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惡性病變針吸細胞:包括佩吉特(Paget)病及乳腺癌,且大多數為乳腺癌。乳腺癌又分單純癌、乳腺髓樣癌、腺粘液腺癌及乳腺腺癌等。佩吉特病:乳頭病變,表面糜爛,可做抹片或印片。常同時侵犯大導管,溢液涂片診斷有意義。此法檢查對早期診斷佩吉特病有一定價值。涂片中有一種特殊細胞,胞體大,近圓形,胞質豐富淺染,常呈空泡狀,核大深染,染色質集結呈塊狀,畸形明顯,稱佩吉特細胞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背景為漿液、纖維素、組織細胞、中性粒細胞及其他炎癥性細胞。見多量鱗狀上皮,有時見鱗癌細胞或導管細胞。......閱讀全文
細針吸取細胞學的優點為:①操作簡便易行。②安全,副作用少。③診斷快速。④診斷準確率很高。⑤應用范圍廣泛。細針吸取細胞學的缺陷:不能全部替代病理組織學診斷 ①提供細胞標本量少,但仍有一定假陽性。②對腫瘤的分類和分型仍不夠準確。③對某些病變和腫瘤,如交界性腫瘤、淋巴瘤、內分泌器官的腫瘤及病變等的診斷有一
乳腺疾病雖以良性者居多,但乳腺癌的發病就緒亦相當高,且近年來呈上升趨勢,用細胞學方法診斷乳腺癌,近10余年來進展較大,確診率達90%以上,乳腺癌位于體表,較易發現,細胞學檢查取材簡便,有利于早期診斷為鑒別彌漫性化膿性乳腺炎和伴有炎癥的乳腺癌,針吸細胞學檢查當然雙切取活檢為好。還有不少文
脫落細胞學是采集人體各部位,特別是管腔器官表面的脫落細胞,經染色后用顯微鏡觀察這些細胞的形態,并作出診斷的一門臨床檢驗不科,又名診斷細胞學或臨床細胞學。這門學科是在組織病理學基礎是發展起來的一汴新興學科,故又稱脫落細胞病理學。脫落細胞學有其特有的細胞形態學規律,與病理組織學改變的關系十分密切,因此只
脫落細胞學檢查是檢驗技師考試需要了解的內容,醫學教育網搜索整理如下: 脫落細胞學(exfoliativecytology)是采集人體各部位,特別是管腔器官表面的脫落細胞,經染色后用顯微鏡觀察這些細胞的形態,并作出診斷的一門臨床檢驗學科,又名診斷細胞學或臨床細胞學。這門學科是在組織病理學基礎上發展起
1.自然管腔器官內表面粘膜:正常情況下,人體器官粘膜上皮細胞經常有脫落更新,有病變的粘膜上皮細胞更易脫落,如陰道上皮,支氣管粘膜上皮、腎盂膀胱移行上皮、和乳腺導管上皮等都是自然脫落的上皮細胞。鼻咽部、口腔、食管和胃粘膜的標本除自然脫落細胞外,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部分是人工喬取或刷洗所得。 2.
上皮細胞培養1)表皮細胞培養1.取材:取外科植皮或手術殘余皮膚小塊,以角化層薄者為佳,早產流產兒皮膚更好,切成0.5~1平方厘米小塊。2.EDTA處理:先置入0.02%EDTA中室溫置5分鐘。3.冷消化:換入0.25%胰蛋白酶中,置4℃過夜。4.分離:取出皮膚,用血管鉗或鑷子把表皮與真皮層分開。5.
序號項目名稱聯合單位301籽鵝開產節律基因的篩選、功能驗證及調控機制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302承載三明治式免疫激活因子的LTB-MEP-PEI納米微球免疫活性研究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303玉米移栽生物質缽育秧盤制備方法及成型機理研究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304黑龍江主產區稻米有機揮發性成分分布特征及影響因子
概述及注意事項:細胞學檢查包括有細胞的涂片與染色技術,其來源先于組織切片技術,目前是較為常用的病理檢查方法之一。它所運用的范圍也很廣泛,如女性生殖系統、食管、胃、肺、漿膜腔積液、泌尿管道、鼻咽部等部位的脫落癌細胞,以及胸、腹腔的腫塊、淋巴結、乳腺、和其它組織器官的細胞學診斷。標本采集注意事項::1、
上皮細胞培養 1)表皮細胞培養 1.取材:取外科植皮或手術殘余皮膚小塊,以角化層薄者為佳,早產流產兒皮膚更好,切成0.5~1 平方厘米小塊。 2.EDTA 處理:先置入0.02%EDTA 中室溫置5 分鐘。 3.冷消化:
應用前景奇妙的克隆克隆技術已展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四個方面:(1)培育優良畜種和生產實驗動物;(2)生產轉基因動物;(3)生產人胚胎干細胞用于細胞和組織替代療法;(4)復制瀕危的動物物種,保存和傳播動物物種資源。以下就生產轉基因動物和胚胎干細胞作簡要說明。克隆山羊轉基因動物研究是動
腫瘤的診斷步驟和方法,與其他疾病基本相似。病史和查體為最基本、最重要的診斷手段,通過全面、系統的病史詢問,詳盡細致的查體,必要的體驗檢查及其他特殊檢查,然后進行綜合分析,在不影響腫瘤的發展和對病人不引起危害的情況下,應盡量獲得病理的診斷。 病史及查體 病史 對某些進
檢驗標本的采集 一、血液標本的采集 血液標本可來自于靜脈、動脈或毛細血管。靜脈血是最常用的標本,靜脈穿刺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毛細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兒童,血氣分析多使用動脈血。 (一) 靜脈采血法 1 .采血步驟 采血前核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編號及檢驗項目等,按試驗項目要求,準備好相應
(一)不同種屬動物1.靈長類動物:從種系發生上看,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與人類的親緣關系最近,它們也會發生各種形態上和生物學性質上與人的腫瘤相似的病變。已知,它們的腫瘤發病率與動物的種屬、性別、年齡及捕養的時間有關。在實驗室條件下,獼猴的自發性腫瘤發病率較高。在動物園內,獼猴的腫瘤發生率約為1%。在老年
(一)不同種屬動物 1.靈長類動物:從種系發生上看,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與人類的親緣關系最近,它們也會發生各種形態上和生物學性質上與人的腫瘤相似的病變。已知,它們的腫瘤發病率與動物的種屬、性別、年齡及捕養的時間有關。在實驗室條件下,獼猴的自發性腫瘤發病率較高。在動物園內,獼猴的腫瘤發生率約為
20.SHR/ola:(1)遺傳背景:①起源:源于東京遠交系Wistar大鼠,1963年K. Okamoto(Kyoto大學醫學部病理系)培育。用群體動物中患有自發性高血壓的一只雄鼠(血壓值為 145-175mmHg)與一只血壓升高的雌鼠(血壓值為130-140mmHg)交配繁殖,之后進行兄妹連續
導管骨乳頭狀瘤:本病為乳頭溢液的主要原因,穿刺物常為血性,有時為漿液性。 (1)大導管內乳頭狀瘤(intraductal papilloma):常為單發性,大多位于乳腺中央區,常可在乳暈下捫及一長圓形質地較軟的腫塊,一般為0.3-1.0cm大小,如用手指壓迫該處,可見乳頭相應的部位的導管口有暗
NCI 和 SEER 的數據顯示胰腺癌 5 年生存只有 5-6%,大多數患者診斷時都已是進展期,區域性和遠處轉移分別為 27% 和 53%。胰腺癌治療方面最近也沒有突破性進展,含吉西他濱的治療和手術是近 10 余年來的標準治療,無論是用作新輔助還是輔助化療,化療選擇很有限。美國 Frank 博士
漿細胞性乳腺炎又名粉刺性乳腺炎、乳腺導管擴張癥、自發性肉芽腫性乳腺炎等[1],漿細胞性乳腺炎時乳房會出現腫塊、疼痛及乳頭凹陷等臨床表現,在超聲圖像上往往表現為低回聲腫塊,時常與乳腺癌混淆,導致誤診誤治。本研究旨在總結分析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以下簡稱“我院”)44例漿細胞性乳腺炎聲像圖特點來
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看著“性激素六項”化驗單,比其他化驗單看著要一頭霧水的多。上面的化驗指標明明是合格的樣子,醫生是憑借什么診斷出我“多囊卵巢綜合征”、“卵巢功能儲備下降”的呢?下面為大家講解一下“性激素六項”的七十二變術。性激素六項包括什么?性激素六項檢查由卵泡生成激素(FSH)、黃體生成激素(L
一、月經來的第三天是查基礎內分泌此時不是看E2有多低來判斷是否雌激素不足,這個階段本來就是低的。而是此階段E2應小于50pg/ml,若高于此值提示卵巢儲備不良,往往會有月經提前,21-25天來一次。此時FSH高于10以上同樣提示卵巢儲備不良。此時孕酮肯定是低的,有的醫生查基礎內分泌只查五項不查孕酮就
核酸分子雜交技術由于核酸分子雜交的高度特異性及檢測方法的靈敏性,它已成為分子生物學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基因克隆的篩選,酶切圖譜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變的檢測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條核酸單鏈在一定的條件下(適宜的溫室度及離子強度等)可按堿基互補原成雙鏈。雜交的
組織材料若來自血液、羊水、胸水或腹水的懸液材料,zui簡單的方法是采用1000r/min的低速離心10分鐘,若懸液量大,可適當延長離心時間,但速度不能太高,延時也不能太長,以避免擠壓或機械損傷細胞,離心沉淀用無鈣、鎂PBS洗兩次,用培養基洗一次后,調整適當細胞濃度后再分瓶培養,若選用懸液中某些細胞,
乳腺癌是一種惡性腫瘤,其發病率逐年上升,發病群體越來越年輕化,嚴重危害女性的生命健康。自20 世紀90 年代各國乳腺癌篩查工作的開展后,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在彩色多普勒技術逐漸發展下,乳腺占位性病變檢出率不斷升高,同時超聲診斷乳腺占位性病變的準確率有了很大的提高[1]。為探討彩色
1 資料與方法 76例患者為2002年7月至2004年8月全部行高頻彩色多普勒檢查并經手術病理證實的患者。 使用儀器為Logiq 500 PRO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11MHz。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兩側乳房,對4個像限、乳暈區及腋窩下分別進
皮質醇是由機體下丘腦- 垂體- 腎上腺皮質神 經 軸 系HPA 的調節控制,下分泌 受到生物節律性 體液性及神經的調控, 盡管當前大多實驗室運用全自動生化儀器已能較為準確地測定出血清中皮質醇的含量, 但由于檢測的標本在進入實驗室前的所有工作環節是不受檢驗科所監控, 標本的采集質量, 檢驗人員是無從得
近日,來自MIT生物工程學院的Edward S Boyden教授與陳飛博士,趙永興博士以及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一種非常簡單易操作的技術,顯微擴張技術,只需使用嬰兒尿不濕中的高分子材料,就可以將普通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提升到70納米,并且可以廣泛應用于臨床病理檢測。 同時他們還發現,借
10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細胞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曾藝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Identification of Multipotent Mammary Stem Cells by Protein C Rec
近10年來,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越來越廣泛地被用于人類疾病研究的諸領域,為了解病理狀態下基因組DNA的變化積累了新資料。目前認為,人類基因組并非人們想像的那樣穩定,諸如基因重排、擴增、缺失,突變和DNA甲基化類型改變等時有發生,這些改變對于基因表達和調控,以及疾病過程的發展與轉歸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義。
美國癌癥協會(ACS)2015 年度報告對現有 ACS 癌癥篩查指南、如何指導醫療工作者、促進公眾了解早期癌癥篩查等內容作了總結,同時更新了癌癥篩查率數據,討論了文獻的選擇和早期癌癥篩查等主題。 美國癌癥協會(ACS)2015 年度報告對現有 ACS 癌癥篩查指南、如何指導醫療工作者、促進公眾
雌、孕激素對乳腺的發育和病變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拮抗激素信號通路是臨床乳腺癌治療最廣泛使用的手段。成體干細胞對組織和各個器官系統的發育和再生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很有可能是癌癥發生的細胞靶點。 來自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曾藝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管腔細胞在孕期存在多潛能性,產生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