)
植物種子大小研究綜述發表
植物種子大小是重要的產量性狀,種子大小的調控也是重要的發育生物學問題。因此,解析種子大小調控的分子機制,可以為作物的高產育種提供理論基礎和基因資源。近年來植物種子大小的調控機制研究進展迅速,目前已成為植物領域研究的熱點和前沿。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云海研究組長期致力于植物種子大小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凍土區微生物多樣性分布格局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楊元合研究組以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為研究對象,通過大尺度取樣并結合高通量測序手段,揭示了青藏高原凍土區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分布格局及其調控因素。相關結果近期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分子生態學》上。 研究人員通過對微生物多樣性在空間上的變化——微生物β多樣性的研究
昆明植物所羊肚菌物種多樣性與起源演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羊肚菌是珍稀名貴的食用和藥用真菌,在國內外市場備受青睞,干品價格高達2000元/kg。由于該屬物種形態特征高度可塑,僅靠傳統的形態學特征基本無法辨別物種。過去我國報道的新分類單元僅5個,且種間區別不易界定。該屬個別種有望實現商業化栽培,但尚無可靠的物種識別標準或物種DNA條形碼,也無準確的科學名
東北地理所揭示野生植物種子儲藏物質與種子萌發的關系
種子萌發是植物生活史的起始和關鍵階段,受多種環境因素影響,同時環境因素也通過調控母體轉移到種子中的儲藏物質種類和量間接影響種子萌發。以往有關貯藏物質如淀粉、蛋白質或脂肪含量及種子活力與萌發關系的研究主要見于作物種子,在野生種中鮮有報道。不同物種種子貯藏物類型、比例及作用不同,分析主要儲藏物質含量
短日照植物的分布和特點
植物開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長度,這種特性與其原產地在生長季節里自然日照的長度有密切的關系,也是植物在系統發育過程中對于所處的生態環境長期適應的結果。短日照植物起源于低緯度地區(夏半年晝夜相差不大,但白晝比高緯度地區短),長日照植物則起源于高緯度地區(夏半年晝長夜短)。在臨近赤道的地帶,長日照植物一般不能
植物中蔗糖酶的分布介紹
根據植物中蔗糖酶所處亞細胞位置,蔗糖酶可分為液胞型蔗糖酶、細胞質型蔗糖酶和細胞壁型蔗糖酶。前兩者又統稱為胞內蔗糖酶,細胞壁型蔗糖酶又被稱為胞外蔗糖酶。不同的蔗糖酶進行反應所需的最適pH 值也有所不同,由此蔗糖酶又可分為酸性蔗糖酶和中性/堿性蔗糖酶。液胞型蔗糖酶和細胞壁型蔗糖酶在pH4 .5 至5 .
物種分布緯度梯度格局形成原因研究中獲進展
地球上的物種沒有哪個可以適應所有的環境條件。物種所能適應的特定范圍的環境條件,通常被稱為基礎生態位(fundamental niche)或生態位寬度(niche breadth)。科學界通常認為,生態位寬度會隨緯度發生變化。相對于溫帶物種來說,熱帶物種的環境適應能力弱,對環境抗逆性差。這一假設可
我國啟動本土植物物種全覆蓋保護計劃
由中科院發起、國家林業局和住建部共同倡議的中國植物園聯盟6月6日在京成立。聯盟發起了一項“本土物種全覆蓋保護計劃”,旨在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實現對我國本土植物全覆蓋的收集和安全保存。 中國植物園聯盟理事長、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主任陳進介紹,我國目前有200多家植物園,但現僅保存
三萬年前植物種子成功復活
俄羅斯科學家復活三萬年前種子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21日報道,近日,俄羅斯科學家令一枚封凍了三萬年的種子復活,讓它長成為一株小樹苗。這是到目前為止復活的最古老種子。 據報道,俄羅斯考古學家在西伯利亞科雷馬河的永凍層發現了這枚種子,它已經冰凍了三萬年。俄細胞生物物理研究院的團隊用這枚種子
煙臺進口植物種苗指定口岸首次啟用
日前,來自韓國的兩批、共8400株大花蕙蘭試管苗經煙臺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合格后順利入境,這是山東煙臺口岸被國家質檢總局確定為進口植物種苗指定口岸后首次進口植物種苗,標志著煙臺進口植物種苗指定口岸成功啟用。為確保完成好首次進口植物種苗檢驗檢疫工作,煙臺檢驗檢疫局周密組織科學施檢,做到既
德國育種者推出“開源”植物種子
人們已經有了開源的軟件、制藥研究和啤酒。如今,開源的種子也出現了。來自德國哥廷根大學和多藤菲爾德霍夫農業學校的育種者在開源許可證下發布了西紅柿和小麥品種。雖然他們的舉措緊隨印度和美國推出的共享植物材料的類似計劃而來,但這是首次為處于開源狀態的植物品種的未來后代提供法律保護。 開源許可證背后的想
植物新物種被發現-靠“吃”真菌維生
目前,科學家在日本屋久島低地月桂森林發現一種奇特的寄生植物,它們并不采用光合作用,而是像寄生蟲一樣從真菌獲得營養物質。 據騰訊的報道稱,這一新物種植物通常情況下真菌從周圍環境中獲取營養物質,該植物采取寄生方式,再從真菌獲得營養。這項令人驚奇的發現將使研究人員能夠再次評估屋久島低地月桂森林的生態
我國珍稀瀕危物種菲氏葉猴種群刷新最北分布
近日,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福貢管護分局的工作人員在整理回收的紅外相機數據時,驚喜地發現有成群的珍稀瀕危物種菲氏葉猴的活動影像,這是菲氏葉猴在高黎貢山福貢段的首次亮相,同時也刷新了我國菲氏葉猴種群的緯度最北分布。 “菲氏葉猴種群在高黎貢山中段被發現是高黎貢山生物多樣性調查與監測的又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