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也稱“強基計劃”)。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1.請介紹一下實施“強基計劃”的背景。 2003年教育部開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來,在探索綜合評價學生、破解招生“唯分數論”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有關調查研究表明,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入校后在學業成績、科技創新、學術論文、升學深造等方面總體表現突出。但近年來,自主招生也面臨一些新挑戰和新問題,包括招生學科過于寬泛、重點不集中、招生與培養銜接不夠、個別高校考核評價不夠科學規范、個別考生提供不真實的學科特長材料等,必須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著力加以解決。 教育部在深入調研和總結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積極探索多維度考核評價模式,著力解決自主招生中的突出問題,逐步建立起基礎學科拔尖......閱讀全文
今年7月底,北京某高中學生王瓊坐在一間110人左右的考場,參加強基計劃的筆試,身邊只有不到30個考生。偌大的教室,從未有過的空曠感,讓她感到些許不適。 這是一場全國范圍的“大面積棄考”考試,而王瓊的考場不過是其中一個縮影。 果不其然,不久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大學、蘭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教育廳(教委),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有關高等學校: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我部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 特別是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和人才競爭日趨激烈。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時候都更為迫切。作為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教育,能否跟上時代的腳步,能否踏上歷史的巨浪滾滾向前? 在深入總結高校自主招生
日前,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也稱“強基計劃”),該文件旨在積極建立多維度考核評價學生的招生模式,逐步形成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的有效機制。通過對文件的學習,筆者認為強基計劃是對《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細化和深化,對解決當前高
教育部公布2020年度“拔尖計劃”2.0名單,這些高校入選 官宣:33所高校入選,“拔尖”旨在培養中國學術大師 近日,多所高校的官網官微發布消息稱,2020年度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已出爐。 此前,2020年9月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教育部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這是立足我國國情和教育發展現狀,在自主招生工作經驗和綜合評價試點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一項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與培養的探索與嘗試。筆者認為,“強基計劃”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當前
近日,多所高校放出消息稱已入選首批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9月10日,有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已公布入選。 統計為不完全統計,如有遺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補充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教育部在深入調研、總結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關于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也稱“強基計劃”)。在確保公平公正的前提
教育部近日發布了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的培養基地第二批入選名單(共95個),其中生化類學科基地名單如下:其中北師大和山東大學在化學、生物學科均設有培養基地 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有何背景和目標?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基礎
從今年1月初以來,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在我國不斷蔓延,牽動了幾乎所有國人的心。隨著疫情的發展,各種“謠言”“偽科學”和所謂的“建議”滿天飛,更加劇了人們的焦慮與恐慌。于是,有網友感嘆“科學永遠干不過‘偽科學’”。 這提醒我們,國人的科學素養亟待提高。 2018年9月,中國科協公布的第十
從事自然科學要有嚴格的思維方式、縝密的邏輯。不能只憑感覺,要實實在在、踏踏實實地用數據說話。 龔怡宏與學生探討課題。 一張黑白泛黃的博士同學合影攝于1989年的東京大學,一張色彩絢麗的師生合影攝于2015年的西安交通大學,這兩張照片靜靜擺放在“千人計劃”學者、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人工智能與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4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國辦發〔2014〕1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4年行動計劃》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20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4年行動計劃的通知,通知強調,加強重點領域質量安全監管,加強進口食品農產品監管,全面實行境外嬰幼兒配方乳粉等乳制品生產企業注冊,探索進口注冊的“前置監管”措施與口岸查驗手段的結合應用。 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4年行動
范景蓮,現任中南大學難熔金屬與硬質合金研究所所長、湖南省納米材料工程中心常務副主任,先后榮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組部“萬人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全國創新爭先獎、何梁何利基金、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作為一名女性科學家,這樣的成績和榮譽對她來說殊為不易。1967年7
近日,吉林大學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在“表面重構的模擬新方法與金剛石表面的自組裝碳納米管陣列”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成果發表在2014年4月16日出版的《自然—通訊》期刊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面上和重點基金,科技部973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研
北京時間7月5日,《科學》雜志刊發西安交通大學單智偉教授團隊最新研究成果:塑性差并不是鎂的固有屬性,通過提高流變應力(如通過細化晶粒或提高應變速率)來促進位錯形核和滑移,可能是行之有效的增塑方法。 作為最輕質的金屬結構材料,鎂在航空航天、汽車、高鐵、電子產品和醫療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
國科發基【2013】424號 教育部、中國科學院: 按照《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國科發基[2008]539號)的要求,2012年科技部對“發光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強電磁工程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計劃完成情況組織專家進行了現場驗收。驗收專家組認為,這兩個實驗室
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院,河北省科技廳: 2013年,科技部委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對材料領域與工程領域6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了評估。根據專家評估意見,現將2013年材料領域與工程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通報如下。 一、五年整體發展情況 五年來,材料領
2019年6月27日,兩年一次的亞太材料科學院(Asian Pacific Academy of Materials,APAM)會議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召開。 會議選舉出新的院士(Academician)32名,副院士(Associate Academician)12名。其中我國大陸有16人當
第一作者:Yanbing Yang, XiangdongYang 通訊作者:袁荃、段鑲鋒 通訊單位:武漢大學、湖南大學、UCLA 長期以來,石墨烯膜在海水淡化領域的應用難以更進一步。一個主要的原因在于,石墨烯納濾膜的規模化生產一直停滯不前。目前,石墨烯納濾膜的設計主要有兩大策略:1)制造具
“香江學者計劃”學術委員會日前召開終評會議,2012年度”香江學者計劃”(以下簡稱”計劃”)共有64位內地優秀博士(名單見附件)獲得資助,將赴港與香港高等院校的導師開展為期兩年的合作研究。 ”計劃”在2011年首次資助44位內地優秀博士,已于今年3月
引言 二氧化碳催化氫化直接轉化為甲醇,是控制大氣中持續不斷增長的二氧化碳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同時可實現碳的資源化利用,對未來碳基資源利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二氧化碳加氫合成甲醇的反應中,甲醇選擇性和二氧化碳轉化率具有“蹺蹺板”效應。如何有效平衡兩者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成果展示 近日,大連理
2011歲末網友們盤點了很多熱詞,比如:控/hold住、傷不起、起云劑、虎媽、政務微博、北京精神、走轉改、微電影、加名稅、淘寶體、云電視等新詞匯。媒體也評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澇的極端天氣、7.23動車事故、小悅悅與路人、校車事件、郭美美與紅十字會、建黨90周年、‘十二五’開局、天宮
要點導讀圖片來自互聯網 1、進一步理順科技創新項目管理模式,持續完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管理制度體系,更加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探索建立“需求方出題、科技界答題”的新機制。 2、完善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管理協調機制,建立科研誠信和學風作風建設對接機制,共同加大對科研不端行為的懲處力度。
近些年來,國內一些高校中以著名科學家命名的特色班,正在嘗試和探索著拔尖科研人才的培養。“竺可楨學院”“嚴濟慈班”“姚期智班”這些“科家班”,或在課程設置上獨具特色,或在導師指導上有所側重,或在科教結合上整合資源,或在國際交流上予以重視。 教師節到來之際,我們選取了三所高校中的“科家班”,介紹
根據中組部等有關部門有關規定和“萬人計劃”專項辦的要求,教育部對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解放軍總參謀部軍訓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推薦的“萬人計劃”教學名師(高等學校)候選人進行了專家評審,共產生101名初評人選。現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13年2月
2019年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結題驗收項目清單#aabb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border:1px solid #666666}項目編號項目名稱項目首席科學家項目第一承擔單位項目依托部門2015CB150100光合作用分子機制與作物高光
隨著化工,醫藥,農藥等工業的迅速發展,工業廢水中有害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迅猛增加。傳統生物處理技術難以使含有有毒有機污染物的工業廢水達到排放,對環境以及人體健康都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因此環境修復迫在眉睫。國內外的科學家們一直在環境修復研究中不斷尋求突破。以下盤點在環境修復中國內外的大牛們的研究進展。
形成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開放的中國特色科學基金制 ——對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院士 核心提示: ——“十一五”是科學基金投入快速增長、資助環境顯著改善的五年;是基礎研究隊伍發展壯大、人才資助力度顯著增強的五年。五年間,科學基金運用國家財政投入超過300億元,是“十五”約
9月21日 北京市科委正式對外發布了2018年度 首都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工程 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 入選人員名單 領軍人才工程 領軍人才工程是《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確定的十二項重點人才工程之一,是針對50周歲以下的中青年科技帶頭人,突出對領軍人才自身發展